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执作喘息乳气未定者,皆为客忤。其乳母遇醉或房劳,喘后乳儿最剧,能杀儿也,不可不慎。 
凡诸乘马行,得马汗气臭,未盥洗易衣装便向儿边,令儿中马客忤。儿卒见马来,及闻 
马鸣惊,及马上衣物马气,皆令小儿中马客忤。慎护之,特重一岁儿也。 
凡小儿衣,布帛绵中不得有头发,履中亦尔,白衣青带,青衣白带,皆令中忤。 
凡非常人及诸物从外来,亦能惊小儿至致病。欲防之法,诸有从外来人及有异物入户, 
当将儿避之,勿令见也,若不避者,烧牛屎,令常有烟气置户前,则善。 
小儿中客为病者,无时不有此病也。而秋初一切小儿皆病者,岂是一切小儿悉中客邪。 
夫小儿所以春冬少病,秋夏多病者,秋夏小儿阳气在外,血脉嫩弱,秋初夏末,晨夕时有暴 
冷,小儿嫩弱,其外则易伤,暴冷折其阳,阳结则壮热,胃冷则下痢,是故夏末秋初,小儿 
多壮热而下痢,未必皆是中客及魃也。若治少小法,夏末秋初常宜候天气温凉也。有暴寒 
卒冷者,其少小则多患壮热而下痢也,慎不可先下之,皆先杀毒后下之耳。 
《玄中记》云,天下有女鸟,名曰姑获(《肘后》、《子母秘录》作乌获),一名天帝女, 
一名隐飞鸟,一名夜行游女,又名钓星鬼,喜以阴雨夜过飞鸣,徘徊人村里,唤得来者是也。 
鸟纯雌无雄不产,阴气毒化生,喜落毛羽于人中庭,置儿衣中,便令儿作痫,病必死,即化 
为其儿也。是以小儿生至十岁,衣被不可露也,七八月尤忌。 
凡中客忤之为病,类皆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腹痛天纠,面色变易,其候似痫,但眼 
不上插耳,其脉急数者是也,宜与龙胆汤下之,加人参当归,各如龙胆称分等多少也。 
小儿中客,急视其口中悬雍左右,当有青黑肿脉核如麻豆大,或赤或白或青,如此便宜 
用针速刺溃去之,亦可爪摘决之,并以绵缠钗头拭去血也。 
少小中客之为病,吐下青黄赤白汁,腹中痛,及反倒偃侧,喘似痫状,但目不上插少睡 
耳,面变五色,其脉弦急,若失时不治,小久则难治矣。欲疗之方∶ 
用豉数合,水拌令湿,捣熟丸如鸡子大,以摩儿囟及手足心,各五六遍毕,以丸摩儿心 
及 
治少小中客忤,项强欲死方∶ 
取衣中白鱼十枚,为末以敷母乳头上,令儿饮之,入咽立愈。(一方二枚着儿母手,掩 
儿脐中,儿吐下愈,亦以摩儿项及脊强处。) 
又方 吞麝香大豆许,立愈。 
治小儿卒中忤方∶ 
剪取驴前膊胛上旋毛,大如弹子,以乳汁煎之,令毛消药成,着乳头饮之,下喉即愈。 
又方 烧母衣带三寸,并发合乳汁,服之。 
又方 取牛鼻津服之。或牛口沫敷乳头,饮之。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客忤第四
一物猪蹄散
属性:治小儿寒热及赤气中人方。 
取猪后足悬蹄,烧末捣筛,以饮乳汁一撮,立效 
治少小猝中客忤,不知人者方∶ 
取热马屎一丸,绞取汁饮儿,下咽便愈。亦治中客忤而KT 啼,面青腹强者。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客忤第四
一物马通浴汤
属性:治少小中忤方。 
马通三升,烧令烟绝,以酒一斗煮三沸去滓,浴儿即愈。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客忤第四
一物猪通浴汤
属性:治小儿中人忤,KT 啼面青腹强者方。 
猪通二升,以热汤灌之,适寒温浴儿。 
治少小客忤,二物黄土涂头方∶ 
取灶中黄土、蚯蚓屎等分捣,合水和如鸡子黄大,涂儿头上及五心,良。一方云用鸡子 
清和如泥。 
治小儿卒客忤方∶ 
铜镜鼻烧令赤,着少许酒中,大儿饮之,小儿不能饮者含与之,即愈。 
治小儿中马客忤而吐不止者方∶ 
灸手心主间使大都隐白三阴交各三壮,可用粉丸如豉法,并用唾,唾而咒之,咒法如下。 
咒客忤法∶咒曰∶摩家公,摩家母,摩家子儿苦客忤,从我始,扁鹊虽良不如善唾。良 
咒讫,弃丸道中。 
又法∶取一刀横着灶上,解儿衣,发其心腹讫,取刀持向儿咒之唾,辄以刀向心腹,啡 
啡曰(音非出唾貌),煌煌日,出东方,背阴向阳,葛公葛公,不知何公,子来不视,去 
罔顾 
,过与生人忤,梁上尘,天之神,户下土,鬼所经,大刀环犀对灶君。二七唾客愈。儿惊唾 
啡啡如此。二七啡啡,每唾以刀拟之咒,当三遍乃毕,用豉丸如上法,五六遍讫,取此丸破 
视其中有毛,弃丸道中,客忤即愈矣。 
小儿魃法∶ 
论曰∶凡小儿有魃病者,是妇人怀娠,有恶神导其腹中胎,妒嫉他小儿令病也。魃者, 
小鬼也(音奇),妊娠妇人不必悉招魃魅,人时有此耳。魃之为疾,喜微微下痢,寒热或有 
去 
来,毫毛鬓发KT 不悦,是其证也,宜服龙胆汤。凡妇人先有小儿未能行,而母又孕, 
使儿饮此乳,亦作 也,令儿黄瘦骨立,发落壮热,是其证也。 
治魃方∶ 炙伏翼,熟咀哺之。 
又方 烧伏翼末,饮服之。 
又方 以水二升煮 蓄、冬瓜各四两,取浴之。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客忤第四
白藓皮汤
属性:治少小客魃挟实方。 
白藓皮 大黄 甘草(各一两) 芍药 茯苓 细辛 桂心(各十八铢) 
上七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分三服。 
小儿夜啼∶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客忤第四
龙角丸
属性:治小儿五惊夜啼方(崔氏名五惊丸)。 
龙角(六铢) 牡蛎(一作牡丹) 川大黄(各九铢) 黄芩(半两) 蚱蝉(二枚) 牛 
黄(如 
小豆五枚) 
上六味末,蜜丸如麻子,蓐里儿服二丸,随儿大小增减。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客忤第四
川芎散
属性:治小儿夜啼,至明即安寐方。 
川芎 白术 防己(各半两) 
上三味治下筛,以乳和与儿服之,量多少,又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验。 
二十日儿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儿大能服药者,以意斟酌之。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客忤第四
一物前胡丸
属性:治少小夜啼方。 
前胡随多少捣末,蜜和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稍加至五六丸,以瘥为度。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客忤第四
千金汤
属性:治小儿暴惊啼绝死,或有人从外来,邪气所逐,令儿得疾,众医不治方。 
川椒 左顾牡蛎(各六铢碎) 
上二味以醋浆水一升,煮取五合,每服一合。 
又方 伏龙肝 交道中土(各一把) 
上二味治下筛,水和少许饮之。 
又方 取马骨烧灰,敷乳上饮,儿啼即止。治小儿夜啼不已,医所不治者方∶ 
取野狼屎中骨,烧灰为末,水服如黍米粒大二枚,即定。 
又方 烧 皮三寸灰,着乳头饮之。 
治小儿惊啼方∶ 
取鸡屎白熬末,以乳服之,佳。 
又方 酒服乱发灰,良。 
又方 以妊娠时食饮偏有所思者物,哺儿则愈。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
伤寒第五
属性:(论一首 方三十首 灸法一首) 
论曰∶夫小儿未能冒涉霜雪,乃不病伤寒也,大人解脱之久,伤于寒冷,则不论耳,然 
天行非节之气,其亦得之,有时行疾疫之年,小儿出腹,但患斑者也,治其时行节度,故如 
大人法,但用药,分剂少异,药小冷耳。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麦门冬汤
属性:治小儿未满百日伤寒,鼻衄身热呕逆方。 
麦门冬(十八铢) 石膏 寒水石 甘草(各半两) 桂心(八铢) 
上五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每服一合,日三。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芍药四物解肌汤
属性:治少小伤寒方。 
芍药 黄芩 升麻 葛根(各半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分五服,期岁以上,分三服。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麻黄汤
属性:治少小伤寒,发热咳嗽,头面热者方。 
麻黄 生姜 黄芩(各一两) 甘草 桂心 石膏 芍药(各半两) 杏仁(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二服,儿若小以意减之。 
治小儿伤寒方∶葛根汁 淡竹沥(各六合) 
上二味相和,二三岁儿分三服,百日儿斟酌服之,不宜生,煮服佳。 
治小儿时气方∶桃叶三两捣,以水五升,煮十沸,取汁,日五六遍淋之,若复发,烧雄 
鼠屎二枚,烧水调服之。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五味子汤
属性:治小儿伤寒,病久不除,瘥后复剧,瘦瘠骨立方。 
五味子(十铢) 麦门冬 黄连 黄芩 大黄 前胡(各六铢) 芒硝(五铢) 石膏 
(一两) 
上十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服二合,得下便止,计大小增减之。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莽草浴汤
属性:治少小伤寒方。 
莽草(半斤) 牡蛎(四两) 雷丸(三十枚) 大黄(一两) 蛇床子(一升) 
上五味 咀以水三斗,煮取斗半,适寒温以浴儿,避眼及阴。 
又方 治小儿猝寒热,不佳,不能服药方。 
莽草 丹参 桂心(各三两) 菖蒲(半斤) 雷丸(一升) 蛇床子(二两) 
上六味 咀以水二斗,煮三五沸,适寒温以浴儿,避眼及阴。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雷丸浴汤
属性:治小儿忽寒热方。 
雷丸(二十枚) 大黄(四两) 黄芩(一两) 苦参 石膏(各三两) 丹参(二两) 
上六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半浴儿,避眼及阴,浴讫以粉粉之,勿浓衣,一宿 
复浴。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李叶浴汤
属性:治少小身热方。 
李叶随多少, 咀,以水煮,去滓,浴儿,良。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柳枝浴汤
属性:治小儿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热方。 
柳枝细切,煮取汁洗儿,若渴,绞冬瓜汁服之。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青木香浴汤
属性:治小儿壮热羸瘠方。 
青木香(四两) 麻子仁 竹叶(各一升) 虎骨(五两) 白芷(三两) 
上五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稍稍浴儿。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十二物寒水石散
属性:治少小身体壮热,不能服药方。 
寒水石 芒硝 滑石 石膏 赤石脂 青木香 大黄 甘草 黄芩 防风 川芎 麻黄 
根 
上各等分,合治下筛,以粉一升,药屑三合相和,复以筛筛之,以粉儿身,日三。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李根汤
属性:治小儿暴有热,得之二三日者方。 
李根 桂心 芒硝(各十八铢) 麦门冬 甘草(各一两) 
上五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五服。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升麻汤
属性:治小儿伤寒,变热毒病,身热面赤,口燥,心腹坚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疮者,或因 
壮热,便四肢挛掣惊,乃成痫疾,时发时醒,醒后身热如火者,悉主之方。 
升麻 白薇 麻黄 葳蕤 柴胡 甘草(各半两) 黄芩(一两) 朴硝 大黄 钩藤 
(各 
六铢) 
上十味 咀,以水三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升。儿生三十日至六十日,一 
服二合;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大黄汤
属性:治小儿肉中挟宿热,瘦瘠,热进退休作无时方。 
大黄 甘草 芒硝(各半两) 桂心(八铢) 石膏(一两) 大枣(五枚) 
上六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每服二合。 
又方 治小儿腹大短气,热有进退,食不安谷为不化方。 
大黄 黄芩 甘草 麦门冬 芒硝(各半两) 石膏(一两) 桂心(八铢) 
上七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期岁以下小儿作五服。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蜀漆汤
属性:治小儿潮热方。 
蜀漆 甘草 知母 龙骨 牡蛎(各半两) 
上五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一岁儿少少温服半合,日再。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竹叶汤
属性:治小儿夏月患腹中伏热,温壮来往,或患下痢,色或白或黄,三焦不利方。 
竹叶(切) 小麦(各五合) 柴胡 麦门冬 人参 甘草(各半两) 茯苓(十八铢) 
黄芩 
(一两六铢) 
上八味 咀,以水四升,煮竹叶小麦,取三升,去竹叶小麦,下诸药煮,取一升半,分 
三服。若小儿夏月忽壮热烧人手,洞下黄溏,气力 然,脉极洪数,用此方加大黄二两,再 
服得下,即瘥。 
又方 治五六岁儿温壮,腹中急满,息不利,或有微肿,亦中极羸,不下饮食,坚痞, 
手足逆冷方。 
竹叶(切一升) 小麦(半升) 甘草 黄芩 栝蒌根 泽泻 茯苓 知母 白术 大 
黄( 
各一两) 桂心(二铢) 生姜(一两半) 人参 麦冬 半夏(各二两) 当归(十八铢) 
上十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竹叶、小麦,取四升,去滓,纳诸药煎,取一升六合,分 
四服。 
治小儿连壮热,实滞不去,寒热往来,微惊悸方∶ 
大黄(一两) 黄芩 栝蒌根 甘草(各十八铢) 滑石(二两) 桂心 牡蛎 人参 龙 
骨 
上十二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每服三合,一日一夜令尽,虽吐亦与之。(一 
本加紫石英半两。)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调中汤
属性:治小儿春秋月晨夕中暴冷,冷气折其四肢,热不得泄,则壮热冷气入胃,变下痢,或 
欲赤白滞起数去,小腹胀痛极壮热,气脉洪大,或急数者,服之热便歇,下亦瘥也,但壮热 
不吐下者,亦主之方。 
葛根 黄芩 茯苓 桔梗 芍药 白术 本 大黄 甘草(各六铢) 
上九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服法如前篇龙胆汤下,量儿大小以意服之。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生地黄汤
属性:治小儿寒热进退,啼呼腹痛方。 
生地黄 桂心(各二两) 
上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期岁以下服二合,以上三合。一方七味,有芍药、寒 
水石 
又方 治小儿伤寒发黄方。 
捣土瓜根汁三合,服之。 
又方 捣韭根汁,澄清,取如大豆许,滴儿鼻中,即出黄水,瘥。 
又方 捣青麦汁服之。 
又方 小豆(三七枚) 瓜蒂(二七枚) 糯米(四十枚) 
上三味为末,吹入鼻中。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二物通汗散
属性:治少小有热不汗方。 
粉(半斤) 雷丸(四两) 
上捣为细末和下筛,以粉儿身。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二物茯苓粉散
属性:治少小头汗方。 
茯苓 牡蛎(各四两) 
上治下筛,以粉八两,合捣为散,有热辄以粉,汗即止。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三物黄连粉散
属性:治少小盗汗方。 
黄连 牡蛎 贝母(各十八铢) 
上以粉一升,合捣下筛,取粉儿身,佳。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犀角饮子
属性:此由心脏热之所感,宜服此方。 
犀角(十八铢) 茯神(一两) 麦门冬(一两半) 甘草(半两) 白术(六铢) 
上五味 咀,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服。加龙齿一两,佳。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
恒山汤
属性:治小儿温疟。 
恒山(切一两) 小麦(三合) 淡竹叶(切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升半,煮取五合,量儿大小分服。 
又方 鹿角末 临发时先服一钱匕。 
又方 烧鳖甲灰,以酒服一钱匕,至发时服三匕,并以火炙身。 
又方 烧鸡 中黄皮为末,和乳与服,男雄女雌。 
又方 灸两乳下一指,三壮。 


卷五下少小婴孺方下
属性:(凡四类) 

卷五下少小婴孺方下
咳嗽第六
属性:(方十四首) 
小儿出胎二百许日,头身患小小疮,治护小瘥,复发,五月中忽小小咳嗽,微温和治之 
,因变痫,一日二十过发,四肢缩动,背脊KT KT ,眼反,须臾气绝,良久复苏,已与 
常治痫汤,得快吐下,经日不间,尔后单与竹沥汁,稍进,一日一夕中合进一升许,发时小 
疏,明日与此竹沥汤,得吐下,发便大折,其间犹稍稍与竹沥汁。 

卷五下少小婴孺方下咳嗽第六
竹沥汤方
属性:竹沥(五合) 黄芩(三十铢) 木防己 羚羊角 白术(各六铢,一作白藓) 大黄 
(二两) 
茵芋(三铢) 麻黄 白薇 桑寄生 萆 (一方无) 甘草(各半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药减半,纳竹沥,煎取一升,分服二合,相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