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越战争密录-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月28日,旧历春节。火红的太阳冉冉升起。多雾的过境静悄悄。一小时,一小时,越南军队的北线,中国军队的南线,前线无战事。同天上午,中国北京,首都机场,邓小平乘坐的专机抵达上海。上海不是目的地,航线的选择极易让人联想到1972年2月那个举世闻名的被称作〃上海公报〃的基石。旋即专机再度在跑道的尽头拉起机头,航线直指风大浪高的浩瀚太平洋。

  越军的战争警报又一次落空。

  战争爆发日,在帷幕揭开之前,对全世界都是谜。

  美国的侦察卫星对中国军队在中越边界的整个部署进行了拍照,统计了人数。〈纽约时报〉在战前的一星期报道说,在边界有精锐师组成的两个中国集团军。

  云南,广西。西线,东线。两支突击大军,判断正确。

  帷幕在中国手中。2月17日封闭在统帅部的保险柜内,全世界在问:爆发日,你在哪里?

  2月10日的香港〈远东经济评论〉载文〈集结兵力准备在边境上打一仗〉:〃中国在边境一带集结了16万军队、700架飞机和大量装甲车辆、大炮,上星期有充分证据表明,北京很可能把它'教训一下越南'的扬言变成行动。河内也表明它认真对待这种局势,迅速在边境防御网中增加了一个新导弹发射场院,并把一些米格——21飞机从南方帛调到北方。〃〃北京领导人现在将在下最后的动手干的命令之前,先听听邓对全球形势的估计以及世界各国对中国打击越南的可能反应。西方情报机关人士说,中国人是认真的,他们花了那么大力量不仅仅是要吓唬越南,他们会付诸行动的,不管在我们看来这是多么的不合理。'

  对中国领导人在战前最后时刻在做什么,凭一般常识便能推断出来。情报价值在于适时地指出这一时刻。

  在泛滥的情报大潮中,2月12日的日本〈每日新闻〉不会不引起越南的重视,但也很难引起格外的重视。事后再看,颇值得回味。

  ——据一直在追踪中越边境军事形势的美国政府人士说,看来,中国已具有发动军事进攻的现实可能性。11日他说,中国是否开始大规模进攻,这要看今后一周的动向而定。美国政府判断,集结的中国军队大约在10日前完全做好了战斗部署,根据一个月来中国军队集结及后勤兵站动向、各部队之间通讯联络判断,如今这样攻势的现实性就将变得微乎其微了。中国军队将选择两条路经进攻:1。从友谊关到越南同登这条路;2。在此西北约一百公里,与越南高平连接的公路,这在美国专家之间已成为固定的看法。

  战略上无诈,中国要做的全世界都知道,似乎犯民兵家大忌,怎么连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都忽略了?中国就是要这样,堂常正正,师出有名,出其有意,攻其有备。先提醒观众注意,然后再开打。

  是谓惩罚。

  但也没厚道到将每一拳都通知对手的程度。既不逢〃五〃,也并非节假日。为什么选在2月17日凌晨,可以考证成一本书,也可以不置一词。当火箭炮群铺天盖地的桔红色弹道作茧自缚第一乍曙光照高黑色的星期六之晨,当加农炮、榴弹炮、迫击炮宣汇的万千吨豪情在宽正面大纵深的广大地区内植遍火红的森林,当坦克群轰轰的奏鸣碾平障碍和雷场,当一支支摩托化部队沿着陌生的红土路向预定作战方向快速挺进,当手执冲锋枪手榴弹火焰喷射器的侦察分队将被窝里的越南士兵大声吼醒并使其再度入眠以致永恒,真正的这事家应该承认这是一个奇迹,战争史应该为中国军队在战役战术上达成突然性这一点颁发合格证书。

  明眼人一望而知,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文,已经无保留地宣布了中国的最后抉择。而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照会越南驻华大大使馆,最强烈抗议越侵犯中国领土,制造新的流血事件。这也是无保留地再次表明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

  平静如初的北京。2月17日。

  独家新闻理所当然属于中国官方喉舌。新华社奉中国政府之命发布声明,谴责越南当局不断侵犯中国领土,宣布中国边防部队被迫奋起还击。

  预料中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上下班的市民脸上现在出兴奋的紧张。

  除了作战指挥机构,在北京,外国人比中国人忙。加急电报,长途电话,传真电报,争争夺秒。处在当事国首都的外国记者们如鱼得水,四下穿梭。面对一本正经,守口如瓶的中国官员,记者们想方设法撬嘴巴。有熟人的来不及地登门求见。晚七时前已忙不迭地返到电视屏幕前,待待〃新闻联播〃的最新发布。

  中国邮电业务收入大增。

  联合国大楼,纽约。2月17日。

  怎么搞的,怎么搞的,瓦尔德海姆破例于中午赶回联合国总部。这位联合国秘书长的工作日程全被打乱,上午听到中越战争爆发的消息,可靠性确凿无疑,详情不明。别人心中无数可以,偏他堂堂秘书长必须马上进入情况,谁叫他相当于地球的球长呢。也不过算个名誉球长吧,瓦尔德海姆寝食不安地忙乎的结果,地球上的各个部分该怎么办还怎么办。打官司找你当裁判,作出裁决却爱听不听。不听归不听,他瓦尔德海姆还要耐住性子尽力而为,还要详尽了解情况,还要一响枪炮就赶回总部坚守岗位。

  下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陈楚分别约见瓦尔德海姆和安理会本月主席阿卜杜拉。比沙拉,面交新华社奉中国政府之命发布的声明。

  越南晚了一步。越南驻联合国代表何文楼紧急约见瓦尔德海姆时,电文还在翻译中。何坚持要在瓦的总部办公室会见,以使瓦能立即着手何期望他做的事。下午5日45分,何文楼提交了越外长阮维桢致瓦尔德海姆的信件。信称:〃秘书长先生,我荣幸地向您通告:1979年2月17日,好几个中国步兵师、坦克师、炮兵师,在空军的掩护下,对越中边境整个全线发起了大举进攻。它们已占领了一些越南边界哨所和许多村庄,这些村庄在高平省的长定、禄平、河广县,黄连山省的孟姜、巴沙县,莱州省的风土县,以及广宁省的平辽县。不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军队袭击了老街省府,并占领了位于越南领土境内十公里的东登和孟姜这两个人口聚集的城市。〃其后是例行的对中国谴责和要求秘书长如何如何。

  秘书长案头还摆着一份文件,那是许多国有强烈谴责越南侵柬罪行,要求越南无条件迅速撤同柬埔寨的议案。世界上战乱频仍,处理这类事件,瓦尔德海姆深谙程序。但象越南这样两面出击,得了便宜卖乖,吃了亏就大喊大叫的架式,着实让秘书长先生〃荣幸地〃伤脑筋。

  喜庆气氛的河内。2月17日。

  人民不喜庆,报纸喜庆。

  再穷,美酒还是有的,佳肴还是有的。为两国的友谊,干杯!范文同举杯。这是在金边,韩桑林设宴欢迎范文同〃访问〃。对越南军队造出来的傀儡政权,与其说是〃访问〃,不如说是视察。与其说是韩桑林做东,不如说范文同请客。一个下达指示一个听从命令就是了,吃喝一顿也无妨,何须多一道手续,假模假式韩桑林先致祝酒辞,范文同再致答谢辞。

  2月17日的河内报纸在显著位置刊登这两篇讲话,向它的人民殿览胜利成果。

  人民继续着昨日与前日的喜怒哀乐。家庭主妇为星期六一家人的晚餐而奔忙。街上女人多男人少,倒是这个国家人口性别比例的真实反映。战事开始的第一天,全世界都在谈论这件事,唯独越南人民缺席。人民不知道他们的政府把同许多国家的关系搞的多么糟,尤其把同中国的关系搞得多么不可收拾,更不知道奉行这种政策已经招致了怎样的后果。消息暂时被封锁,上午,中午,下午,傍晚,均是如此。军队指挥系统掌握不信前线情况,电台电话里许多部队联系不上。报告说中国动用了空军,假军情一直捅到联合国,到头来却乱中出错。当局既要搞清战况,又要考虑闹到这个局面如何向人民交待。把责任推给中草药方面并不难,就是大国欺负小国。关键是如何把这个逻辑同越南打柬埔寨再协调起来,并进而让人民相信在世界上的孤立是光荣的。直到深夜十一点多,广播电台才匆忙播发首次报道,虽然绝大多数越南公民是在第二天早上看《人民报》知道的,但当局总算在第一天最后几分钟公布了。

  不知究竟针对谁的畏惧。〃访问〃结束后于19日回到河内的总理范文同,对他的国防部长武元甲说:〃我方有苏联跟着,毫无畏惧。〃

  3。黎笋视察战后谅山,面对废墟说不出话

  越军有句名言:〃一个兵能对付十个中国兵。〃

  不必驳斥,笑笑而已。越军并未真地将兵员削减到十三万三千三百三十四人,以向当时总数为400万的中国军队作总体挑战。

  但,越南当局及越军的自负心理也有其物质基础。美国败退越南后,越南缴获了价值超过二百亿美元的军事装备。作为长期抗美救国斗争巨大代价的部分补偿,和保卫祖国和平建设的雄厚实力,不仅数额十分可观,而且也应该引起充分的自信与自豪。

  可悲的是引起了自大与自狂。

  美国苏联暂时不去比他,世界上哪个国家还敢跟老子比》不用别人恭维,越南自导自演地给自己戴上了〃世界第三边事强国〃的高帽子。不仅仅是武器装备充足,越南认为自己经过战火考验的兵员战斗素质也是第一流的,也刚同美国交手完毕,实际的自我感觉达到了天下无敌的境界。殊不知至少有六、七个比它更有资格的国家在窃笑它的自封老三。

  更何况如同大肚子细腿,越南的国力无以与军力相对称。这时的越南,本应利用战后和平与良好的国际及周边环境,利用可以大大节省下来的军费开支和大量的外国援助,大力发展经济,获得休养生息,改善人民生活,实现长治久安。

  中国努力奉行这样的富国政策。但谁也不能设想,守着一个又穷又横的恶邻居,几户本份的小康人家能过上安稳殷实日子。

  越南陷入了第二个可悲,用军事扩张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并由于1978年百年不遇的大水灾,少收粮食430万吨,穷兵黩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1977年底和1978年初,越军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妄图一举吞并柬埔寨,遭到国际舆论的谴责和柬军发的有力回击。从1978年2月起,越改变战略,采用逐步推进的办法继续对柬进行侵略,坦克大炮不灵,又使用飞机和毒气弹。扬言〃24小时就能占领金边〃(越外长阮维桢语)的越南当局,一面扩大侵柬战争,一面加剧中越边境的冲突。

  按照常识,两面作战越南应尽力避免,尤其应避免过早同中国冲突。然而利益使然,越南不得不铤而走险,公然同中国对抗。

  其一,中国是越南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实现〃印支联邦〃野心的巨大障碍,中国在向越南发出严厉谴责和警告的同时,责无旁贷地给予柬埔寨以各方面援助;其二,凭借空前雄厚的军力,逞一时之勇,不把刚经过文革内乱的中国放在眼里;其三,经济萧条,人口负担重,一方面要向柬扩大生存空间和移民,一方面要蛮横地掠夺和马铃薯赶华侨;其四,同中国交恶,可以向苏联索取更多的援助。等等。

  对邓小平代表中国一再声言的警告和惩罚,一位越南政府官员说,78年秋天,我们就研究了邓小平将怎样惩罚越南的问题。《史记。苏秦列传》讲到一个国家惩罚另一个国家的时候,有三种惩罚:即用计谋惩罚;孤立对方的惩罚;以武力惩罚。

  对〃武力惩罚〃,越的策略是三部曲。

  A。不惜出让金兰湾,不顾一切地倒向苏联,赢得大批援助,同时尽快签署名为友好合作实为军事联盟的苏越条约,以此限制中国的武力惩罚。

  B。集中力量,用大兵力作战加速夺取金边和柬埔寨广大地区,建立傀儡政权,在中国军队完成集结之前造成既成事实,从而迫使中国取消武力惩罚。

  前两部曲分别于1978年11月3日和1979年1月7日完成。而中国的态度反而随事态的恶化,变得越加强硬和激烈。中国一再强调说话算数,越南这个〃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说过不怕中国的话自然收不回去,而且吃到嘴边的金边也吐不掉,已经得罪了中国,索性得罪到底,于是——

  C。倚恃苏联,破罐破摔,抖抖〃世界第三边事强国〃的威风给世界看看。从侵柬开始,越北线部队进入二级战备。邓小平访美前夕,越北线部队又进入一级战备。通讯兵部队要求通讯兵〃人不下机器,耳机一直戴着〃。高炮部队进行〃一级战斗演习〃。〃升龙〃空军师加强飞行训练,特别夜间飞行训练和大、中、小机群的战斗演习。人民军总参谋部的汽车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随时准备向各地运送作战干部。炮兵和火箭部队变换隈地,调动频繁。香港报道,越南人的战略看来打算用导弹和空军力量而不是用步兵来对付中国向越南发动的纵深袭击,同时用传统的游击战来对付中国的占领军。他们在多山的边界地带的中国人可能入侵的路线上埋下了大批地雷和竹尖桩。河内一位人士说,事实上,清化和义静两省的竹林已在全国范围展开的做竹桩的运动中被伐光。

  越军的姿态不可谓不强硬。他们分析中国军队有可能在中老过境集结并贯穿老挝突然出现在平原地区,便仓皇将二线部队后撤。实际交战过程中,越军二线部队迟迟不敢增援,眼看着一线部队逐个就歼。

  战争进行到第十天,邓小平会见陪同美国财政部长访华的美国记者时说:〃越南说他是世界第三军事大国,我们除了要打破它这个神话以外,没有其它目的。我们也不要他们的领土。我们还要使他们懂得,他们不能任何时候都为所欲为。〃

  3月31日,黎笋视察〃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军事重镇谅山。这里的春天满目疮痍。他良久不语。

  嘴硬的是随后而来的春水,居然吟得一首诗。

  从西南边疆到北部过防,

  西南边疆,凯歌欢唱,

  波尔布特残军四处逃窜,

  老羞成怒,北京开火,

  出兵侵占越南边疆,

  艰苦卓绝,我英勇抗击,

  敌人被迫偃旗息鼓,惆怅撤回。

  只是,仗又打了十年,再不敢亮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旗号。

  4。继30多年前从彭德怀手中接任志愿军司令员之后,杨得志赴滇再度就任前线指挥官

  时事社东京2月8日电:驻北京的西方人士揣测,几天内中国可能会确定对越南的战略。西方分析家说,在中越边境有中国军队十万人。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调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扬得志调任昆明军区司令员。这次更迭同对越战略关。

  共同社北京2月17日电:已经获悉,中国配备了朝鲜战争时代的中国志愿军司令员扬得志任对越最前线部队的指挥官。他之所以转达任昆明部队司令员,是由于为适应南部边界军事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紧急措施。

  孟良固战役。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疾行二百余里强取垛庄,断敌退路,完成了对号称〃御林军〃、名列国民常军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七十车师的最后合围。纵队司令员王必成当即向陈毅、粟裕报告。

  抢渡大渡河的英雄壮举和气概,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光辉一页。每当杨得志吟毛泽东《长征》诗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豪迈诗句,就如同听到当年大渡河惊天的拍岸声。

  杨得志,王必成,两员虎将,壮心不已。王必成更熟悉昆明军区的部队,知已;杨得志更熟悉越军作战特点,知彼。

  中央军委惧重权衡,决定杨得志即刻飞赴前线,接手战前部署与指挥。

  戎马生涯的前半生不说了。这后半生,职务一步步南迁。继彭得怀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回国任济南军区司令员;1974年初,被毛泽东主席召到北京,唱过《国际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两支歌,毛主席宣布八大司令员对调,杨得志任武汉军区司令员。二十多年,从冰天雪地的朝鲜经黄河,经长江,一直迁任到亚热带山岳丛林的南国边陲,横贯了整个中国。此次临阵易将,执掌由几个大军区调集的数十万大军,在全世界瞩目下去同作战经难丰富的地区小霸较量,杨得志深感责任重大。

  对越南,杨得志并不生疏。抗美援越的1967年,他曾以友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访问越南北方,详细地考察了军事形势。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遵照党中央指示呕心沥血地全力帮助过的这个邻邦,古二年后竟会把〃同志加兄弟〃式的两国友谊推到战争的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