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浙商商道: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浙商自白:
温州人的许多生意经是其他人无从学起的,这主要因为温州人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很强,紧密相连的人脉实际孕育了许多商机。
――庄吉服饰公司董事长陈敏
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每个人都有老乡,出门在外,老乡之间的感情是最深的。因此,共同的人文背景、地理位置、风俗习惯,使老乡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浙江商人非常注重老乡,出门在外的浙江人都非常愿意照顾自己的老乡,诸如“浙江村”、“温州街”、“义乌小商品城”等,都是老乡互相支持的表现。正是这种老乡关系,让浙江商人走到哪里都有一种归属感,走到哪里都有人帮助,他们的经商活动才能够顺利地进行。
2004年,温州有名的印刷设备经销商李方源决定移师南京,但是,怎么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开展业务呢?
李方源自然有他的办法。这是每一个浙江商人经商的套路。
首先,他摸清一大批在南京经商的温州人的下落,然后挨门逐户地拜托他们为其承揽一点业务,拉开一张有几百户的“老乡网”。
然后,他利用全国个私企业工作会议在温州召开的机会,在会场上结识了不少南京商客,尤其是与本行业有关的客户。
最后,他开始在南京招兵买马。
在推销产品过程中,李方源又遇到了麻烦。由于多年前“温州货”质量低劣的负面影响在南京人心目中烙印很深,他的产品无法一下子让南京人接受。但是,李方源并不担心,他只是耐心地等待机会。
机会终于被李方源等到了。
在全国印刷材料展销会上,他请许多专家介绍他的产品,并给企业免费使用。通过这一招,国内的企业都知道了他的产品质量,在产品质优的声誉下,产品的推荐就容易多了。现在,李方源的公司已经不再上门推销了,他们的产品在南京已经有了良好的声誉,客户都会直接找上门来,公司也开始赢利了。
从开拓市场到赢利这个过程所花的时间却不到一年,这让许多人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其实正是这种拓展人脉的能力,每一个浙江商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很快在当地扎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
庄吉服饰公司董事长陈敏曾经提示了“如何不花一分钱开店”的奥秘。
他说:“温州人的许多生意经是其他人无从学起的,这主要因为温州人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很强,紧密相连的人脉实际孕育了许多商机。”
“目前遍布全国的1万多家专卖店是温州服装深入市场的捷径。我们的办法是利用在外经商的温州人的资本发展专卖店,惠而不费。以庄吉集团为例,目前除了在温州本地自建3个专卖店以外,没有为营建其他200多个外地专卖店掏过一分钱,但却从近年的专卖店加盟费中取得了500多万元的收益。如果要自己建立这样一个经营体系,一间专卖店至少要投入50万元,200家就需投入1亿元,这是庄吉集团绝对承受不起的。”
“无处不在的温州商人为庄吉品牌的推广提供了宝贵的帮助。只要做好广告、品牌响亮,制定好操作性较强的区域代理制,就会有温州老乡主动上门要求承揽某一地区的代理权,并主动斥资建立专卖店。他们往往门熟路,很容易打开市场,无需生产企业自己去操心。大部分的温州服装企业都在这样做,风险小收益好,这就是有温州特色的服装推销之路。”
“当然,我们也不会亏待了同乡。产品毛利的50%都由代理商赚取,这其实是他们愿意卖温州服装的内力,而对于我们这些服装生产企业而言,就需要不断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就是温州服装业塑造品牌的内驱力。”
浙江人出门在外,非常善于抱团,这就源于他们有浓厚的老乡情节。浙商商会、温州商会、宁波商会等等,只要有浙江商人的地方,必然会组建商会来联络老乡之间的情感和关系,目的就是在出现困难的时候,能够互相帮助。这正是草根浙商迅速在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发展的原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火种就是老乡关系,老乡是一种天然的人脉。共同的生活背景、共同的地域特点决定了老乡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千万不要小看这种人际关系,在最无助的时候,这种关系往往是最能够给你帮助的。
6。建立你的人脉网络
浙商商道:
只有你先付出,你先做别人的贵人,你才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贵人才会帮助你。
浙商自白:
你问我做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你问我最头痛的是什么,也是人。再问我企业最缺的是什么?还是人。
――升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士林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刚开始的时候,人脉关系比较稀少,但是,许多年后,有些人人脉关系一下子就非常地多,有些人则还是刁然一身,孤家寡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因为每个人发掘人脉的态度和能力是不一样的。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说:“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去获得与人相处的本领。”良好的人际关系必然带来更多的赚钱机会,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怎么培植起来的呢?
在许多人眼里,发掘人脉好像就是“拉关系”,必须要用金钱去发掘,事实上,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更加重视的是情感,只要心中有他人,多为他人着想,为给他人提供帮助,你的人脉资源就会越来越多的。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人脉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是老乡,这是天然的人际关系。
二是同学,同学几年,感情特别真挚。许多老一辈的浙江商人缺乏同学,因为他们小时候很少上学,因此,他们对同学的友情格外珍视。成功后的浙江商人非常热衷于参加各种培训班,比如企业家培训班、金融培训班、MBA等,对他们来说,学知识是次,交朋友才是真。因为知识还可以在生活当中学,也可以在经商活动中学,而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交到一些含金量较高的同学,往往会给以后的商业活动提供诸多的便利。
三是朋友。朋友是比较广义的叫法。所有合得来、谈得拢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朋友。只要你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帮助他人,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区负责人黑幼龙认为:“完整的人际关系包含三阶段,发掘人脉、经营交情、出现贵人。”
人际关系的第一阶段是发掘人脉。在创业过程中,人脉是最重要的资源。因此,想创业就得广交朋友,积累人脉资源。遇到困难时,这些人脉资源就可以帮助你解决问题。发掘人脉需要你主动去寻找人脉,找到自己想认识的人后,就应该想方设法地去认识。如果你在35岁之前还没有建立自己固定的人脉关系,那么,这对你的经商无疑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尽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但是,人总是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在一起的。
一般来说,在生意场上主要有三种人。
第一种人是可以做朋友,但不可以一起做事的人。这种人会与你一起吃吃喝喝,听听你的心里话,让你发泄一下心情,但是,当你需要他为你做点事情的时候,这种人一般都是唯恐避之不及,会以各种借口来推脱,甚至离你远去。
第二种人是可以一起做事,但不可以成为朋友的人。这种人比较懂得为人处事的规则,与你一起做事时,总是能够从双方的利益去考虑问题,顾全大局,竭力把事情处理得很好,但是,做完这件事情后,这个人也就消失了。
第三种人是可以一起做事,又可以成为朋友的人。这种人讲原则,懂情感,在一起做事的过程中,不仅依靠社会规则来办事,而且喜欢站在你的角度思考问题,与你建立长期的友谊,不管你走到哪里,他都可以帮你一把。
对于生意场上的人来说,一定要警惕第一种人,认真对待第二种人,多结识第三种人。
人际关系的第二阶段是经营交情。人与人之间认识之后,也需要用心经营。人脉关系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感情培养。因此,当你认识他人后,就应该把对方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一样对待。
人际关系的第三阶段才是出现贵人。只有你先付出,先做别人的贵人,你才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贵人才会帮助你。
7。把握好与政界的关系
浙商商道:
与政府修好,是最大的公关。
浙商自白:
作为一个企业,政治应该是天,天气好的话,出太阳了,被子霉了可以晒晒呀!外面刮风下大雨,你却拿被子出去,肯定不合时宜嘛。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有一个好的政治环境。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政治与经济永远是连在一起的,经济基础决定上政治,而政治则是经济的导向。
政治与企业的关系太密切了。关于两者的关系,南存辉是这样回答的:“作为一个企业,政治应该是天,天气好的话,出太阳了,被子霉了可以晒晒呀!外面刮风下大雨,你却拿被子出去,肯定不合时宜嘛。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有一个好的政治环境。”
南存辉认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脱离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背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
在南存辉看来,正泰的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因素。而改革开放的政策,就是天时,就是企业最大的政治。
南存辉对于政治是非常敏感的,因为政治是正泰发展的方向。可见,要在商场上站稳脚跟,抓住市场机遇,就需要把握好与政界人物的关系。
“与政府修好,是本公司最大的公关。”这是100多年前奔驰公司的创始人卡尔?本茨对属下说的话。
与政界人物搞好关系,可以及时从他们那了解到相关的政策与规划等,指导自己的商业活动。在温州人眼里,政界朋友的好处就是给自己的生意带来帮助。
一位温州服装企业负责公关的经理说,对政府或是官员的公关,不一定就是花钱买路,更重要的是要适应中国“熟人社会”的国情。
据说,温州的企业里都有专人负责和政府的各个分管部门打交道。这些人会隔一段时间就到相关的政府部门去坐一坐,和办事人员聊聊天,套套近乎,偶尔请他们吃顿饭。还有,就是捐助政府的公益事业,帮助官员树立政府形象。
“我不会指望这样就能让政府违反原则替我办事,”一位温州企业的高层说,“但有时候,他们把我当作朋友的话,就能提供给我很多信息。”而信息正是企业抓住机遇的关系因素,在信息社会,信息就是机遇,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
当然,与政界人物交往一定要把握好度,不可过于疏远,也不可过于亲近。浙商们在政治方面态度谨慎,与地方政府保持有距离的融洽关系。他们不过激,也不过火,宁可委曲求全,也不争一时之短长。
宁波籍商人、火柴大王刘鸿生社交非常广泛。他利用校友、同乡关系与宋子文、宋子良、孔祥熙甚至蒋介石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但是,他很清楚,自己与他们这些人交往,必须把握好分寸,因为这些人都是政界人物,自己要避免介入他们的政治圈子里。
当时,孔祥熙两次登门邀请,宋子文则一再写信,甚至派人来邀请他出任招商局的总办(不久就改为总经理),刘鸿生都婉言谢绝了。直到1932年11月,由于日寇入侵中华,使刘氏企业与其他民族企业都受到了巨大的灾难,当时已经担任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的宋子文又派要员来敦请刘鸿生,并做了一些承诺,刘鸿生才出任这个官职,希望企业从中获得转机。
政治与经济密不可分,但是,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人,切不可使自己圈入政治的圈子里。因为,政界与商界毕竟是不一样的。如果一边经商,一边想着踏入政界,这不仅是政策所不允许的,也是很难把认真做好一件事。许多人认为“商而优则会仕”,实际上,你的志向在经商创业,你就必须把自己定位于一个纯粹的商人,踏踏实实做好商人的本职工作,努力回报社会,为自己的商业之路铺好地毯。
8。有钱大家赚(1)
浙商商道:
我有利你无利生意不成,我小利你大利生意不干,我大利你小利生意不长,我大利你大利生意不败。
浙商自白:
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绝对不会为个人利益跟别人争斗;只要对公司有贡献的人,我都会与他共享成功的快乐。
――浙大网新兰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平
千万要给别人留下一个成长的空间,自己能赚钱别人也有钱赚,有钱大家一块赚,只有大家一块赚,你才能赚到钱。
――浙江商人金位海
在《宋稗类钞》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宋朝有个名叫苏掖的常州人,官至州县监察官。此人家中十分有钱,但却十分吝啬,是个十足的小气鬼。每次,当他在置办田产或房产时,总是不肯付足对方应得的钱。有时候,为了少付一分钱,他会与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可恨的是,他经常趁火打劫,在别人困窘危急之时,压低对方急于出售的房产、地产及其他物品的价格,从而牟取暴利。
有一次,他在购买一户破产人家的别墅时,竭力压低房价,最后,竟然与卖主争吵起来。这时,旁边的儿子再也看不下去了,他说:“爸爸,您还是多给人家一点钱吧!没准将来我们儿孙辈会出于无奈而卖掉这座别墅,那时候,我们也希望有人给个好价钱。”
听了儿子的话,苏掖愣了一下,既吃惊又羞愧,醒悟到自己的作为有点过分。
“有钱大家赚”,这是浙商奉行的一条经营理念。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他们懂得遵循双赢的准则,让大家一起赚钱。一位温州市场经济的开拓者吴爱迪曾经对记者道出自己的经营秘绝:“赚一块钱,分出4毛”。
做生意讲究情义,重情不重利。如果说与别人相处的时候,总是想着占点便宜,人家肯定对你很反感,进而讨厌与你在一起,当然也不愿意与你做生意、交朋友了。但是,如果你在与人相处过程中,处处想着对方,帮助对方,在经商活动中,承诺他人的利益,一分也不少地兑现给他人,他人就会觉得与你在一起是有利可图的,你是一个大方的人,这样,在经商活动中,你就能够充分地体现出优势。
尽管做生意的本质是要赚钱,但是,赚钱并不是不择手段地坑害他人,而是以情动人,不重小利重大局,生意不成人情在。这样,一次生意不成,还有下一次,生意才会越来越好。因为,人脉是最重要的商业资源,精明的浙江人深深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商业活动中,能够做到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浙江商人金位海家境贫寒,家中有兄弟好几个,他排行老大。在金位海13岁那年,父亲不幸离开人世。中学毕业后,金位海毅然走上了社会,打工挣钱。刚开始,金位海做司机,后来,金位海决定在义乌市场上做生意,做起了小老板。
1991年,金位海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小公司居然每年有几百万的利润。
1996年,金位海又开办了以小商品运输为主业的国内长途联运业务,利润颇丰。
1999年,投资2000多万元在杭州开办九莲综合市场。
2002年7月,他来到山东威海文登办了个批发市场,想在山东“克隆”一个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
这个批发市场租地6000亩地,先期投入亿元,仅空调和消防设施就投入2000多万元。金位海在考虑摊位的租价时,颇费心思。
当时,距文登最近的批发市场是即墨批发市场,即墨批发市场一个9平方米的摊位年租金为7万元。但是,金位海给自己的批发市场的年租金定的价格是9平方米5000元,条件是租期5年。
结果摊位全部都租出去了,生意非常火爆。
“千万要给别人留下一个成长的空间,自己能赚钱别人也有钱赚,有钱大家一块赚,只有大家一块赚,你才能赚到钱。”金位海认为,要给其他人留有赚钱的余地,他竖起食指,指着食指的第一节说:“我就赚这一块。”又指着食指的第二节说:“这些让来市场租摊位的客商赚。”最后指着第三节道:“这些让来市场进货的各地商人们赚。”
在浙商眼里,做生意是要挣钱,但是怎么挣钱却是很有讲究的。浙商认为,在生意场上,“我好你也要好”,让大家一起赚钱,自己就能够不断地赚钱了。正是这种“我有利你无利生意不成,我小利你大利生意不干,我大利你小利生意不长,我大利你大利生意不败”的经营之道让浙商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许多外地温州商会的负责人总结的一条做生意的经验是,一个人做事赚不了钱,大家一起做事才赚大钱,有钱大家一起赚。
合肥温州商会会长邵五岳介绍说,他们以商会的名义成立了一个投资机构,会员入会时自愿交纳少则三五万、多则上千万的资金,同时把个人看好的投资项目推出来,集体商议对哪些项目投资,相互间的充分信任使资金效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