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通心理学(1)-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中,那些直接或间接地与人的这些需要相联系的事物,在 
人的反映中都带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色彩。例如难闻的气味能 
引起厌恶的情调,素雅整洁的房间使人产生恬静舒适的心情。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决 
定着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态度,对于这些受社会关系所制约 
的态度的反映,就是人类所特有的情感。例如集体感,荣誉 
感,责任感,羞耻心,求知欲等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 
所形成的高级情感,它们具有社会历史性,有时还可能带有 
阶级的烙印。 
由于情感大都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情感的性质常常 
与稳定的社会事件的内容方面密切相关。因此,情感这一概 
念较多地用于表达情感的内容,它一般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 
深刻性。而情绪,则常用于感情的表现形式方面,它具有较 
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短暂性。因此,当谈到狂热的欣喜、强 
烈的愤怒或持续的忧郁等的时候,常常用情绪这一术语来表 
示;而对诸如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湛的艺术感受之类的体验, 
则用情感这一术语来表达。 
可是实际上,无论情感或情绪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 732? 
普 通 心 理 学 
因此这种区分不是绝对的。一方面人的具有稳定的社会内容 
的高级情感,也可能以鲜明的、暴发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 
为一种情绪。例如保卫边疆的战士,在敌人进攻面前,爱国 
主义的感情会暴发为强烈的怒火。又如1976年1月11日傍 
晚,在长安大道上,等待周总理灵车经过的千百万人,冒着 
寒风,流着热泪,悼念周总理的无限悲恸浸蚀着人们的肺腑, 
表达着人们由衷的哀忱。这些深邃的体验,既是中国人民对 
祖国、对领袖的高尚的深沉的情感,同时又具有鲜明的表现 
形式,表现为激烈的情绪。另一方面,那些与人的生物需要 
相联系的情绪,都能由赋予的社会内容而改变它的原始表现 
形式。上甘岭战役中,在极度缺水的条件下,一杯水在战士 
手中辗转传递,没有人沾一下自己的嘴唇。这个著名的事例 
之所以感人,就是由于人们高度的道德和觉悟,压倒了那些 
基本的天然需要,表现了真正的高尚的情操。以上的几个例 
子说明,情绪和情感是可以区分的,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含义, 
但是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在人类体现的情绪和情感是统一在 
人的社会性本质之中的。 

四 情绪的两极性 

情绪具有两极性。它首先表现为情绪的肯定的和否定的 
对立性质。如满意和不满意、愉快和悲伤、爱和憎等等。在 
每一对相反的情绪中间存在着许多程度上的差别,表现为情 
绪的多样化形式。构成肯定或否定这种两极的情绪,并不绝 
对互相排斥。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一件事物对人的意义也可 
以是多方面的,因此,处于两极的对立情绪可以在同一事件 
 
 
普 通 心 理 学 
? 733? 
中同时或相继出现。例如为崇高事业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亲 
人,既体验着对烈士为国捐躯的崇高爱国主义的荣誉感,又 
深深感受着失去亲人的悲伤。革命者的坚韧性正表现在这样 
的体验中。 
情绪的两极性可以表现为积极的或增力的,和消极的或 
减力的。积极的、增力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如愉 
快的情绪驱使人积极地行动;消极的、减力的情绪则会降低 
人的活动能力,如悲伤引起的郁闷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在 
不同的情况下或不同的人,同一些情绪可能既具有积极的性 
质又具有消极的性质。例如恐惧易于引起行动的抑制,减弱 
人的精力,但也可能驱使人动员他的精力向危险情景进行斗 
争。 
情绪的两极性还可以表现为紧张和轻松 (紧张的解除), 
这样的两极性常常在人的活动的紧要关头,或人所处的情景 
的最有意义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来。例如考试或比赛前的紧张 
情绪,和这样的处于关键时刻的活动过去以后出现的紧张的 
解除和轻松的体验,能代表这种两极性。紧张决定于环境情 
景的影响的行动、任务的性质,如客观情景所赋予的对人的 
需要的急迫性、重要性等;也决定于人的心理状态,如活动 
的准备状态,注意的集中,脑力活动的紧张性等。一般来说, 
紧张与活动的积极状态相联系,它引起人的应激活动,有时 
候过度的紧张也可能引起抑制,引起行动的瓦解和精神的疲 
惫。 
情绪的两极性还可以表现为激动和平静。激动的情绪表 
现为强烈的、短暂的然而是爆发式的体验,如激愤、狂喜、绝 
 
 
? 734? 
普 通 心 理 学 
望。激情的产生往往与人在生活中占重要地位、起重要作用 
的事件的出现有关,同时又出乎原来的意料,违反原来的愿 
望和意向,并且超出了意志的控制之外。与短暂而强烈的激 
情相对立的是平静的情绪,人在多数情景下是处在安静的情 
绪状态之中的,在这样的场合,人能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 
最后,情绪的两极性还可以表现在强度上,即从弱到强 
的两极状态。许多类别的情绪都可以有强—— 弱的等级变化, 
如从微弱的不安到强烈的激动,从愉快到狂喜,从微愠到暴 
怒,从担心到恐惧等等。情绪的强度越大,整个自我被情绪 
卷入的趋向越大。情绪的强度决定于引起情绪的事件对人的 
意义以及个人的既定目的和动机是否能够实现和达到。 
以上从情绪的两极性的分类中归纳了情绪的某些表现形 
式上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从不同的侧面,又从每一侧面的两 
极形式加以归类的。这些从不同侧面归纳出来的情绪的表现 
形式,往往成为人们度量情绪的尺度。即情绪的强度,情绪 
的紧张度,情绪的激动程度,情绪的快感程度,情绪的复杂 
程度等。 

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基础 

和其它心理过程一样,情绪和情感也是脑的机能。在情 
绪活动中所发生的机体变化和外部表现,是与神经系统的多 
种水平的机能联系着的。关于情绪的生理机制有许多研究,现 
择其主要的分述于下。 
 
 
普 通 心 理 学 
? 735? 
一 生理变化和表情动作 

(一)植物性神经系统与情绪 
人们早就发现,情绪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控制之下的。 
植物性神经系统是整个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它的主要机 
能是支配有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生殖等内部器官的活 
动,调节内脏、平滑肌和腺体的功能。它与这些器官在解剖 
和生理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保证有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植 
物性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的控制之下进行活动,它起源于下 
丘脑,它的神经联系从下丘脑下行到脊髓,在脊髓的一些部 
位离开脊髓,通过植物性神经节达到各内脏器官。 
  植物性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它们 
共同控制内脏器官(心脏、血管、胃肠、肾等),外部腺体(唾腺、 
泪腺、汗腺等),以及内分泌腺(肾上腺、甲状腺、胰腺等)的活 
动。 
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从下丘脑经中脑、延脑而到脊髓, 
在交感干神经节交换神经元之后,分别达到各内脏器官。它所带 
来的神经兴奋普遍影响很多器官,引起普遍的神经兴奋和广泛的 
效应,因此它的作用在于普遍的发放,如引起瞳孔放大,心率增 
加,血压升高,血液从内脏输送到四肢,这些反应以整体的形式 
为有机体的应急活动作准备。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从下丘脑经中脑、延脑到达脊 
髓,而后沿着单个神经元达到内脏器官,因此它只能引起特定的 
反射活动。副交感系统的机能作用与交感系统是相对立的,二者 
互相起颉颃作用。例如,通过交感系统引起瞳孔放大、心率增加, 
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而冠状动脉舒张,消化道蠕动减弱,括约肌 
 
 
? 736? 
普 通 心 理 学 
收缩,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血糖浓度升高等;副交感系统则表现 
为瞳孔缩小,心率减低,内脏血管舒张,胃肠蠕动增强,括约肌 
弛缓,刺激胰岛素分泌使血糖降低等。交感系统使身体准备应急, 
副交感系统使之恢复到正常,两种神经的作用对立统一,相反相 
成,以保证内脏和整个机体的正常活动。 
情绪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人在情绪 
状态下表现出许多生理反应。呼吸、循环系统,骨骼、肌肉 
组织,内、外腺体,以及代谢过程的活动,在情绪状态中都 
发生变化。例如,在激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呼吸加速、加 
深,心膊加速、加强,外周血管舒张,血压升高,血糖增加, 
血液含氧量也增加;突然的惊惧,呼吸会出现暂时的中断,外 
周血管收缩,脸色变白,出冷汗、口干;焦虑,忧郁状态抑 
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引起食欲减退。 
内分泌腺的变化不但与情绪状态直接联系着,而且上述 
多方面的生理变化也是与内分泌腺的变化有关的。例如,在 
激烈紧张的情绪状态中,肾上腺分泌的反应比较直接,肾上 
腺素分泌的增加导致血糖、血压、消化、其它腺体一系列的 
变化反应。如处于愤怒状态时,由于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的增 
加,引起血糖、血压升高和肌肉紧张度提高,使机体处于应 
急状态。而处于焦虑状态时,出现的外周血管收缩,血糖下 
降,肌肉松弛,消化腺活动下降,是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 
的增加有关系的。特别由于去甲肾上腺素是交感神经系统的 
传递物质,它对交感系统的神经元的激活起着直接的作用,从 
而说明内分泌系统的化学激活与上述有机体的许多方面的生 
 
 
普 通 心 理 学 
? 737? 
理变化直接关联,内分泌系统乃成为情绪反应的一个重要标 
志。 

  情绪状态中的机体变化提供了对情绪进行客观测量的方便 
条件。运用各种生理记录仪器可以把呼吸、血压、血管容积、肌 
肉电流等生理反应记录下来。例如用呼吸描记器把呼吸活动以曲 
线形式记录下来,根据记录曲线分析呼吸的频率和振幅的变化。 
可以用血管容积描记器记录外周血管容积的变化,用心动电 
流描记器记录心跳的变化,等等。所有这些生理变化的记录,都 
是情绪变化的客观指标。 
在出现由痛引起的紧张情绪时,血管容积比正常情况下缩 
小,血管收缩持续的时间与痛时的紧张程度成正比,即紧张程度 
大,持续时间长。 
由于情绪状态中皮肤血管收缩的变化和汗腺的变化,能引起 
皮肤导电率的变化,记录皮肤电阻变化也是情绪反应的一个客观 
指标。 
幕上出现两个扭斗者从悬崖上滚到湍急的溪流中去时,被试 
者的皮肤电阻降至最低度。 
(二)表情动作 
与情绪状态相联系的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变化称为表情动 
作。面部的表情动作称为面部表情,身体各部分的姿态称为 
身段表情,情绪性的言语声调、音色等的表现称为言语表情。 
这些表情动作是情绪状态时机体变化的外部表现,它是与机 
体的内部变化密切联系着的。例如,愤怒时身体直立,胸部 
挺起,紧握拳头,鼻孔张大,咬牙切齿,等等,这些都与呼 
吸、血管、肌肉系统等方面的机能活动有关。达尔文在《人 
 
 
? 738? 
普 通 心 理 学 
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论证表情是动物和人类进化过程中 
适应性动作的遗迹。在其原始时期,表现动作绝非有意地用 
以传达情绪,而只是对有机体有适应价值。例如,嘴角下歪 
可能导源于啼哭时的面型,其功能在于于困难中求援,是在 
求援行为中遗传下来的生理解剖痕迹,后来就成为不快乐的 
自然而普遍的表情。又如呕吐时的面部肌肉动作与厌恶情绪 
的表情十分相似。这些都说明表情有其生物学根源。许多最 
基本的情绪,如喜怒悲惧的原始表情是通见于全人类的。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情绪所反映的内容发生了 
根本的变化,人的情绪大大地丰富和复杂化起来。反映历史 
遗迹的表情还是定型地发生,但已具有后天习得的性质。习 
得的表情可能掩蔽表情的自然形式,使其受到明显的文化和 
社会交际的影响。对于盲人的观察发现,他们能够表现出那 
些表达基本的喜怒悲惧之情的原始表情,但是他们的表情是 
呆板的,无〃情〃的。有些出生后几年中有视觉而后来致盲 
的人,他们的表情与正常人稍有接近。从盲人的表情特点可 
以判断表情兼有原始适应痕迹的性质和后天习得的、条件反 
射的性质。 
随着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发展与丰富,许多原来 
具有适应意义的表情动作获得了新的社会性机能,成为社会 
上通行的交际手段,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人类的表情动作 
变成了独特的〃情绪语言〃,使人的言语表达更为生动有力, 
成为辅助言语交际的有力工具。 
在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之外,言语本身是人类所特有的 
表达情绪的手段。言语的语音、声调、节奏、速度等都是表 
 
 
普 通 心 理 学 
? 739? 
情手段,与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一起,成为辅助言语交际的 
工具。 
舞蹈家、戏剧家和演员是最善于学习和运用表情动作的。 
心理学家利用演员的表情的典型表现作过许多研究,把演员 
的面部表情的照片作出标记,用来辨认各种情绪表现。因此, 
表情也是测量情绪的客观指标之一。 
(三)詹姆士- 兰格情绪学说 
多年来,有些生理学家与心理学家,基于情绪的外周反 
应及其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联系,进行了许多研究,建立了 
许多学说。 
早期尝试描述情绪生理学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 
James)和丹麦生理学家卡尔?兰格(C. 
们各自独立地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相同的理论, 
后来被称为詹姆士- 兰格情绪学说。 
基于情绪状态与生理变化之间的直接联系,詹姆士提出 
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他说:〃我以为:我们一知觉到 
激动我们的对象,立刻就引起身体上变化;在这些变化出现 
之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对于激动我 
们的对象的知觉心态,并不立刻引起情绪;知觉之后,情绪 
之前,必须先有身体上表现发生。所以更合理的说法,乃是: 
因为我们哭,所以愁;因为动手打,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 
以怕;并不是我们愁了才哭;生气了才打;怕了才发抖。假 
如知觉了之后,没有身体变化紧跟着发生,那么,这种知觉 
就只是纯粹知识的性质;它是惨淡、无色的心态,缺乏情绪 
应有的'温热'。〃〃我第一步要说明的,就是:特种知觉确会 
士(W . 
Lange)。他 
 
 
? 830? 
普 通 心 理 学 
在引起情绪或带情绪的观念之先,由于一种直接的物质作用, 
发生广布的身体变化。〃他作出结论说,〃情绪,只是对于一 
① 
种身体状态的感觉;它的原因纯乎是身体的。〃 
兰格认为情绪是一种内脏反应,他说〃情感,假如没有 
身体的属性,就不存在了〃。他以饮酒和药物的作用为例说明, 
这些因素之所以引起人的情绪变化,是因为酒精和药物影响 
了血管系统活动的结果。他认为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作用的 
加强和血管扩张的结果,就产生愉快;而植物性神经系统活 
动减弱,血管收缩和器官痉挛的结果就产生恐怖。他甚至说 
冷水浇身能减弱怒气和暴燥,溴化钾能抑制恐怖、忧虑和不 
愉快,而且能引起完全无感情状态,这些是由于血管收缩功 
② 
能的改变所致。 
詹姆士和兰格突出地看到了情绪的独特属性是与机体变 
化直接联系的。但是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生理学知识还不能解 
决脑的各个结构水平对情绪的作用。因此他们在看到情绪与 
机体生理变化之间的联系的时候,片面地夸大了外周性变化 
对情绪的作用,而忽略了中枢对情绪的作用,没有看到在情 
绪过程中高级中枢对外周的调节作用,从而否认人的态度对 
情绪的决定意义。因此,詹姆士- 兰格学说在情绪理论的发 
展史中虽然居于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解决情绪的实质问题 
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① 
W .詹姆士:《心理学》(James,Psychology),第24章,1890年版,译 
文见唐钺译《西方心理学家文选》,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65—167页。 
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