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上)-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洛克菲勒的脑海里,有一件事他至今记忆犹新:宾夕法尼亚州曾因煤
矿过度开采而造成煤炭积压、行情暴跌,随之又引发了运费大战。当时,铁
路公司为了摆脱困境而组成了铁路卡特尔,由此牢牢地控制住了煤炭行业,
并最终导致铁路对煤矿的收购。。

洛克菲勒可不愿意步煤矿的后尘,让石油受制于铁路。抱着此种想法,
他要冷静地看看华特森到底想干什么。

身着扎眼的华特森满脸堆笑地进来,并带着明显讨好的神情向洛克菲勒
伸出手来:

“抱歉,深夜打扰让阁下吃惊了。我是来寻求合作的,让我们携起手来
吧!”

“哦?”

洛克菲勒有些故意装傻,而不急于表态。按他那套老谋深算的行事方法,
他非得让对方先亮出底牌不可。

有些急不可耐的华特森直截了当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成立一个铁路与石油行业的大联盟怎么样?”

“大联盟?”

“对!首先,我们运输石油的所有铁路公司携起手来,然后,与某些特
选的石油业者进行大联盟。。”

他略微停顿,有些诡秘地一笑,“。。至于那些规模较小的炼油企业和
石油开采商嘛,则不必加入这个大联盟了!”

听完这话,洛克菲勒就全明白华特森的葫芦里装的什么药了!道理很简
单,他是要拉拢洛克菲勒,让他与铁路公司一道来搞一个类似“经济不景气
卡特尔”性质的垄断组织,在这个带有明显的阴谋色彩的垄断计划中,那些
中小型石油业者就必然会被逼上灭亡之路。

这正是洛克菲勒所想要做的事,他不是想利用美国经济的萧条时期来吞
并掉所有的竞争对手吗?现在机会来了。但是,洛克菲勤仍不想急着表态,
他还要继续听下去。

华特森只好说出了他的全部打算:成立一个“南方改良公司”,对外,
它只是一个控股公司,由铁路和石油业者各方参与,而实际上,只有加入了


这个公司的石油企业才能享受到铁路运输的折扣待遇。那么,由哪些石油企
业加入进来呢?这就全在个别人的掌握之中了,洛克菲勒想要操纵的,也正
是这个加入名单。

口头的协议基本达成,下一步就是获得法律的认可并具体签订美国法律
有明文规定,不得成立控股公司。然而,湖滨铁路公司的幕后权臣斯科特是
一个极擅弄权的人物,他四下奔走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议会议员们中间,采用
包括贿赂在内的一切手段去对他们施加影响,有人形容他“就象影子一样死
死粘在议员们身上。”经过他的努力,议会方面终于同意了南方改良公司的
建立。

南方改良公司的总资本为二十万美元,这是因为控股公司本身并不需要
多少资本,它的股份总额为两千股。在加入进来的各铁路公司中,斯科特的
铁路公司占有百分之四十五的运输比率,纽约中央铁路与伊利铁路各占有百
分之二十七点五的运输比率,而西亚特兰大铁路、巴尔的摩铁路和俄亥俄铁
路则被分别编入上述三大铁路系统运输比率中。对铁路公司而言,由于各铁
路彼此间均有线路交叉,不可能独自为政,因而各铁路公司老板都同意遵守
这一秘密协定。

那么石油业者方面的加入者究竟是些什么人呢?为了这个名单的确定,
洛克菲勒着实大费了一番脑筋,因为参入到联盟中来的人可享受铁路运费折
扣,那么他们虽然为洛克菲勒的利益共同体,而同时也会成为洛克菲勒的潜
在竞争对手,选那些过于强大的企业来加入显然对洛克菲勒是不利的。但是,
如果把那些强大的企业排除在外,一旦他们再结成自己的联盟,则又对洛克
菲勒是一大威胁。如此再三斟酌,洛克菲勒最终确定了如下的名单:

进入大联盟的石油公司一共为12 家,其中来自匹兹堡的4 家,来自费
城的3 家,纽约1 家,洛克菲勒高中时代的朋友潘1 家,剩下3 家分别是洛
克菲勒兄弟和佛拉格勒。

这样一来,由于洛克菲勒兄弟以及佛拉格勒三人同时加入,按控股率来
说,洛克菲勒家族就成为最大的股东,总计美孚石油公司占有的股份为540
股。

接下去,便是绝密的折扣比率的商定。

根据协定,从克利夫兰到匹兹堡的原油运输费用为每桶8 角,这个价格
几乎比削价竞争时高出两倍,该价格一经确立,就不允许随意变动。然而,
加入了南方改良公司的石油企业则可以享受半价拆扣,即每桶4 角。

从克利夫兰、匹兹堡再到美国东海岸各城市的精炼袖运费为每桶2 元,
折扣价为每桶1。5 元。

从纽约、费城到东海岸的精炼油运费为每桶2。56 元,折扣价为每桶1。5
元。

洛克菲勒将此协定作为一种手段,借以消灭美孚石油公司在克利夫兰以
及美国各地的竞争者,因为,根据这个残酷的协定,未能有幸入选南方改良
公司的石油企业必须付出比洛克菲勒及其伙伴高出一倍的价格方能运输,这
无异于让那些中小型企业归于灭亡。在这些竞争者面前只有两条道路可供选
择:或者解散自己的企业,将其并入洛克菲勒的公司,从而换回一定的股票;
或者一意孤行硬顶下去,最后在运费折扣制的压力下破产倒闭。这是典型的
弱肉强食的法则。

洛克菲勒的办法是,先拿那些强大的、最易对自己形成威胁的企业开刀,


待得手后再依次吃掉那些弱小的对手。他拿美孚石油公司的股票去收买了克
利夫兰的银行权贵们,以断掉别的石油公司的金融来源。在他们没有退路的
时候,他便去找这些人谈话,问其大谈并入南方改良公司的好处,彬彬有礼
背后却暗藏杀机。那些人明知这是一个陷井,但为了获得一点苟延残喘的生
机,也只好放弃原则,听任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企业被其吞食。如若有谁违
拗,他就会被吃得连骨头也不剩。

对这种残酷的吞并战略,洛克菲勒自有其一套理论,它有一个动听的名
称,叫“蔷薇花开”战略。他曾在一次某大学的讲演中大言不惭地说:“当
红色的蔷薇含苞欲放时,让她开得最艳的唯一方法便是剪除其周围的枝叶,
以便有充足的营养供其生长。”

洛克菲勒的这套原则也适用于他的亲人。他的弟弟富兰克林当时是“上
游”企业生产者同盟的合伙人,洛克菲勒推行“蔷薇花开”战略时他便成了
洛克菲勒的绊脚石。洛克菲勒威胁他弟弟说:

“我们已经和铁路公司联合起来了,我们将把克利夫兰所有的炼油厂统
统买下来。当然,我们也给每一个厂家参加进来的机会,只要你们转卖股份,
我们就不会过份为难你们。但是,那些拒绝转卖股份的厂家将会被碾得粉碎。
谁要是不把产业卖给我们,那么它就将变得一钱不值!”

富兰克林没有听取他哥哥的“建议”,后来果如他哥哥所言,他沦落到
了破产的境地,只能凄凄惨惨地度其余生。

为这事,兄弟俩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富兰克林曾在多种场合公开谴责
其哥哥,并且最后把自己两个孩子的尸骨从克利夫兰的祖坟里迁移出来,以
免他们同约翰·D·洛克菲勤永远躺在一起。

3。“臭名昭著”
在以前,洛克菲勒这个名字只不过是在克利夫兰商界一个较小的圈子内
为人所知,然而,就在一夜之间,这个名字就迅速地传遍了全国,几乎是尽
人皆知。不过,这是一个极其不光彩的名字,用“臭名昭著”来形容它不算
过份。

铁路大联盟的阴谋在暗地里推行了大约两个月,不料,事情败露了。整
个克利夫兰一片哗然,甚至整个美国的舆论界也为之激愤、呼号。

《油城井架报》首先在头版头条揭露了这一丑闻,所有阴谋家的名字都
被公布出来了,并且用黑框框了起来。这串名字当中,约翰·D·洛克菲勒
理所当然是打头的,人们用“章鱼”、“蟒蛇”来形容它,而这两个词汇在
英语里就是“吸血鬼”和“骗子手”的同义语,是所有用来攻击令人厌恶的
恶徒的词汇中份量最重的。

“铁路运费涨了一倍,铁路公司想要弄垮整个石油原产地!””

备色人等共三千余人聚集在泰特斯维尔歌剧院前,他们之中以石油原产
地的开采者为主,也有当地的中小型炼油者、石油中间商和部分银行家。他
们通宵达旦地举行集会,从这里高举火把向全城各处去游行,同时,他们拟
定了一份长达九十三英尺的请愿书递交给立法者和各铁路公司的董事长。

抗议和示威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一个叫做亚吉波多的小炼
油者是示威者的领袖。该人曾任报纸编辑,口才出众,极擅宣传鼓动。洛克
菲勒认为应采取釜底抽薪策略来瓦解反对者联盟,于是,他派人去收买亚吉


波多,邀请他加入南方改良公司。

亚吉波多严正地回绝了洛克菲勒的收买,并将洛克菲勒这一卑劣的举动
公诸于众。他动员了克利夫兰几乎所有的报纸来掀起一场反对洛克菲勒的更
大攻势。与此同时,纽约的各大报纸也都醒目的篇幅报道了南方改良公司的
消急,把原委、经过及最新发展动态详细地刊登出来,篇幅之大不亚于普法
战争这样的国际性大新闻,引起了全美公众的关注。

首先支持不住了的是铁路公司。曾经不可一世的伊利铁路公司的董事长
杰伊·左尔德也不得不举手投降,他发出电报对公众解释说,他是在别人的
“逼迫下”才加入南方改良公司的。反对者联盟在纽约举行了一次会议,各
铁路公司的负责人与石油原产地代表面对面地会谈。洛克菲勒风尘仆仆赶来
参加,但是他被拒之门外,因为,人们“拒绝与‘大蟒蛇’见面。”

经过长时间的会谈。铁路公司作出和平姿态,同产油商们签订了新的契
约,结束了南方改良公司,并宣布对各方收取一律的运费。宾夕法尼亚州立
法机构也匆忙地通过了一项撤销南方改良公司特许状的法案,该州州长为了
平息众怨,还对此事大事宣扬了一番。此外,石油商组织了一个产油商保护
协会,筹集了一百万美元,以资助石油产地的炼油商,他们还相互作出保证,
不向美孚石油公司运送原油。

迫于各方压力,洛克菲勒也不得不发出一封措辞含混的辩解电文:

“美孚石油公司未曾与任何一个铁路公司签订过特殊合约,新闻界所宣
扬的内容毫无事实根据。在南方改良公司与各铁路公司的合约解除这一事件
中,本公司对受到的误解以及不公正的中伤深感遗憾。”

4。无声的反击
洛克菲勒可不是个轻易服输的人。有位美国历史学家曾说;“洛克菲勒
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一般人若是被舆论攻击得遍体鳞伤,早就因内心受挫而
一蹶不振了,然而他却好象没事人一般,仍执着于他的垄断梦想之中。正是
由于他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幻想及坚韧不拔的斗志,所以他能始终挺立不
倒。在他的心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他达到目标的障碍。”

就在产油商们认为洛克菲勒遭受了一次沉重打击,无法马上恢复元气而
欢呼雀跃的时候,他们却惊异地发现:洛克菲勒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以
闪电战般的速度收购了克利夫兰二十五家石油企业中的二十二家,他已拥有
日产一万桶精炼油的能力,并把克利夫兰的炼油设备几乎全部掌握在了自己
手中。

这是怎么回事呢?产油商们四顾茫然、目瞪口呆,原来那份骄傲劲全然
没有了。

原来,这是洛克菲勒“游击战”的成果。

由于石油原产地过份的开采,日产量已高达一万六千桶,原油严重积压,
造成市场行情暴跌。生产音同盟发现生产过剩的严重性后,决定在半年内不
准开采新油井,如果半年后还不能解决生产过剩的矛盾,就再封锁三十天。

就在这时,洛克菲勒向处于困境的产油商们抛出了迷人的诱饵:他提出
以每桶4。75 美元的超高价向产油商们收购原油,现钱现货,有多少收多少。

这一消息在产袖区象季风一样迅速传开去,原有的“封锁”本来就不过
是一种脆弱的自我约束,一经暴利的引诱,就自然土崩瓦解了。于是,产油


区内的“夜猫集团”出现了,他们专干夜间采油的勾当,将封锁协定量之脑
后。

洛克菲勒雇佣的石油掮客们四处散布说:“美孚石油公司保证每天收购
一万五千桶石油,快去和他们签订合约吧!”

产油商们被这送上门的好事冲昏了头,也不细想就签订了合约。同时,
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他们又开采了新的油井。虽然有人提醒他们小心上当,
但没有人真正听进去。

当采油热潮达到了新的高峰后,美孚石油公司突然宣布停止收购。它的
解释是:

“你们到处抛售原油,供过于求的情形已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纪录,解
约的责任全在你们。当然,我们可以继续以每桶2。5 美元的价格收购,如果
情况仍无改观,我们只能以低于每桶2 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的确,当初美孚公司并未保证永远以每桶4。75 美元的价格收购,等产
油商们大呼上当时,局面已无法收拾。许多企业在解约后相继破产,洛克菲
勒的圈套得逞了。

更为毒辣的是,洛克菲勒还收买了他的头号劲敌——亚吉波多。

洛克菲勒的一惯策略是,对普通敌人就吃掉它,而对那些力量强大的对
手则收买它进自己的阵营。洛克菲勒的高层班子中有许多就是他以往的劲
敌。

亚吉波多成立了一所取名为“艾克美”的新公司,它实际上是一个掩护,
目的在于利用它来收购那些濒临破产的公司,当那些被收购者省悟过来时,
已成为洛克菲勒的盘中餐了。

事情都是秘密进行的,例如在洛克菲勒与亚吉波多的往来电文中,都使
用了密码,“情妇”代表美孚石油公司;“宗教怀疑者”代表炼油商;“交
际家”代表运费退款;“药剂师”代表费城。洛克菲勒本人在日常行事中也
象在处理什么国家机密似的。有人要问他在干什么,他就会闪烁其词地说:

“你还是不问为妙。不知道,你就没什么好泄露的了。”

在银行那边,洛克菲勒也做了手脚,那些绝望的企业者板们从任何一家
银行中也是贷不到款的,他们只有出卖股份一条路可走。

等亚吉波多的真实身份显露,洛克菲勒作为绝对的垄断者形象得以昭然
若揭时,形势已不可逆转了——无论产油商还是炼油商们,无论他们的反对
与抗议如何激烈,也无论政府与立法机构采取何种对策,一切都阻止不了洛
克菲勒阔步前进的步伐了。

到1877 年,美孚石油公司已扫平了石油产区、费城和匹兹堡的所有竞
争对手,只是在纽约,还剩有零零星星的几家独立经营的炼油商在负隅顽抗。
1878 年4 月,佛拉格勒在写给一位友人的信中特别提到,在美国炼油总产
量三千六百万桶中,美孚石油公司就占有三千三百万桶。到了1880 年,全
国生产出来的石油百分之九十五是由美孚石油公司提炼的。自从新大陆早期
年代里英王政府公布垄断事业的情况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完全
彻底地独霸过市场。

这场战役的功臣,也是洛克菲勒从前的强大敌人——亚吉波多,不久就
被提拔为美孚石油公司的副董事长,在洛克菲勒退休后,他又出任为第二任
董事长。


四、开疆拓土

1。精打细算的富翁
“勤俭生财”,这是洛克菲勒一生都信奉的准则,在美孚石油公司这座
王朝里,他是绝对的主宰者,其权力的触角伸延到各个角落,无处不打上洛
克菲勒个性的烙印。

对公司的帐簿,洛克菲勤必须亲自过问。他经常突然出现在簿记员的面
前,详尽而熟练地翻看他们经管的分类帐,还不时地从衣兜里掏出笔记本来,
飞快地记下一些细节,并把他随时想到的某些节约之道讲述给手下人听。无
论业务再忙,他也要坚持记备忘录,在这些备忘录中,时常出现一些省钱的
主意。洛克菲勒把这些省钱主意和批评意见分别通知各个工头。例如有一处
写道:

“你的三月份存货清单上有一万零七百五十只桶塞。四月份的报表上买
进两万只,用去两万四千只,手头还有六千只。那么其余七百五十只哪里去
了呢?”

一次,洛克菲勒视察美孚石油公司的一个包装出口火油的工厂。他观看
了一会五加仑火油罐的封装过程,在观察了一个工人的操作过程后,他发现
每只油罐需用四十滴焊料。洛克菲勒再注视了一会之后说道:

“你有没有试过用三十八滴焊料?”

经过当场试验,用三十八滴不行,偶有漏油的现象,但用三十九滴焊料
滴封的却没有一只漏油。于是,洛克菲勒当即决定,三十九滴焊滴是美孚石
油公司各工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