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海经的智慧-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奇肱国的鸟是两头,赤黄色;大荒西经是六首、身黄、足赤,这在关键词语上也是相近的。所以它们都是青鸟,也就是三足金乌!海荒经的作者能分辨出图画上单个的青鸟,但却把集群的青鸟当作了‘日’。可以猜想一下,女丑死后,必然会招来猛禽在天空盘旋,这很容易形成‘十日在其上’的情景,也许把青鸟说成猛禽会让很多人不愉快,其实满族人的传统中就保留着驯鹰的习惯,康熙就比较喜欢海东青,再联系青鸟为西王母取食的情节,青鸟为猛禽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了。    
    其实只要看看三星堆二号祭坑出土的青铜树就明白了,这棵树高3。95米,枝干分三层,每层有三枝,每枝上立着一只铜鸟,总共应该有十只铜鸟。这是非常符合海荒经‘十日’描述的。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海外东经)”    
    “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大荒东经)”    
    更重要的是,铜树上鸟是一张鹰嘴,那是绝对的猛禽,完全符合前面‘青鸟是猛禽’的推测。    
    女丑因何而死?海外西经并没有给出更详细的说法,我们不妨先放下这个疑问,再看另一段故事,那就是‘窫窳之死’。其实海外西经中并没有提到窫窳,只提到了巫咸:    
    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    
    “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大荒西经)”    
    “大荒之中,又有登备之山。(大荒南经)”    
    这两段比较简单,海外西经说群巫,大荒西经说十巫,至于升降,简单理解为上山下山就可以了,没必要附会成往返天地间。郭璞注,‘登葆山即登备山。’那么群巫在这上上下下的干什么呢?是求雨、祭祀还是治病救人?    
    海内西经给出了答案,“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群巫围着窫窳,拿着药想救他!    
    我们综合这几段情节,就应该有个大致的脉络,窫窳被杀,群巫来救他,看起来应该没救活,既然死了,可能就要祭祀一下,这时候两个女丑出场了,她们的身份自然是祭祀,操鱼觯,祭操俎。    
    画面上有一个舞蹈的场面,这个不甚清楚,也许是群巫使巫术跳舞,也可能是女丑祭祀跳舞,这本来是平常普通的场面,却被海荒经的作者再次误解!    
    “大运山高三百仞,在灭蒙鸟北。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海外西经)”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大荒西经)”    
    开即启,汉景帝名启,这是汉朝人在校注的时候为了避讳改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舞蹈的场面还是不小的,海荒经的作者不知道这幅画画的是什么,他们就把夏启始歌舞的传说附会了过来。    
    女丑死了,至于怎么死的还是不清楚,不过女丑的尸体旁有一个‘丈夫国’,    
    “丈夫国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海外西经)”    
    “有丈夫之国。(大荒西经)”    
    “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大荒东经)”


第三部分 海荒经神话体系综论海荒经神话体系综论(4)

    他就是最大的嫌疑犯,就想弈杀凿齿一样,凶手的图画应该在被杀者图画的旁边,也就是说,凶手也许就是这个‘丈夫’或者‘君子’。理由?不清楚,也许是女丑犯罪,也许是坏人作乱,不过我个人从心理上认为这是帝干的,因为窫窳死了,帝杀了凶手,帝自然应该是衣冠君子!可能是女丑犯罪,帝杀之。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因为‘丈夫国’这幅图离‘帝斩形天’也比较近,所以帝也可能是杀形天的凶手,这也符合逻辑。    
    “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海外西经)”    
    “有一臂民。(大荒西经)”    
    “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海外西经)”    
    “有人名曰吴回,奇左,是无右臂。(大荒西经)”    
    一臂国、奇肱国肯定是尸体,但是谁的尸体不太好说,有可能是窫窳的,也有可能是形天的,但死亡景象应该是‘丈夫’的剑制造的,似乎被劈成了两半,一臂国、奇肱国合起来正好是依据完整的尸体,除了‘三亩有些蹊跷。’    
    “长股之国在雄常北,披发。一曰长脚。(海外西经)”    
    “西北海之外,赤水东,有长胫之国。(大荒西经)”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海外西经)”    
    “有大泽之长山。有白氏之国。(大荒西经)”    
    长股国、白民国似乎都是受刑罚的景象,贰负是杀死窫窳的凶手,帝又杀贰负,‘披发反缚,械一足’,‘批发’这个特征很显然不是巧合。‘长股’似乎可以理解为镣铐拴脚,而被海荒经作者误认为是腿长。再则‘贰负’与‘形天’字型相去不远,可能海荒经作者传抄有误,个人认为‘帝杀形天’即‘帝杀贰负’也。    
    至于三身国、肃慎国、并封则不甚了了,未能知其意也。鳖鱼似是海内经所说‘女丑之大蟹’,读图鳖、蟹怕也是很难分辨。蓐收当为海外西的长官。    
    海外西的故事大约就是,贰负杀窫窳,帝杀贰负,群巫救窫窳,女丑作祭,女丑又死。    
    四、最简单的神话    
    我们还是以海外北经为例来讨论这个有趣的话题吧,在海外北经中,有几个非常经典的传说,如夸父逐日、禹杀相柳、黄帝女魃、钟山烛阴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怕就是夸父逐日,所以先来看看这个传说。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海外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大荒北经)”    
    这两段说法不太一样,海外北经说夸父是渴死的,大荒东经说夸父是被应龙所杀,其实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与日逐走’上,和太阳赛跑真是件不太量力的事,那么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呢?夸父死前的目的地就是‘大泽’,大泽是个什么地方?    
    “有大泽方千里,群鸟所解。”(大荒北经)    
    “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海内西经)    
    说得很清楚,大泽就是鸟类生息繁衍的地方,方圆有千百里,上文说过,在图画中,鸟与日的画法是相近的,夸父是在追日还是追鸟?当然是追鸟更合逻辑一些。其实夸父也并不一定是在追鸟,也可能是‘与鸟逐走’,其实这很可能是随鸟类迁徙的过程。为什么要迁徙?这和弈杀凿齿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凿齿的部落被打败向南迁,夸父的部落被打败向北迁,这完全符合那个历史时代部落征伐、迁徙的特征。    
    “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博父就是夸父,不过一手青蛇、一手黄蛇却是很令人费解,似乎在那个时代操蛇、戴蛇、乘龙是种有身份的象征,例如:    
    雨师妾,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海外东经)    
    巫咸,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海外西经)    
    奢比尸,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海外东经)    
    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大荒东经)    
    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大荒西经)    
    有神衔蛇衔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强良。(大荒东经)    
    海外北经中却说夸父‘弃其杖’,那么夸父手中到底是杖还是蛇?这在画面上应该是分辨不出来的。关于杖,恐怕最明显的证据就是三星堆出土的金杖,它发现于两个祭祀坑的一号坑,总长度142厘米,直径2。3厘米,杖上镌刻的图纹包括头戴皇冠耳挂三角形耳环的人头像、鱼鸟勾云纹饰以及穗叶形柄等。    
    这根金杖不但解释了它代表权位,而且还从侧面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三角形耳环,奢比、禺、弇兹、雨师妾耳朵上都戴着蛇,我们可以想象,这些耳环应该是半环型,这样在画面上才更像蛇。其实践蛇、乘龙也可以同样理解,例如潮汕一带有的妇女就终生戴玉手镯和银脚环,或者是为了显示身份,或者是为了消灾祛邪。而菲律宾的尼格利度人,俗称矮小黑人,他们至今还保留着用植物的种子串成项链、手链,用藤蔓做项圈,将木头或动物的骨骼雕成挂件、手镯和脚环等风俗。再如新几内亚西伊里安以南,有一个阿斯芒岛,那里的部落还有这样的习惯,用人的脊椎和头盖骨制作成精美的项链、耳环、头环、脚环、手镯等装饰品。当然现在最常见的脚环是金、玉、花环,在远古,骨头是比较优良的材料。    
    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海外南经)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海外西经)    
    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海外北经)    
    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海外东经)    
    至此,这些令我们无比困惑的龙或蛇就可以有一个清晰的解释,不过是图画上的耳环、脚环而已!耳环嘛,当然有大有小,西藏人喜欢大耳环,有一种‘阿龙’,直径有三寸!再如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直径6厘米的玉耳环,这种耳环的历史距今有七、八千年。问题是把戴这种耳环的人画成图画,我们会看到什么?八戒一样的招风耳?


第三部分 海荒经神话体系综论海荒经神话体系综论(5)

    “聂耳之国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为人两手聂其耳。县居海水中。(海外北经)”    
    “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大荒北经)”    
    郭璞注,‘聂耳,言其耳长,行则以手摄持之也。’郭璞是看过山海图的,他说耳长那应该不会假,《 汉书》也说,‘儋耳者,大耳种也。’也就是说海外北经、大荒北经描述的都是一个大耳朵的人,这幅图就在夸父逐日图的旁边,所以他很有可能就是戴着大耳环的夸父!《淮南子》说,‘夸父耽耳在其北方。’很显然,儋耳就是耽耳,也就是聂耳!这正好符合了我们的推断,他应该是戴着一对大耳环!‘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一对大耳环就衍生出几种不同的解释,这真是不可思议!但还没结束!    
    “拘缨之国在其东,一手把缨。一曰利缨之国。(海外北经)”    
    这句分歧很多,郭璞说‘以一手持冠缨’,袁珂则说‘一手扶瘿,瘿即肉瘤。’其实联系上下文就会很清楚!夸父正用手摸他的大耳环,却被海经作者误认为他在摸他脖子上的肿瘤!于是大耳环又把夸父变成了拘缨。    
    “跂踵国在拘缨东,其为人大,两足亦大。一曰大踵。(海外北经)”    
    联系上文,夸父‘其为人大’,所以这也是夸父的一个单独画像。    
    在海外北经中我们没有找到夸父是如何被打败、迁徙、死亡的,我们便去寻找别的线索,如禹杀相柳。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海外北经)”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大荒北经)    
    这段描述非常有趣,似乎相柳是个九首蛇身的怪物,其实‘九首以食于九山’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他的九个部下分别掌管九座山。至于海外北经说‘不可以树五谷种’,大荒北经说‘百兽莫能处’都不可能是读图读出来的含义,只能是作者以讹传讹或者附会上去的。其实故事应该非常简单,禹杀相柳,然后治水,海外北经是‘禹厥之,三仞三沮’,大荒北经是‘禹湮之,三仞三沮’,一个是掘,一个是填,多么可笑的读图?答案就是,画面上禹拿着铲子,至于他在干什么,谁都不知道,总之最后或者有了池子,或者有了台。    
    我们不知道禹为什么要杀相柳,传说中说,相柳是共工的臣子,因为继续作乱被诛,但在海外北经中,还看不出来有这样的痕迹。我们只好再去看看黄帝女魃和钟山烛阴的传说。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綮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海外北经)”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大荒北经)”    
    “有钟山者。有女子衣青衣,名曰赤水女子献。(大荒北经)”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大荒北经)    
    这四段很复杂,似乎黄帝女魃与钟山烛阴毫无关联,但别忘了,海外北经、大荒北经描述的是同一幅图,也就是说,在钟山这个地点上,只可能出现一个故事,你不可能在同一个地点上用图画表现出两个毫不关联的故事。大荒背景和海外北经可以互相印证的地方很多,如无綮国、一目国、共工台、夸父逐日,可是在钟山上,却出现了两个毫不相关的人物,一个是烛阴,一个是赤水青衣黄帝女魃!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黄帝女魃就是钟山烛阴!    
    这看起来太不可思议,但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两个传说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他们都和风雨有关联!烛阴似乎是个万能的风雨之神,但女魃也能止雨。他们在‘法力’上看起来不相上下。看起来我们真的山穷水尽了,到这里,似乎所有的线索都断了,海外北经这幅连环画根本连贯不起来。别急,我们漏掉了一些东西,它们在大荒北经和海内北经里。    
    “有国名曰赖丘。有犬戎国。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犬戎。(大荒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有赤兽,马状无首,名曰戎宣王尸。(大荒北经)”    
    “犬封国曰犬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柸食。有文马,缟身硃(髟鼠),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海内北经)”    
    这里提到了一个被海外北经漏掉的细节‘犬戎’,这就是大荒经至关重要的修正,它告诉我们一个确切的事实,那就是--整幅图画的容量非常大,海外经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造成了我们的理解障碍。    
    袁珂认为,犬戎国大概是因为犬立了功,而被封为国,其实这解释不了‘状如犬’,难道说国土形状如犬?当然不是,是‘犬戎’像犬。一种像狗的动物被称为神,确实是件很可笑的事,更可笑的是大荒北经竟然说犬戎是黄帝的直系亲属,这种附会实在是扰人耳目。其实画上画的,就是一种像狗的猴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