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统战术曾因为他而屡放光芒,也使他越来越坚信这一战术是有效的。在混战中,他捕捉到苏联空军志愿大队大队长勃尔盖维森斯基的座机,并不动声色地向其逼进。这时,中国空军的一架飞机不幸中弹,但飞机员没有跳伞求生,而是驾驶受伤的战机向附近的一架日机撞去。这架飞机正好是南乡茂章的座机。南乡茂章发觉后迅速躲避,但为时已晚,最后两机双双坠落于鄱阳湖中。南乡茂章毙命后,日海军次官山本五十六大将亲自参加追悼会,哀悼这个“空中霸王”。
1939年年1月,中国空军最高统帅机构——航空委员会迁设成都,成都成了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指挥中心,也成了日本空军打击的重要战略目标。
1939年11月4日,日本海军第13航空队司令奥田喜久司大佐率领54架重型轰炸机由武汉分两批空袭成都。中国空军第5大队等部29架驱逐机分批起飞拦截。先行起飞的第17中队7架“地瓦丁”式和第27中队7架N-15式驱逐机在成都至温江之间地区担任警戒任务,随后起飞的第29中队9架N-15式在成都上空巡逻,大队长王汉勋率第26中队6架N-16驱逐机在温江上空待战。
当奥田喜久司直接指挥的第13航空队首批27架“九六”式攻击机侵入成都凤凰山机场上空时,遭到中国空军第29中队迎头痛击。副中队长邓从凯求战心切,当他发现日军领队长机时,立即加大油门向其冲去。日长机见遭到攻击,拼命机动逃脱。邓从凯咬住不放,紧追不舍,一直追到成都以南仁寿和简阳交界处上空,终于将其击落,机上人员全部毙命。邓从凯因座机多处受伤而坠落阵亡。事后查明,邓从凯击落的敌机正是奥田喜久司的座机。清理遗物时发现有中国驻成都军政机关详细位置的地图、刻有“爆击之王”字样的佩剑和奥田喜久司的印章,此外还有一个内装小佛像的银盒。
奥田喜久司号称日本海军“轰炸大王”,早在1937年就晋升为大佐,曾任日海军航空本部总务部第一课长,1938年12月15日任第13航空队司令官,曾多次指挥和参与轰炸南京、武汉、重庆等地,罪行昭彰。他是抗战时期中国空军击毙的日海军航空队军阶、军职最高的军官。
飞将军掀天揭地鬼神惊——抗战中的防空战“人道远征”、“纸片轰炸”
1937年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制定的《国防作战计划》中,要求空军“准备全部重轰炸机袭击敌之佐世保——横须贺及其空军根据地,并破坏东京——大坂各大城市”。但这一计划迟迟未能实施。
到1937年底,中国空军随着战争的失利,战机也损失了大半,残损和不能参加战斗的飞机也调离第一线转到大后方。中国空军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决定远征日本本土,散发传单,实施宣传、示威性的“人道主义”空袭。接受这一重要任务的是中国空军第14中队中队长徐焕升和第19中队副中队长佟彦博,两架轰炸机上另各有飞行员3名。
1938年5月19日23时48分,两架装满各种宣传传单的飞机起飞,5月20日凌晨2时25分,以3500米高度飞临日本长崎上空,撒下了第一批传单。3时45分,双机编队到达福冈上空,在撒下传单的同时投下了照明弹。4时32分,编队飞越九州上空,第三次撒下传单。飞机在日本长崎、福冈、久留米、左贺及九州各城市总共投下传单100多万张。之后,飞机掉头向西沿原路返航。5时23分,双机编队完成任务后顺利飞到公海。8时48分,佟彦博在玉山机场降落,徐焕升9时24分在南昌降落。两架飞机在机场加油后再次起飞,于11时13分在武汉上空会合后,安全降落汉口机场。至此,第一次远征袭击日本本土胜利完成。
5月20日清晨,从睡梦中醒来的日本长崎、福冈等城市的居民发现,一夜之间,街道上、屋顶上到处是传单。传单内容计5份,分别为:中华民国中日人民反侵略大同盟告“日本人民”,中华民国外交协会告“日本政党人士”,中华民国农民协会告“日本农民大众”,
中华民国总商会告“日本商工业者”,中华民国总工会告“日本的劳动者诸君”。其中一份传单上写着:“亲爱的日本人民诸君,贵国法西斯军阀不断榨取贵国民众膏血,驱使劳苦民众与中国兄弟互相残杀,现在已经到了反抗暴举的时期。我们中日两国人民,紧握着手,打倒共同的敌人、暴戾的日本法西斯!”另一份传单上则写着:“尔国侵略中国,罪恶深重。尔再不训,则百万传单,将一变为千吨炸弹,尔再戒之”。
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外国飞机袭击。
这次被称为“纸片轰炸”和“人道远征”的空袭,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5月22日,周恩来等代表中共中央和八路军办事处亲自到空军司令部,对凯旋的空军人员进行慰问,并敬献锦旗两面,上面各写着“德威并用,智勇双全”和“气吞三岛,威震九洲”八个大字。周恩来还发表了讲话,并与徐焕升和佟彦博合影留念。苏联《莫斯科新闻》称:中国空军“创造出许多光荣的战绩,并完成远征日本的艰巨任务。中国空军在抗战中占重要地位,无疑在将来要充当更重要的角色。”英国《新闻记事报》社论称:“中国空军日前飞往日本散发传单,唤醒日本人民推翻军阀,此事意义极为重大,亦饶有趣味。”美国《华盛顿邮报》称赞中国为人道远征,“中国空军报复日机之轰炸为散布传单,与日本之文明相较,实令日本置身无地。”6年后,美国著名的《生活》杂志评选刊登了二战中闻名全世界的12名飞行员的照片,其中就有中国飞行员徐焕升,照片文字说明中称徐焕升是“先于美军杜立特少将轰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
抗日战争战争中,年轻的中国空军面对飞机数量和质量都占有优势的敌寇,毫不畏惧,奋勇抗敌,谱写了一曲曲气吞山河、悲壮激昂的乐章。自1932年一二八事件始,至1945年8月14日止,中国空军共出动飞机1128批,8847多架次,击落敌机529架,击伤敌机110架,炸毁敌机227架。同时,中国空军空战中一共牺牲空勤人员661名。空军英烈不畏强敌,前赴后继,死事惨烈,足以为后人铭记。
湘西雪峰战役:“皇军”成了案板上的肥肉芷江
湘西地形险峻,山峦起伏,河道纵横,海拨1000米以上,绵延300多公里呈南北走向的雪峰山脉,是我国地形第二、三级梯阶分界线,为湘西崇山峻岭的第一道脊梁。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湘西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这一地区是进出黔、川,威逼贵阳,迂回重庆的军事要冲地带。湘西若失、贵阳危急,重庆将陷于不保。
芷江处湘西边陲,在雪峰山脉的怀抱之中,是湖南进入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素有“滇黔门户,全楚咽喉”之称,历来为湖南西部军事重镇。夏属荆州西南地域,商周属荆楚地,秦归辖黔中郡。公元前202年,设无阳县,是芷江地方建县的开始。屈原流放湘沅,因其《湘夫人》中有“沅有苣兮澧有兰”的诗句,故改名芷江。抗战期间,芷江是国民政府重要战略基地之一,储备有大量作战物资。尤其是芷江机场,是当时中国空军的重要基地。
1938年1月,几万名民工汇集芷江,拉开了修建芷江机场的战幕。10月,机坪跑道扩修完成,导航台、指挥塔、掩体、疏散道等设施投入使用。1940年至1945年初,国民政府又多次征集大批民工和投入巨资,加固扩修机场,芷江由此成为盟军在远东的第二大军用机场。
芷江镇,瞬间从几千人膨胀到几十万人,热闹非凡,被称为“小南京”。国民党宪兵司令部、中央政治大学、航空第九总站等大批机关、学校、工厂,浩浩荡荡涌入芷江;中、苏、美、英等国空军相继驻此,芷江境内驻军云集,各军队及军事机构多达220多个,驻军总数达10万多人。从1938年冬到1945年10月,中国空军第2大队、第4大队,苏联志愿军空军中队,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飞虎队”,中美空军混合团第1大队(轰炸机队)、第5大队(战斗机队)进驻芷江机场。尤其是1944年初至1945年8月,中美空军的大批鲨鱼式、野马式、黑寡妇式战斗机、侦察机、中程B-25型轰炸机、大型C-46式运输机聚集在芷江机场,最多时达三四百架。芷江不仅是盟军的重要空军基地,而且成为保卫大西南后方的钢铁屏障和迎接全国大反攻的前哨阵地。
芷江机场的盟军飞机除与日机进行空战外,还担负着轰炸和切断华北、华中日军驻地后勤补给线、封锁长江、湘江及京广铁路运输线,阻止日军进攻大西南的重要任务。当时芷江机场是军事保密重点,凡这一地区空军作战战果报道,均以“红岩机场”、“湘西某机场”、“湘西盆地机场”等代号发布,为此,就更为芷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神秘面纱。在1944年的日军“1号作战”(豫湘桂会战)中,中美空军在衡阳、零陵、宝庆、桂林、柳州、丹竹、南宁等地的7个空军基地和30余个飞机场,相继被日军占领或捣毁。1945年3月下旬,日军付出了惨重伤亡,夺得了南阳、襄阳、老河口等军用机场。然而,日军后方的兵站、基地和运输线,仍然受到神秘机群攻势更强的狂轰。日军终于发现:神秘的机场,神密的机群,不在别处,就掩藏在湘西莽莽大山里,掩藏在芷江。
不断的轰炸,致使日军上海、南京至武汉的长江航运受阻,武汉至广州的铁路运输中断,东北、华北、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区联成一片的计划成为泡影。日军哀叹:“在中国战场,过去一直是由我们掌握绝对制空权作战,现在则经受了完全新的体验”。芷江成了日军的心腹大患。冈村宁次决定孤注一掷,夺下芷江,进而攻占四川。一场围绕芷江的争夺战――“湘西会战”,就在这种严酷的气氛中开场了。
湘西雪峰战役:“皇军”成了案板上的肥肉冈村宁次孤注一掷
冈村宁次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1932年任日本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参与制造一二八事变,率部侵犯上海。1933年,关东军侵犯热河、长城,威逼平津,他代表日方迫使国民党当局与之签订了屈辱的《塘沽协定》。1941年晋升为上将,任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疯狂推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烬灭扫荡”,罪恶滔天。1944年,先后任侵华日军第6方面军司令和日本中国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升任日本中国派遣军司令后,野心勃勃。他想创造一个奇迹,试图在湘西歼灭中国军队主力,而后进攻重庆,以彻底解决中国问题,然后抽兵支援已显败局的东南亚战场。
根据冈村宁次的设想,日本中国派遣军参谋部拟定了一个会战计划。计划准备从1945年3月份开始实施,由第20军的3个师团从邵阳向芷江进攻,用1个月时间占领涪陵,尔后攻占重庆;自3月下旬开始,第11军的3个师团由宜山进攻贵阳,再向安阳扫荡;5月下旬,第11军、第20军向泸州推进,北向进攻成都。
这是一个孤注一掷的计划。在1944年豫湘桂会战中,日军占领了豫湘桂大片土地,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它在这次会战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原来已经不足的兵力更为不足和分散,战略态势与会战前比更为不利。在这种情形下,冈村宁次试图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会战,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向中国军队摊牌。但冈村宁次还是对这个计划充满信心。为了获得日本大本营的批准,他派自己的参谋长松井太六郎中将回东京,直接递交战役计划。但日本大本营对冈村宁次的冒险不感兴趣。在豫湘桂会战后,日本军方就意识到,日军在中国的战线明显偏西,如果中美部队发起新的进攻的话,日方将处于极为不利的态势。日本大本营规定中国派遣军应实行东、西两面战略,东主西从,即以对美军为主,对中国军队为辅。因此日本大本营要松井太六郎告诉冈村宁次,让他放弃湘西雪峰战役的计划,全力对付美军在中国东南沿海的登陆。
但日本军队体制上的老问题再次暴露出来,日军前线带兵长官的的位阶与权力,都要大于参谋本部的参谋,因此日军前线部队敢为在战场上独断行事,而这往往根本推翻或是危及日军全面的作战计划。在被大本营否决后,冈村宁次仍在积极地准备着他的湘西会战计划。冈村宁次在南京召开由各方面军司令官参加的军事会议,鼓动他们支持自己的计划。这个计划遭到了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第6方面军司令官等人的反对,但由于冈村宁次的坚持,多数司令官表面上同意进行湘西雪峰战役。
于是冈村宁次和日本大本营玩起了文字游戏,拟定了一个表面上看起来是执行大本营对付美军登陆的指令,而实际上仍在进行湘西会战的计划。他告诉大本营,为了对付美军登陆,必须先摧毁美军在芷江的机场,以免日后反美军登陆作战中,遭受中美飞机的侧背攻击。他认为,中国军队必会全力保卫芷江,因此,长江以南的日军都应投入芷江作战。显然他的意图仍在于以芷江为突破口,向纵深发展,一举全歼重庆主力。
结果,日本大本营给了冈村宁次一个模棱两可的答复: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应准备击退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的美军主力,打乱他们的作战意图,确保大陆的主要地域,并要相机削弱重庆的军力。但大本营也认为,在日军进行抗击美军登陆中国沿海的作战时,从侧背芷江机场起飞的中美空军,将会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因此,必须拔除这颗钉子。冈村宁次认为,大本营基本同意了他进攻芷江的计划。
日本大本营同意芷江作战目的在于摧毁芷江的空军基地,但冈村宁次内心始终不肯放弃进攻四川的念头,他要借机实施自己的计划。如日本战史专家所说的:“冈村总司令的真正意思,却是以重庆为重点,是西主东从的。也就是说,他所期望的是一面促进对美作战准备,一面依据已下达作战命令的芷江战役的进展情况,继续扩大西面作战”。
冈村宁次将芷江作战的主攻任务交给第6方面军的第20军,参战兵力包括第116师团、第34师团、第68师团和第47师团等,约8万人,第20军司令官坂西一良中将驻邵阳指挥。
国民政府倾其全力积极组织湘西会战,战斗序列如下:王耀武的第4方面军,辖第18军(胡琏)、第73军(韩浚)、第74军(施中诚)、第100军(李天霞),新6军作为第4方面军的总预备队;汤恩伯的第3方面军,辖李玉堂第27集团军,包括第20军(杨干才)、第26军(丁治磐)、第94军(弁庭芳),王敬久第10集团军,包括第92军(侯镜如)等。
。总计陆军为8个军23个师12万余,由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担任总指挥。以上中国军队均为中央精锐嫡系。其中第18、第73、第74、第94、新编第6军等共15个师,均为全部美械装备的部队。仅这15个师的战斗力就优于日军数倍,再加上另11个师,与日军参战兵力相比,中国军队占有绝对优势。不仅当面力量对比不利于日军,就是整个后备力量中方也开始占据优势。1945年初春,中印公路和输油管道已通至昆明,从印度输入的美国租借法案物资每月可达6万吨以上。
湘西会战,日军难逃失败厄运。
湘西雪峰战役:“皇军”成了案板上的肥肉日军成了案板上的肥肉
湘西雪峰战役从1945年4月9日开始,6月7日结束,主要在湘西邵阳、芷江、新宁等进行。
4月9日,日军主力第116师团从邵阳兵分三路,正面向西往雪峰山突击推进。最初日军推进得相当顺利,这增强了坂西一良的决心,他命令部队继续向雪峰山脉深处机动,从东、北两方面包围中国军队。
但战况很快发生了变化。4月23日第116师团右纵队在圭洞以东遭到第74军第51师坚强抵抗,转为守势,至25日,该师团第109联队仅剩546人。4月25日,日军左路第116师团第120联队在进攻洞口时,遭到第74军第57师的猛烈阻击。第57师与日军第116师团是老对头,在1943年的常德会战中,两军血战16昼夜,第57师几乎全军覆灭。这次狭路相逢,第57师官兵决心报常德会战之仇。在第57师的顽强打击下,日军第120联队伤亡1000余人,也未能攻占守军阵地。
在日军南线进攻线上,首先发起进攻的是关根久太郎的第58旅团。第58旅团的独立第115步兵大队先占领武阳,为策应第116师团的正面进攻,又派独立步兵第117大队于4月27日起猛攻武冈。驻守武冈的是第74军第58师。
武冈位于资水上游北岸,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