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one·一个 文章合集_韩寒-第3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发前,付汝文发来一条简讯,只有我的姓名和航班讯息。我看了半天,按下删除键。不知道为什么想起第一次重逢时他在会议桌末尾做的那个手势。



如果有人问,我会毫无犹豫地答:是,我想跟他走。



但没有人问。



 



转眼又是一年,年末飞机稿满天飞。



浑水好摸鱼,我们这么一家小公司居然也拿到了去kc比稿的机会。同事出发前,老板开誓师大会:“成败在此一举,新上任的副总裁今天会亲自参会。前台小姐告诉我的,大家不可掉以轻心!”世风日下,不对,是人心不古。当年那些连头都不肯抬的前台如今都懂得私下透风了。



一个小时后,座机响:“快送电脑电源线来,真是百密一疏!”老板在电话里气急败坏地说着成语。



我啼笑皆非地抓过电源线奔下楼打车,想不到自己竟是这样进的kc大楼。



会议室大门打开的瞬间,我仿佛穿过时间隧道,回到了那个冬天。会议室尽头依旧是那块千年玄铁:付汝文。



我将电源线放下,转身轻轻走出会议室,不过几步远的距离,却感觉背上已插满刀子,生疼。



傍晚老板在总结大会上忐忑地说:“到最后一页thank you渐隐的时候,那个付总突然大笑,却笑得哭似的。我们的情感策略是不是太感性了?”



 



这时我的手机震了一下,一个陌生号码传来一条简讯问:你,是猪吗?



 



陶立夏,翻译、作家、摄影师。微博id:@陶立夏


 m



VOL。465 论电影的七个元素

txt。小说。天+堂

作者韩寒



 



(关于我对电影的一些看法以及《后会无期》的一些消息)



 



这些天,不少朋友和媒体来问关于《后会无期》的情况,写一篇短文,告诉大家一些故事和想法。



 



差不多五年前,我构思了一个剧本,想自己导演一部电影,于是往返各个城市寻找投资方。我的想法和当年开始赛车时一样,自己的版税加投资方的一部分钱就可以开 干了。当时的电影市场还没有今日那么火热,所以各方面都不太成熟。一年后,我把这个故事写成了小说出版,那本小说就是《他的国》。



 



然后是三年多前,我又构思了一个剧本,还是想自己导演这个故事,又往返各个城市和不少人谈。当时电影市场日渐红火,新导演也有了更多的空间,无奈这个故事本身稍敏感,所以还是没有成功。我又把这个故事写成小说出版,那本小说就是《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电影与出版不一样,我写一本书,无论卖多少,我和出版商都不会亏,无非赚多或者赚少。电影若是胡来或者困顿在导演本人的一些个人情结里,很容易害人害己。我依然在磨磨唧唧做着剧本。但去年电影市场火爆,尤其是新导演横空出世,来找我拍电影的人突然剧增。



 



其中有几个朋友很不错,相谈甚欢,我学到不少,但更多人是用挖煤挖矿的经验在对待影视。有请我演戏的,把我说得文能控萝莉武能战影帝,我当然只能婉拒,更多 是请我导演电影的,很多人都是带着你拍什么不重要反正我把钱拍桌上了的豪气而来。剩下则是问我有什么项目介绍,甚至连我远房亲戚家开养鸡场的邻居都说要投 影视,原因就是赚钱,风光,没有禽流感。



 



他们眼里都只有直上云霄的风光,似乎没人考虑过直坠深渊的惨状,那些把一个公司赔破产的,甚至连院线都上不了的电影好像从来不存在,开口闭口都只有“泰囧” “西游”“致青春”“合伙人”。其中很多人对电影的理解非常有意思,要是旁人路过听几耳,还以为谈的是化学,尽是“元素”,觉得电影就是列出一个元素表, 然后往里填东西再加一些过时的网络段子就能成功,在有人看来,所谓电影,摇臂升起就是宏大,乱着叙事就是新颖,剪碎成渣就是前卫,升格特写就是细腻,喜剧片就是把脸贴到镜头上演戏,青春片就是骑自行车张开双臂,无论拍什么,预期都是五亿。



 



还有人对我说,对我的预期更高,我定能拿七亿票房,只要我找齐他口中的七个元素。我打断了他,把那些所谓的“元素”汇聚但非常失败的电影列举出来,并一再提醒,凭什么你就觉得我不会搞砸,所谓微博粉丝之类的都是空的,是无法转换的,一个人再火,几十万铁杆粉丝最多了,如果片子不好,是无法支撑起一部电影的。 他们说,这些都是营销不好,要强于营销,他们的公司对营销有心得,你看,比如你这本《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这名字就不行,咱公司潜心研究,发现 一个规律,大卖电影都是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你这个要改名成“我想谈”,票房就大爆。哦,还要找齐七个元素。



我觉得他一定会爱看《七龙珠》的。



 



一夜之间,身边的文化人们都在说电影理想。



我其实一直不喜欢“电影理想”四个字。因为绝大部分的文化人,对电影都是感兴趣和存理想的,就像女孩们大多想开咖啡馆一样。在这种情况下,“电影理想”早已经算不得是什么东西,电影态度与电影能力才是重要的。



 



说回《后会无期》,这部电影的制片公司是劳雷影业,感谢制片人老方多年来的支持,感谢剧组里为这部电影与我一起奔波的朋友们,也要感谢多年前好友罗先生、杨女士的信任与帮忙(开机饭都还没吃怎么说得跟获奖感言似的……)。一过新年我们就会开机,演员阵容会在未来几日告诉大家。虽说网络上有一些剧本梗概和猜 想,但真实的故事我觉得在这里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未来会和大家分享一些导演心得与非限制级的剧组故事。上映日期不至于后会无期,但也要视各种客观条 件而定,我自然是希望做好为止。



 



有朋友觉得《后会无期》必定是个不错的电影,也有人觉得肯定烂成渣,这些都不重要,做出来前甚至上映之后,我自己都不会做太多评价,那是他人的事情。但有人给我发短信说欣赏我,想做就去做了,潇洒,犀利,乃是说走就走的旅行。我其实不赞同。



 



世上虽然没有完全的准备充分,但必须要有准备与积累的,咱不能只看见人家飞在天上吃肉的样子而忽视人家被踩在地下吃屎的日子。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新导演们不 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泥里走过来的。这么多年了,我也一直在学习,写完这些,专心开工去,希望成片不负大家,更不负自己。



 



对了,这部电影里,有如下十个元素……



 



韩寒,导演。微博id:@韩寒






VOL。466 我所听过的最吊诡的相亲故事

txt=小_说'_天。堂

作者小庄



 



非常迷人的乔,带着她特有的黝黑肤色、黑色马靴和黑色幽默,走进了我的世界。



 



我们结识纯粹因为另一位好事女子:当summer决定脱离单身嫁给了某理工博士的那天,做的第一个决定是把她还待字闺中的所有京城女性好友召集到簋街的饭局上,隆重宣布:姐要退役了,你们再选个班长吧。半推半就之中,我接过了她的棒。这时候summer似乎还有些放不下,眼神飘忽,在席间穿梭,突然指了指坐在我对面的乔,说了一句,你要担负起副班长的责任来。



 



然后就有幸和乔在各式场合一起吃吃喝喝,见识她恰到好处滴水不漏的幽默,同时深深爱上她。乔是这样一种极品:不管是谈论旅行工作还是交际……都能使上既机灵又真诚的自嘲,因此哪怕讲到一款刚买的毫无性价比的香奈尔新款,你也听不出什么炫耀意味,能感到的就只有她那股生气勃勃对世界对生活充满调侃的生活乐趣。



 



而所有谈话之中,我最为享受的是她的各式相亲经历。



 



有必要做个声明,乔的美貌足以让她不乏追求者,但因为她和善讨喜的性格,即便一位刚认识不到十分钟的好心人,都会愿意问上一句:你单身吗?我认识个男生很不错,想介绍给你。这时狡猾的乔会眨眨眼,不露声色道:是吗?什么样的人?



 



她在许多著名品牌呆过,基本上都是做高级公关之类的职务,这个工作使得她乐于认识更多人。而她的相亲对象中不少都会马上成为她的客户(或潜在的)。最令人惊叹叫绝的是,有时候我跟她吐槽因某某原因导致手上事情解决不了,她会叫停,说:你等等,别哀号了,我上个礼拜相了个亲,那个人好像能搞定这个。



 



当然也有马失前蹄的例子。



 



乔的所有相亲剧中,让我们印象深刻至独一无二的是“馄饨侯”事件。



 



前因不多交代了,总之是又一次经某好心人推荐,一位适龄男性(据介绍人说是简朴的高富帅)与乔约定单独见见,此君(以下称馄饨君)在电话中说,我爱吃馄饨,我们去馄饨侯碰吧。乔闻听此言愣了愣,但还是很快反应过来,可以啊可以啊。



 



他们面对面各吃了一碗,倒也找到很多话茬一路往下说。然后馄饨君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大意是你那碗比我这碗要贵三元。乔再次愣住,心想这是不是提醒自己aa呢,于是不露声色说道,呀真的吗,那待会儿出去我买个糖葫芦补偿你。两人一起讪笑,起身,准备结束这次见面。这时候,最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馄饨君朝远处挥挥手:服务员,请过来一下。服务员趋近,问:先生你有什么事?馄饨君严肃地说道:这碗馄饨,应该是十个对吗?我只吃到了九个,我数学很好的不会算错,这碗一共是十二块,所以你们应该退我一块二。



 



乔在描述整件事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了她一以贯之的风格,条理清晰,不露声色,我也很配合地冷静倾听,但听到这个地方再也忍不住了,胸口和脊椎失控,一下子滚倒在泰国菜餐厅的沙发上——我和她见面一般不会发生在人均消费200元以下的场所。



 



所以说你也赞成我放弃一位数学好的男人的,即使他可能是一位表现出了与你共贫贱的富二代,对吗,科学家?——乔笑眯眯地问道。



 



费了五分钟的调整时间,从沙发上爬了起来,以下是我的回答——数学好是另外一回事,但从生物学、社会学的角度,男人在两性中是必须要提供资源的,如果不肯投资,就有两个可能:第一他缺乏能力,第二他不认可对方的价值。有一份2011年发布的全球近35年约会调查报告显示,即便在男女的初次约会中,很多刻板印象已经发生了改变,但对于男性做经济衡量,对女性做外形衡量仍是个不变的主题。



 



处乱不惊的乔,终于露出了美丽而懊恼的表情,呃,我再也不会答应别人去吃馄饨侯了。



 



馄饨君以凌厉的吝啬作风让乔意识到了有条钢铁定律不可撼动:在这个世界上男人得像个爷们样!哪怕已经进入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哪怕自己月收入50k以上,mm们啊,找一个舍得花钱约会主动买单的partner依然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这段血泪史的确对我们启示多多,科学界表示不知道约会道理的话情有可原,但一些基本原理还得早早学习。话说2011年,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的两位女博士安娜·伊顿(asia anna eaton)和苏珊娜·罗斯(suzanna rose)在综述性文章《约会变得更平等了吗?》中,分析了《性别角色》期刊上近35年来的相关文献,做了系统的整理总结。之后她们指出,这些年来,两性的约会模式基本上还是遵循着几百年来的那一套,没有发生任何本质上的改变。



 



文章还提到,纵观2004年以来的恋爱指导畅销书,或更准确来说是有关书籍中的指导约会礼仪的部分,都大同小异提出了以下主张:建议女性一定要等对方提出见面要求,并且通过拒绝身体接触来获得主控权;建议女性要注重外表,以及身体的气味,甚至是私密部分的气味;建议女性要让对方有一种掌控全局感,切莫或真或假地扮演女强人;建议女性要让对方觉得难以追到手,以逸待劳乃三十六计之第四,欲擒故纵乃三十六计之第十六,排名这么高不是没道理的。



 



不必惊讶,这些书的书名中,题眼部分一溜儿“爱得更聪明”“男人计划”“搞定男人”之类措辞,而且分析起来也头头是道,有理论有证据。反正那态度都相当一致:要让雄性主动,要让雄性掏钱,要让雄性花气力。作为女人,矜持和等待是你唯一的正确路线。



 



虽然,几位态度上稍有松动的作者会笔锋一转煞有介事地提出:谁都可以提出见面要求,谁主张谁买单。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最理想的还是让男人开口。



 



博士们分了1980…1989、1990…1999、2000以后三个时间段,来讨论文献中闪现出的时代特征,通过翔实的比较来分析其中具体的关注点与变化。她们得出结论如下,无论从文化、心理、社会需求等各个方面来说,在约会中,保守不仅仅是女性的天性,更是女性的天职,打破了就要后果自负。换言之,畅销书们,靠谱!



 



畅销书们为什么靠谱,因为它们指出的,还真就是最省事合理的当代男女交往常识——



 



其原因之一:男人和女人在社会地位上仍远远未达到平等,这说法有来自统计数字的绝对支持,全球几乎所有具一定规模的公司里,能够身居要职的女性只占很小一部分。比如说,福布斯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只有3%的女ceo。而在另一个统计榜上,世界上业绩最好的2000家公司只有1。5%的女ceo。



 



原因之二则在于:对于刚开始接触的一对男女而言,对方是个陌生的对象,有某些不安全和不确定性,这种情形下最好存在某种约定俗成的交往范式可依循,那么最自然的,传统社会文化会在这当中起到很大作用。按传统方式行事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是注重社会规则办事的,你也得这么来”,这会降低风险,增加配偶成功率。



 



本文选自小庄新书《彬彬有礼地离开吧,不要和地球人谈恋爱》,现已上市



 



小庄,专栏作家。微博id:@庄小哥


。;



VOL。467 我的妈妈像那海上一朵花

t?xt_小_说天堂

作者林育贤



 



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影其实完成了大多数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完成的心愿。例如电影里的妈跟现实生活中的妈长相或许可以透过化妆造型完全一样,可是却演出不同的人生样貌,因为导演让在现实生活中妈妈做不到的事全都在电影中实现了。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谁,而是希望透过电影让身在其中的人获得谅解与救赎。



 



《翻滚吧!阿信》上演时,我给了我失联多时的老母十张电影票。据她朋友描述,电影看完后,我老母是被她那群朋友扛出来的,因为电影散场时她哭到虚脱腿软。是想起了父亲大人吗?还是愧疚于不知如何当一个妈呢?



 



多年来我一直无法原谅我老母的作为,除了不定期会在半夜酒醉的时候打来未知号码的电话发疯哭诉,不然就是提早半年打来祝我生日快乐然后又说最近出了点状况需要一些钱。直到有一天,我决定不把她当妈看,我希望跟她变成朋友,以站在朋友的立场来听听她的故事。



 



那一刻,我发现我开始听得懂她的话了。



 



我老母十多岁时父母双亡,所以15岁那年就出来菜市场卖菜养活弟妹。多年后遇见在同一个菜市场当水果摊伙计的父亲大人后展开倒追计划,我想在当年这样的举动算是十分前卫吧。后来我老母果然顺利干掉父亲大人当时已论及婚嫁的女友篡位成功。



 



老实说我也挺佩服我老母,没有因为父亲大人过世她就遗弃我们离开这个家,会这样说的原因是水果批发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老母一个人要对抗那些如野兽般的男人的确不容易,所以她只有更加努力投入事业的经营而无心照顾我们。后来她开始搞房地产买房买股票,甚至买下罗东公园夜市旁的整栋大楼,号称是当时罗东镇上少数女金主之一。



 



不过我总觉得传统菜市场是个颇庞大的地下金融中心,因为标会关系店家彼此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