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 
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 ,曰平。夏以胃气为本,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 
曰心病。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 
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 
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心藏脉,脉舍神,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目 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 
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少阴者,心脉也。心者,脉之合也。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 
则发色不泽,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笃癸死,水胜火也。 
心死脏浮之实如豆麻击手,按之益躁,疾者死。夏心火旺,其脉浮大而散(一作洪)曰 
平, 
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心,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易治。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心, 
子之乘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心,水之克火,为贼邪,大逆十 
死不治。反得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心,金之凌火,为微邪虽病即瘥,肾乘心必癃。 
左手关前寸口阴绝者,无心脉也。若心下热痛,掌中热,时时善呕,口中伤烂,剌手少 
阳治阳。左手关前寸口阴实者,心实也。是心下有水气,忧恚发之,剌手心主治阴。 
心脉来累累如贯珠滑利,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病,四至脱精,五至死,六至命尽,手 
少阴脉也。 
心脉急甚为螈 ,微急为心痛引背,食不下,缓甚为狂笑,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 
有时唾血。大甚为喉介,微大为心痹引背,善泪出,小甚为善哕,微小为消瘅。滑甚为善渴, 
微滑为心疝引脐,少腹鸣。涩甚为喑,微涩为血溢维厥耳鸣癫疾。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濡而散者,当病消渴自已(渴一作环)。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 
邪从之。扁鹊曰∶心有病则口生疮腐烂。 
心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志为喜,喜伤心,精气并于心则喜,心虚则悲,悲则忧, 
实则笑,笑则喜。 
时主夏病者,时间时甚,知其源,取其输,观其应,审其害。 
病先发于心者,心痛一日之肺喘咳,三日之肝胁痛支满,五日之脾闭塞不通,身痛体重 
,三日不已,死于冬半夜,夏日中。 
病在心,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假令心病北行若食豚鱼得之,不者,当以冬时发,得病以壬癸日也。 
凡心病之状,胸内痛,胁支满,两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 
下与腰背相引而痛,取其经手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 中血者。 
心脉沉之小而紧,浮之不喘,苦心下聚气而痛,食不下,喜咽唾,时手足热烦满,时忘 
不乐,喜太息,得之忧思。 
心病其色赤,心痛短气,手掌烦热,或啼笑骂詈,悲思愁虑,面赤身热,其脉实大而数 
,此为可治,宜服(阙宜服者药)。春当刺中冲,夏刺劳宫,季夏刺大陵,皆补之;秋刺间 
使, 
冬刺曲泽,皆泻之(此是手心主心包经络)。又当灸巨阙五十壮,背第五椎百壮。 
邪在心,则病心痛善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俞。 
忧愁思虑则伤心,心伤则苦惊,喜忘善怒。 
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饿,欲食食则呕。 
心中寒者,其人病心如啖蒜齑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 
乃愈。 
心伤,其人劳倦,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彻背,自烦发热,当脐跳手,其脉弦,此为心 
脏伤所致也。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即畏,合目欲眠,梦 
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即为癫。阳气衰者,即为狂。五脏者魂魄宅舍,精 
神之根据托也。魂魄飞扬者,其五脏空虚也,即邪神居之,神灵所使鬼而下之。脉短而微,其 
脏不足,则魂魄不安。魂属于肝,魄属于肺,肺主津液,即为涕泣出。肺气衰者即泣出,肝 
气衰者魂则不安。肝主善怒其声呼。 
心水者,其人体肿(一作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阴大肿。 
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心腹痛懊恼发作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作,心腹中热,善渴涎出者,是蛔咬也。以手 
聚而坚持之,无令得移,以大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肠中有虫蛔咬,皆不可取以小 
针。 
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 
凡心脉急,名曰心疝。小腹当有形,其以心为牡藏,小肠为之使,故小腹当有形。 
诊得心积沉而芤时,上下无常处,病胸满悸,腹中热,面赤咽干,心烦,掌中热,甚则 
唾血。身螈 主血厥,夏瘥冬剧,色赤也。 
心之积,名曰伏梁,起于脐上,上至心,大如臂,久久不愈。病烦心心痛,以秋庚辛日 
得之,何也?肾病传心,心当传肺,肺适以秋旺,旺者不受邪。心复欲还肾,肾不肯受,因 
留结为积,故知伏梁以秋得之。 
心病烦闷,少气大热,热上汤心,呕咳吐逆,狂语,汗出如珠,身体厥冷,其脉当浮 
,今反沉濡而滑,其色当赤而反黑者,此是水之克火,为木逆,十死不治。 
征音人者,主心声也,心声笑其音竽,其志喜,其经手少阴,厥逆太阳则营卫不通,阴 
阳反错。阳气外击,阴气内伤,伤则寒,寒则虚,虚则惊掣心悸,定心汤主之(方见十四卷)。 
语声前宽后急,后声不续,前混后浊,口 冒昧,好自笑,此为厉风入心,荆沥汤主之(方 
见前第八卷)。心虚风寒,半身不遂,骨节离解,缓弱不收,便利无度,口面 斜,姜附汤 
主之(方见前第八卷)。此病不盈旬日,宜急治之。又笑而呻,呻而反忧,此为水克火,阴 
击 
阳,阴起而阳伏,伏则实,实则伤热,热则狂,闷乱冒昧,言多谬误,不可采听,此心已伤。 
若其人口唇正 
心病为虐者,令人心烦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方见前第十卷)。若其人本来心 
性和雅,而忽弊急反于常,白术酒主之(方见前第八卷)。或言未竟便住,以手剔脚爪,此 
人 
必死。祸虽未及,名曰行尸,此心病,声之候也,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可治者,明而察 
之。 
赤为心,心合脉赤如鸡冠者吉。心主舌,舌是心之余,其人火形相比于上征赤色,广 
KT兑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 
明了, 
好顾急心,不寿暴死。耐春夏,不耐秋冬,感而生病,主手少阴窍窍然, 长短倾正则心 
应之,正赤色小理者则心小,小则邪弗能伤,易伤以忧。粗理者则心大,大则虚,虚则寒, 
寒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无 者则心高,高则实,实则热,热则满于肺中,闷而善忘, 
难开以言。 小短举者则心下,下则脏外,易伤于寒,易恐以言。 长者则心坚,坚则 
脏安守固。 弱以薄者则心脆,脆则善病消瘅热中。 直下不举者则心端正,端正则和 
利难伤, 向一方者则心偏倾,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一云,若 小短薄弱而 
下则心下,下则虚,虚则伤寒,病忧恚,内损心暴痛,而好唾清涎,口臭,虫齿痛侵唇齿。 
若 高起则心高,高则实,实则热,热则满于心,闷而善忘,恐悸喉燥口痛牙痈舌伤,小 
儿则便秘、口重、舌鹅口、声嘶,方见头面方中。)凡人部分陷起者,必有病生,小肠太阳 
为心之部,其处陷起即病生矣。脏舍内外,部亦内外,沉浊属内,浮清居外。若外病内入, 
小腹满起,内病里出,所部陷没。外入内,前治阳,后补阴。内出外,前补阴,后泻阳。阳 
则实热,阴则虚寒。在阳主外,在阴主内。凡人死生休咎,则脏神前变形于外,人心前病, 
则口为之张。若心前死,则枯黑声语不转。若天中等分,墓色应之必死不治。看应增损,斟 
酌赊促,赊则不出四百日内,促则不延旬月之间,心病少愈而卒死。何以知之?曰∶赤黑色 
黯点如博棋,见颜度年上,此必卒死。心绝一日死,何以知之?两目回回直视肩息立死。凡 
面赤目白,忧恚思虑,心气内索面色反好,急求棺椁,不过十日死。又面黄目赤不死,赤如 
血死。吉凶之色若在于分部, 而见赤黑入口,此必死,不出其年,名曰行尸。若年上 
无应,三年之 
夏火心脉色赤,主手太阳也。夏取盛经分腠。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瘦气弱,阳气 
留溢 
其脉本在外踝之后,应在命门之上三寸,命门者,心上一寸也,脉根在少泽,少泽在手 
小指端。 
其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肘内蜕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腋 
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足太阳之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 
直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 。 
其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 
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向腋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 
盆循颈上颊,至目锐 ,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 抵鼻,至目内 斜络于颧,合手少阴为 
表 
其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 ,主心生病。病 
实则小肠热,热则节弛,弛则阳病。阳脉大反逆于寸口再倍,病则嗌痛颔肿耳聋目黄,卧不 
能言,闷则急坐。虚则小肠寒,寒则生疣,疣则阴病。阴脉反小于寸口过于一倍,病则短气, 
百节病,筋急颈痛转顾不能。(此尽是手太阳小肠经筋脉支别为病,今取心主包络少阴心经 
附于后。 
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五寸(《甲乙》作二寸),出于两筋间,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 
心系,气实则心痛,虚则为烦心,取之两筋间。 
手心主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 
循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 
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是动则病手心热,肘臂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 
目黄,善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则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则 
寸口反小于人迎。 
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在腕后一寸,别而上行,循经入咽中,系舌本属目系,其实则大 
,膈虚则不能言,取之掌后一寸,别走太阳。 
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上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系目 
系一作循胸出胁)。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出腋下,下循 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 
肘内廉,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后内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是动则病咽干心 
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满痛, 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为此 
诸病, 
手少阴之脉独无输,何也?曰∶少阴者,心脉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为帝王精 
神之所舍。其脏坚固,邪不能容,容之则伤心,心伤则神去,神去则身死矣。故诸邪在于心 
者,皆在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少阴无输也。少阴无输,心不病乎?曰∶其外 
经腑病,脏不病,故独取其经于掌后锐骨之端也。 
夏三月,主心小肠赤脉KT 病也,其源从少阴太阳之气相搏而停,则营卫不通,皮肉 
痛起。太阳动发少阴,淫邪之气因而作,则脏腑随时受夏疫病也。其病相若腑虚则阴邪气所 
伤,身战脉掉捉所不禁。若脏实则为阳毒所侵,肉热口开舌破咽塞声嘶,故曰赤脉KT 病 
(方 
见《伤寒》卷中)。 
扁鹊云∶灸肾肝心三俞主治丹(一作痹)毒病,当根据源为治,表治阴阳,调和脏腑,疾 
不生 

卷十三心脏方
心虚实第二
属性:(脉四条 方十一首 灸法一首) 
心实热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实者,手少阴经也,病苦闭大便不利,腹满,四肢重,身热,名 
曰心实热也。 

卷十三心脏方心虚实第二
石膏汤
属性:治心热实或欲吐,吐而不出,烦闷,喘急,头痛方。 
石膏(一斤) 淡竹叶 香豉(各一升) 小麦(三升) 地骨皮(五两) 茯苓(三 
两) 栀子 
仁(三十枚) 
上七味 咀,先以水一斗五升煮小麦、竹叶、取八升澄清,下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 
三服。(《外台》名泻心汤) 

卷十三心脏方心虚实第二
泻心汤
属性:治老小下痢水谷不消,肠中雷鸣,心下痞满,干呕不安方。 
人参 黄芩 甘草(各一两) 干姜(一两半) 黄连(二两) 半夏(三两) 大枣 
(十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并治霍乱。若寒加附子一枚,渴加栝 
蒌根二两,呕加橘皮一两,痛加当归一两。客热以生姜代干姜。 

卷十三心脏方心虚实第二
大黄黄连泻心汤
属性: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方。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上三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亦治霍乱。 
心小肠俱实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阳俱实者,手少阴与巨阳经俱实也,病苦头痛身热,大便难,心 
腹烦满不得卧,以胃气不转水谷实也,名曰心小肠俱实。 

卷十三心脏方心虚实第二
竹沥汤
属性:治心实热,惊梦喜笑恐畏悸惧不安方。 
淡竹沥(一升) 生地黄汁(一升) 石膏(八两) 芍药 白术 栀子仁 人参(各 
三两) 
赤石脂 紫菀 知母 茯神(各二两) 
上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十味至二升七合,去滓,下竹沥更煎,取三升。若须利入 
芒硝二两,去芍药,分三服。 

卷十三心脏方心虚实第二
茯神煮散
属性:治心实热,口干烦渴,眠卧不安方。 
茯神 麦门冬(各三十六铢) 通草 升麻(各三十铢) 紫菀 桂心(各十八铢) 知 
母( 
一两) 赤石脂(四十二铢) 大枣(二十枚) 淡竹茹(鸡子大一枚) 
上十味治,下筛为粗散,以绵裹方寸匕,井花水二升半,煮取九合,时动裹子,为一服 
。日再。 

卷十三心脏方心虚实第二
安心煮散
属性:治心热满烦闷惊恐方。 
白芍药 远志 宿姜(各二两) 茯苓 知母 赤石脂 麦门冬 紫菀 石膏(各四十 
二 
铢人参(二十四铢) 桂心 麻黄 黄芩(各三十铢) 葳蕤(三十六铢) 甘草(十铢) 
上十五味治,下筛为粗散,先以水五升,淡竹叶一升,煮取三升,去滓,煮散一方寸匕 
,牢以绢裹煮时动之,煎取八合,为一服。日再。 
治不能食,胸中满膈上逆气闷热方∶ 
灸心俞二七壮,小儿减半。 
心 虚 寒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虚者,手少阴经也。病苦悸恐不乐,心腹痛难以言,心如寒恍惚 
,名曰心虚寒也。 

卷十三心脏方心虚实第二
茯苓补心汤
属性:治心气不足,善悲愁恚怒,衄血,面黄烦闷,五心热,或独语不觉,咽喉痛,舌本强, 
冷涎出(一作汗出,) 
茯苓(四两) 桂心 甘草(各二两) 紫石英 人参(各一两) 麦门冬(三两) 大 
枣(二 
十枚) 赤小豆(一十四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卷十三心脏方心虚实第二
半夏补心汤
属性:治心虚寒,心中胀满悲忧,或梦山丘平泽者方。 
半夏(六两) 宿姜(五两) 茯苓 桂心 枳实 橘皮(各三两) 白术(四两) 防 
风远 
志(各二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十三心脏方心虚实第二
牛髓丸
属性:通治百病虚瘠羸乏等方。 
牛髓 羊髓 枣膏 白蜜 酥(各一升) 麦门冬 川芎 桂心 当归 茯苓(一作茯 
神) 
一两) 白 
术(四十 
上十九味,切捣十四味筛,别研枣膏和散,次纳诸髓蜜和搅令相得,纳铜钵中于釜汤 
中煎取堪作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三十丸,稍加至四十丸。日再。 
心小肠俱虚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阳俱虚者,手少阴与巨阳经俱虚也。病苦洞泄,若寒少气,四肢 
厥,肠 ,名曰心小肠俱虚。 

卷十三心脏方心虚实第二
大补心汤
属性:治虚损不足,心气弱悸或时妄语,四肢损变气力,颜色不荣方。 
黄芩 附子(各一两) 甘草 茯苓 麦门冬 干地黄 桂心 阿胶(各三两) 半夏 远 
志石膏(各四两) 生姜(六两) 饴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