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0-本草经解-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石膏辛寒之味。以泻阳明实火也。腹中大肠经行之地。大肠为燥金。燥则坚痛矣。其主之 
者。辛寒可以清大肠之燥火也。阳明邪实。则妄言妄见。如有神灵。若邪鬼附之。石膏辛寒 
清胃。胃火退而邪妄除。故云除邪鬼也。产乳者。产后乳不通也。阳明之脉。从缺盆下乳。 
辛寒能润。阳明润则乳通也。金疮热则皮腐。石膏气寒。故外糁合金疮也。 
制 方: 
石膏同川莲、甘草。治发狂。同知母、甘草、粳米。名白虎汤。治阳明中风热病。同知 
母、 
麦冬、甘草、竹叶。名竹叶石膏汤。治阳明邪热。同防风、荆芥、细辛、白芷末。擦胃火牙 
痛。同银朱末。治金疮不合。 

卷四金石部
【磁石】
内容:气寒。味辛。无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热烦满。及 
耳聋。(醋 研) 
磁石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 
经。 
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其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者。盖湿流关节。痛而不可持 
物。湿胜筋软也。湿而兼风。风属木。木曰曲直。曲直作酸。洗洗酸痛。所以为风湿周痹也 
。磁石味辛入肺。金能平木。可以治风。肺司水道。可以行湿也。肾水藏也。水不制火。浊 
气上逆。则大热烦满。磁石入肾。气寒壮水。质重降浊。所以主之。肾开窍于耳。肾火上升 
则聋。磁石气寒可以镇火。所以主耳聋也。 
制 方: 
磁石同生地、白芍、五味、小茴、归身、山药。治膈症。同生地、肉桂、炮姜、五味。 
治龙 
雷火逆。同麦冬、五味、牛膝、白芍、知母、归身、苏梗。治大热烦满。及耳聋。 

卷四金石部
【代赭石】
内容:气寒。味苦。无毒。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肠中毒邪气。女子赤沃 
漏下。(火 醋淬) 
代赭石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 
心经 
。气味俱降。阴也。天地者阴阳之体。水火者阴阳之用也。肾为坎水。代赭气寒益肾。则 
肾水 
中一阳上升。心为离火。代赭味苦益心。则心火中一阴下降。水升火降。阴阳互藏其宅。而 
天地位矣。故鬼疰。邪气。精魅恶鬼。贼风毒邪。不能相干。即或有邪。亦必祛逐也。寒可 
清热。苦可泄邪。所以又主蛊毒。及腹中邪毒也。肾主二便。心主血。血热则赤沃漏下。苦 
寒清心。心肾相交。所以主女子赤沃漏下也。 
制 方: 
代赭石同旋覆花、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名旋覆代赭汤。治伤寒汗吐下后。 
心下 
痞硬。噫气不除。细研。真金汤下。治小儿惊症。 

卷四金石部
【紫石英】
内容:气温。味甘。无毒。主心腹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 
。久服温中。轻身延年。(火 醋淬) 
紫石英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 
脾经 
。气味俱升。阳也。心腹者足太阴经行之地。肺虚不能生肺。肺失下降之令。则邪气上逆而 
咳矣。紫石英味甘质重。益脾土而降气逆。所以主咳也。补不足者。气温补肝气之不足。味 
甘补脾阴之不足也。厥阴之脉络于阴器。则子宫亦属肝经。肝为两阴交尽之经。风木之腑。 
风寒在子宫。则肝血不藏。脾血亦不统。不能生育而孕矣。脾土之成数十。所以十年无子也 
。紫石英气温。可以散子宫之风寒。味甘可以益肝脾之血也。中者。中州脾土也。久服甘温 
益脾。所以温中。肝木条达。脾土健运。所以身轻延年也。 
制 方: 
紫石英同白薇、艾叶、白胶、归身、山萸、川芎、香附。治女子绝孕无子。同龙齿、牡 
蛎、 
甘草、北味、炮姜。治小儿惊症。 

卷四金石部
【赤石脂】
内容:气大温。味甘酸辛。无毒。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肠 下痢赤白。小便利 
。及痈疽疮痔。女人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颜色。益智不饥。轻身延年。( 
火) 
赤石脂气大温。禀天春夏木火之气。入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络经。味甘酸辛无毒。 
得地 
中东西土木金之味。入足阳明燥金胃土、手阳明燥金大肠。气味升多于降。阳也。心包络者 
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代心君行事之府也。石脂气味酸温。则条畅心包络。而心君之气得所 
养矣。肝开窍于目。辛温疏达。则肝和而目明。精者五脏阴气之华也。甘酸之味可以益阴。 
所以益精而补髓也。腹者太阴经行之地。太阴为湿土。土湿而寒则痛。石脂气温。温能行寒 
去湿。所以主之也。胃与大肠为阳明燥金。阳虚不燥。则肠 下利。石脂温辛收涩。故主下 
利 
及小便利。盖涩可以固脱也。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火有虚实。实火可泻。虚火可补。心 
包络代君行事。其气味酸温。可补心包络之火也。肝藏血。肝血不藏。则崩中漏下产难胞衣 
不出矣。味甘酸可以藏肝血。气温可以达肝气。所以主之也。久服补益阳明。阳明经行于面 
。所以好颜色。肾为悭藏而藏智。酸收益阴。所以益智。阳明胃气充益。所以不饥而延年也 
。 
制 方: 
赤石脂同炮姜、粳米。名桃花汤。治痢下脓血。专为末酒服。治痰饮。同炮姜蒸饼丸。 
名桃 
花丸。治痢下白冻。 

卷四谷菜部
【粳米】
内容:气平。味甘苦。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 
粳米气平。禀天秋成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苦无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入足太 
阴脾 
经、手少阴心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肺主气。气平益肺。所以益气。脾为阴气之原。脾 
阴充足。则五脏血脉精髓。周身皮肉筋骨。皆因之强健。自无心烦下泄之事矣。所以止烦止 
泄也。 
制 方: 
白米五合。鸡屎一升。同炒焦为末。水一升顿服。治食生米成瘕。炒焦入药。开胃下气。 

卷四谷菜部
【小麦】
内容:气微寒。味甘。无毒。主除客热。止烦渴咽燥。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令 
女人易孕。 
小麦气微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 
。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客热外热也。小麦味甘而润。润则阴生。故除客热。少阴之脉络咽 
。水不制火。则烦渴咽干。小麦气寒。则壮水清火。故止烦燥。肾与膀胱为表里。气寒益肾 
。则膀胱热退而小便利矣。肾水足则生肝木。木滋则气平。所以养肝气也。脾统血。血热则 
妄行。下漏上吐矣。味甘益脾。气寒清热。所以止唾漏也。甘润益血。女人以血为主。血足 
所以易孕也。 
制 方∶ 
小麦同通草。治五淋腹满。同甘草、大枣。治女人脏燥悲啼。 

卷四谷菜部
【马料豆】
内容:气平。味甘。无毒。生研涂痈肿。煮汁杀鬼毒。止痛。久服令人身重。 
马豆气平。禀天秋成润泽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 
阴脾 
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甘平润燥清热。故生涂痈肿。煮汁杀鬼毒止痛也。久服。则脾土 
滋润。故令人身重也。盖土湿则重也。 
制 方∶ 
马豆同甘草。解百毒。同首乌蒸服。黑发乌须。同归身蒸服。治血枯。同赤豆、绿豆。 
名三 
豆汤。治痘血热症。 

卷四谷菜部
【绿豆】
内容:气寒。味甘。无毒。主丹毒。烦热风疹。药石发动。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 
食。消肿下气。压热解石。用之勿去皮。令人小壅。 
绿豆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 
经。 
气味降多于升。阴也。丹毒烦热风疹。皆属心火。绿豆入肾。气寒足以清心火。味甘可以解 
热毒。所以主之也。丹石之药性热。多服则热毒发动。其主之者。甘寒能解热毒也。奔豚者 
心病也。心受火邪而藏之于肝。肝受之而藏之于肾。肾气上突。如豚奔冲也。其主之者。寒 
可清火。甘可缓突也。热胜则肿。气寒清热。所以消肿。火性炎上。气热则炎上。气寒清热 
。所以下气。气寒所以压热。味甘所以解石毒也。皮性寒。故用之不可去皮。去皮令人小壅 
者。甘故也。 
制 方∶ 
绿豆同赤豆、黑豆。醋调敷痘痈。同大黄、薄荷。涂丹毒。 

卷四谷菜部
【扁豆】
内容:气微温。味甘。无毒。主和中下气。 
扁豆气微温。禀天春初少阳之气。入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 
之土 
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中者。脾胃也。扁豆气温入胆。胆气生发。则脾胃之 
气宣通。所以曰和中也。味甘入脾。脾健则气下行。所以下气也。 
制 方∶ 
扁豆同人参、白术、白茯、甘草、山药、苡仁、莲肉、桔梗、砂仁末。名参苓白术散。 
治脾 
湿泄泻。及小儿脾虚症。同麦冬、五味、川连、干葛。解酒毒。 

卷四谷菜部
【脂麻仁】
内容:气平。味甘。无毒。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 
不老。黑色者良。(酒蒸晒) 
脂麻气平。禀天秋凉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 
经。 
八谷之仁。兼入手少阴心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阴者。中之守也。伤中者。阴血伤也。 
肺为津液化源。脾统血。心主血。脂麻入脾肺心。甘平益血。所以主伤中也。脾主肌肉。脾 
燥则虚瘦。味甘润脾。故主虚羸。内为阴。外为阳。五内。五脏之内。藏阴之所也。脂麻滋 
润。故补五内。阴虚则馁。五脏既补。气力自充。脾主肌肉。味甘润脾。肌肉自长。髓与脑 
。皆阴气所化也。甘平益阴。阴长髓脑自填。久服味甘益脾。脾血润。故不老。气平益肺。 
肺气充。故身轻也。 
制 方∶ 
麻仁同甘菊、天冬、黄柏、生地、首乌、柏仁、桑皮、牛膝、杞子、麦冬丸。治半身不 
遂。 
同茅术丸。治脾湿。 

卷四谷菜部
【谷芽】
内容:气温。味苦。无毒。主寒中下气。除热。 
谷芽气温。禀天春生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 
经。 
气味升多于降。阳也。中者脾胃也。谷食入土。温能散寒。故主寒中。味苦下泄。所以下气 
除热也。 
制 方∶ 
谷芽同炙草、砂仁、白术丸。名谷神丸。启脾进食。同山药、白茯、白芍、白术、陈皮。 
治 
脾虚不食。 

卷四谷菜部
【豆豉】
内容:气寒。味苦。无毒。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 
。 
豆豉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无毒。得 
地南 
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手少阳相火三焦经。气味俱降。阴也。伤寒有五。风寒湿热温。 
当其初伤太阳也。太阳经行于头。而本寒标热。故必头痛寒热。豆豉气寒能清。味苦能泄。 
所以主之也。瘴气恶毒。致烦躁满闷。热毒郁于胸中。非宣剂无以除之。故用豆豉苦寒。所 
以涌之也。虚劳喘吸。火乘肺也。两脚疼冷。火上而不降也。豆豉苦寒足以清火。清上则火 
自降。所以皆主之也。 
制 方∶ 
豆豉同葱白。治伤寒初起。同薤白。治血利。 

卷四谷菜部
【红曲】
内容:气温。味甘。无毒。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 
红曲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 
经。 
气味俱升。阳也。主消食者。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散之。然后脾消之。红曲入脾肝。气温 
达肝。肝疏畅。则脾亦健运也。肝藏血。脾统血。血温则活也。人之水谷入胃。中焦湿热熏 
蒸。游溢精气。日化为经。是为营血。红曲以白饭蒸罨成红色。与营血有同气相求之理。能 
生血而健脾。脾健则为胃行其津液而胃燥矣。治赤白痢者。以有活血消食之功也。下水谷者 
。气温达肝。味甘益脾之力也。 
制 方∶ 
红曲同白术、甘草。治吐逆。同滑石、甘草末。治暑痢。 

卷四谷菜部
【神曲】
内容:气温。味辛甘。无毒。主化水谷宿食。症结积聚。健脾暖胃。(炒黄) 
神曲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甘无毒。得地中西土金之味。入足阳 
明燥 
金胃土。气味俱升。阳也。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不散精。则水谷宿积矣。积之既久。则 
有形可征者结于内。神曲气温散肝。肝气疏散。则宿者销而积者化也。肝气既疏畅。则脾土 
自健。阳者胃脘之阳。辛温益阳。所以又暖胃也。 
制 方∶ 
神曲同茅术丸。健脾燥湿。专炒研末。酒服二钱。能回乳。 

卷四谷菜部
【醋】
内容:气温。味酸。无毒。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 
醋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经。 
气 
味降多于升。阴也。肝藏血。少阳为相火。火逆血壅。则生痈肿。味酸收敛。气温行血。故 
外敷消痈肿也。水畏土克。味酸敛木。木敛土伸。所以散水气也。邪毒多属发物。味酸收敛 
。所以杀邪毒也。 
制 方∶ 
醋同半夏、鸡蛋黄。治少阴病咽中生疮。同黄 、白芍、桂枝。治黄汗。火炭沃醋。治 
产妇 
昏晕。 

卷四谷菜部
【酒】
内容:气大热。味苦辛甘。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瓦斯。 
酒气大热。禀天纯阳之气。入手少阳相火三焦经。味苦辛甘有毒。得地火金土之味。燥 
烈之 
性。入足阳明燥金胃土、手阳明燥金大肠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纯阳之性。走而不守。 
故行药势。气热助阳。味辛甘则发散。所以杀百邪恶毒瓦斯也。 
制 方∶ 
酒浸淫羊藿。治腰痛。浸牡荆子。治耳聋。 

卷四谷菜部
【饴糖】
内容:气大温。味甘。无毒。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饴糖气大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 
脾经 
。气味俱升。阳也。肝者生生之脏。生气生血之经也。脾者后天之本。万物之母也。饴糖气 
温达肝。肝气升。则阳气充。味甘益脾。脾血润则阴气盛。所以主虚乏也。味甘益脾。脾阴 
足则渴止。气温温肝。肝藏血。血温则瘀者行。所以去血也。 
制 方∶ 
饴同白芍、甘草、桂枝、生姜、大枣。名建中汤。治肝脾血不足。同川椒、炮姜、人参。 
名 
大建中汤。治腹痛不可触。 

卷四谷菜部
【干姜】
内容:气温。味辛。无毒。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生 
者尤良。(炮) 
干姜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 
经。 
炮灰色黑。入足少阴肾经。气味俱升。阳也。胸中者肺之分也。肺寒则金失下降之性。气壅 
于胸而满也。满则气上。所以咳逆上气之症生焉。其主之者辛散温行也。中者脾与胃也。脾 
胃为土。土赖火生。炮姜入肾助火。火在下谓之少火。少火生气。气充则中自温也。血随气 
行。气逆火动。则血上溢。炮姜入肾。肾温则浮逆之火气皆下。火平气降。其血自止矣。出 
汗 
者。辛温能发散也。逐风湿痹者。辛温能散风湿而通血闭也。肠 下痢。大肠之症。盖大肠 
寒则下痢腥秽。肺与大肠为表里。辛温温肺。故大肠亦温而下痢止也。生者其性尤烈。所以 
尤良。 
制 方∶ 
炮姜同北味。敛火下行。同人参。温中益气。同生地、白芍、牛膝、归身。治产后发热。 
同 
人参、陈皮。治胃虚呕逆。同陈皮、白术、贝母、白茯。治痰疟。同人参、白术、桂枝、陈 
皮。治寒疟。同人参、白术、甘草。名理中汤。治虚寒泄泻。 

卷四谷菜部
【生姜】
内容:气微温。味辛。无毒。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生姜气微温。禀天初春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 
味。 
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臭气。阴浊之气也。久服辛温益阳。阳能去阴。所以去臭 
气也。神者阳之灵也。明者阳之光也。辛温为阳。久服阳胜。所以通神明也。 
制 方∶ 
生姜取自然汁晒粉。同甘草、半夏、陈皮、白茯为末。治中焦湿郁之痰。 

卷四谷菜部
【荆芥】
内容:气温。味辛。无毒。主寒热鼠 瘰 生疮。破积聚气。下瘀血。除湿疽。 
荆芥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 
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少阳胆经。行半表半里。邪客之则往来寒热。荆芥辛温。和 
解少阳。所以主之。鼠 瘰 生疮。皆少阳火郁之症。荆芥辛以达风木之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