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其脉细紧浮数皆吐血,此为躁扰嗔怒得之,肺伤气壅所致也。 
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 
肺中寒者,其人吐浊涕。 
肺水者,其人身体肿而小便难,时时大便如鸭溏。 
肺胀者,虚而满喘咳,目如脱状,其脉浮大。 
趺阳脉浮缓,少阳脉微紧。微为血虚,紧为微寒,此为鼠乳。 
诊得肺积脉浮,而手按之辟易,胁下时时痛逆背相引痛,少气善忘,目瞑结痈皮肤寒, 
秋愈夏剧。主皮中时痛,如虱缘之状,甚者如针刺之状,时痒,色白也。 
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久不愈。病洒洒寒热气逆喘咳,发肺痈,以 
春甲乙日得之,何也?心病传肺,肺当传肝,肝适以春旺,旺者不受邪。肺复欲还心,心不 
肯受,因留结为积,故知息贲以春得之。 
肺病,身当有热咳嗽短气,唾出脓血,其脉当短涩。今反浮大,其色当白而反赤者,此 
是火之克金,为大逆,十死不治。 
商音,人者,主肺声也。肺声哭,其音磬,其志乐,其经手太阴。厥逆阳明,则营卫不 
通,阴阳反祚。阳气内击,阴气外伤,伤则寒,寒则虚,虚则厉风。所中,嘘吸战掉,语声 
嘶塞而散。下气息短惫四肢僻弱,面色青葩遗矢便利甚则不可治。根据源麻黄续命汤主之(方 
在第八卷贼风篇中)。 
又言音喘急短气好唾,此为火克金。阳击阴,阴气沉,阳气升。升则实,实则热,热则 
狂,狂则闭眼悸言,非常所说。口赤而张饮无时度,此热伤肺,肺化为血,不治。若面赤而 
鼻不欹,可治也。 
肺病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则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恒山汤主之(方见第十卷温 
疟篇中)。若其人本来语声雄烈,忽尔不亮,拖气用力方得出言,而反于常人,呼与语直视 
不应虽曰未病,势当不久,此则肺病声之候也。察观疾病,表里相应,根据源审治,乃不失也。 
白为肺,肺合皮,白如豕膏者吉。肺主鼻,鼻是肺之余。其人金形相比于上商,白色小 
头方面,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发动身轻。精瘦急,心静悍,性喜为吏治。耐秋冬不耐春夏, 
春夏感而生病,主壬太阴廉廉然。肩膺浓薄正竦则肺应之正,白色小理者则肺小,小则少饮, 
不病喘喝。粗理者则肺大,大则虚,虚则寒喘鸣,多饮善病,胸喉痹逆气巨。肩反膺陷喉者 
则肺高,高则实,实则热上气肩急咳逆。合腋张胁者则肺下,下则逼贲迫肝,善胁下痛鼻塞 
或壅而涕生息肉。好肩背浓者则肺坚,坚则不病咳上气。肩背薄者则肺脆,脆则易伤于热, 
喘息鼻衄。肩膺好者则肺端正,端正则和利难伤。膺偏欹者则肺偏倾,偏倾则病胸偏痛,鼻 
亦偏疾。凡人分部陷起者必有病生,大肠阳明为肺之部,而脏气通于内,外部亦随而应之。 
沉浊为内,浮清为外。若外病内入则所部起内病,里出则所部陷。外入前治阳,后治阴,内 
出前治阴,后治阳。实泻虚补,阳主外,阴主内。凡人死生休否,则脏神前变形于外,人肺 
前,病鼻则为之孔开焦枯。若肺前死,鼻则为之梁折孔闭青黑色。若天中等分墓色应之必死 
不治。看色深浅,斟酌赊促,远不出一年,促不延时月。肺疾少愈而卒死,何以知之?曰∶ 
赤黑如拇指靥点见颜颊上,此必卒死。肺绝三日死,何以知之?曰∶口张但气出而不还,面 
白目青,是谓乱经。饮酒当风,风入肺经,胆气妄泄,目则为青,虽有天救,不可复生,面 
黄目白如枯骨死。吉凶之色,在于分部顺,顺面见赤白入鼻,必病不出其年。若年上不应, 
三年之中,祸必应也。 
秋金肺,脉色白,主手太阴脉也。秋取经输,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将胜火阳气在 
合。阴气初胜,湿气及体,阴气未盛,未能深入,故取输以泻阴邪,取合以虚阳邪,阳气始 
衰,故取于合,其脉本在寸口之中,掌后两筋间二寸中,应在腋下动脉。其脉根于太仓,太 
仓在脐上三寸一夫是也。 
其筋起于手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 内廉, 
入腋下,上出缺盆,结肩 前,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下抵季胁。 
其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 内,行少阴 
心主之前,下肘中后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 
后直次指内廉出其端。合手阳明为表里,阳明之本在肘骨中,同会于手太阴。 
太阴之别名列缺,起于腋下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别走手阳明,主 
肺生病。病实则大肠热,热则手兑掌起,起则阳病,阳脉反逆大于寸口脉三倍,病则咳,上 
气喘喝,烦心,胸满, 臂内前廉痛,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汗出。中风虚则大肠 
寒,寒则欠咳,小便遗数,数则阴病,阴脉反小于寸口一倍,病则肩背寒痛,少气不足以息, 
季 
秋三月者,主肺大肠白气狸病也,其源从太阳击手太阴,太阴受淫邪之气,则经络壅滞 
,毛皮紧竖,发泄邪生,则脏伤腑温,随秋受疠。其病相反,若腑虚,则为阴邪所伤,乍寒 
乍热,损肺伤气,暴嗽呕逆。若脏实则为阳毒所损,体热生斑,气喘引饮,故曰白气狸病也。 
扁鹊云∶灸心肺二俞,主治丹毒白狸病。当根据源为疗,调其阳,理其阴,则脏腑之病不 
生矣。 

卷十七肺脏方
肺虚实第二
属性:(脉四首 方二十首 灸法三首) 
肺实热 
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实者,手太阴经也,病苦肺胀汗出若露,上气喘逆咽中塞如欲呕 
状,名曰肺实热也。 
治肺实热,胸凭仰息泄气除热方∶ 
石膏(八两) 白前 杏仁(各三两) 白术 橘皮(各五两) 枸杞根皮(切二升), 
赤蜜(七 
合)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蜜,煮三沸,分三服。 
治肺热闷不止,胸中喘急惊悸,客热来去,欲死不堪,服药泄胸中喘气方∶ 
桃皮 芫花(各一升) 
上二味 咀,以水四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滓,以故布手巾纳汁中,敷胸温四肢,不盈 
数日即歇。 

卷十七肺脏方肺虚实第二
橘皮汤
属性:治肺热气上咳息奔喘方。 
橘皮 麻黄 柴胡 干紫苏(《删繁》作干兰,各三两) 杏仁 宿姜(各四两) 石 
膏(八 
两)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麻黄两沸,去沫,下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不瘥与 
两剂。 
治肺热喘息鼻衄血方∶ 
羚羊角 元参 射干 鸡苏 芍药 升麻 柏皮(各三两) 生地(切一升) 栀子仁 
(四 
两) 淡竹茹(鸡子大一枚)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须利者下芒硝三两,更煮三沸。 
治肺热饮酒当风,风入肺,胆气妄泄,目青气喘者方∶ 
麻黄(四两) 甘草 五味子(各三两) 杏仁(五十粒) 母姜(五两) 淡竹叶(切, 
一升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下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卷十七肺脏方肺虚实第二
泻肺散
属性:治酒客劳倦或出当风,喜怒气舍于肺,面目黄肿,起即头眩,咳逆上气,时忽忽欲绝, 
心下弦急不能饮食,或吐脓血,胸痛引背,支满欲呕方。 
五味子 百部(各二两半) 茯苓 附子 肉苁蓉 石斛 当归 远志 川续断(各一 
两) 
细辛 甘草(各七分) 防风 川椒 紫菀 桂心 干姜 款冬花(各一两半) 桃仁(六 
十枚) 
杏仁( 
上十九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后稍加至二匕。 
灸法∶肺胀气抢胁下热痛,灸阴都,随年壮,穴在挟胃脘两边相去一寸,胃脘在心下三 
寸。肺胀胁满,呕吐上气等病,灸大椎并两乳上第三肋间各七壮。 
肺与大肠俱实 
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阳俱实者,手太阴与阳明经俱实也。病苦头痛,目眩惊狂,喉痹 
痛,手臂卷,唇吻不收,名曰肺与大肠俱实也。 
煮散∶治肺与大肠俱实,令人气凭满方。 
麻黄 茯苓(各六分) 黄 大青 桂心(各三分) 细辛 杏仁(各五分) 石膏 
(二两) 
丹参(半两) 五味子 甘草 橘皮 贝母 川芎(各一两) 枳实(三枚) 
上十五味治,下筛为粗散,帛裹一方寸匕半,以井花水一升五合,煮取七合,为三服, 
日再。 
肺虚冷 
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虚者,手太阴经也。病苦少气,不足以息,咽干不津液,名曰肺 
虚冷也。 
治肺虚冷声嘶伤,语言用力战掉缓弱,虚瘠风入肺方∶ 
防风 独活 川芎 秦椒 干姜 黄 (各四十二铢) 天雄 麻黄 山萸肉 五味子 
(各三十八铢) 甘草(三十六铢) 秦艽 桂心 山药 杜仲 人参 细辛 防己(各三 
十铢) 
菊花 
上二十二味治,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二服。(一方有石膏六分,当归五分。 

卷十七肺脏方肺虚实第二
酥蜜膏酒
属性:治肺气虚寒,疠风所伤,语声嘶塞,气息喘惫咳唾,止气嗽通声方。 
酥 崖蜜 饴糖 生姜汁 生百部汁 枣肉 杏仁(各一升研) 甘皮(五具末) 
上八味合和,微火煎常搅三上三下约一炊久,取姜汁等各减半止,温酒一升,服方寸匕 
,细细咽之,日二夜一。 
又方 猪胰(三具) 大枣(百枚) 
上二味,以酒五升渍之,秋冬七日,春夏五日出,布绞去滓,七日服尽,二七日忌盐。 
羊胰亦得。治咳嗽胸胁支满多喘上气,尤良(《肘后方》治久咳上气,二十年诸治不痊者。) 
治肺寒损伤气嗽及涕唾鼻塞方∶ 
枣肉(二斤研作脂) 杏仁(一升熬研为脂) 酥 生姜汁 白糖 白蜜 生百部汁(各 
一 
升) 
上七味合和,微火煎常搅约一炊久,下之细细温清酒服二合,日二。 
又方 专取猪胰涤除痰垢,大枣通行津液,渍酒治证如前或易羊胰入肺,尤捷。 
又方 即酥蜜膏酒,倍用枣肉、杏仁之通津,而去甘皮之耗气。 

卷十七肺脏方肺虚实第二
补肺汤
属性:治肺气不足,逆满上气,咽中闷塞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语失声甚者吐 
血方。 
五味子(三两) 干姜 桂心 款冬花(各二两) 麦冬(一升) 桑根白皮(一斤) 大 
枣 
(一百枚) 粳米(一合)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桑白皮五沸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 
黄 (五两) 甘草 钟乳 人参(各二两) 干地黄 桂心 茯苓 白石英 桑白皮 浓 
朴干姜 紫菀 橘皮 当归 五味子 远志 麦冬(各三两) 大枣(二十枚) 
上十八味 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又方 治肺气不足,咳逆上气,牵绳而坐,吐沫唾血,不能饮食方。 
苏子(一升) 桑白皮(五两) 半夏(六两) 紫菀 人参 甘草 五味子 杏仁(各 
二两) 
款冬花 射干(各一两) 麻黄 干姜 桂心(各三两) 细辛(一两半) 
上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又方 治肺气不足咳逆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语无声音而渴,舌本干燥方 
五味子 苏子(各一升) 白石英 钟乳(各三两) 款冬花 竹叶 橘皮 桂心 桑 
白皮 
茯苓 紫菀(各二两) 麦冬(四两) 生姜(五两) 杏仁(五十枚) 粳米(二合) 大 
枣(十枚) 
上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先煮桑白皮、粳米、大枣,以米熟去滓纳诸药,煮取 
五升,分六服,日三。 
又方 治肺气不足,心腹支满,咳嗽喘逆上气唾脓血,胸背痛,手足烦热,惕然自惊 
皮毛起,或哭或歌或怒,干呕心烦,耳中闻风雨声,面色白方。 
款冬花 桂心(各二两) 桑白皮(一斤) 生姜 五味子 钟乳(各三两) 麦冬(四 
两) 
粳米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枣令熟,去滓纳药,煎取二升,分三服,温 
服之。 
一方用白石英二两(《广济》有紫菀,人参各二两,名紫菀汤。) 

卷十七肺脏方肺虚实第二
麻子汤
属性:治肺气不足,咳唾脓血,气短不得卧方。 
麻子(一升) 桑皮 饧(各一斤) 桂心 人参(各二两) 阿胶 紫菀(各一两) 生 
姜 
(三两) 干地黄(四两) 
上九味 咀,以酒一斗五升,水一斗五升,合煮取四升,分五服。 

卷十七肺脏方肺虚实第二
饧煎
属性:治肺气不足,咽喉苦干方。 
作饧任多少,取干枣一升,去核熟捣,水五升和使相得,绞去滓,澄去上清,取浊者纳 
饴中搅火上煎,勿令坚,令连服如鸡子大,渐渐服之,日三夜二。 
治肺风气痿绝,四肢满胀喘逆胸满方∶ 
灸肺俞各二壮,肺俞对乳引绳度之,在第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肺与大肠俱虚 
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阳俱虚者,手太阴与阳明经俱虚也。病苦耳鸣嘈嘈,时妄见光明 
,情中不乐或如恐怖,名曰肺与大肠俱虚也。 

卷十七肺脏方肺虚实第二
小建中汤
属性:治肺与大肠俱不足,虚寒乏气,小腹拘急,腰痛羸瘠百病方。 
大枣(十二枚) 生姜 桂心(各三两) 甘草(二两) 芍药(六两) 
上五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合饴糖八两,煮三沸,分三服(《肘后》用 
黄、人参各二两,名黄 建中汤。) 

卷十七肺脏方
肺劳第三
属性:(论一首 方三首 灸法一首) 
论曰∶凡肺劳病者,补肾气以益之,肾旺则感于肺矣。人逆秋气,则手太阴不收,肺气 
焦满,顺之则生,逆之则死。顺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关格,病则生矣。 

卷十七肺脏方肺劳第三
麻黄引气汤
属性:治肺劳实气喘鼻张,面目苦肿方。 
麻黄 杏仁 生姜 半夏(各五分) 紫苏(四分) 白前 细辛 桂心(各三分) 橘 
皮 
(二分) 石膏(八两) 竹叶(切一升)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卷十七肺脏方肺劳第三
半夏汤
属性:治肺劳虚寒,心腹冷气逆游气,胸胁气满,从胸达背痛,忧气往来,呕逆饮食即吐, 
虚乏不足方。 
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桂心(四两) 甘草 浓朴(各二两) 人参 橘皮 麦 
冬(各 
三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腹痛加当归二两。 

卷十七肺脏方肺劳第三
浓朴汤
属性:治肺劳风虚冷痰 水气,昼夜不得卧,头不得近枕,上气胸满,喘息气绝,此痰水盛 
溢方。 
浓朴 麻黄 桂心 黄芩 石膏 大戟 橘皮(各二两) 枳实 甘草 秦艽 杏仁 茯 
苓(各三两) 细辛(二两) 半夏(一升) 生姜(十两) 大枣(十五枚) 
上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去滓,分五服。 
治喉痹气逆咳嗽口中唾涎方∶ 
灸肺俞七壮,亦可随年壮至百壮。 

卷十七肺脏方
气极第四
属性:(论一首 方六首 灸法二首) 
论曰∶凡气极者,主肺也。肺应气,气与肺合。又曰∶以秋遇病为皮痹,皮痹不已,复 
感于邪,内舍于肺,则寒湿之气客于六腑也。若肺有病则先发气,气上冲胸,常欲自恚。以 
秋庚辛日伤风邪之气为肺风,肺风之状多汗。若阴伤则寒,寒则虚,虚则气逆咳,咳则短气, 
暮则甚。阴气至,湿气生,故甚阴畏阳气,昼日则瘥。若阳伤则热,热则实,实则气喘息上 
胸噫,甚则唾血也。然阳病治阴,阴是其里。阴病治阳,阳是其表。是以阴阳表里衰旺之源。 
故知以阳调阴,以阴调阳。阳气实则决,阴气虚则引。善治病者,初入皮毛,肌肤筋脉则治 
之。若至六腑五脏,半死矣。 
扁鹊曰∶气绝不治,喘(一作奔)而冷汗出,二日死。气应手太阴,太阴气绝,则皮毛 
焦, 
气先死矣。 

卷十七肺脏方气极第四
钟乳散
属性:治气极虚寒,阴畏阳气,昼瘥暮甚,气短息寒,亦治百病,令人力强能饮食 
钟乳(别研) 干姜 桔梗 茯苓 细辛 桂心 附子 人参(各一两六铢) 白术(一两) 
、防风 栝蒌根 牡蛎(各二两半) 
上十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渐加至二匕。五十以上可数服,得力乃止(《翼 
方》云∶有冷加椒,有热加芩各三两。) 

卷十七肺脏方气极第四
黄汤
属性:治气极虚寒皮毛焦,津液不通,虚劳百病,虚损力乏方。 
黄 (四两) 人参 白术 桂心(各二两) 生姜(八两) 大枣(十枚) 附子(三 
十铢, 
一方不用)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四服。 

卷十七肺脏方气极第四
大露宿丸
属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