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巴,一个先择了与美国不同社会制度的南美小国,几十
年来一直被美国的强权政治及经封锁戕害——这也可 是怀
壁其罪的一个国际例证了。美国经常攻击一些国家没有民主和
自由可言,那么,既然你所奉行的是多党政治,为什么在国际
关系中你不能容忍多种意识形态、多种国家体制的存在?必欲
剪除而后快?你们的民主精神为什么不能在这上面体现一丁点
呢?
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中国必须从此更另明晰地意识
到自己的职责所在。
中俄相互迅速接近虽然不具有五十年代的那种结盟性质,
但在这两个有着漫长边界的伟大国家各自经历了一段一言难尽
的劫波之后重新执手相看毕竟是件令人欣慰的事情。现在可以
说,两国的关系比五十年代少了些浪漫,多了些真实——因而
可以发展得更为成熟、久远而少波折。
我们必须尽可能地把同俄罗斯的关系发展成为一种战略伙
伴信任关系,而且双方都应认识到,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并非决
定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要素——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决定正义
与否,而且在超越意识形态之后我们能够找到更多的共同点。应
该看到,北约东扩对俄罗斯人的心灵震击之大、伤害之深是难
以言喻的,这其实还是美国对俄罗斯进行遏制的一个决定性步
骤——甚至有理由认为,这是整个西方阴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
华约不复存在之后,美国把自己的利剑顶住了俄罗斯的鼻子,使
其在自己称霸世界之前已经不战而屈,而且永远失去了恢复昔
日荣耀和大国地位的能力——这着棋既毒且狠。所以说,当前
形势下中国与俄罗斯的命运已经有了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基础。
在西方国家中,只有法国是不太愿意在美国的指挥棒下跳
舞的国家,所以对中国而言,法国更具亲和感——虽然我们两
国的关系也颇多周折;但这是一个具有伟大的人文传统、自信、
坚强并且有着光明前途的民族。它们的电影、文学、绘画和领
导人与美国相比显然更有魅力。法国比美国少虚伪,多公义;少
霸权,多独立性。在今后的国际关系中,我们希望希拉克主义
能继承戴高乐主义的优秀传统,不要屑于在西方合唱队中担任
一名合唱队员,而是以自己的独立的悦耳的声音歌唱。我们记
得,西方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就是戴高乐先生领导的
法国——所以他现在成了举世公认的伟人,我们也永远记得他
的名言:“不要等它(中国)在使你不得不承认它的时候再去被
动地承认。”斯言真哉。
在亚洲国家中,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领导人已经在很多场
合对美国说不了。马哈蒂尔就曾经针对美国的会俩这样指出:他
们先跑到一个国家去散布“**威胁论”,让这个国家买他们的
武器;然后再到对方国家去同样摇唇鼓舌,既造成国与国之间
的对抗和军备竞争,自己又赚得大笔利润(大意)。真是活生生
地刻画了一个奸商的嘴脸。
新加坡的骨头同样是硬的。我们还记得那个在新加坡违
法乱纪的美国青年费伊,他被新加坡法庭判处鞭笞后,整个西
方世界都一片哗然,克林顿更是对新加坡软硬兼施,要求免打。
他此时可能忘记司法独立这一概念了——或者说,美国的司法
是独立的,但别国的刑罚就必须依其意志行事,否则就是野蛮
和落后的。这分明还是一种典型的殖民心态在作怪。所幸,新
加坡人照打不误,畅快淋漓。这样的鞭笞正是对西方价值至上
主义和司法歧见的拷问。
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我们应该与周边国家建立长久
的、相互信任和依存的关系,每一个亚洲国家都要谨访成为美
国人手中的一张牌,相互间应求同存异,在共同的利益基础及
相似的文明背影下共存共荣,对外国势力在亚洲的存在保持警
惕。而且,我们应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对种族支视和强权政治
不可姑息,只能遏制,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新亚洲时代。
附文:为什么我们必须遏制中国
〔美〕查尔斯。克劳特哈默
助理国务卿温斯顿。洛德强烈否认美国像过去遏制苏联那
样正在努力遏制中国。他坚持说,我们的政策是进行接触的政
策,而不是遏制政策。纽特。金里奇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同
全国见面》节目中说,我们应当帮助中国人民颠覆中国政府,他
马上接着解释说,他的真正意思根本不是指的颠覆。
为什么有这样一些外交辞令?因为对一个新兴的、有威胁
性的中国采取任何合理的政策都会有两个组成部分,即(1)在
中国不屈不找地扩大其势力范围时予以遏制;(2)颠覆中国的
假马克思主义、但仍然残酷无情的独裁专制制度。不许负责任
的国务活动家说出这样的话。但是可以容许论说文作家说出这
样的话。
遏制的意思是不是指同扮演旧苏联角色的中国进行第二次
冷战?并不完全如此。这场斗争并没有意识形态成分。苏联在
即将瓦解之前一直具有吸引力,世界各地都有同情者。今天的
中国同毛泽东时代不一样,已没有这样的吸引力。如今的中国
更像是个旧式独裁专制国家而不是执行救世主似的任务,它一
心追求权势。它更像是19世纪晚期的德国,当时的德国对于它
所处的欧洲大陆来说太大和太强了。
中国的邻国现在也开始感受到这种压力。现在中国正在把
其势力扩大到南中国海,宣称靠近它的4个紧邻但处于中国迅
速发展的军队可以到达的地区之内的一些小岛是属于它的。这
些小岛距离中国数百英里。俄罗斯和西方的国防开支确实已经
减少,但中国的国防开支正在大幅度上升,在过去的10年内增
加1倍。这些经费正用来发展洲际导弹、实现陆军现代化和建
立一支远洋海军。
中国并不仅仅在国内发展自己的新力量。它现在把导弹和
核技术输出到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地。中国同巴基斯坦的联系是
对中国的宿敌印度进行侧翼包围的行动。伊朗是个可利用来给
旧的帝国主义分子西方制造麻烦的国家。
遏制这样一个恃强凌弱者必须从它尚处于早期时开台。这
就是说要同中国的邻国建立关系,先从同越南建立关系开始。尽
管我们决定同越南实现关系正常化是出于感情冲动,但是冷静
地看一看,这样做的意义是地缘政治性的,即越南是中国的宿
敌(它们两国曾在1979年进行过一场短时间战争)。因此,我
们必须使越南成为我们的朋友。
只要看一看地图,你就可以了解到遏制战略的其它组成部
分:(1)同民主的印度建立新的安全关系,印度现已摆脱它同
苏联结成的古怪的冷战联盟;(2)延长美日联盟,该联盟现在
受到美国政府的威胁,因为美国政府现在决意要在日本京都出
售汽化器,这样一来它就危及我们在太平洋的安全的基础;
(3)巴结俄罗斯人,尽管俄罗斯人在别处是多么的犟,他们与
我们在中国有共同的利益。
遏制并不是进行冷战干涉。遏制是几个世纪以前就有的一
项强权政治原则。在拿破仑战争之后,维也纳会议建立了一个
联盟体系,旨在遏制太咄咄逼人法国。当代,大西洋联盟曾
经遏制侵略成性的苏联。在这两个时期之间,西方未能遏制住
崛起的德国,其结果是发生两次世界大战。我们不能让这种事
情在这个21世纪新兴的大国身上出现。
但是仅仅遏制中国是不够的。更加重要的是金里奇无法明
确鼓吹的事情,即颠覆中国侵略成性的独裁专制政权。
颠覆这个政权要从毫不动摇地支持像吴弘达这样一些持不
同政见者开始。吴弘达因为他从事争取人权的工作而现在被关
押在中国。对他提出的罪名是他从事间谍活动。从道义上看,支
持吴弘达的理由是明显的。但是除了道义上的理由之外,还有
政治上的理由。美国曾经遏制过苏联,但是从内部推翻苏联制
度的是索尔仁尼琴、夏兰斯基和萨哈罗夫这样一些持不同政见
者。吴弘达和他所代表的千千万万的人是对中国独裁专制制度
构成的最大威胁,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以极其凶恶的态度
对待吴弘达。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必须坚定地站在吴弘达
的一边。
经济制裁起不了作用。美国过去曾对经济比较疲软的苏联
实行过经济制裁,但没有起多大的作用。在中国经济现在强劲
发展的情况下,若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那就更加没有用处。最
好是公开地进行争人权的斗争。不让北京主办2000年奥林匹
克运动会是对北京的严重打击。不让中国按照它所希望的条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是对北京的严重打击。其次,希拉里。克
林顿应当答应吴弘达妻子的请求,在美国带头抵制预定于今年
9月在北京举行的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像中国这要一些政权
都渴望得到这种事件会带来的合法性。不让北京主办这种活动
就是发出严重的信息,即要么实行自由化,要么被排斥在国际
社会之外。我们政策的指导原则应该是:为了换取容忍和民主
化的表现才给予这种公开的特殊待遇。
遏制的目的是要防止战争。但是,促使政权发生变化,使
中国成为宽容的民主国家,则是和平的更可靠保证。现在是施
加压力并保持压力的时候了。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不要走火
针对台岛内的分裂主义倾向甚嚣尘上,中国力求通过各种
方式予以阴遏。虽然现在的局从表面上看趋于平静,但是,树
欲动而风不止,转机并未真正出现。
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及少数西方国家并不真正愿意看到
大陆与台湾实行统一——即使如美国所宣称的那样,以和平的
方式统一,恐怕美国人在内心深处也是极不痛快的。
一个正在农渐显露其重要性的、在意识形态上迥异的国家
处于分裂状态对于闰国的全球战略是大有好处的。这种分裂分
治的现实可以逼迫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受到羁绊和干扰,而
美国又可以随时随地打入楔子。含混不清的态度,此一时彼一
时的表述,国会与政论之间的看似对立又能迅速协调的政治把
戏——以此手腕来操纵两岸关系的风云,并且还能巧妙地深藏
私心,实在有点自欺欺人。
比如说;签订了中美三项联合公报;然后再通过国会整出
部;一旦台独主义者马蹄声急;而中国政府
不得不严肃地表明态度时;华盛顿的国会山便扑腾起来;一边
叫嚷要重新定义;使其能临驾于中美联合公报
之上;一边找出词条;因为在那个“关系法”中;美国人只是
“支持两岸和平统一”;所以;武力是非法的;是会带来严重后
果的。如果中国不承诺不使用武力,美国就有“保卫台湾”的
权利和义务。
可以这么说,台独势力的发展壮大其实与美国不无干系;中
央情报局的帐号上为台湾的分裂主义分子拨出多少款项以使其
羽翼渐丰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大白于天下。然后,美国人再
要求你和平统一。此时,台湾似乎成了美国利益的一个符号,而
不是中国隔海相望的领土。
进而言之,美国的战略是,第一,使和平统一成为不可能;第
二,剥夺中国在任何情况下有使用和平统一以外的手段的权利;
第三,使台湾问题国际化,让中国不能妄动,否则,就是对亚太乃
至整个世界的安全构成威胁,因而必然遭致惩罚和唾弃。
但是,美国不要忘了,中国人在台湾问题上并不会按照它的
思路走。进一步说,中国的原则的确定并不是哪个领导人甚至哪
一届政论心血来潮时一笔挥就的。有关台湾问题的原则,既体现
了国民的意志,又考虑到两岸的各类变数及外国势力干预的各
种可能性。正如江泽民所言,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没有哪个领
导人敢于无蝗妥协,因为那将会使其成为历史的罪人。
美国将两艘航空母舰派往台湾海域,以“尽可能地发出强硬
而明确的信息”。
这个信息是明确的:如果两岸开战——谁都不希望出现这
种场面——美国将毫不犹豫地进行军事干预。
这个信息同时也是含糊的:因为它仅仅是信息;如果美国要
付诸实施,我相信它也会计算到底将付出多大的代价。
首先,它能够像对付伊拉克产,让许多西方国家集合在它
的周围,以联合国的名义“合法”地与中国对抗吗?
其二,它能在亚洲国家找到一呼百应的盟友吗?
其三,中国不是伊拉克:中国没有去侵犯另一个国家,中国
是在为主权、领土完整而战(这一点,联合国的决议已经昭明),;
中国也不可能像伊拉克那样在狂轰滥炸之下顷刻便俯首称臣。
并且,美国在亚洲的几次战争并未能全身而退,如果悍然与中国
对阵,那意味着它所进行的是本世纪最大而且最胜负莫测的赌
博。
这并非说,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可以与美国抗衡,更不能表
明中国穷兵黩武。如果中国甘愿付出高昂的代价,也只是国为如
前所述,谁坐视台湾的独立,谁就会成为千古罪人。
我们也应该向美国递以上这样一个明确的、强硬的信息。
所以,美国目前应该做的,是尽量少让台湾问题复杂化。很
清楚,整个事情的转折点正是因为美国自食其言,使李登辉获得
了赴美签证——它的象征意义及微妙性并非美国不能了解的。
如果以此来探实中国的忍耐限度——试试水温——那么中国无
疑会被激怒,因为美国选择的是一个最为每感最有禁忌的部位。
说得不客气一点,台湾问题就是中国的“私处”。
基辛格博士说:“如果敌视中国成了我们外交政策中的一种
经常现象,我们就将找不到同盟者。对中国而言,台湾不是一个
外国,而是一个1895年被日本占领,从而开始了对中国领土蚕
食的岛屿。中国对这种被认为是分割行动的反应,犹如当年美国
北方各州对南方各州企图脱离美国的反应。”
不能据此说,基辛格就是一个亲华人士,只不过这位美国的
前政府高级官员更具有正直开明的气度、尊重历史和自己心灵
的勇气及个人智识与战略目光。我们也涌说,美国国内的其他
人士(如金里奇、杰西。赫尔姆斯等)对待台湾问题的态度与基
辛格相比仅仅是认识上的差距。唯一的结论就是,中国统一被视
为一种危害美国的长久利益的行为,必须尽其所能,使台湾海峡
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界限。
但是,很显然,一旦问题变得严峻和必须选择时,美国将“很
难找到同盟者”。
附文:支持台独没有历史根据
美:莫里斯。迈斯纳
中国又开始在台湾北边和南边的海域试验它不断增加的导
弹力量。从去年夏天为抗议台湾总统李登辉访美而进行第一轮
导弹试验以来,中美关系越来越敌对。
台湾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美中关系紧张的主要根源。但是,台
湾历史上没有什么支持台湾独立的东西,国际法上就更少了。
除了土著人(通常认为的南洋人LAYAN),台湾到15世纪
或16世纪才见于史书之中,那时海盗和从中国、日本、葡萄牙和
荷兰来的商人把它作为基地。在17世纪中叶,台湾成了被打败
的明朝的最后堡垒。明朝最后的军事保卫者、冒险家郑成功离开
大陆,在击败荷兰人以后,确立了他在台湾岛上的统治。
1688年,胜利的清朝又把郑成功的后迁走。台湾并入中
华帝国,在以后的200年在行政管理上作为福建省的一个府。
直到18世纪和19世纪才开始从大陆大量移民。多数移民
来自沿海省份福建和广东,那些人的后代现在被称为“土生土长
的台湾人”。从民族、语言和文化方面看,他们同住在他们祖籍省
份的各民族的人没有什么区别。
台湾现代史上的一个大转折点发生在1894年至1895年的
战争中,现代化的日本击败腐朽的清政权的时候,日本把台湾和
澎湖列岛作为战利品,归它所有。台湾变为日本的殖民地,时间
长达半个世纪,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年日本失败后,台湾归还中国。所有国家,包括美国在
内,毫无疑问地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多数台湾
人也这样认为。
若不是1950年6月爆发朝鲜战争,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很
可能是短命的。那场战争使蒋介石政权依赖第七舰队,使台湾成
为事实上的美军保护之地。
美国对国民党政权的军事和经济支持并不完全是从民主的
理想出发的。在50年代和60年代,蒋掌管的是一个严密控制的
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