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502-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怕也很难接触到这个头罩光环的人物丰富而痛苦的内心。    
    在给译者巫宁坤先生的邮件中,我写道:“白求恩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巫老表示赞同。巫老也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借助于同事、技术与网络,我在高安路的八楼之远,得以和这位西南联大仅存的硕果之一用文字沟通,我提到穆旦并把诗评发过去,巫老便立即答应,甚至连自己的另一本心血之作也交付与我。老社长、上海版协主席江曾培先生在崇明国家森林公园的大道上,说起阅读这本书时热泪盈眶,因此推荐郏宗培先生出版,以此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每想到如此重托,如同知己一般的信任,我就想,这一切因缘,都来自一个被神化实际上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白求恩,他的真性情是跨越时代的,而正是由于政治的遮蔽,这种真性情竟然很难描述和评说,因此很难扭转人们的常规认识。只有说,请读一下这本书吧,在这个不读书的时代,看完之后你就知道我想要表达什么。    
    一    
    白求恩是一个艺术家。他画画,他收集古董,他甚至靠倒卖古董发了财,并大方地资助需要钱财的艺术家,同时混迹于艺术圈与演艺圈。这些事情,我原先并不知道,所以很惊讶,尤其惊讶他那迷醉人生的放浪姿态。通过很多途径找到白求恩的图片,其中有一幅图片上,白求恩坐在椅子上抽烟,神态上充满了对人生的不屑,这正是那段时间的写照。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几年前,快要大学毕业的他一听到一战爆发,国家征兵,马上就响应了号召参军了。然而战场教会了他认识死亡,觉悟生命,还感到政治空虚,一切不过是寡头们的娱乐而已。    
    终于他还是回归到医生的职业生涯中。一个慷慨的女人埃丽诺•;德尔夫人用她的金钱成就了他,一个羞涩的女人弗朗西丝用她的爱情拯救了他。前者资助了他的事业,让他有机会无负担地在医学上不断精进,而后者成了他一生中不可磨灭的女人,这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富贵女给了他内心的平静,婚后两人度过了一段神仙眷侣般的生活,然而生活总是要溢出轨道,白求恩发现自己得了肺结核,当时这个病症是绝症,白求恩不能让年轻的妻子看着自己死去,坚决地要求离婚。离婚之后,他孤身一人到特鲁多疗养院,等待死亡。    
    每次看到这本由加拿大人撰写的传记中轻描淡写地描述这段经历的时候,我都痛恨文字的冷静。这时的白求恩,内心彻底孤独,天覆地彻,孑然一身,爱人是他自己逼走的,弗朗西丝怎么哀求他都不同意,坚持离婚,坚持孤独地走完人生。我想到《丁庄梦》里那些得了艾滋病的人,我们这个时代的绝症患者,他们对待自己未患病的爱人的态度,与白求恩比较起来的确是判若云泥。这种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他面对的是身边战友的死亡,这一次他面对的是自己的死亡,这死亡还不紧不慢,存在却不马上兑现。他在病房里面画了很多壁画,与病友交谈,照常抽烟——有图片为证,明知道抽烟会对疾病不利,他仍然按照自己的心愿,与死亡接吻。他想念他的妻子,虽然他们已经离婚。婚姻并不是爱情的保证,但是没有了婚姻,他的孤独既合理又彻底,相反没有了恩怨,这种思念更加纯净了。    
    如果这次疾病夺走了白求恩的生命,造物主并不感到光荣,造物主给了他一次机会。白求恩在病房中依然阅读医学杂志和书籍(对于一个能读能写的人而言,摩挲书籍是最大的安慰),在这些书籍中,白求恩发现了一线生机:可以动手术来解决肺结核病症。理论文章都是有点前沿性质,固执的白求恩坚持用自己的生命赌博一下。真的,他居然奇迹般康复了。作为一名医生,他的研究对象变得格外明晰:肺结核。他成了传奇式的人物。他再次向弗朗西丝求婚,弗朗西丝马上答应了,他们再次结婚了。    
    二    
    这一次,相爱的人并不幸运,嫁给一个工作狂并不幸福,弗朗西丝提出了离婚,传记中并没有详细地说明缘由——两个人分手究竟是什么原因,这是一个很深奥也很简单的问题。他们两人的性格并不适合,一个理想主义、饱含激情;另一个恬静、渴望平淡生活。这一次婚姻的失败,我看得惊心。很可能是他们没有孩子,白求恩很喜欢洋娃娃,最后他面对失败的婚姻说:多年的爱恋只剩下一个洋娃娃。没有细节表明白求恩受到多大影响,他只是愈加热衷于继续做画、做雕刻,照顾当地的无名艺术家,出钱买他们的作品,还建了一所儿童美术学校。这和当年在伦敦的放浪生涯不同,虽然他再次通过艺术来缓解自己的内心。1935年秋季他在蒙特利尔举办了个人画展。那些年他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全世界医学界都有人慕名到圣心来观摩他的工作。一个成功的外科医生、社交界的红人、有结婚条件的单身汉,然而他与这身外的一切格格不入。    
    他发觉了生活的气息不对,周遭的世界不妥。当他只是为穷人看病的时候,他一名不文,也没有地位。当他为有钱人卖力,然后他成了有钱人;他为有身份的人治病,然后他成了有身份的人。可是金钱、身份地位并不让他愉快,却让他觉得不对。他开始接近穷人,为穷人看病。一种道德的善,兴许可以让他遗忘生活的痛。他的平民出身,更让他意识到这个世界的斑驳,受苦的总是贫穷的人,而不是富人。1935年他去了苏联,作为加拿大医学界的代表到列宁格勒,参加那里召开的国际生理学大会,了解那里的“社会化的医疗制度”。终于他找到一种理想,那就是一种社会制度,一种人人都能够得到平等医疗机会的制度。    
    1935年的白求恩,1935年的罗曼•;罗兰。我想起来书架上那本《莫斯科日记》,一本被封存过的书——“未经我的特别允许,在自1935年10月1日起的50年期满之前,不能发表这个笔记。”罗曼•;罗兰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也是“十月革命”坚定的支持者。1935年他应高尔基的邀请,记问了苏联。在与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他看到蒸蒸日上的表象背后的众多阴暗面,但是他封存了对苏联事业的内心隐痛长达50年!白求恩的旅途只是一次学术会议的短暂停留,看到的一切令他十分兴奋。一个带着神性的双鱼座人,见到如此令他心折的人间天堂,我很懂得他为什么在日后的岁月中不断地演说,去描绘和实现那个伟大的“社会化的医疗制度”。二战爆发,他来到中国,并不仅是解救伤员,还要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而中国正需要他。他临行前给弗朗西丝写了一封信,告诉她说他要到中国去。他终于要背井离乡,心里想的还是她。


《白求恩传》 题记一个真实的白求恩(2)

    三    
    白求恩来到中国,第一次见识了古老文明的种种,这与他一直生活的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有着强烈的冲突。他性格暴烈,很没有耐心,同事中常有人被他骂哭。理想和现实总是有一步之遥。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不断写信到国外寻求物资支援。也许物质的贫乏并不是最为难他的因素,毛泽东评价他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诚然;现实环境中缺乏交流和沟通,才是他最大痛苦。不过,他都一一克服了,甚至对同事表达歉意,与他们和谐相处。然而,这一个上帝放到凡间的精灵人物,最终因为缺乏药物而感染致死,死在中国,虽然他本来早就规划好了回国演讲并带回物资的旅程,终究因为现实中各种关系的耽搁,没有成行,过度的疲劳与药物的缺乏,他没有将顽强的生命进行下去,他死在中国,获得了最高领导人的赞誉,继而获得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国民全体的热爱和尊敬。    
    这些名利,我一直在想,对于白求恩而言,有什么意义呢?他并不是看重名利的人,尽管没有得到名利之前可能虚荣,但是他已经超越了那个境界。从传记中我很欣慰地理解他在中国生活的两年时间里的收获:在文化冲突之外获得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他建立的医院,成了新中国医院模式的雏形。在一个贫瘠的年代,我们的国家竟然曾经存在过一种相对完美的医疗制度!十足惊奇。在本书出版后,出版家丁景唐先生认为我没有采纳沙飞的摄影作品,十分可惜。在丁景唐先生书架上的《铁色见证》里,在沙飞拍摄的白求恩中,我看到了一张照片,白求恩赤裸着游泳,神采飞扬。这一张照片让我释怀,这说明他在古老的中国,曾经绽放过天使般无拘无束的笑容。    
    此外,白求恩是一个相当英俊的人,事实如此,有照片为证。用他的照片做图书的封面,获得了所有人的赞赏。他的眼神充满着丰富的含义,一眼难忘。我很想了解一个人——弗朗西丝——这个女人得到了白求恩最深沉的爱情,即便是在白求恩弥留之际,他仍然在遗书中强调,无论如何请给他的离婚妻弗朗西丝一笔钱,表达对她的歉意。弗朗西丝的资料不多,很难查找。    
    虽然婚姻不幸,但是爱情可贵。虽然生命匆忙,但是精神可贵。    
    四    
    时值今日,“社会化的医疗制度”仍是中国医疗制度的基本诉求,穷人看不起病,连中产的白领也未必看得起病,有啥也别有病,遇到公共危机传染事件更是举国皆惊。全中国都在讨论为什么我们不那么贫穷了,却看不起病了,药价和房价一样贵得离谱,我们成了貌似富裕的穷人,房子有了,不过要花半辈子来还债;医院进不得,治疗一个感冒需要两百元,而一个当快递的农民工从城南到城北风雨日晒不过挣十来块钱。我们的内心也虚空得很,热闹得很,却不知道要追求什么。    
    白求恩也成了一个遥远的政治符号,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真性情的人,一个生在乱世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人,一个情感丰富与同一个女人结了两次婚的人,一个痛恨战争厌恶创伤却不得不面对战争面对创伤的人。让人读一读《白求恩传》,成了一件挺费力的事情,到后来我就推荐读一读本书最后一章白求恩写的一篇文章《创伤》,短文一篇,功力深厚。只是我们不相信高尚了,也不理解高尚了。我们不再去考虑这个世界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也不去想穷人为什么总是受穷,富人们永远逍遥,更不可能满怀着改变世界的激情,去倡导更合理的社会制度。我们复杂的头脑中想着名利,想着自身的权利得失,忘记了这个世界值得人活下去的原因,是要建立一个更平等、公正的社会,让我们的后辈活得更好,而不是更坏。    
    秦玉兰  2006/1/31


《白求恩传》 题记序言①

     ①本文作于1952年,系由英文转译,译文经本人审阅。——译注    
    宋庆龄    
    和过去的人类世界相比,我们的世界极其复杂。由于交通极其发达,在地球上每一部分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重大事件均有密切的联系。没有孤立的灾难,也没有一种进步不是会促成全面进步的。    
    这种情况反映在人们的思想里,人们的思想内容在范围和复杂的程度上现在也具有世界性。一个为自己的人民和国家谋福利的人若单单联系毗邻的国家来考虑本国的形势是不够的。世界大势包围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必须投身其中并有所贡献才能够左右自己的前途。今天人类最崇高的任务是:认清反动和死亡的势力,并同它进行斗争,加强并实现今天的世界所提供的、以前的世界从未有过的、给所有的人一个美满的生活的种种可能性。    
    任何时代的英雄都是这样一种人:他们以惊人的忠诚、决心、勇气和技能完成了那个时代放在人人面前的重要任务。今天这些任务是世界性的,因此当代英雄——无论是在本国或外国工作——也是世界英雄,非但在历史上是如此,而且现在也是如此。    
    诺尔曼·白求恩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他曾在三个国家里生活、工作和斗争——在加拿大,他的祖国;在西班牙,各国高瞻远瞩的人士曾成群结队地去那儿参加人民反抗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黑暗势力的、第一次伟大的斗争;在中国,他曾在这儿协助我们的游击队,在日本法西斯军人自以为已经被他们征服的地区,夺取并建立了民族自由与民主的新根据地,并且协助我们锻炼出终于解放了全中国的、强大的人民军队。在一种特殊的意义上,他属于这三个国家的人民。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他属于和对国家对人民的压迫进行斗争的一切人。    
    诺尔曼·白求恩是一位医生,他曾用他所最熟悉的武器在医务方面进行斗争。在他本人的科学范围内,他是一位专家和创导者——他把他的武器保持得锋利如新。而且他,自觉而一贯地,把他的伟大的技能贡献给反抗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的先锋。对他来说,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比任何其他疾病对人类危害更大的疾病,一种摧毁千千万万人的身心的疫病,并且它既否认人的价值,也就是否认了一切为人的健康、活力和生长服务的科学的价值。    
    诺尔曼·白求恩在日军炮火之下传授给中国学生的技术的价值,决定于它们使用的目的。德国和日本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但是因为它们曾为人类进步的敌人所领导,它们的科学与技术只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人民的战士有掌握最高的专门技术的责任,因为只有在他们的手中技术才能够真正为人类服务。    
    白求恩大夫是第一个把血库送到战场上去的医生,他的输血工作曾为西班牙共和国挽救了数以百计的战士的生命。在中国,他提出并实践了这个口号:“医生们!到伤员那儿去!不要等他们来找你们。”在一个与西班牙完全不同的而且远比西班牙落后的环境里,他组织了一种游击队的医疗机构,挽救了成千成万的我国最优秀最英勇的战士。他的计划和实践不仅建立在医疗的科学和经验的基础上,而且也建立在对军事和政治的研究以及人民战争中战场上的经验之上。在西班牙和中国的白求恩是医学战场上的一员先锋。    
    他充分了解了这种斗争的形势、战略、战术和地势,同时他也知道,对于那些为了自己的家庭和前途而与其他自由的人们并肩作战的自由的医务工作者,人们可以抱着什么希望。他训练出来的医生、护士、护理员在他的教导之下,不仅将自己看作技术助理人员,而且看作前线战士,和战斗部队担负着同样重大的任务。    
    这些工作白求恩是在万分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一个医生对自己的任务如果没有多方面的认识是决不可能克服这些困难的。他在中国最落后的地区的山村里完成了这些工作,事前对中国语言及中国人民几乎一无所知,而且在他自己为肺病侵蚀的身体里,除了他的炽热的信心和钢铁的意志以外别无其他力量。    
    是什么杀害了白求恩大夫?白求恩大夫是在反抗法西斯主义和反动势力的斗争当中牺牲的,他为那个斗争献出了他的热情,技能和力量。他工作的地区当时不仅被日寇封锁,而且同时被蒋介石的反动政府封锁,那个政府始终宁可与敌人妥协,放弃胜利,而不愿进行人民的战争。白求恩为之斗争的那些人不仅被认为不配使用武器弹药,甚至不配使用医药器材来救治伤员。他们因为得不到现代的抗毒药品而死于传染病。    
    白求恩死于败血病,这是动手术未戴橡皮手套而又无磺胺制剂可用以医疗的结果。    
    白求恩大夫创立的国际和平医院,现在在中国终于获得了自由的新情况下进行工作的。但是白求恩死后,曾和他在西班牙共同工作的吉西大夫奉派继任,却被蒋介石的封锁阻止而未能到任。印度医疗队的柯棣华大夫终于担任了白求恩大夫设立的一个医院的院长,英勇地继续了他的工作,后来也死在岗位上——也是因为缺乏可用来为他医治的药品。白求恩大夫和柯棣华大夫是许多牺牲者中的两位,这些牺牲者,如果当时没有封锁,可能现在仍旧活着为全世界自由人民的事业进行斗争。    
    我很荣幸来介绍诺尔曼·白求恩大夫的生平,让为数更多的人能够认识这位当代英雄——他如此崇高地象征着所有人民在争取自由的斗争中的共同利害。他的生、死和他所遗留的事业与我个人关系特别密切,这不仅由于他对我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贡献,而且由于我个人在由我任主席的保卫中国同盟①内的工作。保卫中国同盟正在为继续白求恩的事业的白求恩和平医院及白求恩医学院获得援助而工作。    
    ①:保卫中国同盟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组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又于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