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京共识-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度听取和顾及了员工利益?从这一系列小事情上,我觉得没有信心。  中银香港前车之鉴  《21世纪》:中行行长李礼辉在挂牌之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出要从中银香港“小金库”事件中吸取教训,但是,中国银行股份公司如何吸取教训呢?  钟 伟:中银香港都出问题,何况是中国银行股份?所以,中银香港出现任何问题,在中银股份都有爆发的可能性。 国有银行改革的路径与未来(2)  作者 : 王海明    李伏安:我们十年以后回头看,中国银行改革一定是出问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银香港出了问题,并不代表着其他银行没有问题,可能是其他银行还没有暴露问题而已。关键在于制度设计框架要顺着人的正常心理预期,否则必然出问题。  王元龙:中银香港有些情况正在调查之中,还没有最后的结论。从目前情况来看,问题都出在重组上市之前,属于历史问题,和目前的中国银行重组上市,更是没有直接的联系。  从中银香港方面来看,已经做得非常好。发现问题之后,凌晨就公布了,并不像过去那样遮遮掩掩,也不怕对自己有什么负面影响。我认为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表明了信息披露制度在健全、透明度上大大提高了。从整体上来说,银行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有人统计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仅操作风险就有100种,银行只要营业就会有风险,不出问题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不出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投资者担心的最大问题并非是银行出问题,而最关注的是你怎么来对待出问题,是不是公开透明,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是不是能够引以为戒、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有没有控制出问题的机制。应当说,出问题并不可怕,只有暴露风险、识别风险,才能谈得上控制风险。  李伏安:不管这些问题在改革之前已经存在,还是在改革过程当中出现的,已经不是问题。我们评论中国人寿和中银香港,强调说这是改革上市以前的事情,好像说改革以后不会出问题,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核心问题是能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投资者对它才有信心。  要真正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还要建立一种真正的市场平衡制约机制,有多大贡献就有多少回报,使一切行为走向理性、规范、正常。  《21世纪》:刚才谈到铁幕的问题,其实存在铁幕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有问题能不能解决,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机制。  钟 伟:其实治理结构的核心对公司而言,就是形成激励相容的框架,先说激励框架,对银行而言就是看银行是否敢于冒险,又同时具备高于同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这样你才能获得风险溢价。对于银行高管人员来说,也有一个激励的问题。那么激励约束机制在哪里?既然在其位,就要有其权,担其责。现在情况是,李礼辉强调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就是因为银行高管的合法收入比较低,只能按照这个原则要求领导们多尽一点义务。在激励不足情况下,只能拿官本位或者是其他手段做激励补充。中行、建行两家股改之后,能不能留住核心层,是大问题。


第三部分:中国市场经济国有银行改革的路径与未来(4)

  再说约束问题,美国银行业也有如何约束银行业从业人员的麻烦,而且丑闻不断,但没有丑闻才是最大的丑闻。其银行风险文化的核心就在于个人权和责的统一。如果领导真是没有尽到所在岗位的责任,并不是由团队分摊责任,这肯定不行,集体负责就是真出了事情没有人负责。责任要非常清晰地化解到个人,不管是历史的原因,还是体制的原因,所造成的过失必须由相应的个人支付代价。  我们现在对银行高管人员的纵容或者说约束不足,总是银行出问题的时候说这是一个历史的问题,但是历史是由过去到现在不断的延续。到我们2008年看2004年的时候,我们认为2004年是历史问题。还有就是说体制问题,任何人都生存在体制下面,很多问题可以归结到体制问题?  中国银行家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违法乱纪的行为,由司法部门更强力地直接介入,用国法而不是滥用家规,我觉得是有希望的。1980年代美国处理储贷协会危机的时候,前后有200多银行家进监狱。在安然丑闻中暴露出来的,也有不少银行家和企业家进监狱。所以我希望在中国,银行业糟糕的状况和银行高管进监狱的频率一致起来,银行业好转的状况也该反映在银行高管能获得更高的薪酬一致起来,借口体制,借口历史,就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夏 斌:我在这方面曾建议过,处理人要有公示制度,不能处理天津金融系统的人,黑龙江金融系统不知道,处理海南金融系统的人,新疆金融系统的人仍在犯同样的错误。有了公示制度,能让问题的处理确确实实在全国金融系统起到威慑作用。  银行治理结构能否改善  《21世纪》:以上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核心都涉及治理结构,那么,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能否改变呢?在中行股份中,汇金公司会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海外战略投资者引进之后有什么样的变化?  夏 斌:海外战略投资者作为股东负责任的态度,不用我们担心,我对他们是充满信心的。关键上还是治理结构,负责任的股东能起多大的作用?健全治理结构,一定要树立起董事会、股东是老板的概念,行长绝对是打工的。在解决中行进一步迎接挑战问题上面,关键是要把董事会结构搞好,就是说把董事会的作用真正发挥。  我有几条建议,第一,董事会的议事要有相当的精力,一个季度开一次会够不够?想解决如此庞大的一个经济体中的问题,可能是不可能的。何况刚刚转到股份制,在转轨初期董事会要多花一些时间,有很多事情要做。  第二,是议事的内容。这两年为了上市,中行、建行在银监会领导下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认为远远不够。我希望更多发挥董事会的作用,议事的范围内容如仅局限于目前一些银行董事会的内容,是不行的。治理结构确定以后,行长的权力要受限制,但是,银行目前大量的内部运行制度特别是一些重大的规章制度,要不要进行修订,老制度有没有毛病,如何修订?董事会的意志如何贯彻,或者说如何参与?仍靠原有的行政系统,我是很担心的。    第三就是议事规则。作为一家公司董事会的议事规则不必公开。但我认为在现在情况下,作为一家国有控股的大银行公司,公开议事规则让全社会监督有好处。有利于取信于民,取信于股东。公开接受社会批评,让社会来品头论足。有利于“一股独大”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股份制银行只有在社会议论中才能进步。    第四就是独立董事问题,独立董事权利怎么保证,占多少比例?议事规则中独立董事有多少说话的权利,是否每一项重大决策必须是少数服从多数?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在什么问题决策上,独立董事有绝对的影响力?这些都要明确规定。    第五就是选什么样的独立董事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关键。独立董事除了要有良知,有公信力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中国国情,了解改革前银行毛病的痛处,要敢于说真话,敢于说实话,敢于说与大股东不同意见的话。要有相关的阅历。知名人士或者说有较高的文化背景不见得称职。


第三部分:中国市场经济国有银行改革的路径与未来(5)

  《21世纪》:我们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是两条平行线。现在的改革,在现实层面上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革?  钟 伟:银行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更多是微观层面的,应该由董事会负责讨论。一般来说,我们更关心公权,更关心外部监管的问题。我现在担心的是,如何形成完善的外部监管框架。本来在银行监管领域当中,就非常难以在中央银行和银监会划定一个非常清晰的界限。现在好歹国资委还是事业单位,是属于非盈利机构。而汇金是财政资金注资的投资公司,是纯粹的公司,下一步汇金公司还要控制建行以及更多的银行资产,很有可能头脑一热,把所有者的身份和监管者的身份混淆起来,把其通过董事会影响银行治理结构方面工作扩大化,扩大化到外部监管的职能,迄今为止汇金的定位是非常困难的。鉴于汇金是公司,不是事业单位,更不是行政机构,因此其董事会成员也就算了,可以保留公职,但是总经理以下应该纯粹就是打工的,建议汇金公司管理层集体辞去公务员职务,否则汇金就是官营的机构,不是正常的企业,也难产生要求银行获得有竞争力的分红水平。  另外,汇金从成立到现在一共公布了两条信息,一个是年初汇金对银行完成了注资,不过100多字,另一条是8月份宣布汇金的人选定下来了,也不过400字。如果汇金的神秘性持续保持下去,公众如何监督它?要知道汇金用于支持国有企业的不是国有资金,而是动用了外汇储备,是公共资金,目前连国际储备变动都可以按季公布,为什么汇金不能更及时、准确和充分地披露信息?  李伏安:对真正外国投资者肯定还有机会,政府企业对民间实业投资,今后是什么样的走向,还不是特别明确,整个国家宏观政策,20年以后,国有股控股哪些企业、哪些行业,还没有这个概念。但是,有一个可以区别,就是说目前战略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有25%的限制。当然,今后的趋势一定是可以比例更大的。    第一个他们进来的目的不是为了这次马上拿到控股权,而是说下一步从25%扩大到45%,是可以做的。外国投资者不会因为减少股份而退出投资;第二个问题是,董事会里面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董事会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董事会在制度上的职责划分和确定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想干预经营的做法,都应该排除。要保证每个董事会的激励机制是正向的,让每个董事会成员,真正想把银行搞好,想跟银行长远健康发展,而不是一两年;第三个就是汇金公司的作用,我觉得政府投了这么多资,一定有决定性作用,只是未来股份制结构当中的一个股东,一个股东所有者代理者,而不是银行或者是董事会的全部。如果政府决定百分之百国家持股,汇金公司可能成为现在的国资委。但是,如果是多元化股份结构,真正让自己投资者进来,谁都不负责任肯定不行。    股份制改造会一步一步进行,目前的状态不会是未来的模式。可是问题就是说已经有一个股份制框架,尤其是下一步战略投资者进来以后,会变成股东的一部分。第二个就是说引进独立董事,我相信比这个专业水平和自己的利益都要大。这是董事会架构基础和框架。还有董事会的议事规则,我就是一个行当,交给我,董事会并没有规定行长来领导银行,只是要他来召集开会,协调各方的利益。大家可以就具体问题辩论,最后能不能通过,独立董事不能是看谁官大就听谁的。  王元龙:完善股份制银行的治理结构,董事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董事会各个董事职责的发挥,这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要达到1/3。从国际先进银行的情况来看,通常独立董事要占到董事会的50%左右。我觉得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独立董事要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果独立董事达到1/3就会相当有影响,如果以后达到50%,那么作用就会更加显著。因为现在已经朝这个方向发展,没有人提出异议,而且也是今后努力的一个目标。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健康负责的董事会,优化董事会的结构、形成制衡机制。因此,至少需要完善以下几个方面:引进外部非执行(独立)董事;建立董事会所属的委员会;建立制度保证董事会尽职工作的机制;明晰需由董事会决定的事项;保证为董事提供详尽的所需信息;建立董事评价制度。  李伏安:董事会还是决定银行的战略,准备管理架构的设计,尤其对风险控制,董事会一定要有控制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就是对人员的考核和认定,而绝对不应该介入到业务上面。业务的成败,关系到银行的成败,董事会不介入到业务上面。反过来,不是说大家在这个地方妥协,妥协出一个行长,银行一定需要有一个有远见、有胆量、有挑战精神、有冒险精神的人来当行长,行长在所有问题上都与董事会妥协,银行是很难经营的。那么,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反映自己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出来,反过来董事会有可能失控,这是很危险的,所以董事会有很好地定位和建议。  夏 斌:要了解中国的银行行长最怕什么?最怕不良贷款增长,还是怕自己的行长被撤?从目前看,显然答案是后者。这是中国银行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所以一定要把行政官位取消,要打破官本位制度,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李礼辉当上总经理以后,能不能决定部门经理的职位,还是党组集体决定?这就是挑战。应该让总经理有绝对的行政执行权力。同时总经理向董事会负责,不行就炒鱿鱼。董事会要有提名权,或者是罢免权。特别是独立董事通过提名委员会,更要有相当的提名权利。否则的话,少数服从多数,绝对是大股东说了算,由组织部门考察,不长期在第一线摸打滚爬,很难选准人。  王元龙:现在两家股份制改革试点银行都在进行人力资源改革。我觉得,人力资源改革向市场化方向扩大,有利于银行健康的发展。人力资源改革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德才兼备。关键在于观念和机制的转变,如果没有国际一流的薪酬,肯定也是得不到国际一流的人才,这是一个规律。


第三部分:中国市场经济中国金融面临高额风险

  《21世纪》:从整个银行体制来看,我国主要面临哪些风险呢?  钟 伟:从2003年以来到现在,以银行改革为标志,实际上是第一次真格的进行金融改革。原来政府管理之下,银行危机就是财政危机,也就是政府可信度的危机。在宏观调控条件下,我们还是担心会出问题,出什么问题呢?就是金融风险集中的问题。金融风险不是集中在基层,而是从下向上一点点向中央政策集中。  金融风险第一就是券商的风险。目前券商基本上都有问题。所以,仅券商这一块,理想化一点大概需要1000亿元来挽救,悲观一点就是一千四五百亿元。第二点就是宏观调控过程中,经济大起大落,是银行坏账积累的一个高峰,到2004年上半年差不多已经有42万亿元的信贷,这一块保守一点估计,有2000亿元的坏账是完全可能的。第三块就是,由于过去几年中长期建设国债发的比较多,银行给财政配套的这一块资金不少,总量配套下来,大概有两万亿元资金。那么,应该说在宏观形势比较好、经济比较景气的时候还没有事,但是,现在实际上经济在滑坡,以前的优质资产都有变劣的趋势。这块我们算了一下,大概有可能出现四千多亿元的坏账。然后,还有一个国债的问题。因为现在银行比较漠视市场风险,这倒不是人民银行的责任,因为人民银行把利率基本放开了。国债过去几年差不多吸引的都是中长期利率投资者,是无限量走高的国债,这块又会赔钱,赔3000亿元很正常。还有政策性银行的问题,恐怕农业发展银行没有两千多亿解决不了;城市商业银行这块,资本充足率不到1%,理论上都可以破产;农信社这块比较差,至少需要3000多亿元。  这些问题加起来,有些是隐性的,有的是显性的,比如国债危机肯定是显性的,过去一年到现在,信贷资产恶化肯定也是显性的。我们把渠道分成隐性和显性,可以看到显性金融负担在今后两到三年,每年增加2000多亿是很正常的。隐性负担大概每年要增加4000多亿元,之后差不多是6000多亿元,所以银监会压力会非常大。所以,并不是我们在改革银行过程当中把金融风险释放了,只是将金融风险显性化、集中化了。显性化就是原来压在下面,现在浮出水面;集中化就是本来问题在基层,现在积聚到中央层面了。  夏 斌:还有一块就是地方债务,至少还有几千亿元。这个问题确实要重视,中央政府要赶快解决。处理中国的金融风险,领导一定要有大智慧,这不仅仅是买单的金额大小问题。所以在金融开放的问题上,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轻易听外国专家的话,跟书本知识走,就是不能太傻。25年来,我们之所以走到现在没有出大事,不是内部没有问题,而是问题不少,在于我们资本市场没有开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