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0-本草经解-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风水毒肿。即风毒水肿也。肺主气。味辛入肺。而气温芳香。所以去恶气也。 
制 方: 
沉香同人参、菖蒲、远志、茯神、枣仁、生地、麦冬。治思虑伤心。同木香、藿香、砂 
仁。 
治中恶腹痛。辟恶气。同苏子、橘红、枇杷叶、白蔻、人参、麦冬。治胸中气逆。 

卷三木部
【乌药】
内容:气温。味辛。无毒。主中恶心腹痛。蛊毒。疰忤鬼气。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 
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 
乌药气温。禀天春暖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 
经。 
气味俱升。阳也。肺者手太阴经。主气合皮毛而为外固者也。肺气不虚。则外邪无从而入。 
正气不伤。则外邪不能为害。心腹太阴经行之地。中恶而心腹痛。太阴正气不能祛邪也。乌 
药味辛而温。温能行。辛能散。所以主之。辛温为阳。阳能破阴。故主蛊毒疰忤鬼气也。饮 
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能散。全赖辛温之阳以行之也。乌药辛温助肝。所以消食。疫瘴之 
邪。皆因湿热酿成。辛温条达。可消湿热抑塞之气。所以主之。膀胱肾间冷气。寒水之气也 
。攻冲背膂。从阴位来而犯阳也。乌药辛温助阳。阳之所至。阴寒自退。且背膂太阴肺所主 
也。气温入肝。肝藏血。味辛入肺。肺主气。辛温走泄。所以主妇人血气凝滞也。小儿腹中 
诸虫。皆湿热所化。辛温则具上达下泄之性。所以能去诸虫也。 
制 方: 
乌药同人参、沉香、槟榔。各磨汁名四磨汤。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息。同沉香、人参、 
甘草 
末。名乌沉散。治一切气。一切冷。一切痛。及中恶吐泻转筋。疰忤鬼气疫瘴。 

卷三木部
【降真香】
内容:气温。味辛。无毒。烧之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小儿带之。辟邪恶气。 
降香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 
经。 
气味俱升。阳也。烧之能降天真气。所以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也。小儿带之能辟恶气者。 
气温味辛。辛温为阳。阳能辟恶也。色红味甜者佳。 
制 方: 
降香同白芍、甘草、北味、丹皮、白茯、生地。治怒气伤肝吐血。多烧能祛狐媚。为末。 
治 
刀伤血出不止。 

卷三木部
【苏方木】
内容:气平。味甘咸。无毒。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水煮五两。取浓汁服。 
苏木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咸无毒。得地中北土水之味。入足太 
阴脾 
经、足少阴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味甘入脾。脾统血。味咸走血。所以破血也。产后 
血胀闷。煮汁五两服。破血之功也。 
制 方: 
苏木同泽兰、生地、人参、小便、益母、牛膝、黑豆。治产后血晕。同人参名参苏饮。 
治产 
后气喘。面黑欲死。 

卷三木部
【蔓荆子】
内容:气微寒。味苦。无毒。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 
久服轻身耐老。 
蔓荆子气微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苦无毒。得地 
南方 
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太阳寒水。主筋所生之病。而骨者肾之合也。蔓 
荆寒可清热。苦可燥湿。湿热攘。则寒热退而拘挛愈矣。气寒壮水。味苦清火。火清则目明 
。水壮则齿坚。齿乃肾之余也。九窍者。耳目鼻各二。口大小便各一也。苦味清火。所以九 
窍皆利也。白虫湿热所化。苦寒入膀胱以泻湿热。所以去白虫也。久服轻身者祛湿之功。耐 
老者壮水之力也。 
制 方: 
蔓荆子同甘菊、荆芥、黄芩、乌梅、芽茶、白蒺藜、川芎、黑豆、土茯苓。治偏正头风。 
目 
将损者。 

卷三木部
【桑皮】
内容:气寒。味甘。无毒。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绝脉。补虚益气。(焙) 
桑皮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 
经。 
气降味和。阴也。中者中州脾也。脾为阴气之原。热则中伤。桑皮甘寒。故主伤中。五劳者 
。五脏劳伤真气也。六极者。六腑之气虚极也。脏腑俱虚。所以肌肉削而羸瘦也。其主之者 
。桑皮甘以固脾气而补不足。寒以清内热而退火邪。邪气退而脾阴充。脾主肌肉。自然肌肉 
丰而劳极愈矣。崩中者血脱也。脉者血之腑。血脱故脉绝不来也。脾统血而为阴气之原。甘 
能益脾。所以主崩中绝脉也。火与元气。势不两立。气寒清火。味甘益气。气充火退。虚得 
补而气受益矣。 
制 方: 
桑皮同白芍、苡仁、木瓜、白茯、陈皮、赤小豆。治水肿如神。同白芍、沙参、杞子、 
黄 
、甘草、北味。治虚劳。同糯米末。米饮下。治吐血咳嗽。桑皮一味。治皮水。 

卷三木部
【桑叶】
内容:气寒。味苦甘。有小毒。主除寒热。出汗。 
桑叶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苦甘有小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 
而 
有燥湿之性。入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太阳者行身之表。而为一 
身之外藩者也。太阳本寒标热。所以太阳病则发寒热。桑叶入太阳。苦能清。甘能和。故除 
寒热。汗者心之液。得膀胱气化而出者也。桑叶入膀胱而有燥湿之性。所以出汗也。 
制 方: 
桑叶同黄 、归身。治血虚身热无汗。同附子、黄 。治里气虚寒。表邪末尽。同脂麻 
丸。 
名桑麻丸。治血痹。 

卷三木部
【槐花】
内容:气平。味甘。无毒。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及皮肤风热。肠风泻血。赤 
白痢。并炒研用。 
槐花气平。禀天秋凉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 
经。 
气味俱降。阴也。肺与大肠为表里。五痔大肠之火症也。槐花味苦清心。所以主之。火郁于 
心则痛。气平能清。味苦能泄。所以主之也。眼赤。肝有实火也。实则泻其子。味苦清心。 
心乃肝之子也。腹太阴经行之地。脏即大肠。肺之合也。味苦可以杀虫。所以主之也。皮肤 
肺之合也。平能清风。苦能泄热。所以主之。肠风下血。大肠火也。赤白痢。大肠湿热也。 
味苦者能清。所以并炒研服也。 
制 方: 
槐花同荆芥。治下血。同牡蛎末。治白带。 

卷三木部
【黄柏】
内容:气寒。味苦。无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胆。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 
伤蚀疮。(盐水炒) 
黄柏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 
经。 
气味俱降。阴也。五脏六腑。心为君主。心属火。结热。火气结也。味苦泄热。所以主之。 
黄胆。胃经湿热之症。肠痔。大肠火结之病。泄痢。大肠湿热之症。其主之者。黄柏入肾。 
肾者胃之关。大肠肾所主也。气寒能清。味苦能燥。故治以上诸症也。漏下赤白。胎漏下血 
及赤白带也。一因血热妄行。一因湿热下注。黄柏入肾。寒能清热。苦可燥湿。所以主之。 
阴阳蚀疮。阴户伤蚀成疮也。诸疮皆属心火。其主之者。苦寒泻火也。 
制 方: 
黄柏同知母。滋阴降火。同茅术。除湿清热。治痿要药。同细辛。泻膀胱火。用蜜炙成 
末。 
煨大蒜丸。治妊娠下痢白色。同木瓜、白茯、二术、石斛、生地。治痿。同白芍、甘草。治 
火热腹痛。 

卷三木部
【山栀仁】
内容:气寒。味苦。无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鼻。白癞赤癞。疮疡。 
(炒黑用) 
山栀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 
少阴 
心经。气味俱降。阴也。五内者。五脏之内也。五脏为阴。其邪气乃阳邪也。山栀苦寒清阳 
。所以主之。胃为阳明。胃中热气。燥热之气也。气寒。禀冬寒之水气。所以除燥热也。心 
主血。其华在面。面赤色。心火盛也。苦味清心。所以主之。鼻属肺。肺为金。金色白。心 
火乘肺。火色赤。故鼻红。成酒 鼻。其主之者。入心清火也。癞者麻皮风也。膀胱主表 
。心火郁于膀胱寒水经。则湿热成癞也。白者湿也。赤者火也。山栀入心与膀胱。苦寒可以 
燥湿热。所以主之也。疮疡皆属心火。苦寒清心。故主疮疡也。 
制 方: 
栀子同桑皮、黄芩、甘草、桔梗、五味、干葛。治酒 鼻。同连翘、麦冬、竹叶、灯心、 
川 
连、甘草。泻心经有余之火。 

卷三木部
【琥珀】
内容:气平。味甘。无毒。主安五脏。定魂魄。杀精魅邪气。消瘀血。通五淋。 
琥珀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 
经。 
气味降多于升。阴也。色赤专入血分。五脏藏阴者也。血有所凝。则五脏为之不安。琥珀甘 
平和血。故安五脏也。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魄阴而魂阳也。琥珀气平入 
肺。肺主气。味甘入脾。脾统血。质坚有镇定之功。所以入肺脾而定魂魄也。魂魄定则神气 
内守。而精魅邪鬼不得犯之。所以云能杀鬼魅也。气平则通利。味甘则缓中。所以能消瘀血 
也。气平入肺。肺通水道。所以治五淋。 
制 方: 
琥珀同乳香、没药、延胡索、干漆、鳖甲为末。治产后血晕。同丹砂、滑石、竹叶、木 
通、 
麦冬。治心火小便闭。 

卷三木部
【猪苓】
内容:气平。味甘。无毒。主 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 
猪苓气平。禀天秋凉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 
经。 
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其主 疟者。盖主太阴呕吐之湿疟也。猪苓入脾肺以化气。则湿行而 
疟止也。蛊疰不祥。皆湿热之毒。甘平渗利。所以主之。肺主气。气平益肺。肺气化及州都 
。则水道利。所以利水。久服则味甘益脾。脾统血。血旺故耐老。气平益肺。肺主气。气和 
故身轻也。 
制 方: 
猪苓同白茯、泽泻、滑石、阿胶。名猪苓汤。治伤寒口渴。及呕而思水。 

卷三木部
【枳实】
内容:气寒。味苦。无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 
脏。益气轻身。(麸炒) 
枳实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手太阳寒水膀胱经、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无毒。得 
地南 
方之火味。入手少阳相火三焦。气味俱降。阴也。太阳主表。经行身表。为外藩者也。大风 
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者。皮毛患大麻风也。其主之者。枳实入太阳。苦寒清湿热也。小肠为 
寒水之经。丙火之腑。寒热结者。寒热之邪结于小肠也。其主之者。苦以泄结也。小肠为受 
盛之腑。化物出焉。受物不化。则滞而成痢。枳实苦寒下泄。所以止痢。太阴脾主肌肉。乃 
湿土之脏也。土湿则脾困。而肌肉不生。枳实入小肠膀胱。苦寒湿热。所以脾土燥而肌肉长 
也。三焦人身一大腔子也。苦寒清三焦之相火。火息则阴足。而五脏皆安也。益气者。枳实 
泄滞气。而正气受益也。轻身者。邪去积消。则正气流通而身轻也。 
制 方: 
枳实同白术。名枳术汤。治心下坚。水饮痞满。同白芍。治产后腹大满痛。同川芎、甘 
草。 
治左胁痛胀。 

卷三木部
【枳壳】
内容:气微寒。味苦酸。无毒。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 
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麸炒) 
枳壳气微寒。禀天初冬寒水之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酸无 
毒。 
得地东南木火之味。入足少阳相火胆经、手厥阴风木心包络经。气味俱降。阴也。太阳经行 
身表。附皮毛而为卫者也。太阳为寒水。风入寒水。则风湿相搏。风痒麻痹矣。其主之者。 
酸可治风。苦可燥湿也。关节皆筋束之。太阳主筋所生病。苦寒清湿热。故利关节也。劳则 
伤 
少阳之气。于是相火刑金而咳嗽矣。枳壳味酸。可以平少阳。味苦可以泻相火。火息木平而 
咳止矣。背膊。太阳经行之地。火热郁于太阳。则背膊闷倦。苦寒下泄。可以泻火热也。手 
厥阴经起于胸中。厥阴为相火。火炎胸中。则痰涎滞结。枳壳寒可清火。苦可以泄胸膈之痰 
也。入小肠膀胱而性苦寒。故可以逐水消胀满。风为阳邪。入大肠阳经。两阳相烁。则血热 
下行。而为肠风。心包乃风木之经。代君行事而主血。枳壳清心包之火。可以平风木而治肠 
风。胃为燥金。味苦能燥。所以安胃。经云。胃过于苦。胃气乃浓。益以苦能泄也。风入太 
阳。气壅而痛。枳壳味苦能泄。所以止痛也。 
制 方: 
枳壳同人参、麦冬。治气虚大便不快。同川芎、归身、生地、白芍、秦艽。治肠风下血。 

卷三木部
【槟榔】
内容:气温。味苦辛涩。无毒。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伏尸。疗寸白。 
槟榔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辛涩无毒。得地南火西金之燥味。入 
手少 
阴心经、足阳明燥金胃经、手阳明燥金大肠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足阳明为水谷之海。 
气温则行。味辛则散。故主消谷逐水。手阳明为传导之官。消化不尽。则水谷留滞。变成痰 
癖。槟榔温辛。具消谷之才。苦泄有下降之德。所以主之也。三虫伏尸寸白。皆湿热所化之 
虫也。辛则散。涩则燥。苦则杀虫。故主以上诸虫也。 
制 方: 
槟榔同川莲、扁豆、莲肉、橘红、红曲、白芍、乌梅、葛根、枳壳。治痢下后重。同雷 
丸、 
使君子、白芜荑、芦荟、肉蔻、胡黄连。治小儿疳蛔。同楝根、鹤虱、锡灰、苡仁根、贯仲 
、乌梅。治一切寸白虫。同茅术、草果、青皮、甘草。治瘴疟。 

卷三木部
【浓朴】
内容:气温。味苦。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血痹死肌。去三虫。(姜汁炒) 
浓朴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 
经。 
气味升多于降。阳也。难经云。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是也。中风伤寒者。中风 
症也 
。风气通肝。肝脉与督脉会于巅。风为阳邪而伤上。所以头痛。其主之者。浓朴入肝温散也 
。寒热惊悸者。病寒热而惊悸也。心虚则悸。肝虚则惊。浓朴气温可以达肝。味苦可以清心 
也。肝藏血。心主血。血凝泣则成痹。苦可以泄。温可以行。故主血痹。死肌者。亦血泣而 
皮毛不仁麻木也。苦泄温行。故亦主之。三虫湿所化也。味苦燥湿。可以杀虫。所以去虫也。 
制 方: 
浓朴同槟榔、木香、川莲、滑石、陈皮、甘草。治痢初起。同白术、人参、白茯、白芍。 
治 
腹胀。同生姜、陈皮、藿香、砂仁、半夏。治胃寒呕逆。 

卷三竹部
【竹叶】
内容:气大寒。味甘平。无毒。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 
淡竹叶气大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平无毒。得地中央燥土之味。入 
足阳 
明燥金胃土。气味俱降。阴也。足少阴之脉。其支者注胸。少阴肾。主五液。水泛成痰。痰 
滞胸中则热。其主之者。寒可清也。阳明胃气本下行。气逆而上。则熏肺而咳。竹叶寒可清 
胃。甘平可以下气也。 
制 方: 
竹叶同陈皮。治上气发热。同石膏、知母、甘草、麦冬。名竹叶石膏汤。治壮热口渴。 

卷三竹部
【竹茹】
内容:气微寒。味甘。无毒。主呕 温气寒热。吐血崩中。 
竹茹气微寒。禀天初冬寒水之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 
入足 
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太阳者寒水经也。冬日燥热。则太阳阴精不藏。感天燥热 
之气。至春木令则为病温。火性炎上。故多呕 。病在太阳。故发寒热。竹茹气寒。可以祛 
温火。味甘可以缓火炎。所以主之也。脾统血。血热妄行。非吐即崩。其主之者。甘寒可以 
清热也。 
制 方: 
竹茹同麦冬、半夏、甘草、生姜。治呕哕。同木瓜、陈皮、麦冬、枇杷叶、人参、芦根 
汁、 
石斛。治胃热呕 。同花粉。治病后大热搐。 

卷三竹部
【竹沥】
内容:气大寒。味甘。无毒。疗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 
竹沥气大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 
脾经 
。气味降多于升。阴也。暴病皆属于火。火炽风生。以致僵仆。或偏痹不仁。竹沥甘寒。可 
以清热缓急。所以主之。胸中者。太阴脾经行之地。脾阴虚。则胸中大热矣。甘清寒热。所 
以主之。肾者水也。心者火也。水不制火。则心中烦闷而消渴矣。其主之者。甘寒可以壮水 
而清火也。劳复者。伤寒热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