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肯定是还活得好好的。他们都在外国。”
“我家人也是。”女孩抬头环视一下天空,往东有一个教堂的尖塔,往左则有另一个教堂的圆顶。
“其实我在这里谁也不认识,只有我室友……但他也还没回来。”女孩说完,便用那对深棕色的眼眸看着男人。
之后的事情,就无须赘述了。
躺着,他觉得手臂有点麻了。
“能不能借一下电话?”男人问。
“打给家人吗?”女孩问,其实她想要问别的事情,但她又不想那么俗气。
“不是国际电话,就打到市内。212开头的号码。”
女孩有点赌气地,硬是把身体往男人手臂上靠紧一点:“电话,在客厅。”
男人以亲切有礼的缓慢速度抽回自己的手臂,在床边四处捞了一阵,找着了长裤便直接穿在光着的屁股上。
“嘿。”女孩坐在床上叫道,正要走出房间的男人回过头,走廊上的背光让她看不见男人的表情。
“看一下我室友回来没,好吗?”女孩说。
“嗯。”男人走过通道。女孩在床上坐起,从卧室的窗,隔着天井那头的另一扇窗户,能看见那一头的动静,先是厨房的灯亮了,然后又熄灭,第二次才开对了客厅的灯。
隔着两层窗的格子里,男人拿起电话,拨号之后,坐在桌边的扶手椅上,他用脖子夹着话筒,一边从裤子口袋掏出变形的香烟盒。在他点火之前和之后,似乎都没有对着话筒说出半个字。
然后他挂上电话。客厅的灯熄灭,男人回到公寓的这一半,他站在门外,靠在框上问道:“我能回床上去吗?”
“当然,请便。”女孩把下巴靠在自己膝盖上说。“电话通吗?”
“不通,应该不是你这边的问题,你下午不是打了电话吗?”
“是啊。没坏啊。”
男人把长裤脱掉,从地上捡起四角短裤穿好,这才躺回床上。
“我室友在吗?”
“呃,没看到人。”
“他房间门关着吗?”
“是打开的。怎么了?”
“他今天有个面试,但我不清楚在哪。”
“你觉得会在那附近吗?”
“我不知道。我最不希望的就是,在一个人最低潮的时候认识他,但是他就是这样的,他一整个夏天都很沮丧,他同班的毕业生,都找到工作了……”
“是念金融的?”
“不是,但是他想进投资银行。”
“因为?”
“因为,华尔街是世界上最高尚的地方啊。”
“这样。”
“如果为了一个面试就这样死了……”
“嘿,别想了。”他拍拍女孩的肩。
“我们要不要去个有电视看的地方?”女孩问。
“电视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我想了解一下current status。”
current status。他复述了一次这微妙的词语,但念过之后也似乎毫无新颖的想法产生。
“我们该往哪去呢?”他说。
他们终究穿上衣服走进电梯,在公寓门厅处,值夜班的门房比尔照旧在他的小房间里收看那个巴掌大的小电视。听见电梯开门,比尔低着头走出房间,在男人的擦得发亮的皮鞋上看见自己的脸。
“嗨,比尔,你好吗?”她问。
“你好。”比尔大受打击,面部僵硬地说。
“可以麻烦你告诉我,电视说了什么吗?”男人插话问。
比尔抬起头看着他,脸有点泛红:“你干嘛不自己去看看?”
他们从小窗子看进去,安静地欣赏了几分钟小电视里的新闻,在女主播端坐的高台后面反复播送的,依然是早上那段飞机冲撞大楼的画面,可能是电视太小,或是主播的头发吹得太高,他觉得大楼看起来好小。
“所以有炸弹吗?”她看着字幕问。
“炸弹那一行字后面接了问号呢。”男人摇摇头,“走吧。我们出去看看。”
他们并肩离去,留下比尔独自伤感。
他们先往西走,再往南行,街角两位制服警察经过,看了他们一眼。走到下一个路口的时候,他们被另一组警员拦了下来。
“警察先生,你们好。”男人说。
“晚上好,我知道你们是学校的人。只是想说明一下,整个校区和市区今晚实施宵禁,请不要在外逗留,尽快回家。”警察用毫无喜怒的制式语调说明。
“我明白,先生,我只是,跟我的女朋友,这位。”他牵起女孩的手,“我们正要回家。就在五条街外。”男人说完。牵手的两人开出幸福的微笑,飘然离去。他们往南漫步,风正从河面上吹来,不寻常的是,那风竟然夹带着浓郁的烤肉香。他们沿着河边大道寻找,来到空无一人的公园口,在角落,一顶白色帐篷上面挂着救世军的红色盾牌标记,帐篷前是两架冒着烟的炭火烤炉,一个脸色红润、毛发茂密的大叔正在勤快地翻动成排的鸡翅和猪排,他耐心又慈祥地刷上暗红色的bbq酱料。在那样的香味侵袭下,任何意志坚定的眼神都会被融化成楚楚可怜的模样,他俩就这样呆站了一会,直到大叔抬起头来。
“两位好啊,来点鸡肉吧?烤得正好。”大叔洪亮的嗓音在空荡的车道上回响。
“不不,”男人连忙婉拒,“这是要给需要的人的吧。”
“肚子饿的人就是需要的人。”大叔满脸笑容地说着,一边在纸盘上盛装了两份烤鸡,伸到他们面前,他们欣喜地接过吃了起来。
“来点开特力?”大叔又问。
“好啊!来点开特力。”女孩说。
“橘子口味?柠檬?”大叔弯下腰,伸手到冰桶里挖着运动饮料。
“橘子!”女孩也感染了那样的活力。
他们坐在水泥长椅上,空无一人的河滨公园里,初相遇的两人,吃着救世军赠送的慈善晚餐,看着河对岸的灯火。
“只有我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女孩问。
“也许是吧。”
“如果我们在对岸,应该可以看得比较清楚。”
“任何这里以外的地方都比我们清楚。”
她把手卷成桶状,想看清楚对岸房子的窗户后,是否真有好奇的眼睛,但是太远了,看不清。
“如果明天一切如常的话,”女孩下定决心地说。“我想去买一只手机。
“是吗?”男人说,“那你会告诉我号码吗?”
“你想知道吗?”
“当然啊。如果你愿意。”
“你以后也会买手机吗?”
“我就免了。”男人很快地否定了。“不过,先给我你现在的电话号码吧,我会打给你的。”
女孩若有所思地看着他微笑。
“笑什么?”
“你才不会打。我知道。”女孩继续笑着,一边吸着手指上的酱料,“这是buffalo wings嘛,这么好。”
他只好对自己叹一口气。
青蓝色的探照灯扫过河面,灰暗的河水正在滚滚地流动,直升机真的令人心烦,听得见它们,却分不清它们在哪。
“好吧。”他说。
“说吧。”女孩拿起一片枫叶擦手。
男人将眼神放远,回到不久以前的某个早上。夏天才刚开始,他跟v在卧室里怒目相视,汗浸湿了衬衫的腋下。
分手之后,他才知道自己多么想要继续,他用尽各种理由找v说话,虽然总是被冷漠的敷衍,或是直接了当拒绝,但他依旧控制不了自己,他会跑到v的新住处守夜,只是为了还她柜子里找到的一只袜子,他还假装中了彩票要让v抽成,他甚至打电话到v的家乡祝爷爷生日快乐,只可惜爷爷在五个月前已经归西。后来有一天,他拿着补税通知去找v,这一次,他是真的需要帮忙。他教统计却报错税是很讽刺,更讽刺的是,他根本不会填单,但v会。
v说,你不能再这样侵犯我的生活了。
他说,我侵犯你的生活?你怎么能这样说。
我已经跟你没有关系了。v说。我们分手了,你提出的,记得吗?
“我错了。”他说,“我错了。”
v看着自己的手表,看着那只小小的手机,然后说:“我觉得你没做错,你只是税报错了而已,我会帮你改的。你走吧。”
那是与v最后的交谈,就在24小时前的昨天晚上。
他知道自己的心情在夜里藏得很好,并不是他多么善于隐藏,而是身边这个年轻过头的女孩,还不知道事情有了答案不等于结局,而很多看得到的结局其实不是答案。大部分的疑问在经过很多年的苦思无解之后,有一天会豁然开朗,到了那个时候,问题早已经不是问题,而你会问自己,为什么当时的我,什么也不知道呢?
“为什么有些人从梦中惊醒的时候会哭呢?”男人突然开口,“他们说做梦的你,其实不是睡着了,只是大脑皮层在假睡。在意识浮游的夹层里,没有一定的时差。人的想法要快起来的话,可以快过光速,你可以在梦中度过十年,但醒时正好看见秒针走了一步。”
“这是给我的答案吗?”女孩问。
“可以吗?”
“还可以。”女孩咬了下嘴唇。
女孩经常做那种很长很沉的梦,让她醒来之后觉得比没睡还累,而且头痛。她看着河面上的波光,想着早上做的梦。在父亲过世后的十年里,她只梦过父亲三次,每一次被拖进梦的深处,都真切怀疑自己永远醒不来,每一次挣扎着终于醒来之后,都有人会死。即使是现在,嚼食鸡翅的同时,头的右半还会隐隐作痛,但是这个男人不会知道这些,他也不需要知道。
女孩冷不防地丢出问题:“你有女朋友。对吗?”然后继续看着河面。
“分手了。”
“她失踪了吗?”
“她有时候会去华尔街,但星期二不去的。”
“希望她没事。”
“应该没事。”男人说完,侧耳听了一阵。他原本以为听到远方的一声巨响,但又好像什么也没有。
“那你找到她以后,会跟她说我爱你吗?”
男人没有回答。
“下雨了吗?”女孩将手心翻出,抬头看着天空,灰阶色彩掩盖着天顶,从探照灯的角度,她能数出直升机有几架。
男人感受了一会,说:“没下啊。”
他们享用完无人打扰的河畔晚餐,谢过了热情的义工大叔,在美丽的棕色楼房转角处吻别。女孩闻着指间的酱料味,提着剩下的半瓶饮料往回家方向走,在接近住处时,她抬头看到客厅的窗户亮着,她的心跳加速,是室友回来了?还是刚才忘了关灯?
男人往南继续走了几条街,回到自己住的大楼,推开大门,在昏暗的照明中拉上电梯铁门,电梯发出噪音鲁钝地爬上五楼,家门前,一个牛皮纸信封静静地躺在脚垫上。他打开信封,里面是填妥了的补税表格,一张黄色的便条贴在背面,写着:但愿这一天起我们都会平安无事,911,1:30pm。
他手上没有十字架项链,但他不禁将手放在唇间亲吻,喃喃念着“我的上帝”,他靠着墙,闭上眼睛,在心里默默地感谢,有多久没有上教堂了呢,但今天他感谢神没有将他遗忘。
当他从激动的余波中恢复过来,擦去脸上的泪水,看了一眼手表,接近晚上十点,时间还继续走着,再过几个小时,这一天就要走到尽头,明天即刻到来。
多年以后,他会回想起2001年9月11日这一天,记得这是一个分外晴朗的日子,夏天的终结,由于下城发生的“严重事故”,造成区域电话配线毁坏,使得他这一天过得特别安静。多年以后,他将从各种巨细靡遗的事后分析得知,从那一刻起超过二十四小时的全面禁航令,让美国的天空和地底不再属于人民,那一天,空中没有任何客机,地下也没有狂奔的地铁,那就是为什么,这一天那么的安静。
多年以后,当人们又问起那个老问题:“911”攻击的那天,你在哪里?在做什么?他会这样回答:“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开始上课,我说,就让日子继续。”
那时的他还不知道,从今往后,当每个人说到每件陈年旧事,每段往日恋曲时,必定有人搭腔:“那是在‘911’之前、还是之后?”而当时光流逝又过一年来到了这天,那情景、这片烟硝中的宁静、制服皮鞋走过反射的阳光,以及直升机在云的后面盘旋的声音,都将一遍又一遍在眼前反复播送,而他会不断地自问,为什么,那个时候的我,什么也不知道呢?
(“911”恐怖攻击造成2986人死亡,四栋摩天大楼倒塌,大火延烧三个月,直到来年的五月,才正式宣告现场清理工作完毕。)
何曼庄,作家。微博id:@何曼庄
WWw。xiAosHuotxt。COM
VOL。340 冲击钻、膨胀螺丝和爱情
<t<xt>小<说天?堂
作者慢三
方琼想在进门正对的墙上挂一幅画。我表示反对。我的意思是,墙上最好白花花的,什么也没有。但方琼坚持,那么,既然如此,走吧,我们去买画。
我们先去了宜家家居。由于是周末,人特别多,大家走走停停看看想想,拿出卷尺来丈量尺寸,躺在样品床上呼呼大睡,有的甚至在方形餐桌上摆了麻将。我站在他们旁边看了一会儿,赌得不大。
你应该先打二饼。我建议道。
滚你妈的,你哪儿来的?
方琼赶紧把我拉走。我们逛得很慢。是这样的,当你打算去买一样东西,肯定会在这个过程中被其他的一些东西吸引,并为之心甘情愿地掏钱。我们选了一套蓝白条纹的被单、几只灰色的瓷碗和一个用来磨刀的器具。随后我们去餐饮区吃了顿饭。
你带会员卡了吗?
没带。
会员卡可以免费喝咖啡。
哦,真可惜。
排在我们前面的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大妈,又肥又矮,但打扮得还挺像那么回事儿。她要了一份意面、一份牛腩饭、两块慕斯蛋糕,还有一碗奶油汤。我完全相信她能把这些东西消灭得一点不剩。
吃完饭,我俩悠哉地喝了一会儿咖啡(因为可以续杯,我俩共饮一杯),并对中国人的公共素质问题展开了一场小型的讨论,她觉得最近三十年中国人素质一直没有提高,而我觉得大家还是在进步的。直到感觉时间差不多了,我们才收了碗筷,继续前进。
家居厅在二楼。由于东西多,我找了一辆推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拿了一块圆形的羊毛地毯、四只高脚杯,还有一个用来煮意面的不锈钢锅。在一个狭小过道中,迎面来了一辆同样的推车。一个年轻的高个子父亲推着他大约三岁大的儿子,嘴里哼着一段听不清是戏曲还是歌曲的旋律。两辆推车头冲着头互不相让,较了一会儿劲,就在剑拔弩张之际,我再次被方琼拉到一边。
这里有套装的膨胀螺丝,要不要买一盒?
买了干吗?
挂画啊。
挂画有钉子不就行了?
当然不行。
方琼坚持要买。那么,买吧。紧接着她又说既然买了膨胀螺丝,就得买电钻。摆在面前的有三种:电起子、普通电钻、冲击钻。她犹豫不决。
你们买来做什么用呢?一个穿黄颜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适时地插了进来。
你甭管,你就告诉我这三种有什么区别吧。
电起子是用来拧螺丝的,普通电钻只能用来在木板或石膏板上打洞,冲击钻则可以打一般的实心墙。工作人员解释得很耐心。功能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
那就买冲击钻吧。
等等,我说,我觉得普通电钻就足够用了,进门那堵墙是石膏板做的。
可是万一你以后需要在客厅的承重墙上再挂点其他的东西呢,到时候你不得又跑一趟?
那你的意思是,一步到位?
对,一步到位。
看到方琼又开始坚持了,我还能说什么呢,那么,好吧,就买冲击钻。
我和方琼相识在一档相亲节目,当时她是台上二十四位光彩照人的女嘉宾中的一位,漂亮,端庄,知性,美国留洋经历。而我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