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坦提乌斯都各有自己的儿子马克森提乌斯和君士坦

丁。父子之情压倒了选举制度的权威。伽勒里乌斯试图

把君士坦丁和他父亲分开。但那年轻人终于在不列颠与

他父亲会合,并于他在约克去世之前加封他为奥古斯都。

同年马克森提乌斯毁弃原来的盟约,东山再起。

在君士坦丁的主要策略中,战争纠纷和政治花招构

成一条主线。当马克森提乌斯在意大利和非洲推行暴虐

统治时,君士坦丁管辖着高卢地区,他后来出兵意大利。

马克森提乌斯在罗马郊区的米尔番桥边战败被杀。正是

在这一战役之前据说君士坦丁看到了上帝显灵,因而决

定改信基督教。

君士坦丁在罗马

在对这一胜利的利用方面,君士坦丁既不曾因其宽厚而

受到赞扬,也没有因过于强暴而引起非议。他采取了如果他

战败他本人和他的家人也必将受到的处置办法,将那暴君的

两个儿子处死,彻底根除了他的整个家族。马克森提乌斯的

一些重要追随者,既然曾分享他的富贵和罪恶,当然也料想

必将和他同归于尽;但是,当罗马人民大声么喝要求将更多

的人置于死地的时候,这位征服者却从人道的观点出发,坚

决抵制了那种夹杂着讨好和忿恨情绪,主要表示恭顺的呼声。

对告密的人加以惩罚,以示此风不可长;在暴政之下遭到迫

害的无辜都从流放地召回,并发还他们的财产。一种全面大

赦令在意大利和非洲迅速使人心安定下来。使人人安居乐业。

君士坦丁第一次赏光亲临元老院的时候,在一篇有节制的演

说中概述了他自己的辛劳和功绩,保证尽可能对那里的众位

要人加倍关心,并许诺将重新恢复元老院的古老的尊荣和特

权。心怀感激之情的元老院也便用它当时还有权授与的空洞

的尊贵头衔来报答他的毫无意义的许诺;而且,并未敢冒失

地表示对君士坦丁的权限加以批准,却通过一项法令封他为

统治过罗马世界的第一级的奥古斯都。于是,为使他的这次

胜利名垂青史,立即举行了各种赛会和庆祝活动,并由马克

森提乌斯出资修建几座大建筑物以纪念他的成功的对手的荣

耀。君士坦丁的凯旋门至今仍是艺术衰落的可悲的见证和最

无聊的虚荣的独特证明。由于在帝国的都城不可能找到一位

力能胜任装点那一公共纪念物的雕刻家,竟然一不考虑对图

拉真的怀念,二不考虑于情理是否妥当,竟然将图拉真凯旋

门上的雕像全部挖走。至于时代不同和人物不同,事件不同,

性质亦不相同等问题,一概不予理会。帕提亚人的俘虏跪倒

在一位从未带兵越过幼发拉底河的皇帝脚前;而细心的文物

学家至今仍能在君士坦丁的纪念物上找到图拉真的头像。新

纪念碑上凡是古代雕刻留下空隙必须加以填补的地方,一望

而知全是一些最粗劣、最无能的工匠的手艺。

最终完全取消禁卫军卫队是一种谨慎的做法,同时也是

一种报复措施。那支在数量和特权方面经马克森提乌斯予以

恢复,甚至更为扩大的骄横的队伍,自始至终受到君士坦丁

的压制。他们的坚固设防的兵营被拆毁了,少数逃脱一刀之

苦的禁卫军官兵被分散到帝国边境的军团中去,在那里可以

使用他们,但他们却再不可能兴风作浪了。通过大大削减一

向驻扎在罗马城里的军队,君士坦丁给元老院和人民的威风

以致命的打击,被解除武装的首都从此毫无自卫能力,完全

暴露在远离都城的主子的凌辱和蔑视之下。我们可以看到,罗

马人正是为了保住行将消灭的不受勒索之苦的一点自由才拥

戴马克森提乌斯登上皇位的。结果他以自由捐赠的名义向元

老院勒索。他们于是请求君士坦丁的帮助。他击败了暴君,改

自由捐赠为固定赋税。元老,据各自按财产作出的申报,被

分为若干等。最富有的每年交纳8磅黄金,第二等4磅,最

后一等2磅,而那些由于贫穷可以申请免税的也需交纳7个

金币。除了正规的元老院成员,他们的儿子,他们的家臣,甚

至他们的亲戚也都分享元老的空洞的特权,并分担元老阶层

的沉重的赋税;君士坦丁为什么会热心增加如此有用的一类

人的数目,我们当然就丝毫也不以为怪了。在击败马克森提

乌斯之后,得胜的皇帝在罗马呆了不过两三个月,在他其后

的一生中他也不过又来过两趟,那是为了庆贺他统治10周年

和20周年的庄严庆典。君士坦丁几乎永远处在流动之中,让

各军团演习或到各省去视察。特里夫、米兰、阿魁利亚、西

米乌姆、纳伊苏斯和塞萨洛尼卡,在他在欧洲和亚洲接壤处

修建起新罗马以前,都是他临时居住的城市。

  君士坦丁先和李锡尼结盟,后来又和他开战了。在

西巴利斯和马底亚的几次战斗之后,双方又言归于好。

君士坦丁的司法改革

君士坦丁和李锡尼的和好,虽然由于彼此的仇恨和嫉妒,

由于对相互造成的伤害记忆犹新,由于担心随时战端又起,而

各怀鬼胎,却也在8年多的时间中保持了罗马世界的平静。由

于一系列的正规帝国法令都差不多开始实行于这一时期,要

抄录出一些曾经花费掉君士坦丁许多闲暇时间的民法条文

来,是极容易不过的事。但他所设计的和新政策体系和宗教

直接有关的最重要的制度却是在他统治后期较平静的几年中

才完全建立起来的。他的法令中有许多,就其与个人权利和

财产的关系以及就其实际实施的过程来看,都更应当归之于

私自的,而不是帝国公众的法律制度;他还公布过许多完全

属于地方性的临时法令,实际不属于一般历史应加注意的范

围。但在这里,从众多的法令中我们打算选出两条;一条因

其极大的重要性,另一条则因其十分奇特;前一条还由于它

为人民造福不浅,后一条则实在有点过于残酷。1.在古代十

分流行的抛弃或杀害幼婴的做法在地方各省,特别是在意大

利,一天比一天更为盛行起来。这是苦难生活的直接结果;而

这苦难主要是由难以忍受的沉重赋税和催徼赋税的官员对欠

税人的百般凌逼和残酷迫害造成的。人民中无钱无势的人家,

不但不以人丁兴旺为可喜,反认为及早不让孩子面临他们自

己所无法忍受的生活苦难,正是父母对儿女的最大关怀。君

士坦丁的恻隐之心,也许被当时的某些因绝望而发生的过于

悲惨的事件所激动,他先向意大利各城市,后又向非洲发布

了一项命令,指示对那些带着自己的儿女面见地方行政官,证

明自己由于贫穷对他们确实无力教养的父母,都将立即获得

足够的补助。但是,由于补助过多,条文也过于含糊,根本

不可能长时间普遍施行。这项法律,虽然也许值得嘉许,但

事实上只起了一点揭露公众苦难的作用,而并未能真正缓解

人民的苦难。对那些自己生活美满,根本不可能发现在一位

慷慨大度的帝王的统治之下还存在罪恶或苦难的御用演说家

们来说,它至今仍是一件对他们进行有力驳斥的铁证。2.君

士坦丁的反强奸的法律对人性中这个最为可恕的缺点却显得

略无宽大心怀;因为按该条文对上述罪状的描述,则不仅限

于使用暴力强迫,而连采用温柔的手段勾引一个25岁以下的

未婚妇女离开父母家宅的都应包括在内。“得手的奸污犯将被

处以死刑,而且似乎简单处死还不足以偿其辜,他将被或者

活活烧死,或者在竞技场上让野兽撕成碎片。那处女如果出

面声称她是自己愿意跟他,那不但不能救下她的情夫,却只

会使得自己遭受和他相同的命运。这当众进行的酷行将由有

罪的或受害的女方的父母执行;如果出于人的仁慈本性使他

们不愿将这受到伤害的事张扬出去,并于事后双方正式结为

姻亲,以挽回他们的家族的荣誉,那他们自己便将受到流放

和财产充公的惩罚。奴隶,不论男女,如确犯有强奸或诱奸

罪,一律活活烧死,或用另一种奇巧的,由口中灌入若干熔

铅的酷刑处死。由于这种罪行具有公共性质,甚至对外来游

客也可提出控告。起诉不受罪行发生时间的年代限制,判刑

可以延及这种不正常婚姻的无辜的后代。”但是,每当一件罪

行引起的恐怖远不如惩处的酷刑本身的时候,严酷的刑法仍

不得不对共同的人的感情让步。这一敕令中的最为无理的部

分,后代皇帝一般都予以修改或完全废除了;甚至君士坦丁

自己也常常通过赦免令对他的通令的过于严酷之处予以缓

解。这真可说是这位皇帝的独特的幽默,他在制订一条法令

时显得那么严格,甚至残酷,而在执行的过程中他又显得那

么手软,甚至不惜违法。不论是在这位皇帝的性格中,还是

在他的政府的体制中,几乎再找不到比这更具有决定性意义

的缺点了。

  323年在君士坦丁和李锡尼之间再次爆发内战,在

经过亚德里亚堡和克里索波利斯战斗和李锡尼的死之

后,君士坦丁便从此独揽了帝国的统治大权。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基督教的兴起

第十五章

基督教成长的五大原因。适

宜于它迅速发展的条件。原

始基督教徒的人数和处境。

对于基督教的成长和确立的过程进行一番公正而又合理的探

索,可以说是罗马帝国史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在那个巨大

的机体或外遭强敌入侵,或内部缓慢腐败的情况下,一种纯

洁、低级的宗教却于不知不觉中深入人心,在沉静和隐蔽中

逐渐成长,因遭到反对而精力倍增,终于在朱庇特神庙的废

墟上竖起了胜利的十字架的旗帜。基督教的影响也并非仅限

于这一时期,或仅限于罗马帝国的范围之内。在经过一场长

达十三四个世纪的变革之后,这一宗教至今仍为欧洲一些在

艺术、学识以及武力方面在人类中较为优越的民族所信奉。由

于欧洲人的努力和狂热,它已经在亚洲、非洲最遥远的海岸

广泛传播;并通过他们的殖民地,从加拿大直到智利,在古

代人闻所未闻的一个世界中也牢固地建立起来。但是,这一

探索,不论如何有用或有趣,却伴随着两个

特殊的困难。教会历史资料的贫乏和众多疑点使我们几乎很

难驱散笼罩着基督教开创时期的迷雾。伟大的公正原则,又

常常迫使我们不得不揭示出一些平庸的福音导师和信徒们的

不足征信的说法;而且对一个不十分留心的旁观者来说,他

们的错误似乎已对他们所持的信仰投下了一片阴影。可是只

要他们不仅想到神的启示是由何而来,而且想到是对谁作出

的时候,那对虔诚基督教徒的攻击和不信教者的虚假的胜利,

便都会立即不复存在了。神学家可以纵情描绘宗教仅披着她

的天衣冉冉自天而降的愉快情景。而史学家所承担的任务可

不那么轻松。他必须揭示出,她在和一个软弱、堕落的族类

一起长时间居住在地球上时,不可避免必将沾染上的错误和

腐化现象。

我们的好奇心很自然地促使我们要对基督教信仰究竟是

通过什么手段对世上所有已建立的宗教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

的问题作一番研究。对于这个问题,有人可以提出一个十分

明显但又能令人满意的回答:那就是,这是由于其教义本身

具有令人信服的证据,以及它的伟大创造者的支配一切的神

力。然而,在这个世界上真理和理性是很难如此顺当便能为

人所接受的,而上天的智慧也常常屈尊以人心中的情欲和人

类的一般处境,作为执行其旨意的工具,因此我们似乎仍可

以带着必须的恭顺,丢开基督教教会何以能迅速发展的第一

动因,大胆地问一问其次要原因究竟都有哪些?看来大约有

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使它处于最有利的地位,给了它极大的

帮助:——Ⅰ.基督教徒的一成不变和——如果我们可以大

832

__胆这样说的话——毫不容人的狂热情绪,这种情绪虽确乎出

自于犹太教,但已清除掉了那种非但不设法诱导,反而阻碍

非犹太教徒接受摩西戒律的狭隘的不友好的精神。Ⅱ.关于

来世生活的教义,这一教义更由于一些能使这一重要真理增

加分量和影响的新情况的出现而得到了加强。Ⅲ.一般传说

原始基督教教会具有的神奇力量。Ⅳ.基督教徒纯真、严谨

的品德。Ⅴ.基督教世界的内部团结和纪律——它在罗马帝

国的中心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日益壮大的国家。

得之于犹太人的基督教徒

的顽固的宗教狂热

  Ⅰ.我们前面已经讲述了古代世界在宗教问题上的和谐,

以及一些彼此极不相同,甚至互相敌对的民族如何也极容易

接受,或至少是尊重,彼此不同的迷信方式。只有一个民族

拒绝参与全人类的交往。许多世代以来,被视为最下贱的奴

隶,在亚述和波斯王朝的统治下痛苦呻吟的犹太人,在继亚

历山大之后的几个王朝时期从阴暗之中走了出来;由于他们

的人数先在东方,后又在西方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很快便引

起了其他民族的好奇和惊愕。他们赖以保持他们的特殊宗教

仪式的沉静、顽劣的脾气及其不友好态度似乎表明他们是一

个特殊的种族,不惜公开承认,或毫不掩饰,他们对人类其

余部分的不可调和的憎恨。不论是安条克的暴力,还是希罗

德(旧译希律王)的计谋,还是邻近民族的榜样,都未能说

服犹太人把希腊人的典雅的神话和摩西的教义结合起来。罗

马人根据普遍宽容的原则,保护了一种他们十分厌恶的迷信。

宽厚的奥古斯都曾经客气地下令要在耶路撒冷的神庙里为他

的繁荣昌盛献祭;而那些同样应向卡皮托里亚丘的朱庇特礼

拜的亚拉伯罕后代中最卑贱的人们本应是他自己和他的弟兄

们憎恶的对象。然而征服者的温和态度并不足以压制下他们

的臣民的带有妒意的偏见,他们看到那些异教的标记不可避

免地传入一个罗马行省,不免感到十分惊恐和忿慨。卡利古

拉要将自己的雕像供入耶路撒冷神庙中的企图,由于一个对

此类偶像崇拜的渎神行为的恐惧,更甚于对死亡恐惧的民族

的一致反对而遭到失败。他们对于摩西戒律坚信不疑的程度,

不次于他们对外来宗教的憎恶。宗教狂热和虔诚的细流,如

逼入一条狭窄的通道,也会猛力奔流,有时甚至被激成一股

巨浪。

这种对于古代世界似乎显得如此可厌或可笑的毫不通融

的顽固态度,由于上帝有意向我们揭示了他的特选子民的

神秘历史,而更具有了可怕的性质。但是,这种在生活在第

二神庙管辖下的犹太人身上表现得如此明显的对摩西宗教的

衷心或甚至半信半疑的信奉,如果和他们的先辈的绝不轻信

的态度相比起来,便显得更为令人吃惊了。当耶和华在西乃

山的雷鸣闪电中传授戒律的时候,当海潮和行星为了方便以

色列人而暂停活动的时候,当表示信奉或拒绝主将受到尘世

的奖赏或惩罚的时候,他们却始终对眼前可见的神王的权威

进行反抗,在耶和华的圣所中供奉各民族的偶像,模仿那些

常在阿拉伯人的帐篷中或腓尼基的各城市中进行的各种荒诞

的仪式。等到上天理所当然地撤回对这个不知感恩的民族的

保护的时候,他们的信仰却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加强和净化。摩

西和约书亚的同时代人曾经丝毫不以为意地目睹了这些无

比惊人的奇迹。在各种灾难的压力之下,对于这些奇迹又深

信不疑,终于使得后代的犹太人免于沾染普遍流行的偶像崇

拜的习气;而且这个十分独特的民族,完全违反已知的一般

人类思想的准则,和他们耳闻目睹的实际见证相比起来,似

乎更易屈服于和相信他们的远代祖先的传统。

犹太教非常适宜于进行自身防卫,但它却从来无意于征

服;很有可能新入教的人从来也没有超过叛教者的人数。神

的诺言最初仅对一个家庭发出,那特殊的割礼也只限于在一

个家庭中进行。当亚伯拉罕的后代繁衍得多如海中沙的时候,

那位曾亲口向他们传授一套戒律和各种仪式的神,宣称自己

是真正的以色列全民族的上帝;这样以一种特有的关怀和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