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离散性
汉语拼音有21个声母、16个韵母和4个声调,而由它们则可组成400多个音节和6万多个汉字,其它语种也有这种特点。说明时所运用的语词,实质上是由一系列离散的数种有限的单元所构成。
5、社会性和个体性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而言语则是个体运用语言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因此,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具有个体差异性和多变性。不仅每个人有自己的言语风格,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其言语表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三、言语的种类
言语活动可分为两大类: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外部言语中包括口头言语(对话及独白言语两种)和书面言语。
(一)对话言语
聊天、座谈、辩论、质颖等,属于对话言语,都是由两个或几个人直接进行交际的言语活动,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言语形式。人类的祖先,在劳动中产生并发展了言语,而在此基础上,才进一步产生了其它形式的口语和书面言语。
对话言语有四个特点:
1、合作性:对话的双方必须能相互理解,同时,相互支持,作出相应的反应,对话言语才能顺利地进行。
2、情境性:对话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情境对于对话有很大的影响,如:甲钓鱼归来,乙上前问道:“收获如何?”自然是指甲钓到的鱼多少,份量如何。而甲到外地参观回来,同样问:“收获如何?”自然是指参观内容如何,脱离了情境,冒出一句:“收获如何?”被问者则可能摸不着头脑了。
3、简略性:对话中,往往用简单句,甚至单词句即可达到表达自己思想的目的,而对方也能意会。这时,对话的情境、动作、表情等对其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这类例子在人们的生活中俯拾即是。
4、反应性:对话言语中,话题往往缺乏预计性,无法加以事先控制、安排,往往由具体的情境气氛而引发。
(二)独白言语
讲演、授谭、作报告等,都由个人独自进行,因而称之为独白言语。它是在对话言语基础上发展而来,对于系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独白言语和对话言语不同。首先,独白言语要求连贯,前后呼应,语法结构要严谨、完整、具有逻辑性,这样,才能系统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次,独白言语主要是说话者自己吐露词句,谈论自己说话的主题,而没有交谈者的应答来支持。最后,独白言语要求事先有一定的准备和计划。
(三)书面言语
书面言语是一个人用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言语。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书面语言是由口头言语而发展起来的,个体的书面言语是经过专门的训练而逐渐掌握的。
书面言语具有独白言语的特性:
1、展开性:书面言语无法借助于表情和动作来加强其表现力,因此,作者除了借助言语本身,还以充分展开的形式和适当的修辞表达,读者则根据上下文结构来体验作者的情感。
2、随意性:人们写作时,允许字斟句酌,阅读时,又可以反复琢磨和推敲,因此,作者或读者都可以随意控制调节感知书面言语的速度,随意地使用书面言语。
3、计划性:书面言语的展开性、随意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其计划性。书面言语的计划性作用十分重要。常表现为提纲,腹稿等形式。
(四)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一种自问自答以及自己思考时的言语活动,是言语的一种特殊形式,与外部言语不同,它是一处不出声的默语。显然,这种言语无法用来直接与别人交流,但它积极地参与调节外部言语活动,与外部言语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内部言语有两大特点:
1、隐蔽性:通过记录内部言语活动时发音器官的运动发现,内部言语具有言语发音隐蔽性的特点。例如,在思考时,尽管听不到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但言语器官的肌肉仍在活动着,这时言语器官的动觉冲动(信号),不断地向大脑皮层发送信息。实验证明,内部言语所执行着的信号功能类似于出声言语,两者性质相同的。
2、简略性:与外部言语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思想和情感不同,内部言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往往可以简略或压缩至一个词或一个短语词组来代替一系统列完整的句子。
内部言语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的转化称为内化,而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称为外化。儿童言语的发燕尾服只有在学前期外部言语获得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内部言语才有可能产生。儿童在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的过程中,有一介于两者之间的言语形式,即一种出声的自言自语。儿童在建筑游戏、绘画等活动中常边说边干,或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产生自言自语,表面出儿童在进行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言语形式既有外部言语的交际功能,又有内部言语的自我调节功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自言自语的自我调节功能就逐渐被内部言语所代替。
第二节:动物“言语”
自然界里,并非只有人才能彼此沟通信息,有些动物在同种个体之间也能通过某种手段相互交流、传递信息。例如,猫和狗通过声音或动作传递信息而相互协调,产生朝着共同方向的行为;蚂蚁在寻食、“搬家”时复杂而又准确的配合令人称奇;蜜蜂会通过舞姿告诉同伴要蜜的距离和方位;海豚拍击海水,发出类似口哨的声音与同伴联络,等等。信息交流在动物的自下而上中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科学家对黑猩猩掌握“言语”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黑猩猩学习“言语”的早期研究
从人类进化史来看,黑猩猩是人类“近亲”,而且,黑猩猩的体型及生理结构都是类似人类。早先,一些学者试图教会黑猩猩说人话,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原因何在呢?伦尼伯格(E。H。LENBERG)发现,人类的发音器官是一种独特的便于讲话的构造,而黑猩猩是不具备这种发音器官,因而无法发出与人类言语相同的声音。这一发现向人们展示了一些有关黑猩猩的生理学及肌肉组织方面的信息,而未能提示黑猩猩认知学习的潜能。人们探索着如何跨越黑猩猩发音能力的有限障碍,使黑猩猩在言语学习中发挥其言语学习的潜能。黑猩猩的思维属于动作思维,它的思维完全依赖于它所摆弄对象的动作,科学家们利用它的这一思维特点,进行了训练黑猩猩学习人类手势语的尝试。
1969年,比阿特利斯(J。BEATRIC)和艾伦(C。ALLEN)训练一只名叫瓦苏(WASHOE)的1岁雌猩猩学习美国聋哑人使用的美国手势语(ASL)。其中,他们运用了许多操作训练方法。训练中,将瓦苏的手臂、手指动作逐一加以矫正,最后定型,同时,再予以一定的刺激,一旦瓦苏反应恰当,手势正确,立即给予食物强化。经过一系列的简单手势语的训练,瓦苏掌握了基本的美国手势语,并且开始能用一些手势语与实验者交谈。
瓦苏的成就震惊了科学界。五线谱苏在头两年里,学会了37个不同的手势,而且在很多场合,瓦苏在使用手势语时,往往表现出类似儿童口语发展的特点,同样,也犯一些相同环境下1~2岁儿童易犯的错误。瓦苏通过手势语对周围环境进行描述,描述某样东西归谁所有,某种东西的数量和质量,等等。瓦苏还会总结周围不同人的手势语,就如儿童道德归纳其遇到的字词的意义一样。例如,瓦苏不仅在看到狗或看到狗的图片或者在听到狗叫时,也能打出手势表示狗。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瓦苏言语学习不断进步,常表现出与儿童惊人的同步、相似。到了4岁时,瓦苏已学会了85种手势,更重要的是,她能用4~5种不同的手势来组成一个简单的“句”,有时,她组成的句子既富创造性,又令人大为惊奇。如第一次看到天鹅(SWAN),它又称之为水鸟(WATERDUCK),而在此之前,它从未见过天鹅,周围人也从未教过它。到5岁时,瓦苏已长得十分强壮了,人们将它迁到养殖园中驯养。此时,它已学会了166个手势,并已学会如何用手势组成一系列有趣的句子。
瓦苏成为第一只或许也是最著名的“说人话”的猩猩。但显然,它学会的只能是原始的人类交际系统。佛兹(FOUTS,1973)通过用定型矫正的方法训练4只年幼猩猩学习了10种不同的美国手势语。普里玛克(D。PREMARK,1972,1976)制作了人工语言,这种语言的词是吸在磁板上的有色塑料标志。他训练一只名叫沙娜的黑猩猩来学习使用“单词”,并将单词组织起来构成句子。沙娜表面出能理解词序意义,也能控制许多不同的句子结构。而第一只“计算机黑猩猩”卡拉,是用敲击与计算机相连的键盘上的几何图形来组成句子、传递信息的(RUMBOUGH,1977)。并非只有黑猩猩才能学会人工手势语,类人猿科科也能达到这种水平。心理学家弗朗斯尼(FRANCINE)和帕特生(PATTERSON,1978)在两年时间内,教会科科200个手势语,与瓦苏相一致,科科使用手势语时,也表现出与人相似的特点。它学会用连接两个或更多手势语的方法来发彰新的词,来形容描述陌生的事物或事件,并学会了向别人表达情感(如高兴、喜悦等),还能描述过去发生过的事或即将发生的事情。
黑猩猩卡拉在有关专家指导下,除了学会对几何图形构成的人工语言按键作出恰当的反应外,还能够与人进行一定的交流。例如,S·冉伯格等发现,如果驯养者将6种不同颜色的东西放在卡拉面前,用以表示不同的信息,然后问它:“绿色的东西叫什么?”卡拉能正确回答出来。名叫谢渔产曼(SHERMAN)与奥斯汀(AUSTIN)的两只黑猩猩学习了与卡拉一样的符号系统,并敲键对相应信号作出反应,结果发现,如果排除环境变化及环境差异的影响因素,可以看到,两只黑猩猩的言语水平与相应年龄的儿童有很大的类似。
二、对黑猩猩学习言语的评价
如何看待黑猩猩学习言语的成就?有否下结论说瓦苏、科科这样的类人猿也能掌握人类言语呢?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些动物的行为类似人类的语言活动,它们能理解并能表述一系列的言语联系,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手势语,能对脱离其目前环境的东西加以描述,更引人注目的是,科科与瓦苏这样的黑猩猩,其所达到的言语水平与幼儿的言语发展有惊人相似之处,这似乎可以证明,动物也能掌握语言,也具有言语交际能力,持这种观点的学者相信,动物与人类的言语能力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然而,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反驳说,以上的指责是不公正的。儿童一般需经过十年以的言语训练,然而,没有哪个类人猿能蒙受如此漫长的正规训练,其所处环境也远不如正常儿童那样丰富多彩和得天独厚。其中主要原因是黑猩猩长大以后,可能会伤人,并且对成熟的黑猩猩,我们很难为之提供有趣的训练环境。而且,对黑猩猩进行言语训练,其条件也远远赶不上对正常儿童的训练。
直到现在,心理学家黑猩猩是否具有言语的问题仍争论不休,还有大量问题有待研究。
第三节:儿童的言语发展
心理学家对于儿童的言语发展,时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了儿童言语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并提出了一些言语发展的理论构想。
一、言语发展的阶段性
儿童的言语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一般在5~6岁时,儿童就已掌握了其母语的大部分内容。早在1岁前,儿童就能由咿呀学语转而说出第一个字,到2岁时,大多数儿童就已开始将字词合并,组成简单的“句子”。就这样,儿童通过跳跃式的前进,言语水平不断提高,词汇量突飞猛进,所使用的句子也明显变长,儿童开始造出并理解复杂句。然而,如果说儿童6岁前就学完了语言的全部,那是不恰当的,因为语言的很多细节都是在初小阶段(6~12岁)甚至更晚些时,才能得以完善的。但是言语发展的一般理论都以学龄前儿童言语发展为研究对象的。
(一)呀呀学语阶段
婴儿学会说话前,能发出很多声音:哭、笑、叫等等。但在5~6个月左右,婴儿所发出的呀呀语类似成人语言中所使用的声音。并能将辅音和元音相结合而连续发出。在呀呀学语阶段,婴儿常发出这种声音,有时,没有别人在场,也是如此。
生长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的女儿大约都在同一年龄阶段开始咿呀学语,而且发出的声音中有很多都是相似的。有人妹制了不同国家婴儿的咿呀声,加以比较,结果发现,一般人很难单凭咿呀声音区分这些婴儿的国籍,这些咿呀声太相似了。可见,自发性咿呀声的产生,似乎受到生理或成熟因素的影响。从总的方面来看,儿童的生理因素或所处的文化环境都不会影响到儿童呀呀学语的进程。
从呀呀语期开始,幼儿在发音方面经历着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一方面逐步增加符合母语的声音,另一方面逐步地淘汰环境中不用的声音。直至1岁左右,大多数儿童开始产生第一个能被理解的词。呀呀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这一阶段,学会调节和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为以后真正的语言产生和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单词句阶段
儿童在1周岁左右,开始能说出有意义的单词,对经常接触的人或物,能在不同情况下正确称呼,表现出了一定的分化和概括能力。但讲字吐词十分缓慢,最初说出的单词只是作为事物或动作的一般标志,随后不久开始出现单词句。单词句指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比该词更为丰富的意思。例如,某些情境、意愿、感觉状态等,本来需要用一个完整的句子才能表达的意思,而儿童则常用某个词来表达。如一个儿童说“鞋”,并反复提到,你可能莫名其妙,直到他母亲过来解释:“响,那是他在说‘我要穿鞋’”。此时,你可能才恍然大悟。
儿童使用单词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和动作、表情紧密结合;二是意义不太明确,语言不太清晰,成人必须根据儿童所处情境和语调线索来推断其意思;三是词性不确定,经常把名词当作动词使用。说明,儿童处在单词句时期,实际上并没有掌握句子的结构和语义范畴方面的知识,只是一概用单词对整个情境作笼统地表述。
(三)双词或三词组合阶段
从1岁半到2岁开始,儿童出现了由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语句,如“妈妈鞋鞋”等,这种句子虽比单词句表达的意思要明确一些,但其形式是断续、简明和不完整的。
儿童双词句的发展起先比较缓慢,以后的发展则急剧增加,在比较短的时期内逐渐出现了词的大量组合,并开始能适当地用单词或两个词组合起来粗略的表达语义关系。
(四)完整句阶段
很多儿童在2岁前说出的话还不是真正的句子。到2~3岁间,他们学仁了说出有主语和谓语的句子,他们会说:“爸爸出去了”,“卡车到哪儿去?”或“妈妈抱我。”这些句子基本上都是完整句,前一阶段的“妈妈鞋鞋”,这一阶段已可以清楚地表达为“妈妈穿鞋鞋”、“妈妈天在穿鞋鞋”等完整的句子。句法发展的过程是从无修饰的简单句发展到有修饰的简单句,最后能够使用连词构成复合句,如“你玩娃娃和我玩积木”。
尽管在此阶段,儿童言语的发展速度都很快,但每个儿童的言语发展速度间则有很大差异。一个3岁小孩可以说出比其他3岁小孩长得多且复杂得多的句子。衡量儿童的言语发展,年龄并不是很精确的尺度,目前往往采用口语语句平均长度(MLU)为指标。MLU的值是这样式计算的:先算出儿童所说句子包含的字词或音节的总数,然后以此总数值除以句子的个数即可得口语语句平均长度。例如,一个小孩说了100句话,然后,计算100句话中总共包含的字词或音节数。如,总共有300个词或音节,那么,即可得出小孩的MLU是否。
儿童的言语发展到3~5岁时,变得异常复杂化了。一方面是儿童使用的句子增长了,词汇量扩大了,但除此之外,儿童造句所使用的方式变化了,大约到5岁时,儿童开始使用具有成人语句特点的两种句子“修饰句”及“反义疑问句”。
二、言语发展理论
一般来说,言语发展理论往往要能解释以下三个重要事实,才能为大家所承认。首先,为什么各种言语的基本万分如此繁杂,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在学习言语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