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三味治,下筛,先食服方寸匕,日三。亦可为丸。 

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五苓散
属性:治黄胆利小便方。 
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术 桂心(各三十铢) 
上五味,捣筛为散,渴时水服方寸匕,极饮水即利小便,及汗出愈(此方与第九卷方相 
同 

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秦椒散
属性:治黄胆饮少溺多方。 
秦椒(六铢) 瓜蒂(半两) 
上二味治下筛,水服方寸匕,日三。 

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小半夏汤
属性:治黄胆小便色不异,欲自利腹满而喘者,不可除热,热除必哕方。 
半夏 生姜(各半斤) 
上二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再服。有人常积气结而死,其心上暖,以此汤 
少许汁入口遂活。 
治黄胆方∶ 
取生小麦苗捣绞取汁,饮六七合,昼夜三四饮,三四日便愈。无小麦, 麦亦得用之。 
治黄胆变成黑疸,医所不能治者方∶ 
土瓜根捣汁一小升,顿服,日一,平旦服至食时,病从小便出,先须量病患气力,不得 
多服,力衰则起不得。 
治发黄身面目悉黄如金色,小便如浓煮柏汁,众医不能疗者方∶ 
茵陈 栀子(各二两) 黄芩 大黄 柴胡 升麻(各三两) 龙胆(二两)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若身体羸去大黄加栀子仁五六两,生地 
黄一升。(《延年秘录》无茵陈,有栀子四两、栝蒌三两、芒硝二两,《近效方》加枳实二两。) 
夫黄发已久变作桃皮色,心下有坚,呕逆不下饮食,小便极赤少,四肢逆冷,脉深沉极微细 
迟者,不宜服此方,得下必变 也。宜与大茵陈汤除大黄,加生地黄五两,服尽汤,消息看 
脉小浮出形小见,不甚沉微,便可治也。脉浮见者,黄当明,不复作桃皮色,心下自宽也。 

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大茵陈汤
属性:治内实热盛发黄,黄如金色,脉浮大滑实紧数者。夫发黄多是酒客劳热,食少胃中热, 
或温毒内热者,故黄如金色方。 
茵陈 黄柏(各一两半) 大黄 白术(各三两) 黄芩 甘草 茯苓 栝蒌根 前胡 枳 
实(各一两) 栀子(二十枚) 
上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快下,消息三四日,更治之。 

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苦参散
属性:治人无渐忽然振寒发黄,皮肤黄曲尘出,小便赤少,大便时闭,气力无异,饮食不妨, 
已服诸汤散余热不除,久黄者宜吐下方。 
苦参 黄连 瓜蒂 黄柏 大黄(各一两) 葶苈(二两) 
上六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当大吐,吐者日一服,不吐日再,亦得下服,五日知可 
消息,不觉退更服之,小折便消息之。 
治发黄方∶ 
茵陈 黄柏 栀子 大黄(各三两) 黄连(二两) 
上五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先服汤后服丸。 
大黄(五两) 茵陈 栀子(各三两) 黄芩 黄柏(各二两) 
上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二十丸,令微利。 

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属性:治伤寒瘀热在里,身体必发黄方。 
麻黄 连翘 甘草(各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杏仁(三十枚) 赤 
小豆(一 
升)生梓白皮(二升,切) 
上八味 咀,以劳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次纳诸药,煎取三升,分三服。 

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茵陈汤
属性:治伤寒七八日内实瘀热结,身黄如橘,小便不利,腹微胀满,宜下之方。 
茵陈(六两) 大黄(三两) 栀子(十四枚) 
上三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取五升,去滓,次纳栀子、大黄煎取三升,分服 
一升,日三,小盒饭利如皂荚沫状,色正赤,当腹减,黄悉随小便去也。(范汪用疗谷疸, 
《短剧方》用石膏一斤) 

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大黄黄柏栀子芒硝汤
属性:治发黄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方。 
大黄(三两) 黄柏 芒硝(各四两) 栀子(十五枚)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缓煎取一升,先食顿服之。 

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茵陈丸
属性:治时行病急黄,并瘴疠疫气及 疟方。 
茵陈 栀子 芒硝 杏仁(各三两) 巴豆(半两) 恒山 鳖甲(各二两) 豉(五 
合) 大 
黄(五两) 
上九味为末,以饧和丸,如梧子大,饮服三丸,以吐利为佳。不知加一丸。初觉体气有 
异,急服之即瘥,神效。 
治急黄热气骨蒸两目赤脉方∶ 
芒硝(一两) 大黄(一两半末) 生地黄汁(八合) 
上三味合和,一服五合,日二,以利为度,不须二服。 
治风疸小便或黄或白,洒洒寒热,好卧不欲动方∶ 
三月艾(一束捣,取汁铜器中煎如漆,密封之) 苦参 大黄 黄连 凝水石 栝蒌根 葶 
苈(各六铢) 
上七味以六味为末,艾煎和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五丸,日二,可加至二十丸。有热加 
苦参,渴加栝蒌,小便涩加葶苈,小便多加凝水石,小便白加黄连,大便难加大黄。寸口脉 
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趺阳脉紧而数, 
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则满也。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 
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塞,热流膀胱,身故尽黄, 
名曰谷疸。 
治劳疸、谷疸丸∶ 
苦参(三两) 龙胆(一两) 
上二味为末,牛胆和为丸,如梧子大,先食以麦粥饮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加之,(《删 
繁方》加栀子仁三七枚,以猪胆和为丸。) 
夫人病酒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呕者,宜吐之方,前苦参散七味者是酒疸 
,必小便不利,其候当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 
夫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薤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 
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枳实大黄栀子豉汤
属性:治伤寒饮酒,食少饮多,痰结发黄,酒疸心中懊恼,而不甚热或干呕方。 
枳实(五枚) 大黄(三两) 豆豉(半升) 栀子(七枚)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心中热疼懊恼皆主之。 
凝水石散 治肉疸,饮少小便多如白泔色,此病得之从酒方。 
凝水石 白石脂 栝蒌根 桂心(各三十铢) 菟丝子 知母(各十八铢) 
上六味治,下筛,麦粥饮服五分匕,日三服,五日知,十日瘥。 

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茯苓丸
属性:治心下纵横坚而小便赤是酒疸者方。 
茯苓 茵陈 干姜(各一两) 白术(熬) 枳实(各三十铢) 半夏 杏仁(各十八 
铢) 甘 
上十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三丸,日三,稍稍加,以小便利为度。(《翼 
方》加黄连一两,大黄十八铢,名茵陈丸,治黑疸,身体暗黑小便涩。) 

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半夏汤
属性:治酒 荫,胸心胀满,骨肉沉重,逆害饮食,乃至小便赤黄,此根本虚劳风冷,饮食 
冲心,由脾胃内痰所致方。 
半夏(一升) 生姜 黄芩 当归 茵陈(各一两) 前胡 枳实 甘草 大戟(二两) 
茯 
苓白术(各三两)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作三服。 

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牛胆丸
属性:治酒疸身黄曲尘出方。 
牛胆(一枚) 芫花(一升) 荛花(半升) 瓜蒂(三两) 大黄(八两) 
上五味四味 咀,以清酒一斗渍一宿,煮减半,去滓,纳牛胆微火煎,令可丸,如豆 
大,服一丸,日移六七尺。不知复服一丸至八丸,膈上吐,膈下下,或不吐而自愈。 

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茵陈丸
属性:治气淋胪胀腹大,身体面目悉黄,及酒疸短气不得息方。 
茵陈 天门冬 栀子(各四两) 大黄 桂心(各三两) 通草 石膏(各二两) 半 
夏(半 
升) 
上八味蒸,大黄、通草、天冬、栀子、半夏曝令干,合捣筛,蜜丸如大豆,服三丸,日 
三。忌生鱼,以豆羹服,不得用酒。(一方去石膏,纳滑石二两,)不知加至十丸。 

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硝石矾石散
属性:治女劳疸方。 
硝石 矾石(各半两) 
上二味治,下筛,大麦粥汁服方寸匕,日三,重衣覆取汗,病随大小便出,小便正黄, 
大便正黑。 
湿疸之为病,始得之一身尽疼,发热面色黑黄,七八日后壮热,热在里有血,当下去之 
如豚肝状,其小腹满者,矾石滑石散急下之,亦治一身尽黄目黄,腹满小便不利方∶ 
矾石 滑石(各五两) 
上二味治,下筛,以大麦粥汁服方寸匕,先食服之日三,便利如血者已当汗出瘥。 

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滑石石膏散
属性:滑石 石膏(等分 
上二味治,下筛,大麦粥汁服方寸匕,日三,小便极利则瘥。 

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针灸黄胆法
属性:正面图第一 
(寅门 上龈里 上 挟人中 挟承浆 舌下 唇里 颞 巨阙 上脘 阴缝)寅 
病。 
上龈里穴 正当人中及唇,针三 ,治马黄黄胆等病。 
上 穴 入口里边在上缝赤白脉是,针三 ,治马黄黄胆四时等病。 
舌下穴 挟舌两边,针治黄胆等病。 
唇里穴 正当承浆里边逼齿龈,针三 ,治马黄黄胆寒暑温疫等病。 
颞 穴 在眉眼尾中间,上下有来去络脉是。针灸之,治四时寒暑所苦疸气温病等。 
挟人中穴 火针治马黄黄胆疫通身并黄语音已不转者。 
挟承浆穴 去承浆两边各一寸,治马黄急疫等病。 
巨阙穴 在心下一寸,灸七壮,治马黄黄胆急疫等病。 
上脘穴 在心下二寸,灸七壮,治马黄黄胆等病。 
男阴缝穴 拨阴反向上灸,治马黄黄胆等病。若女人玉门头门头是穴,男女针灸无灸无 
在。 
覆面图第二 
(风府 热府肺俞 心俞 肝俞 脾俞 肾俞 脚后跟) 
风府穴 在项后入发际一寸,去上骨一寸针之,治头中百病马黄黄胆等病。 
热府穴 在第一节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灸无在,治马黄黄胆等病。 
肺俞穴 从大椎数第三椎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灸主黄胆,通治百毒病。 
心俞穴 从肺俞数第二椎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肝俞穴 从心俞数第四椎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脾俞穴 从肝俞数第二椎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肾俞穴 从脾俞数第三椎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脚后跟穴 在白肉后际针灸随便,治马黄黄胆寒暑诸毒等病。 
侧面图第三 
(耳中 颊里 手太阳 臂石子头 钱孔 太冲) 
耳中穴 在耳门孔上横梁是,针灸治马黄黄胆寒暑疫毒等病。 
颊里穴 从口吻边入往对颊里去口一寸针,主治马黄黄胆寒暑温疫等病,颊两边同法 
手太阳穴 手小指端,灸,随年壮,治黄胆。 
臂石子头穴 还取病患手自捉臂,从腕中太泽(泽当作渊)纹向上一夫接白肉际,灸七 
壮 
,治马黄黄胆等病。 
钱孔穴 度乳至脐中屈肋头骨是,灸百壮,治黄胆。 
太冲穴 针灸随便,治马黄黄胆温疫毒等病。 

卷十伤寒方下
温疟第十五
属性:(论一首 方三十一首 灸刺法十九首 禳疟法一首 符二首) 
论曰∶夫疟者皆生于风,夏伤于暑,秋为 疟也。问曰∶疟先寒而后热者何也?对曰 
∶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 
疟。问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对曰∶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伤, 
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闷,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 
问曰∶夫病温疟与寒疟,而皆安舍,舍于何脏?对曰∶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 
髓之中,至春则阳气独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铄,肌肉消,腠理发泄,因有所 
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邪气先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是则阴虚而阳盛,盛 
则病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问曰∶瘅疟何如? 
对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 
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 
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命曰瘅疟。夫疟之旦发也,阴阳之 
且移也,必从四肢始也。阳已伤阴从之,故气未并,先其时一食顷用细左索紧束其手足十指, 
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过时乃解。 
夫疟脉自弦也,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可下之,弦迟者可温之。若脉紧数 
者可发汗,针灸之。脉浮大者吐之瘥。脉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疟岁岁发至三岁,或连月发不解者,以胁下有痞也。治之不得攻其痞,但得虚其津液。 
先其时发其汗,服汤已,先小寒者引衣自覆,汗出小便利即愈。疟者,病患形瘦,皮上必粟 
起也。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瘥当月尽解也,今不愈当云何?师曰∶此病结 
为瘕名曰疟母,急当治之。 

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鳖甲煎丸
属性:主治方。 
成死鳖(十二斤治如食法,《要略》作鳖甲三两) 半夏 人参 大戟(各八铢) 瞿 
麦 
阿胶 紫葳(一作紫菀) 牡丹皮 石苇 干姜 大黄 浓朴 桂心 海藻(《要略》作赤 
硝) 
葶苈 蜣螂(各十二铢) 蜂窝 桃仁 芍药(各一两) 乌羽(烧,一作乌扇) 黄芩(各 
十 
八铢) 虫 虻虫(各三十铢《要略》作鼠妇) 柴胡(一两半) 
上二十四味为末,取 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以酒渍灰,取酒煮鳖甲尽烂泯泯如 
漆,绞去滓,下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未食服七丸,日三。(仲景方无大戟海藻多赤硝。) 

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柴胡栝蒌根汤
属性:治疟而发渴者方。 
柴胡(八两) 黄芩 人参 甘草 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栝蒌根(四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 

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蜀漆散
属性:多寒者牡疟也,治之方。 
蜀漆 云母 龙骨(等分) 
上三味治,下筛,先未发一炊顷,以酢浆服半钱,临发服一钱。温疟加蜀漆半分。云母 
烧三昼夜。 

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牡蛎汤
属性:牡疟者多寒治之方。 
牡蛎 麻黄(各四两) 甘草(二两) 蜀漆(三两,无以恒山代之。 
上四味先洗蜀漆三过去腥, 咀,以水八升煮蜀漆、麻黄得六升,去沫,乃纳余药煮 
取三升,饮一升,即吐出,勿复饮之。 
有瘅疟者,阴气孤绝,阳气独发而脉微,其候必少气烦满,手足热欲呕,但热而不寒。 
邪气内藏于心,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也。 
有温疟者,其脉平无寒时,病六七日,但见热也,其候骨节疼烦时呕,朝发暮解,暮发 
朝解,名温疟。 

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白虎加桂汤
属性:治之方。 
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烂去滓,加桂心三两煎取三升,分三服,覆令汗,先寒 
发热汗出者愈。 

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麻黄汤
属性:治疟须发汗方。 
麻黄 栝蒌根 大黄(各四两) 甘草(一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未发前食顷一服,临发一服,服后皆浓覆 
服汗。 
治疟或间日发者或夜发者方∶ 
恒山 竹叶(各一两) 秫米(一百粒) 石膏(八两)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铜器中渍药,露置星月下高净处,横刀其上,明日取药,于病患 
房中以铜器缓火煎取三升,分三服,清旦一服,未发前食顷一服,临发一服,三服讫,静室 
中卧,莫共人语,当一日勿洗面手及漱口,勿进食,取过时不发乃澡洗进食,并用药汁涂五 
心胸前头面,药滓置头边,曾用神效。(《救急方》用乌梅二七枚) 
又方 先作羊肉 面饼饱食之,并进少酒随所能,令欣欣有酒气入密室中,燃炭火浓覆 
取大汗即瘥。 
又方 烧黑牛尾头毛作灰,酒服方寸匕,日三。 

卷十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