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44-要药分剂-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 
( 
神 
【归经】入大小肠二经。为润燥利窍之品。 
【前论】子和曰。葵子之功。大约利窍通乳消肿滑胎。是其专长。 时珍曰。蜀葵花赤 
者治 

卷九滑剂
肉苁蓉
内容:味甘酸咸。性温无毒。得天之阳气。地之阴气以生。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女人症瘕。 
(本 
经) 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别录) 益髓壮阳。治女人血崩。(甄权) 男子绝阳不兴。 
女子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血遗沥。女子带下阴痛。(大明) 
【归经】入心包命门二经。为滋肾益精滑肠之品。(兼补剂 肾经血分药) 
【前论】海藏曰。命门相火不足者。以此补之。凡服苁蓉以治肾。必妨心。 丹溪曰。 
峻补 
【禁忌】经疏曰。凡泄泻。肾中有热。强阳易兴而精不固者。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使。清酒浸一宿。刷去砂土浮甲。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有此。 
能隔 

卷九滑剂
锁阳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得蛟龙之精。感地之气而生。可升可降。阳也。 
【主治】主大补阴气。益精血。利大便。虚人大便燥结者。可代苁蓉煮粥。不燥结者勿 
用。 
【归经】入肾经。为大助元阳之品。(兼补剂 专兴阳事 强筋故能兴阳) 
【前论】时珍曰。锁阳之功。不外润燥养筋。治痿弱而已。大约与肉苁蓉相类。 

卷九滑剂
紫草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禀天地阴寒清和之气而生。可升可降。阴也。 
【主治】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本经) 疗腹肿胀满痛。 
以 
合膏 
血凉血 
【归经】入肝肾二经。兼入心包络经。为凉血之品。(兼泻剂 肝心包血分药) 
【前论】仲阳曰。此性寒。小儿脾气实者可用。虚者反能作泻。古方惟用茸。取其初得 
阳气 
【禁忌】经疏曰。痘家气虚。脾胃弱。泄泻。不思食。小便清利者。均忌。 
【炮制】备要曰。凡使。去头须必以酒洗用。 

卷九滑剂
蒲黄
内容:味甘辛。性平。无毒。得地之阴气。兼得金之辛味以生。可升可降。阳中阴也。 
【主治】生用。主行血消瘀。通经脉。利小便。祛心腹膀胱寒热。疗扑打损伤。疮疖诸 
肿 
【归经】入肝心包二经。为凉血活血。散结除热之品。(生为滑剂炒兼涩剂) 
【前论】弘景曰。此即蒲厘花上黄粉也。甚疗血。 言闻曰。手足厥阴血分药也。故能 
治血 
【禁忌】经疏曰。一切劳伤发热阴虚内热。无瘀血者。均忌。 
以上滑剂草部 

卷九滑剂
榆白皮
内容:味甘。性滑。禀春阳之气而生。可升可降。阳也。 白者为 。 
【主治】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气。久服断谷不饥。其实尤良。(本经) 疗肠 
胃 
邪热 
治 
诜 
石 
【归经】入大小肠膀胱三经。为滑泄之品。(能下有形留着之物) 
【前论】时珍曰。此能利窍渗湿热。去有形之积。气盛而壅者宜之。若胃寒而虚者。久 
服恐 
【炮制】孟诜曰。有赤白二种。赤为榆。白为 。去粗皮。取白用。 
以上滑剂木部 

卷九滑剂
胡麻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禀天地之中气。得稼穑之甘味而生。即脂麻。种出大宛。故曰胡麻。 
【主治】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本经) 坚筋骨。明耳目。 
疗金 
困。催 
(廷飞) 
【归经】入脾经。兼入肝肾肺三经。为补益滋润之品。(兼补剂) 
【前论】河间曰。麻木谷而治风。盖治风先治血。血活则风散。胡麻入肝益血。故风药 
不可 
色者 

卷九滑剂
麻油
内容:味甘。微寒。无毒。黑脂麻生榨者入药。 
【主治】主利大肠。产妇胞衣不下。(别录) 天行热闷。膈内热结。服一合。取利为 
度。 
( 
和 
【归经】入大肠经。为滋润之品。(外科要药) 
【前论】士良曰。外科熬膏多用之。以其能凉血解毒。止痛生肌也。 虞抟曰。生用消 
疮肿 

卷九滑剂
大麻仁
内容:俗作火麻仁。味甘。性平。无毒。得土气以生。畏牡蛎、白薇、茯苓。 
【主治】主补虚劳。润五脏。疏风气。治大肠风热结涩。利小便。疗热淋。通利大小便。 
( 
又木 
【归经】入脾胃大肠三经。为滑利之品。 
【前论】甄权曰。汗多胃热便难三者。皆燥而亡津液。汗出愈多。则津枯而大便愈燥。 
仲景 
宙曰 
皆 
以上滑剂谷部 

卷九滑剂
薤白
内容:味辛苦。性温。无毒。忌牛肉。 
【主治】主归骨。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气。(别录) 调中。补不足。止久痢 
冷 
泻。 
气。散 
【归经】入大肠经。为利窍助阳之品。(心病宜食大利产妇) 
【前论】王祯曰。薤生则气辛。熟则甘美。薤散结。蒜消症。 寇氏曰。其叶光滑。露 
亦难 
下重由气滞。四逆散加此以泄滞。但按后重。亦有气虚血虚火热风燥之不同。 
以上滑剂菜部 

卷九滑剂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禀地中阴气以生。降也。阴也。 
【主治】主通耳鼻气。肠 不足。解酒毒。压胃热。止口干。(别录) 〔柿饼〕主补虚 
劳 
不 
热咳 
主清 
煮 
【归经】入肺脾二经。为清肺涩肠宁嗽之品。 
【前论】藏器曰。生柿同酒食。易醉。或致心痛。同蟹食。令人腹痛作泻。以二物皆寒 
也。 
为助 
【禁忌】经疏曰。肺经无火。及风寒作嗽。冷痢滑泄。肠胃虚脱。与脾家素有寒积。或 
感寒 

卷九滑剂
榧子
内容:味甘。性涩。无毒。禀土气以生。降也。阴也。反绿豆。 
【主治】主五痔。去三虫。蛊毒。(别录) 疗寸白虫。治咳嗽白浊。助阳道。(弘景) 多 
食 
【归经】入肺经。为涤除肠胃邪恶之品。(惟润肺故治嗽) 
【前论】李梃曰。榧子之功。总不外润肺杀虫二种。故小儿有好食茶叶面黄者。日食榧 
子七 

卷九滑剂
海松子
内容:味甘。性小温。无毒。得天三之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也。 
【主治】主骨节风头眩。散水气。润五脏。(开宝) 逐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 
润皮 
【归经】入肺大肠二经。为滋润之品。 
【前论】寇氏曰。海松子润而不泄。同柏子仁、火麻仁。治虚秘。甚良。 仲淳曰。气 
温属 
以上滑剂果部 

卷九滑剂
滑石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禀石中之冲气而生。降也。阴也。石苇为使。制雄黄。 
【主治】主身热泄 。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热(本经) 通九窍六腑 
津液 
凝血。解燥渴 
诸疮肿毒。(日 
【归经】入膀胱经。兼入心胃大小肠四经。为通利下窍之品(兼通剂) 
【前论】罗天益曰。滑石治渴。非真止渴。资其利窍。渗去湿热则脾胃中和。而渴自止 
耳。 
以为 
淡之 
膀胱 
热。 
和。 
【禁忌】经疏曰。凡阴精不足。内热。以致小水短少赤涩。或不利。及烦渴身热。由于 
阴虚 
以上滑剂石部 

卷九
涩剂
内容:徐之才曰。涩可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 刘完素曰。滑则气脱。如开肠洞泄便溺 
遗失 
已。 
此等 
鳌按、张氏言此等皆宜先攻其本。此本字乃言病之本。谓先从其发病之所由以治之。然 
后加以 

卷九涩剂
地榆
内容:味苦甘酸。性微寒。无毒。禀地中阴气。兼得天之微阳以生。降也。阴也。得发良。 
恶麦冬、朱丹砂、硫黄、雄黄。 
【主治】主妇人带下。五漏。止痛。止汗。除恶肉。疗金疮。(本经) 止脓血。诸 。 
恶疮 
血崩 
【归经】入肝肾大肠三经。兼入胃经。为专理下焦血症湿热之品。 
【前论】苏颂曰。古者断下多用之。 萧炳曰。同樗皮。治赤白痢。 寇氏曰。其性沉 
寒入 
便血 
者加 
【禁忌】经疏曰。此性寒下行。脾胃虚寒作泄。白痢久而胃弱。胎产虚寒泄泻。血崩脾 
虚作 

卷九涩剂
白芨
内容:味苦辛。性微寒。无毒。得季秋之气。兼禀金水之性以生。降也。阳中阴也。紫石英 
为使。畏李核、杏仁。反乌头。 
【主治】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本经) 止 
惊邪 
伤。 
【归经】入肺经。为补肺逐瘀生新之品。(兼补剂) 
【前论】思邈曰。肺损者。复能生之。 丹溪曰。凡吐血不止。宜加白芨以止之。 时 
珍曰 
见。 
【禁忌】经疏曰。凡痈疽已溃。不宜同苦寒药服。 

卷九涩剂
芍药
内容:味苦酸。性平。无毒。禀天地之阴。兼得甲木之气以生。升而微降。阳中阴也。 
【主治】〔白芍〕主缓中。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中恶腹痛腰痛。女人一切病。胎前 
产 
腠理。和血 
逆喘咳。太 
溶溶如坐水 
逐贼血。 
鳌按、本草载芍药气性功用。向来皆不分赤白。至经疏始条析之。其旨精微。今因从之。 
【归经】入脾肺肝三经。为收敛之品。(兼补剂泻剂 脾肺引经药 肝脾血分药) 
【前论】丹溪曰。芍药泻脾火。性味酸寒。冬月必以酒炒。凡腹痛都是血脉凝涩。亦必 
酒 
后 
仲 
时珍曰。白芍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散邪。能行血中之滞。产后肝血已虚。不可更 
泻。 
家血 
补 
白名金芍药。赤名木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白补血。赤行血。白下气。赤补气。 
白止痛。赤利小便。 
【禁忌】经疏曰。白芍酸寒。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肠胃中觉冷等症。均 
忌。 

卷九涩剂
五味子
内容:味、皮甘。肉酸。核辛苦。都具咸味。性温。无毒。得地之阴。兼天之阳气以生。 
可降。阴中微阳也。苁蓉为使。恶玉竹。 
【主治】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本经) 养五脏 
除 
热。 
足。收 
庵) 
【归经】入肺肾二经。为收敛滋润之品。(兼补剂 肺经血分药 肾经气分药) 
【前论】东垣曰。酸以收逆气。肺寒气逆。宜此与干姜同治之。又五味收肺气。乃火热 
必用 
分量 
水脏 
气浮 
鳌按、东垣丹溪。皆以五味为治火热之药。独寇氏专据本经性温。谓治肺虚寒。不取其 
除热 
宜 
【禁忌】经疏曰。嗽初起脉数。有实火。及肝家有动气。肺家有实热。痧疹初发。及一 
切停 
【炮制】时珍曰。凡使。以北产紫黑者良。入滋补药。蜜浸蒸。入劳嗽药。生用。俱捶 
碎核 

卷九涩剂
覆盆子
内容:味甘酸。性微温。无毒。 
【主治】主起事。缩小便。泽肌肤。乌髭发。女人食之有子。同蜜为膏。治肺气虚寒。 
(备 
要) 
【归经】入肝肾二经。为补涩之品。(兼补剂 益肾脏而固精 补肝虚而明目) 
【前论】寇氏曰。此能收缩小便。服之当覆其溺器。故名。 士材曰。强肾无燥热之偏。 
固 
【炮制】雷公曰。凡使。淘去黄叶皮蒂。酒蒸晒干用。 
以上涩剂草部 

卷九涩剂
椿樗白皮
内容:香者名椿。臭者为樗。味苦。性寒。无毒。禀地中之阴气以生。降也。阴也。 
【主治】主疳 。樗根尤良。(开宝) 杀疳虫蛔虫疥 。鬼疰传尸。蛊毒下血。赤白 
久 
痢。 
不住。 
湿。去脾胃陈 
【归经】入胃大肠二经。为固肠燥湿之品。(苦燥湿 寒胜热 涩收敛) 
【前论】丹溪曰。椿根白皮性凉而能涩血。凡湿热为病宜用。但痢疾滞未尽。勿用。 孟 
诜 
满 
气 
鳌按、时珍以樗皮为性利。但樗皮亦能止泻。毕竟是涩药。 
【禁忌】经疏曰。凡脾胃虚寒者。崩带属肾家真阴虚者。忌。以其徒燥也。滞下积气未 
尽者 
【炮制】备要曰。凡使二皮。以东引者良。去粗皮。或醋炙蜜炙用。 

卷九涩剂
秦皮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禀西北高寒之气而生。降也。阴也。大戟为使。恶吴萸。 
【主治】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本经) 男子少精。妇人带 
下。 
小 
煎水 
敷。( 
【归经】入肝胆二经。兼入肾经。为收敛之品。(兼补剂 眼科要药) 
【前论】范汪曰。秦皮之功。以能除肝热而明目。故治目疾惊痫。以其收涩而寒。故治 
崩带 

卷九涩剂
诃黎勒
内容:即诃子。味苦酸涩。性温。无毒。降也。阴也。 
【主治】主冷气。心腹胀满。下食。(开宝) 破胸膈结气。通利津液。(甄权) 下宿 
物。止 
腹虚痛。 
之。及煎 
【归经】入肺大肠二经。为收敛之品。(生用清金保肺行气煨用固气实肠温胃) 
【前论】寇氏曰。气虚人宜缓缓少用。以此虽涩肠。而又泄气也。 庵曰。肺敛则音 
开。 
嗽 
【禁忌】经疏曰。凡气虚嗽。痢初起者。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使。以六棱黑色肉浓者良。酒浸。蒸去核。取肉用。用核不用肉。 

卷九涩剂
棕榈皮
内容:味苦涩。性平。无毒。感微阳之气而生。 
【主治】主鼻衄。吐血。破症。治肠风。赤白痢。崩中带下。烧存性用。(大明) 主 
金 
疮。 
【归经】入肝脾二经。为止血之品。 
【前论】时珍曰。棕灰性涩。若失血去多。瘀滞已尽者。用之切当。所谓涩可去脱也。 
与发 
【禁忌】经疏曰。凡血症初起。及瘀血未尽者。均忌。 

卷九涩剂
金樱子
内容:味酸。性平。无毒。得阳气而兼木化以生。降也。阴中阳也。 
【主治】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久服令人耐寒。(本经) 〔花〕主冷热痢。(大 
明) 〔东行根皮〕炒用止泻血。及崩带。(时珍) 
【归经】入肾经。兼入膀胱大肠二经。为固精秘气之品。 
【前论】沈存中曰。金樱子止遗泄。取其温且涩也。当取半黄者捣干末用。若待红熟熬 
膏。 
为快。 
【禁忌】经疏曰。泄泻由火热暴注者。小便不禁。及精气滑脱。由阴虚火炽而得者。均 
忌。 
【炮制】备要曰。凡使。去核毛刺用。 

卷九涩剂
南烛子
内容:味酸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纲目) 〔枝叶止泄。除睡。强筋。益气。 
变 
【归经】入心脾肾三经。为固涩之品。 
【前论】虞抟曰。凡变白之药。都是气味苦寒。有妨脾胃。惟南烛气味和平。兼能益脾。 
鳌按、纲目于南烛枝叶。载有止泄除睡变白三条。于子载有固精驻颜二条。其强筋益力。 
子 
子 
血 
半 
加 
以上涩剂木部 

卷九涩剂

内容:古名苦酒。味酸。性温。无毒。得温热之气。故从木火而化。 
【主治】主胃脘气疼。症瘕积聚。产后血晕。及诸失血过多发晕。止心痛。咽痛。杀一 
切鱼 
并产 
【归经】入肝经。为收敛气血之品(散瘀 解毒 消食) 
【前论】士材曰。入药当用米造。二三年陈者。小麦醋不及。但能伤筋损齿。不宜多食。 
鳌按、大能开胃气。醒脾气。不但收敛之功见长也。 

卷九涩剂
罂粟壳
内容:味酸。性涩。微寒。无毒。得醋、乌梅、橘皮良。 
【主治】主止泻痢。固脱肛。治遗精。久嗽。止心腹筋骨诸痛。(纲目) 〔罂粟米〕主 
行 
风 
【归经】入肾经。为敛肺涩肠固肾之品。 
【前论】丹溪曰。治嗽用粟壳。不必疑。但要先去病根。此乃收后药也。治痢亦然。须 
先散 
开胃 
以上涩剂谷部 

卷九涩剂
乌梅
内容:味酸。性平。无毒得木气之全以生。可升可降。阴也。忌猪肉。 
【主治】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本经) 利筋脉。主 
下 
痢。 
消酒毒 
杀虫。解鱼 
血崩。功同 
【归经】入肺脾二经。为敛肺涩肠。涌痰消肿之品。(二经血分药) 
【前论】时珍曰。凡用。须去核微炒。但多食损齿伤筋耳。 
【禁忌】经疏曰。凡风寒初起。疟痢未久者。均忌。 

卷九涩剂
木瓜
内容:味酸涩。性温。无毒。禀春初之气。得曲直之化以生。降多于升。阳中阴也。 
【主治】主湿痹香港脚。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别录) 止吐泻奔豚。及水肿冷热痢心 
腹 
痛。 
治脚 
水利 
【归经】入脾胃肺肝四经。为利筋骨调营卫之品。(兼补剂 手足太阴血分药) 
【前论】孟诜曰。多食木瓜损齿及骨。皆伐肝之明验。而木瓜为脾肺药。非肝药明矣。 时 
珍 
袭 
肝 
旺 
鳌按、木瓜治转筋。筋急者得之能舒。筋缓者得之能利。 
【禁忌】经疏曰。下部腰膝无力。由精血虚。真阴不足。及伤食脾胃未虚。积滞多者。 
均忌 

卷九涩剂
芡实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禀水土之气以生。可升可降。阴也。 
【主治】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