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3-幼科类萃-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x惺惺散x 治小儿虚热 
人参 桔梗 白茯苓 白术 天花粉(各一两) 细辛(二钱) 防风 川芎 南星(生用 
上水一钟姜三片薄荷三叶慢火煎 
x四君子汤x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上水一钟煎服 
x钱氏白术散x 
人参 白术 茯苓 木香 藿香 甘葛 甘草 
上水一钟煎服 

卷之六·诸热门热证诸方
客热之剂
属性:x导赤散 泻心汤x(二方见前心热方内) 

卷之六·诸热门热证诸方
癖热之剂
属性:x白术散x(方见前) 
x珍珠丸 褐丸子x 

卷之六·诸热门热证诸方
寒热之剂
属性:x小柴胡汤x 
人参 半夏 柴胡 甘草 黄芩 
上水一钟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x白虎汤x 
石膏 粳米 知母 
上水一钟煎服 

卷之六·诸热门热证诸方
血热之剂
属性:x六合汤x 治小儿血热每日巳午间发热遇夜则凉 
当归 大黄 川芎 熟地黄 
上为末三岁一钱水半盏煎至三分无时服 
x猪胆丸x 治小儿每日半 后发热夜则身凉此血热也 
胡黄连(二钱半) 宣黄连 赤芍药(各半两) 
上为末猪胆汁和成剂入在胆中悬用浆水煮熟取出饭为丸如豆大三岁三十丸米汤送下日三 

卷之六·诸热门热证诸方
疹热之剂
属性:x升麻葛根汤x 治小儿疮疹发热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 
上水一钟姜三片煎服 
x参苏饮x 治小儿疮疹发热 
人参 半夏 茯苓 甘草 桔梗 枳壳 甘葛 前胡 木香 紫苏 陈皮 
上水一钟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卷之七·疟疾门
脉法
属性:要略云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浮大者 
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脉经云疟脉自弦微则为虚代散则死 

卷之七·疟疾门
疟论
属性:内经曰夏伤于暑秋必 疟盖伤之浅者近而暴伤之重者远而为 者久疟也是知夏伤暑气 
闭而 
不能发泄于外邪气内行至秋而为疟也良由乳母抱持解脱不避风寒又因触冒暑湿致令邪气客于 
皮肤痰饮积于脏腑阴阳偏胜邪正相攻而作往来寒热也若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先寒而后热者阳不 
足也先热而后寒者阴不足也寒多而热少者阴胜阳也热多而寒少者阳胜阴也寒热相半阴阳交攻 
也寒热相间阴阳乍离也大抵小儿皆自饮食上得之者为多须用先与消导然后随其得病所由而调 
理之斯为良法 

卷之七·疟疾门
治疟大法
属性:明医杂着云疟是风暑之邪有一日一发有二日一发有三日一发有间一日连二日发有日与夜 
各发有汗有无汗有上半日发或下半日发有发于夜者治法邪从外入宜散发之然以扶胃气为本 
又须分别阳分阴分而用药邪疟及暂发者可散可截虚疟及久者宜补气血若过服截药致伤脾胃则 
必延绵不休凡热多寒少无汗者桂枝麻黄各半汤有汗多者柴胡桂枝汤汗多而渴者白虎加桂汤小 
便赤热多寒少者小柴胡汤寒多热少者清脾汤养胃汤久未止者鬼哭散止之热多汗出为泻腹痛者 
大柴胡下之久疟不愈肠下结块者木香丸鳖甲饮子调之甚则以神 丸消之烦渴者五苓散有小儿 
疟疾用药退热太早变作浮肿外肾肿大或食伤于脾胃浮者脾之外应也宜大腹皮汤草果饮之类 
治之 

卷之七·疟疾门
疟疾灸法
属性:小儿疟疾灸大椎百会各随年壮然百会在发际上五寸 
小儿久疟不愈灸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各一壮名内庭穴也 

卷之七·疟疾门
疟疾诸方
属性:x桂枝麻黄各半汤x 
麻黄 甘草 官桂 芍药 
上水一盏煎服 
x柴胡桂枝汤x 
柴胡 官桂 黄芩 半夏 甘草 人参 
上水一盏姜三片煎服 
x白虎加桂汤x 治小儿疟疾发渴 
石膏 知母 甘草 桂枝 
上水一盏粳米一撮煎服 
x小柴胡汤x 治小儿疟疾寒热往来 
人参 半夏 柴胡 黄芩 甘草 
上锉散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x清脾汤x 治小儿疟疾作浮肿兼有寒热不退饮食不进 
白术 茯苓 浓朴 青皮 陈皮 半夏 大腹皮 槟榔 三棱 蓬术 木通 甘草 
上锉散水一盏每服三钱姜煎 
x养胃汤x 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温中快膈能辟山岚瘴气寒疟脾胃虚寒呕逆恶心并宜服之 
苍术 浓朴 半夏 藿香 草果 人参 茯苓 甘草 陈皮 
上锉散每服三钱枣子一枚乌梅一个煎食前热服鬼哭散 止疟疾久不愈 
常山 大腹皮 白茯苓 鳖甲(醋炙) 
上锉散每服二钱桃柳枝各七寸同煎临发时服略吐出涎此方只用常山茯苓甘草煎服亦效 
x大柴胡汤x 
柴胡 黄芩 甘草 半夏 枳实 芍药 
上锉散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x鳖甲饮子x 治疟久不愈腹中结为 瘕名曰疟母 
鳖甲(醋炙) 白术 黄芩 草果 槟榔 芎 橘红 甘草 浓朴 白芍药(等分) 
上 咀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x大腹皮汤x 治小儿疟疾用药太早退热变作浮肿外肾肿大饮食不进宜服之 
大腹皮 槟榔 三棱 蓬术(各一钱) 枳壳 苍术(各二两) 甘草(三钱) 
上锉散每服三钱生姜皮萝卜子椒目同煎 
x草果散x 治小儿疟疾寒多热少或遍身浮肿 
浓朴 青皮 草果 藿香 半夏 甘草 丁香 神曲 良姜 
上锉散每服三钱姜枣煎服 
x四兽饮x 治五脏气虚喜怒不节劳逸兼并致阴阳相胜结聚痰饮与卫气相搏发为疟疾兼治瘅 
疟神效 
半夏(泡) 人参 白术 茯苓 草果 陈皮(各一两半) 甘草(二钱半) 
上锉散以乌梅枣子生姜各一枚煎每服三钱 

卷之八·痢疾门
脉法
属性:内经曰肠 下血身热则死寒则生肠 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仲景云下痢脉滑而数者有宿 
食也当下之脉诀云痢下宣肠急痛时浮大之脉归泉路 

卷之八·痢疾门
赤白痢论
属性:小儿八痢者乃饥饱劳役风惊暑湿因触冒天地八风之邪而得故以命名也大抵多由脾胃不和 
饮食 
过度停积于脾胃不能克化又为风寒暑湿之气干之故为此疾伤热则赤伤冷则白伤风则纯下清血 
伤湿则下如豆汁冷热交并赤白兼下若下迫后重里急窘迫急痛者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故也或夏末 
秋初忽有暴寒折于盛热无所发散客搏肌肤之中发于外则为疟发于内则为痢内外俱发则为疟痢 
凡痢久则令肿满下焦偏冷上焦热结则为上实下虚若脾胃湿热之毒熏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闭塞 
而禁口之证又有一方一家之内上下传染长幼相似是疫毒痢也当先推其岁运以平其外察其郁结 
以调其内审其所伤别其虚实冷热以治之条然明白不致妄投也 

卷之八·痢疾门
诸痢大法
属性:病机式要云后重则宜下腹痛则宜和身重则除湿脉弦则去风脓血稠粘以重剂竭之身冷自汗 
以毒药 
温之风邪内缩宜汗之鸭溏为痢当温之又云在外者发之在里者下之在上者涌之在下者竭之身表 
热者内疏之小便涩者分利之又曰盛者利之去者送之至者止之兵法曰避其锐气击其堕归此之谓 
也秘藏云假令伤寒冷之物胀满而传飧泄者宜温热之剂以消导之伤湿热之物而成脓血者宜苦寒 
之剂以内疏之风邪下陷者升举之湿气内胜者分利之里急者下之后重者调之腹痛者和之洞泻腹 
鸣无力不及拈衣其脉细而弱者温之脓血稠粘至圊而不能便其脉洪大而有力者寒之下之 
按人之饮食过伤恣食辛热寒冷之物皆能致伤肠胃肠胃一伤不能运化传送遂蓄停滞而为痢 
经曰 
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 满闭塞不为飧泄久为肠 是也治法当先化食毒 
或可攻伐然后随寒热温凉以调之 

卷之八·痢疾门
论痢疾用热药之
属性:原病式云或曰白痢既为热何故服辛热之药亦有愈者耶盖辛热之药能开发肠胃郁结使气液 
宣通 
流湿润燥气和而已盖病微者可愈甚者郁结不开其病转加而死矣凡治热甚吐泻亦然夫治诸痢者 
莫若以辛苦寒药治之或微加辛热佐之则可盖辛能发散开通郁结苦能燥湿寒能胜热使气宣平而 
已如钱氏香连丸之类是也故治诸痢者黄连黄柏为君以其至苦大寒正主湿热之病乃若世传辛热 
金石毒药治诸吐泻下痢或有愈者以其善开郁结故也然虽亦有验者或不中效反更加害 
按治痢用辛苦寒之剂开郁燥湿胜热三法俱备世之用辛热金石毒药者诚非也然亦有久痢肠 
胃虚滑者亦当求责 

卷之八·痢疾门
痢疾不治证
属性:凡小儿下痢如尘腐色者死○下如屋漏水者死○下痢日久大孔如竹筒者死○下痢如竹筒注 
水者 
死○又小儿赤白同下久而不禁小便赤涩腹痛发热唇红舌胎气促心烦坐卧不安狂渴饮水谷道倾 
陷时复面容似妆饮食全不进者并不治 

卷之八·痢疾门
下痢灸法
属性:黄帝云小儿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憔悴诸医治不瘥灸尾翠骨上三寸骨关三壮岐伯曰兼三 
伏内用桃柳枝煎洗儿午时当日灸之后用青帛拭当有虫随汗而出此神妙法也 
小儿秋凉冷痢不止灸脐下二三寸间动脉中是穴各灸三壮 
小儿脱肛泻血每厕脏腑撮痛不可忍灸百会一穴三壮取法在头中心陷者是穴又灸接脊一穴 
取法在十二椎下节间是穴 
小儿脱肛泻秋深不效灸龟尾穴一壮取法在脊端穷骨也 

卷之八·痢疾门
痢疾诸方
属性:x小香连丸x 治小儿冷热腹痛利下水谷 
木香 诃子肉(各二分) 黄连 
上为末饭丸绿豆大米饮下十丸至三四十丸顿服之 
x地榆散x 治小儿赤痢因大肠停积热毒得之或点 
滴鲜红 地榆(不拘多少) 
上为末每服一钱米汤调下加黄连枳壳赤芍药甘草一方去甘草加浓朴木瓜汤下 
x芍药柏皮汤x 治小儿一切恶痢窘迫脓血 
芍药 黄柏(各一两) 当归 黄连(各半两) 
上为末水丸绿豆大温水化下 
x胃风汤x 治小儿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 
无度 
人参 白术 茯苓 芎 桂 当归 芍药 
上粗末每服二钱入粟米数粒同煎食前服 
x败毒散x 治疫毒痢一方一家长幼相似者 
前胡 柴胡 桔梗 甘草 芎 茯苓 羌活 独活 人参 枳壳 
上水一钟姜三片枣一枚加陈皮陈米煎一服 
x百一选方x 治小儿噤口痢 
上莲肉去壳留心碾为末每服半钱陈米饮调下此是毒瓦斯上冲心肺借此以通心气便觉思食 
香脯 治小儿刮肠下痢噤口不食闭口合眼至重者 
精猪肉(一两劈薄片) 腻粉 
上将猪肉于炭火上慢炙旋铺腻粉匀成脯每以少许与吃如未知吃且放鼻边自然要吃此方治 
胃口有毒食之神效 
x小连丸x 治小儿泻痢赤白脾胃虚弱糟粕不聚腹胀不食时作阵痛烦渴身热 
黄连(三两) 干姜(炮一分) 当归 阿胶(炒为珠煎成膏各一两半) 
上三味为末以阿胶膏为丸如小豆大三岁三十丸米汤化下食前 
x养脏汤x 治小儿冷热不调下痢赤白或如脓血鱼脑里急后重脐腹绞痛脱肛遂下并皆治之 
粟壳(三钱蜜炒去蒂) 人参 当归 肉桂(各一钱) 诃子(煨一钱) 木香(半钱) 肉豆 
蔻(煨) 白术(一钱) 芍药(半钱) 甘草(炙一钱)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温服 

卷之九·吐泻门
脉法
属性:内经云脉浮者霍乱○刘宗浓云霍乱脉来浮洪者可治○微而迟气少不语者难治○脉诀云小 
儿乳后辄呕逆更兼脉乱无忧虑 

卷之九·吐泻门
论小儿吐泻有冷有热
属性:丹溪云霍乱之候起于仓卒多因夹食伤寒阴阳乖隔上吐下利而燥扰痛闷是其候也故偏阴则 
多寒 
偏阳则多热曾氏云霍者吐乱者泻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泻者莫不由中焦而作上焦主纳而 
不出中焦主腐水谷而生荣卫灌溉百骸下焦分别水谷主出而不纳此三才成式日用常行之道故脾 
居中州胃为水谷之海乳哺入胃脾能克化然后水谷分其清浊传变得宜则无吐泻之患凡小儿上吐 
不止下泻不停皆因六气未完六淫易侵兼以调护失常乳食不节遂使脾胃虚弱清浊相干蕴作而然 
有先泻而后吐者乃脾胃虚冷其候先泻白水吐亦不多口气缓而神色慢额前有汗六脉沉濡此为冷 
也先吐而后泻者乃脾胃有热气促唇红吐来面赤脉洪而数渴饮水浆此为热也冷热之分要须详 
审 

卷之九·吐泻门
论小儿吐泻宜暂断乳
属性:郑氏云小儿吐泻因外伤风冷内伤乳食或儿啼未定气息未调以乳饲之气逆于上则停滞胸膈 
致令 
呕吐气逆于下则伤脾胃致令泄泻上下气逆吐泻俱作凡小儿只吐不泻者逆其吐必有痰发惊者十 
无一生若只泻不吐或吐泻俱发者日久不退亦变阴痫治之当暂断其乳轻者周时重者三日宜频与 
稀粥服药速效十全八九或者不信是言以小儿籍乳为命不肯暂断然乳固不可断也殊不知因乳所 
伤得之者若再以所伤之乳乳之如抱薪救火药何功之有其间有不断服药得安者盖轻患也亦有因 
轻致重夭横者多矣 
按活幼心书云小儿吐泻不止大要节乳徐徐用药调治必安节者撙节之义一日但三次或五次 
每以 
乳时不可过饱其吐自减及间以稀粥投之亦能和胃屡见不明此理惟欲进药以求速效动辄断乳三 
四日致馁甚而胃虚啼声不已反激他证盖人以食为命孩非乳不活岂容全断其乳然乳即血也血属 
阴其性冷吐多胃弱故节之医者切须知此乳母亦宜服和气血调脾胃等药愚意不若儿大能食者全 
断之待其平复儿小不能饮食者但节之可也 

卷之九·吐泻门
钱仲阳吐泻治法
属性:夏至后十日吐泻身壮热此热也盖小儿脏腑十分中九分热也或因伤热乳食不消泻深黄色玉 
露散 
主之大暑节后吐泻身温似热脏腑中六分热四分冷也呕吐乳食不消泻黄白色似渴或食乳或不食 
乳食前少服益黄散食后多服玉露散立秋后七日吐泻身温脏腑中三分热七分冷也不能食乳多睡闷乱 
哽气长出气睡露睛唇白多哕欲大便不渴食前多服益黄散食后少服玉露散秋分后吐泻身冷无阳 
也不能食乳干哕泻青水当补脾益黄散主之不可下也有因伤风吐泻身温乍凉乍热睡多气粗大便 
黄白色呕吐乳食不消时咳嗽更有五脏兼见证当煎入君臣药先用大青膏后服益黄散如先曾下或 
无下证慎不可下也此乃脾肺受寒不能入食也有因伤风吐泻身热多睡能食闷乱饮水不止吐痰大 
便黄水此为胃虚热渴吐泻也当生胃中津液以止其渴止后用发散止渴多服白术散发散用大青膏 
有因伤风吐泻身凉吐沫泻青白色闷乱不渴哽气长出气昏睡露睛此伤风荏苒经曰轻怯因成吐泻 
当补脾后发散补脾益黄散发散大青膏主之此二证多病多于春秋也 
○又云凡泻黄赤黑皆热毒也豆蔻香连丸主之泻青白谷不化者胃冷也理中丸主之吐泻乳不 
化者伤食 
也消积丸下之吐泻昏睡露睛者胃虚热也白术散主之吐泻昏睡不露睛者胃实热也玉露散主之吐 
泻乳不化者伤食也消积丸下之 
按吐乳泻黄是伤热乳吐乳泻青是伤冷乳皆当下之详夫此理乃迎夺之法也不若伤热者用五 
苓散以导其逆伤冷者用理中汤以温其中则自然活泼泼地 

卷之九·吐泻门
诸吐治法
属性:○小儿呕吐难以概举有冷吐热吐积吐伤乳吐朱奉议以半夏生姜为主亦有食滞心肺之分而 
邪食不得下而反出者 
○冷吐者乳片不消多吐而少出脉息沉微面白眼慢气缓神昏额上汗出此因风寒入胃或食生 
冷或伤宿乳胃虚不纳而出宜温胃去风寒除宿冷宜理中汤定吐饮如诸药不效者以参香饮治之 
○热吐者面赤唇红吐次少而出多乳片消而色黄遍体热甚或因暑气在胃或食热物精神不慢 
而多烦躁此热吐也宜去桂五苓散及香薷饮治之 
○积吐者眼胞浮面微黄足冷肚热昼轻夜重儿大者脉沉缓此宿冷滞脾故吐黄酸水或有清痰 
脉实而滑为食积所伤吐 气或宿食并出儿小 乳不化者是也以乌犀散主之 
○伤乳吐者才哺乳后即吐或少停而吐此因乳食无度脾气弱不能运化故有此证譬如小器盛 
物满则溢更当节乳投三棱散治之 

卷之九·吐泻门
诸泻治法
属性:○泄泻之源有寒泻热泻伤食泻暑泻种种不同各分于后 
○寒泻者乃寒气在腹攻刺作痛洞下清水腹内雷鸣米饮不下宜理中汤如四肢厥冷寒极者加 
附子官桂之类 
○热泻者粪色赤黄肛门焦痛小便不利心烦口燥食乳必粗宜五苓散吞下香连丸 
○伤食泻者因饮食过多有伤脾气遂成泄泻故大便不聚臭如败卵宜理中汤加砂仁半钱或下 
积丸有因伤面而泻者养胃汤加萝卜子炒研半钱痛者更加木香三分泻甚者去藿香加炮姜三分 
暑泻者因中暑热宜胃苓汤或五苓散加车前子末少许甚效或六和汤亦好 

卷之九·吐泻门
吐泻不治证
属性:○小儿泻不定精神好者脾败也○吐泻唇深红者内热故也不退必死○面黑气喘者不治○大 
渴不定止之又渴肾败也○遗泻不觉者死 

卷之九·吐泻门
吐泻灸法
属性:○小儿呕吐奶汁灸中庭一穴一壮取法在 中穴下一寸陷中是穴 
○小儿霍乱已死腹中有暖气者盐纳脐中灸七壮 

卷之九·吐泻门
吐泻诸方
属性:x玉露散x 治小儿伤热吐泻黄色 
石膏 寒水石(各半两) 甘草(生一钱) 
上同为末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