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历史的脚步迈入21世纪时,我们所处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无限压缩,而我们的每周工作时间却在被无限延伸。与此同时,有不少人却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被市场无情地淘汰了。但那些每周工作时间在不断延伸的人们却在愈加发奋地苦苦“提升”自我。我们都想如未来学家的美好预言那样,工作时间越来越少,休息时间越来越多,然而,事实是无情的、残酷的,就像草原上的羚羊与狮子的生死角逐。
记住,与其让别人淘汰自己,不如自己淘汰自己。
第三部分:透视自我认知不要随便否定自己
问:你会因为自己几次面试失败的经历而觉得自己找不到工作吗?
答:不是绝对的,但是对自己的自信肯定打击不小。
曾经有位学者在一所小学里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年开始的第一天,这位学者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我这几天查看了你们过去的教学档案和成绩,认为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教。这些学生的聪明才智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把他们带出来,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三位老师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
一学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名列整个学区的前茅。这时,校长告诉了三位老师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那位学者刻意选出的最聪明的学生,而是随机抽调的。三位老师跌破眼镜,他们没想到会是这样,于是就都认为是因为他们的教学水平的功劳。没想到,更让这三位老师想不到的是,这时校长又告诉了他们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三位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的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也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普通老师罢了。
或许读到这里,很多读者也是惊讶不已了。其实,这三位教师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并且所带的学生又都是最聪明的,因此对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工作自然非常卖力,结果肯定能取得好成绩了。
做任何事情,最怕的是对自己没信心,否定自己的能力,当面临一些挑战时,便以为自己做不了,结果当然是一事无成。反之,如果做事情之前充分地肯定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坚定地对自己说“我能,我行”,那么即使是一些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也能完成得很完美,甚至能创造奇迹。
不要随便否定自己,告诉自己,无论前方的路有多遥远多崎岖,都能到达。要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永不气馁。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失败后不能采取一种正确的心态和行动。失败是每个人在前行路上必经的坎坷,不要因为一两次小小的失败就怀疑自己,看轻自己,否定自己。
放眼芸芸众生,我们只是沧海一粟,渺小如浩瀚大海中的一滴水,全世界有60多亿人,我们只是其中之一,多么渺小。可是,渺小并不意味着可怜,渺小也不可以随便否定自己。如果我们自己都随便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存在,又怎么能要求别人来承认你呢?肯定自己,才能让自己这滴水汇入河海;否定自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蒸发掉。
即使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即使一颗流星也能划破夜空的沉寂,即使一粒糖也能品出丝丝甘甜,时间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不是吗?
记住,伟人从小就看重自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哪位不是从小给自己定下鸿鹄大志呢?人人都想做一个事业有成的人,而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好自己。不要轻易否定自己,这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做人极其重要的一步!
第三部分:透视自我认知让自己亮在暗处
问:一只小蜡烛发出的光,在灯火通明的房间里会比在黑暗的小屋里显得更亮吗?
答:不可能,答案正好相反。
比尔供职于一家拥有数千名员工的大公司。在这么大的公司中,像他这样的普通员工多如牛毛,比尔一直为自己得不到提拔和重用而懊恼。
一天晚上加班,他的主管让他到地下仓储室去取一件东西,刚走进门,突然停电了。他摸摸身上的打火机,可惜没有找到。如果返回35层的办公室取应急灯或者蜡烛,又浪费时间,主管着急要呢!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他身上的手机响了起来,伴随着悦耳的铃声,一片光亮在偌大的仓储室里漫溢开来。比尔一拍脑袋,马上有了办法。尽管白天或者在有光亮时这个手机的屏幕光不是很明显,甚至由于习惯了都没感觉到它的光亮,可是在这黑暗的地下室里,手机屏幕上的光非常耀眼。借助它的光亮,比尔在货物堆里找到了他要的东西,及时地交给了主管。
比尔从这件事上获得了灵感。他在当晚的日记里写道:一粒微弱的星辰,悬挂于月亮旁边,当然无法让人看到其光芒。如果懂得如何把自己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让自己亮在暗处,原来微弱的光就会特别耀眼。
过了几天,比尔就向其主管辞职,加盟到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公司,并从市场部的一个小职员开始做起。因为他在原先那个大公司里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自己又有不俗的实力,不久就被提升为项目部主任。后来,他又从主任的位置上升任项目部经理。然而,他没有在这个位置上久留,又从这家公司跳槽到了另一家更适合他的公司,并逐渐做到了经理的位置。最后,比尔成了一家跨国大公司的董事长。别人在问他的成功经验时,他是这么说的:“一个人要成功,必须找准个人能力和职业的最佳结合点,找准自己的定位。”
如今小品明星赵本山已经红遍大江南北,当他还是一个农民时,有人说他重活干不了,轻活不愿干,光会耍嘴皮子。但他硬是把嘴皮子耍成了一门功夫,练成了广受人们喜欢的“赵氏风格”小品。著名的NBA飞人乔丹成名前曾在一家二流的职业棒球队打棒球,可是成绩一般。后来他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开始打篮球,终于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出来。
比尔、赵本山、乔丹,三个人成功的共同点是:找准了自己能力与职业的最佳结合点,扬长避短,把自己身上的真正才能表现了出来。
现在有很多测试工具能帮助人们找准这个最佳结合点,一些知名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要对求职者做一番个性测试。因为人们知道,必须把不同个性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比如把一个喜欢热闹和聊天的人放到处理文案的部门,可能会影响到别人的工作,令同事反感、主管头痛;但如果让他去从事销售方面的工作,可能就会大受欢迎,因为他总能和客户说上话聊上天。
处于职场中的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了吗?可能你还在自己厌恶的环境中忍受,可能你正在积极地做好每件事,但不管怎样,你都必须尽快找到恰当的位置,把你的才能发挥出来。
第三部分:透视自我认知发现内心的自我
问:你了解你自己吗?你认识你自己吗?
答:好像了解,又好像不了解。
“你真的不知道,当我站在悬崖上,随着那纵深一跳,我整个人飞了起来,我简直快乐得要哭出来了,我从没想到蹦极是这样快乐!你一定要试试!”
公司在一个周末组织全体员工出去玩。很多人看着高高的跳台望而生畏,惟独一个女同事勇敢地选择了蹦极。她跳完后休息时和我聊天,对我说出这些话的时候,眼睛闪着兴奋的亮光。在她这么多年的生命中,这个发现简直比发现一个金矿还叫人快乐,“因为我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发现了新的乐趣……”
不经意间,总会有许多的发现,能给人带来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甚至是悸动,像婴儿说出了第一句话语,第一次学会了骑自行车,跟爸爸妈妈学会了炒一个新的菜,或是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突然来到一个山清水秀的乡村看到的一缕炊烟……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认识的其实就是自己,如果一个人已经到了只剩下自己这一个对手时,实际上他已经是天下无敌了。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内心的探索与发现的过程。然而不管你的成就是有形还是无形,都得先由内心的意愿与组织开始。一个人若是内心荒芜,长满野草而从不耕耘,自然无法长出令人喜悦与激动的嫩芽。别人的赞美与表扬都是外在的因素,我们不能永远依赖外来的评判来了解自己,只有自己的探索、发现才能接近真正的自我。所谓“知己知彼”,认识自己才是处理事情的前提。
以写作为例,喜欢写作的人,最能感受到的是创造的快乐。在创造的过程中,多少个无眠之夜的沉思与煎熬,通过心灵的整理,刹那间的灵感爆发与快乐是其他人所无法体验到的。
其实,不管你是国家领袖还是平民百姓,不管你是作家文人还是园艺工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都是一幅绚丽多姿的风景画。不是我们的内心没有颜色,而是我们很少会耐心地打扫蒙在心灵上的那层尘埃,这使我们只是看到了污垢,而发现不了有一幅多姿多彩的美丽图画在等着我们去欣赏。要善于发现,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与自己的内心对谈交流。有时,要对自己宽容一点,善待自己的短处,让自己有机会、有空间去接纳更多的机会;有时,又要对自己狠一点,该断则断,学会放弃。这样,才能真正明白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而你一旦将这个感觉化成行动,变为事实,那你的内心就溢满了幸福与快乐。
第三部分:透视自我认知要比就跟自己比
问:你会因为别人脸上是脏的,就拼命洗自己的脸吗?
答:当然不会,我要先看看自己的脸脏不脏。
小时候的爱因斯坦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母亲一遍遍地教导他说:“孩子,你不能老是这样子啊。”可是,爱因斯坦总是左耳进右耳出,还不以为然地回答说:“为什么不能这样呢,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父亲真是无计可施。
父亲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一天晚上吃完饭,爱因斯坦缠着父亲讲故事,父亲想了一下,给他讲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父亲说:“昨天,我和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必须踩着烟囱内的钢筋踏梯一步步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钻出烟囱时,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脸又黑又脏,像个小丑,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只草草洗了洗手和脚,就大模大样地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听父亲讲完,爱因斯坦也哈哈大笑起来。父亲郑重地对他说:“不要笑。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还有个故事更引人深思:
有一个钟表店,每天中午总有一个年轻人几乎定时在店门口出现,抬起手腕上的表与墙上的挂钟对一下,随后匆匆离去。有一天,钟表店老板终于忍不住心中的好奇,他叫住这个年轻人,问道:“年轻人,你每天这个时候路过我这里都要停一下,请问是为什么呢?”年轻人说:“我是你们店斜对面工厂里的领班,每天中午负责拉吃饭铃,但怕时间不准,所以我只好在每次拉铃之前来您这里对时。”老板大吃一惊:“不会吧;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我这个店里所有钟表的时间一向都是依你们厂中午的铃声为准的……”
和别人做比较永远发现不了自己的缺点,如果别人比你差或者和你处于同一水平,你便会满足现状,裹足不前。要比就和自己比,这才是上策。和自己比才能以一种纵向的思维看待自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而与别人比较,无论是相互比较还是其他形式的比较,都会有一定的误区。一旦陷入这种误区,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你的一生。比如一名优秀运动员,只有不断打破自己所创造的记录,才能一直拥有冠军的头衔。邓亚萍如果不是一次次与自己比,能有那么高的成就么?如果她只是和别人比,那她基本上是没有对手了,可是,别人也会不断进步,自己可能会逐渐退步,如果不超越自己,以后怎么打败对手?因此,优秀的你也该试着与自己比较,这样的比较不仅真实,也更有挑战性。自己设立一个目标,然后超越它;再设立一个,再超越。这虽然很难,但很公平。
在这充满了竞争的时代,我们做什么都是主动或被动地与别人较量高低,我们总是喜欢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注意别人的进步或落后上面:如果别人比我们落后了,我们便会沾沾自喜;如果别人比我们进步了,我们便会灰心丧气。其实,对每一个人来说,真正的进步是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而言的,你不一定能超过每一个竞争对手,但你能超过你自己,而只有超过了你自己,才能超过更多的对手。与你自己比,每天哪怕是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最后获得的成功一定会超乎你当初的预期。
同自己的过去比,现在比,未来比,一直保持积极的心态,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第三部分:透视自我认知人贵有自知
问:你虽有很强的能力,但是你能改变周围所有的环境吗?
答:不大可能。
树林里有一只乌鸦,很喜欢唱歌,可是它的嗓子不好,唱出来的歌真是让人不敢恭维。
这一天乌鸦收拾家当准备搬家,这时遇到了它的新邻居喜鹊。
喜鹊问:“乌鸦小弟,你要到哪里去?”
乌鸦答:“我要搬到东边的树林里去。”
喜鹊很奇怪:“这里住得不是蛮好的吗,为什么要搬呢?”
乌鸦答道:“喜鹊大哥,你真是有所不知啊!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歌声,说我唱得太难听,所以我必须搬家。”
喜鹊听完,意味深长地说:“其实需要改变的不是你的住处,而是你唱歌的声音。如果你不改变唱歌的声音,就算你搬到东边的树林里,那里的人也一样会讨厌你。”
很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心高气傲,工作没做好,没得到提拔与重用,就埋怨企业环境不适合自己,埋怨同事不喜欢自己,于是就不断地跳槽,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安身立命、大展身手的公司。其实跳槽只是将责任推卸给环境和别人的借口,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外界而在于自身。论经验你比不上那些老员工,论动手能力你比不上那些骨干精英,你惟一有的就是书本知识,何况比你学历高的人多的是。如果你不懂得自我反省,无论你走到哪个地方,都会犯同样的错误,最终只会落得心力交瘁、精疲力竭,不知道自己应该归向何处。
几千年前老子就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能正确认识别人的人是很有智慧的,而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是个聪明人;能战胜别人的人,只能算是有力气,而能战胜自己缺点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强人。
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才能选对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好自己的奋斗目标。一个不能全面认识自己的人,也是个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人,在学习、工作中,在与人们的交往中,心态上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端是妄自菲薄,自轻自贱;一端是自我膨胀,妄自尊大。而骄傲和自卑的根源都是对于自己本身的无知。
在职场中,要认识到你个人是渺小的,纵使你有超凡的能力,也不可能让整个公司的文化环境改变以适应你,你能做的只是根据公司的文化来不断调整自己,使自己尽快融入到公司文化中去。人贵有自知之明,但能做到自知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人啊,认识你自己!”这是古代哲人一直面临的难题,也是留给我们的难题。可见自知多么不容易,这需要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现在的社会生存压力和工作压力很大,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如果你不能自知,不自量力,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