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白菜比杨乃武高出一大截,看上去十分滑稽。在这种情形下,她不得不改变态度,由妹妹演小白菜,自己反串杨乃武。 林青霞是无师自通,她拿出墨水,给自己画了胡子,又拿来几张纸,给自己剪裁了衣服和帽子。将自己打扮成了杨乃武,便和妹妹一起仔细地演起来。父母只当这是孩子的游戏,遇到她们形神兼备的时候,会哈哈大笑,还不断鼓掌支持。而姐妹俩一起唱那首歌的时候,母亲便会伤心地流下泪来。 这原本是一段少年趣事,那时的林青霞,无论如何不可能想到,多年以后,类似的事情,真的就发生在了她的身上。那是80年代,大导演李翰祥要拍《金玉良缘红楼梦》,看这个名字便知道,拍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金玉良缘。选来选去,李翰祥最终选定了两个演员,林青霞和张艾嘉。林青霞是最先确定的演员,由她来演林黛玉。反正是她们林家的事,由她来演自然是最好。 挑选贾宝玉的时候,出了许多问题,最后才确定张艾嘉。可到了拍摄现场,李翰祥一看,麻烦来了,林黛玉竟然比贾宝玉高出一大截。如果这样拍出来,就一定得改剧本,不再是《金玉良缘红楼梦》,而是《戏说红楼梦》了。李翰祥不得不临时找张艾嘉和林青霞商量,要将她们的角色调换过来。张艾嘉那方面当然好说,由贾宝玉换成林黛玉,张艾嘉是女人演女人,自然没有问题。可找林青霞应该怎样开口?她是那样大的明星,现在让她来演男人,她乐意吗? 令李翰祥没料到的是,他一说出来,林青霞立即笑了,说早在10岁的时候,我就演过反串角色。
第二章:晚熟的女孩和邓丽君成了校友(图)
刚入女中不久的林青霞 小学毕业的时候,父亲的生意有了些起色,家里开始进入小康了。林维良因此和妻子商量,想给孩子们找一所好的学校。经过仔细调查,多方考证,最终为女儿选定的学校是台北金陵女子中学。 金陵女子中学建校于1956年。这所学校是由一些从大陆来到台湾的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的校友联合创立。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一所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建校于1915年。国民党迁台后,这些金陵大学毕业的校友们,见聚集在台湾的孩子越来越多,学校严重不足,师资力量奇缺以及教育质量落后等,自筹资金建立了这所女子中学。初名金陵女子中学,1979年更名为私立金陵女子高级中学,是台北地区的名校之一。 林青霞走进了这所学校,并没有别人那种进入名校的骄傲,也没有惊喜。不知是否与小学的经历有关,对于三重,对于台北,或者对于学校教育,她始终提不起兴趣。她也没什么好惊喜的,整个小学阶段,除了常常有人称赞她的美貌之外,可圈可点之处,连她自己也找不到。小学毕业时,所有的课程,都只能算是中等。她的国文原本应该很好的,古词尤其是婉约词方面,她不仅能倒背如流,而且可以写,作文也常常被老师称道。可国文毕竟是综合科,并不仅仅只有古词和作文,还包括其他一些知识,综合起来,她的成绩又只有中等了。朗诵她是绝对一流的,学校但凡搞一些活动,也会让她露一露脸。可是,学生毕业成绩单上,并没有这个科目。 进校不久,学校发生了一件非常轰动的事,初三年级有一个名叫邓丽筠的学生休学了。 对于这样一所规模较大,名声很好的学校,而且是由初中至高中,几千人之中,每年都可能有几个休学的,并不算一件特别的事。但这个邓丽筠的休学,毕竟与那些因病或者因其他非自己所能控制的因素休学的人不同,她休学是为了去唱歌。这个邓丽筠,就是邓丽君。邓丽筠是她的本名,可大多数人不认识这个筠字,将其读成了均。后来,邓丽君签约唱片公司,要取艺名,她的父亲便让她改成了邓丽君。 刚入校,林青霞就听同学们传说,学姐中有一个邓丽筠,在台北歌厅唱歌非常有名,被称为“娃娃歌后”,一个晚上的出场费就是一两千元新台币,顶台北市一个普通新职员全月的薪酬。告诉她这消息的同学,几乎全都带着羡慕的表情。 没料到仅仅几个月之后,有消息传出,学校因为邓丽君既要在歌厅唱歌,又要去台南等地演出,耽误了太多的课程,逼迫她在读书和唱歌两条路中二选其一。邓丽君的父亲曾经找校方多次交涉,希望他们网开一面,让女儿拿到毕业证书。可校方的态度十分坚决,不肯作任何让步。 在金陵女中,有关邓丽君的话题,曾在同学中争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有趣的是,几个月后,邓丽君推出了第一个个人专辑《邓丽君之歌——凤阳花鼓》,顿时在整个台北各大校园刮起一股旋风,年轻的学生们,听邓丽君的歌,成为一种时尚,如果谁不会唱她的歌,在同学中会受到歧视和鄙视。如此一来,那些以前对邓丽君休学去唱歌不屑一顾的,也不得不赶起时髦,即使是装也要装成邓丽君的歌迷。 这件事,不仅仅对林青霞有很深的影响,对金陵女子中学那几届的学生,几乎全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在当时,这些学生自己,似乎并不能完全认识到这种影响,甚至在后来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她们仍然无法正确评估此事给自己所带来的冲击。毕竟,对于许多人来说,由于先天条件所限,她们永远不可能像邓丽君那样成为红歌星,甚至不可能以唱歌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可是,邓丽君的走红,给这些学生,进行了一次名誉的强化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增强了她们的名利心。 多年后,林青霞回忆自己从艺之初,多次提到那时自己的名利心太重。她说自己性格太好强了,老是争强好胜,却没有提到在金陵中学的这段经历。我们只能说,邓丽君事件所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许多人在其时甚至其后,都并没有完全意识到。 正因为彼此是学姐学妹的关系,日后,两人同在娱乐圈走动,相识之后,便成为了极其要好的朋友,甚至一度差点成为情敌,这自然是后话了。
第二章:晚熟的女孩高中交了爱情白卷(1)…(图)
遥想当年散发青春活力的日子
演《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剧照 在一篇自述性文字中,林青霞写道:“我是个身心晚熟的女孩,高中交了爱情白卷。”这话显得有点少年苍凉的感觉,听起来,似乎对于同学们都有轰轰烈烈的爱情,自己却没有故事可讲,没有浪漫可以回忆颇为遗憾。 既然是在一所几乎难以见到男性足迹的女子中学,林青霞的同学,又怎么可能恋爱?其实,金陵女中的同学中,恋爱现象确实非常普遍,尤其是到了高中之后,仍然没有男朋友的学生,几乎成了稀有动物。这是因为金陵女中的对面,便是一所男中,名叫徐汇中学,那里是男孩子的天地,正好和金陵女中形成鲜明的对比。 无论什么形式,都无法阻挡青春的潮动。这种男女分校,反倒给这些青春期的孩子们秘密恋爱,提供了特别的方便。至少,男女学生们进行交往,不会暴露在老师们的鼻子底下,即使他们恋爱谈得天翻地覆,老师也往往毫不知晓。 林青霞在《自述》中写道: 在台北金陵女子中学,我有个绰号叫“奥莉薇娅”,即《大力水手》中的女主人公,主要是我们俩在外形上有些相像。在那时,我并不是班级上特别活跃的文艺分子,但摆脱了三重镇上令人感到窒息的寂寞,在那里,我还是很快乐的。我们经常进行郊游、野餐、露宿,也举行文艺活动,唱歌、跳舞、演话剧。很多同学已是双宿双飞了,但我依然如故。有些同学说我清高,也有些同学说我太孤独。其实,我只是感到有种飘忽的感觉。我想,我在演《我是一片云》中充分的体现了这种感觉。话说回来,在台北金陵女子中学那段时间的生活,我真的很快乐的。 据林青霞介绍,她并非班上最漂亮的女生,最漂亮的女生名叫毛丽娟。她的美貌,不仅在金陵女中受到同学的认同,甚至受到了对面徐汇中学男生的广泛注意。而在全班所有同学中,和林青霞最要好的是张利仁。 这种年龄的孩子,不少人都进入了反叛期,她们想方设法,要冲破学校规章的重重壁垒,甚至为自己勇于突破这种壁垒而津津乐道。林青霞所经历的最大一次反叛行动,是为毛丽娟过生日,她们策划了一次特别的舞会。别说是在女子中学,就是在男校,跳舞都是被禁绝的,如果谁跳舞被抓到,将是一次极其严重的事件。 有关这次舞会的提议缘于何人,林青霞并不十分清楚,只说有一天,张利仁十分神秘地约她出去,到东门的那间小餐厅,看到班上好几个同学在这里,正商量召开舞会的事。舞会当然不能在学校举行,她们必须选定一个安全的地点,还要确定时间,费用分摊以及准备工作等情况。也不知是一种什么心理,大家虽然很清楚这是一次严重的违规事件,却没有一个人反对。相反,每个参加这次预备会的人,都有一种特别的兴奋,觉得自己正在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商量妥当了,张利仁突然说道,不行不行,还有一件大事没有着落。所有同学全都看着她,她说,既然是舞会,当然就需要舞伴,可是,我们的舞伴呢?没有舞伴,怎么举办舞会?总不能请自己的家人跳吧,那样怪没情调的。不知谁说,对面不是徐汇中学吗?去请他们呀,他们一定乐意。 这个提案获得了一致通过,但也因此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即由谁出面去邀请那些男生。张利仁在此时看了林青霞一眼,立即让她吓得花容失色。林青霞是一个害羞而又不善交际的女孩,别说是和对面徐汇中学的男生交往,就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的女生,她都几乎没有来往。走在路上,也经常遇到徐汇中学的男生主动和她搭讪,每次她都是惊慌失措地匆匆逃开,连应答的话都没有一句。现在见张利仁看自己,还以为她会提议由自己去邀请那些男生。那时,她真恨不得冲上去狠狠地咬张利仁一口。 有同学提议由毛丽娟本人来完成这项工作。毛丽娟是班上的交际花,又最受对面男生的欢迎,和那些男生之间,早已经有了交往,由她来完成这项工作,自然是最适合人选。听到这项提议,林青霞立即如遇大赦,高声地说,对,这件事毛丽娟最适合。毛丽娟也便当仁不让地接受了。 正当大家认为所有事情都已经商量妥当,预备会可以结束的时候,毛丽娟站起来说,等一等,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所有同学全都停下来,将目光转向她。她说,我们得把风纪股长照顾好,不然,让她知道我们办舞会,一个小报告打上去,我们就完蛋了。听了她的话,大家都没了主意。毛丽娟说,我们应该派一个人去陪她。名义上是陪,其实是监视,只要别让她发现我们的行动就成。
第二章:晚熟的女孩高中交了爱情白卷(2)…(图)
高中时代的三美之一 听说需要一个人去监视风纪股长黄蓓莉,所有人都暗自往后退了一下。搞舞会这样的盛事,谁不想参加?如果被派去监视黄蓓莉,自然就被置于舞会之外了,因此,这个任务,谁都不想接。毛丽娟走到林青霞面前,对她说,你去。林青霞不明白这样艰巨的任务为什么会落到自己头上,有些惊讶地说,我?毛丽娟说,对,就是你。因为在我们这里,只有你不会跳舞。 其他同学见没有点到自己头上,全都乐得顺水推舟。 林青霞虽然心里不乐意,却也没有出言反对,此事就这样定了。 舞会定在星期六,上午的第四节课是班会,班会一结束,林青霞便开始履行职责,一路陪着黄蓓莉去了她家。吃过午饭,她又陪着黄蓓莉去逛街,然后去看电影。 黄蓓莉是精明的,她已经闻出了某种味道,因此问林青霞:青霞,今天是不是有什么事?我看大家全都魂不守舍的,连你也看上去怪怪的。林青霞大吃一惊,担心事情败露,连忙解释说,没……没有啊。说过之后,又觉得这样解释没有说服力,接着说,大概是前天数学小考,大家都考得不错,心里高兴吧。 黄蓓莉对于林青霞以及全体同学的行动,显然产生了怀疑,她进一步问:那你为什么要请我看电影? 林青霞拙于言辞,脑子转得却快。她说,你忘了?上礼拜我迟到,你放了我一马。 事情总算是掩盖过去了,可别的同学在Happy,她却不得不陪着黄蓓莉逛街,请她吃冰淇淋,请她看电影,心里既无聊又委屈。坐在电影院里,心却飞到了舞会现场。好在那帮同学还算够意思,关键时刻没有忘掉她。 电影刚刚开演,旁边突然出现“林青霞外找”的字幕。知道她在这里看电影的,只有那帮同学,她暗吃了一惊,还以为舞会出了什么事,连忙悄悄地跑到场外,见到的是一个大男孩。那男孩显然对林青霞有印象,见到她,立即迎过来,问道,你就是林青霞?林青霞说,是的。你是……男孩说,我叫刘茂吉。她们叫我来接你去跳舞。 听说接她去跳舞,林青霞心中一喜。转而一想,自己的任务是监视黄蓓莉,如果跑去跳舞了,将黄蓓莉独自留在这里,岂不是要穿帮了?刘茂吉说,没关系的。现在电影已经开演,她肯定不会离开的。等电影快散场的时候,我再送你回来。 跟着刘茂吉回到舞场,全场所有的同学包括她不认识的徐汇中学的男生,全都站起来欢迎她。那一刻,她感觉到了同学的盛情和隆重,获得了一种英雄般的礼遇。自然,她的虚荣心,也因此得到了一种满足。 毛丽娟果然无愧金陵女中校花的称号,在徐汇中学有着超强的号召力,由于她的出马,徐汇中学男生中的帅哥,几乎被她一网打尽。同学们也十分够义气,知道她在为大家作出牺牲,便给她安排了一个最高大帅气的男生,他就是刘茂吉,徐汇中学高二(2)班的头号帅哥。 林青霞不会跳舞,刘茂吉也不会,两人只好走到舞场中间瞎跳。对于刘茂吉的名字,林青霞并不陌生,只是第一次将这个名字和面前这个人联系起来。跳舞的时候,她问刘茂吉,我听说,你是徐汇中学锋头最健的男生,篮球打得好,功课也非常捧。听了这一番赞词,刘茂吉显得有些害羞,回应说,我也听说,你是金陵女中最高的三个女生之一。三高毕竟不是三美,在林青霞看来,这样的话不算赞美,她不置可否。 一个多小时之后,刘茂吉将她送回了电影院,她又回到了黄蓓莉身边。 这次舞会,彻底洞开了金陵女中和徐汇中学男女生之间交往的大门,时隔未久,便已经成双成对,卿卿我我。很多人都是在那次舞会上认识,然后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渐渐走到一起的。也有些人,通过舞会上认识的男生和徐汇中学另外的男生有了交往,从而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白马王子。
第二章:晚熟的女孩高中交了爱情白卷(3)…(图)
20岁的林青霞,长发披肩、飘逸空灵得全无半点脂粉气。那张如同白玉雕琢一般的脸上秀眉朗目、娇容初绽;晶莹剔透的眼眸透射出略带忧郁的眼神。 林青霞是少数的例外之一。从她和刘茂吉的对话可以看出,她对这个帅男孩的印象是不错的。刘茂吉对她显然也很有点意思。日后两人在路上偶尔也会遇到,刘茂吉甚至一直试图和她套近乎。林青霞并非不想和他交往,可她毕竟羞涩,心理上总有一种“男女授受不清”的传统观念作祟,远远见到刘茂吉走过来时,她总是在最后一刻红着脸转身走开。时间一久,人家自然会认为她不愿意交往,再遇到,便装着不认识一般。 林青霞将这一切归于身心晚熟,她回忆说:“我那时并不是清高,只是身心晚熟,对一切都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想法。正如一片云一样,不知所来,不知所终,这正是我那时的写照。有一次,我和秦汉在新加坡义演合唱《我是一片云》,唱得我泪流满面。其时,我是想起了我的高中时代。” 人生往往如此,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懵懵懂懂、混混沌沌的时代。这个时代有长有短,有迟有早。有些人,在少年时便已经豁然明白,也有些人,直至人生的终点,还仍然糊里糊涂。这个世事洞明、豁然开朗的过程,通俗的说法称为开化,儒家称为不惑,禅家称为顿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或者说是一种心理完全成熟的状态。 中学时代的林青霞,离这种状态,差距非常之大。她也非常清楚,母亲一直希望她通过联考跃入龙门。 可以想见,林青霞中学时的压力巨大。她一直为自己的成绩深深地忧虑,却又不明白,身边的那些同学,成绩何以会如此之好,她们到底是怎样做到的。 联考放榜那天,她和张利仁一起去看榜。榜上没有她的名字,也没有张利仁的名字。那时,她被一种巨大的恐惧笼罩着,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