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胎,不可过用渗利。产后淋,或由污血阻滞,当以瞿麦、蒲黄为要药。若血虚热郁,
当用六味丸、逍遥散补阴养血,滋其化源,佐以导血药可也。更有收生不谨,以致损胞
而得淋沥者。丹溪曰∶有徐氏妇壮年患此。因思肌肉破伤,在外者且可补完,虽在内恐亦可
治,诊其脉虚甚,因悟凡难产之人,多是气虚,既产之后,血气尤虚,应用峻补,以参术膏煎,
以猪羊胞汤,极饥时饮之,一月而安,令气血骤长,其胞可完,稍缓亦难成功也。
女科精要卷十八产后杂症门
产后二便不通
属性:产后二便不通者,因肠胃本挟热,产后水血俱下,津液耗竭,肠胃枯涩,热气燥结,故令
不通也。有产后患此,饮人乳、牛乳而通,故莫若补肾,盖肾主五液,肾主二阴也。
女科精要卷十八产后杂症门
产后小便不禁
属性:产后遗尿者,肾气不固也,五味子丸主之。若脾肾虚弱,以补中汤送还少丹。若脾
肾虚寒,用八味丸、四神丸佐之。
女科精要卷十八产后杂症门
产后大小便出血
属性:产后小便出血者,因气血虚而热乘之,血得热,而流渗胞内,故血随小便而出也。
有产妇尿血面黄,胁胀少食者,此肝木乘脾土也,用加味逍遥散、补中汤兼服而愈。
产后大便出血者,或饮食起居失宜,或六淫七情过极,致元气亏损,阴络受伤也。若因高粱积
热,醇酒湿毒,宜清之,怒动肝火,郁结伤脾,思虑伤心,宜和肝而调心脾。大肠风热血热,宜凉血
去风。肠胃虚弱,元气下陷,宜大补而兼升提。况产后气血大虚之后,复犯络伤失血之患,可不急固
脾元中气,以为摄血统血之用耶!
女科精要卷十八产后杂症门
产后痈疽
属性:新产半月左右,忽发痈肿于四肢胸腹者,是败血不尽,流滞经络,或气血虚弱,荣气不从,逆于
肉理也。如败血瘀滞者,则 肿赤痛,而脉弦洪有力,当补血行血之中,佐以导瘀疏气为主。如气血虚弱
,荣涩卫逆者,则平塌散漫,而脉虚微无力,当大补气血为主,如十全、八珍之属,以固本元
扶胃气,气壮血和,其毒自解。若以毒治而用清凉解毒,势必不脓不溃,变成坏症矣。
女科精要卷十八产后杂症门
产后月水不通
属性:产后月水不通者,不必药也。妇人冲任之脉,为经络之海,皆起胞内,手太阳手太阴二经,上为乳
汁,下为月水。若产后去血过多,乳汁常有不通,若乳子半岁、一岁之内,月经不行,此尤常候。若半岁
左右便行,是必少壮血盛之人也。若产后一二年月经不通,无他疾苦,亦不必服通经之药,盖此或劳伤
荣卫,冲任脉虚,气血衰少耳。但服健脾胃及滋补气血之药,自然通行。若强通之,是犹揠苗者也。
女科精要卷十八产后杂症门
产妇乳汁不行乳汁自出
属性:产妇冲任血旺,脾胃气壮,饮食调匀,则乳足而浓,以生化之源旺也。若脾胃气
弱,饮食少进,冲任素亏,则乳少而薄,所乳之子,亦怯弱而多病,其乳以浓白光彩,
入盏中上而莹然如玉为上,黄色清薄为下,不可哺儿。乳母宜择肥瘦适中,无病经调,
善食者佳。太肥则多痰,太瘦则多火,儿饮其乳,亦复如是。如一儿昏睡,竟日不醒,
举家惊惶,求医投药罔效,一高医诊之曰∶此儿中酒,得毋乳母曾痛饮乎?询之果然,
停药而醒,可见其利害相关明矣。然时珍
曰∶人乳无定性,随饮食性气而变,故饮食调摄,乳母不可不慎也。若乳汁不行有二,
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有气血虚而燥涩不行,虚者补之,如十全八珍之类是也。盛者
疏之,如麦冬、栝蒌仁、天花粉、人参、葵子、猪胰、木通、漏芦、猪蹄之类,煮食是
也。其有乳汁自出者。若胃气虚而不能敛摄津液者,宜补胃气以敛之。若气血大虚,气
不卫外,血不荣里,而为妄泄者,宜调补荣卫以止之。若未产而乳自出,谓之乳泣,生
子多不育。若产妇劳役,乳汁涌下,此阳气虚而厥也,独参汤主之。
女科精要卷十八产后杂症门
产后乳痈
属性:立斋曰∶妇人气血方盛,乳房作胀,或无儿饮,痛胀寒热,用麦芽二三两炒熟,水
煎服,中正消取。其消散精华,以绝乳之源也。麦芽耗散之力可见,故《本草》谓其能
消肾也,若郁怒肝火炽盛,为肿为痛者,自当疏肝散郁,兼以养血和血,则肝阳不强,
而肿自退。若郁结弥甚,血滞不舒,更由乳汁壅积,溃而成脓,则为乳痈矣。气血大
伤,尤宜重为滋补,少佐疏肝解毒,若专事情解,则溃者难脓,而脓者难长矣。
女科精要卷十八产后杂症门
产后阴脱
属性:产后阴脱者,多由妇人生产用力太过,致阴下脱及阴下挺,逼迫肿痛,举重房劳,
皆能发作,清水续续,小便淋沥,宜内服升补,外以硫磺、乌贼骨、五味子为末掺之。
女科精要卷十八产后杂症门
产后玉门不闭
属性:产门不闭,由元气素弱,胎前失于调养,以致血气不能收摄故也,十全大补汤。有初
产阴户肿胀,或 痛不闭,肝经虚热也,加味逍遥散。若肿不闭者,补中汤,加五味子。虽
甚肿热,切忌寒凉,产后诸证,总以气血大虚为主,况阴挺下脱,玉门不闭,皆由气虚血脱
乎!丹溪立斋医按,见症种种,而治疗无非参 归地,加以升提收涩耳。甚有子富肿大,二
日方入,损落一片,如猪肝,面色痿黄,潮热自汗,懒食困倦,用十全大补汤,三十剂而愈。
女科精要卷十八产后杂症门
产后诸症总论
属性:产后诸症,其源有三,曰血虚火动,曰败血妄行,曰饮食过伤。何以明之?气属阳
也,血属阴也,《经》曰∶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盖产后去血过多,血虚火动,而
为烦躁发热之类,一也。血犹水也,水之就下,性也。然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
之。可使在山,非水之性也,势使之然也。产后虚火上升,败血一行,而为头晕腹痛之
类,二也。《经》云∶少火生气,壮火蚀气。东垣云∶火为元气之贼,势不两立,一胜则
一负。产后元气大伤,脾胃虚弱,且土位无母,难以蒸腐五谷。若饮食过伤,则为痞满
吐泻之类,三也。治之之法,血虚大动则补之。败血妄行则散之,饮食过伤,则助脾胃
以消之。丹溪曰∶凡产后气血亏极之际,调治一切诸症,皆以大补气血为主,虽有杂症,
以未治之。
x产后调理煎方x
治气血虚弱,腰背疼痛,虚热往来,咽干喉痛,将成蓐劳。
熟地(五钱,炒干) 麦冬(炒燥) 白
术(乳拌炒,各二钱) 白芍(一钱二分,酒炒) 茯苓(一钱五分) 杜仲(二钱,酒拌炒
黄) 续断(一钱五分) 明牛膝(二钱) 黑姜(六分) 如恶露不行,水煎温服。
x生化汤x
产后生新去瘀,神效。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 桃仁(十三粒) 黑姜(一钱) 炙甘草(八分) 水煎服。
x夺命丹x
治产后血入衣中,胀满冲心,久而不下。
附子(炮,去皮。脐) 牡丹皮 干漆(炒令烟尽,各一两) 为末,用酸醋一升,
入大黄末一两,熬膏和药丸,桐子大,温酒下五十丸。
x一方x
治产后生肠不收。用枳壳二两,煎汤温浸,良久即入。
x一方x
治妇人子宫不收。
荆芥(中) 霍香叶(中) 臭椿皮(上) 煎汤熏洗,子宫即入。
x一方x
胎衣不下,子死腹中。用朴硝二钱,热童便调饮,立下。
x四味汤x
疗才分娩,一切诸疾。
当归 玄胡索 血竭 没药(各五分) 一方加红花。为末,用热童便半钟调服。
x当归血竭丸x
治产后恶物不下,结聚成块,心胸痞闷,胁下坚痛。
当归(炒) 血竭 蓬术 芍药(各一钱)
一方有五灵脂。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温酒空心食前服。
x瑞莲散x
治产后恶血崩漏,状如泉水。
瑞莲(一百枚,烧灰存性) 棕榈(烧灰存性) 当归(各一两) 官桂(五钱) 槟榔(一枚
)鲤鱼鳞(炒) 川芎(各七钱五分) 为末,每服三钱,煨生姜酒调,如未血,更进
一服,如血崩,此药涩治,连进三服即止。
x千金散x(即十全大补汤料)
治产后虚劳不能食。
白术 茯苓 黄 (各一两) 人参 川芎 熟地黄 芍药 当归(各一两) 肉桂(一两五
钱) 甘草(炒,五钱) 咀,每服一两,姜枣水煎,空心温服。
x人参汤x
治产后诸虚不足,发热盗汗。
归身 人参(各等分) 为末,用猪腰子一个,去膜,切作片子,以水三升,糯米半
合,葱白二茎,煮末熟,取清汁一钟,入药二钱,煎至八分服。
x茯苓散x
治产后蓐劳,因生产日浅,运动用力,四肢寒痛,寒热加疟。
茯苓(一两) 当归 川芎 桂心 白芍 黄 人参 熟地黄(各五钱) 水二钟,入
猪肾一双,去脂膜,细研,姜三片,枣二枚,同煎一钟,去肾、姜、枣,入没药五
分,煮取七分,去渣食,作二次温服。
x参苏饮x
治妇人产后血入于肺,面赤发喘几死者。
人参(一两,为末) 苏木(二两,捶碎) 水二碗,煎苏木一碗,去渣,调入参
末。随时加减服。
x麻仁丸x
治产后去血津枯,大便闭涩。
麻子仁(另研。上) 枳壳(麸炒、上) 人参(中) 为末,蜜丸,桐子
大,每服五十丸,温酒送下。
x一方x
治产后用力太过,阴门突出。用四物汤
煎熟。入龙骨末少许,空心连进二服,用麻油和汤熏洗即收。
x猪蹄汤x
治奶妇气力少衰,脉温不行,乳汁不通。
猪蹄(一只) 通草(五两) 上将猪蹄洗净,用水一斗,煮作羹,食之。
有一乳妇少,家中偶煮红豆,因吃豆及汤,当夜乳出如涌泉,后屡用皆效。
x涌泉散x
因气乳汁少。
瞿麦穗 麦门冬 王不留行 穿山甲(炮黄) 紫龙骨(等分) 为末,每服一钱,
热酒调下。先食猪蹄羹,后服药,以木梳梳乳上三十余下,日三服。谚曰∶穿山甲,王
不留,妇人吃了乳常流。
x返魂丹x
治生产诸证;并死胎恶而胎衣不下,横生逆产。产前清热养血,产后推陈致新,并效。
野大麻(一名益母草,四五月开紫花时采花。叶子,阴干,半斤) 赤芍药(六钱) 当
归(七钱) 木香(五钱) 为末,蜜丸弹子大,或童便酒,或薄荷汤,或米饮,或桂枝汤,
或枣汤,或秦艽汤,随侯酌汤,化下一丸。
x当归羊肉汤x
治产后发热自汗,肢体疼痛,名曰蓐劳。
黄 (一两) 人参 当归(七钱) 生姜(五钱) 肥羊肉(一斤) 煮汁去肉,入前药煎服。
如恶露不尽,加桂,辛热,自能行血也。
x趁痛散x
治产后血滞,筋脉拘挛,腰背强直,遍身疼痛。
黄 当归(酒浸) 官桂(不见火) 白术 独活 生姜(五钱) 川牛膝(酒浸,
五钱) 甘草(炙,三钱) 薤白(三钱五分)
咀,每服四钱,水煎服。加桑寄生半两,尤佳。川牛膝,须择粗肥长润明黄色者佳。
北方以黑色者为川牛膝,黄色者为怀牛膝误也。《纲目》注云∶黑者为雌牛膝,坚脆
无力,故南方从勿入药也。
外科大小合参卷十九
论丹毒(儿科)
属性:赤紫丹瘤,皆心火内郁而发。赤如丹砂,故名曰丹,因热毒客于皮肤,搏于气
血,而风乘之,阴滞于阳,即发丹毒。热极生风,片刻之间,游走遍体,虚热则痒,实
热则痛。自腹而达于四肢者,易治;自四肢而归于腹者,难疗。书虽有五色之分,十月
之异,总不出血热,而属于心。心火内炽,客风外乘,风胜则庶物皆摇,故令游走殊
速。名之丹者,以应心火而色赤也。色红者生,白者气虚挟痰,紫者毒盛,色青如苔
者,死。赤者名赤游丹,热毒感之深也。其状赤肿,片片如胭脂涂染,或发于手足,或
发于头面胸背,令儿躁闷腹胀,其热如火,痛不可忍,游走遍体,流行甚速,须急治
之。若一入腹入肾,即不可救。白者名曰游风,感风湿之轻症也。其候流块作痒,壮热
憎寒,鼻塞脑闷,咳嗽吐逆,其治之法,赤者清凉解毒,甚则砭去恶血,以药涂之。白
者不过疏散渗湿而已。火灼疮者,先天之热毒也。火走空窍,故必于口鼻眼目阴囊粪门
之处,红点如痈,渐成红泡,逾日而穿,赤色无皮,如汤火 炙之状,痛苦殊甚,睡卧
不安,一二日间,周身能腐。若至囟门肿起,阴毒肿亮者不治。及一切丹毒入脏,脐
突出浆,面颊紫浮,噎气不乳,手足拳禁,大小便绝,胸背血点,舌生黑疮,心胸紫肿
者,皆为不治。然小儿脏腑娇嫩,凡一切丹毒,必先内服解毒,方可外敷,盖毒易入难
出,肌肉受伤,其害轻,脏腑受伤,其害速耳。
外科大小合参卷十九论丹毒(儿科)
荆防饮
属性:治赤丹游走。
荆芥 防风 丹皮 天花粉 橘红 连翘 甘草 粘子(炒杵) 玄参 赤芍
羌活 金银花(等分) 水煎服。
外科大小合参卷十九论丹毒(儿科)
绿袍散
属性:绿豆(五钱) 大黄(二钱) 共为细末,生薄荷捣汁,入蜜涂。
x又方x
浮萍草汁敷,或芭蕉根汁敷,或鼠粘根汁敷。
外科大小合参卷十九
痈疽诸毒大小总论合参
属性:《经》曰∶邪之所凑,其正必虚,着而不去,其病为实。又曰∶营气不从,逆于肉
里,乃生痈肿。(荣逆则血郁,血郁则热聚为肿,故为痈肿。)热之所过,则亦痈脓。(热胜则阳气内
郁,故浮肿暴作,荣气亦逆于肉里。聚为痈肿之肿矣。)又曰∶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
形伤肿。(热之伤气。则热结于肉分而故痛;寒之伤形,则寒薄于皮肤所以坚凝而肿斯作也。)
先痛而后肿者,气先受伤,而形亦受伤也。先肿而后痛者,形先受伤,而气亦受伤也。故
有形有痛者阳伤,无形有痛者阴伤。更有汗方发泄,寒水浴之,以致热郁皮里,湿邪凝结,甚
为痤疖,轻为痱疮。亦有阳气不固,邪气入于陷脉,陷脉者,谓寒邪陷缺其脉,积寒于中,
经血积凝,久瘀内攻,积于肉里,发为鼠 。《经》
又曰∶膏梁之变,足生大疔。又曰∶五脏不和,九窍不通,六腑不和,留结为痈。凡疮
肿高而软者,发于血脉;下而坚者,发于筋脉;肉色不变者,发于骨髓。故宜分气血虚
实,热毒深浅为要,切不可一见其肿,便谓热毒实热,辄投下剂,意谓毒从泻出,殊不
知阳者,红肿 起,阴者青白而陷,疽者附筋骨而生,皆赖血气为主,《经》所谓∶气
主煦之,血主濡之。倘元气受伤。而不能煦濡,则下陷不脓,能禁其不内攻乎。
人之疮肿,因内热外虚,为风湿之所乘,盖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气虚则肤腠开
而风湿所乘,且脾气湿而内热,即生疮也。肿者,由寒热偏胜之毒瓦斯,客于经络,使血
涩而不通,壅结成肿。风邪内作者,无头无根。气血相搏者,有头有根。壅结盛而热胜
血,则为脓矣。其毒小者,气血自然能溃能收,不必忧治。大而重者,气血恐难任之,
必假药力佐助气血,以营运逐毒之本。
痈疽之疾,多生膏梁炙 嗜欲之人,虚邪热毒,煎熬气血而成。痈者,壅也,壅滞
于阳络也。大而高起属乎阳,其脉浮数,故多由于六腑。疽者,沮也,阻伏于阴经也。
平而内发,属乎阴,其脉沉数,故多由于五脏。疖者,如错疖之结着也。疮者,毒之总
名也。《经》曰∶诸痛痒疮,皆属心火。夫诸疮之中,惟背疽疔疮最为急症,次莫如脑
疽、肠痈、喉痈,亦具急者也。至若瘰 、悬痈、痔漏诸疮,皆可缓而治之。又有疥疮
疮风疳之类,虽俱属疮类,而轻重缓急,大有不同,治之之法,总宜察其虚实冷热,
或重或轻,对症用药,无失先后次序,虽些小疮疖,初起便宜速治,慎勿姑待,养成大
患。治法当分初、中、末异,初宜散热解毒,通经为主,以图消去;中宜排托为主,
以图散去余毒;末宜补宜托宜温,以图易于收功,此大法也。然有五善七恶者何?动息
自宁,饮食知味,一善也。便利调匀,二善也。脓溃肿消,色鲜不臭,三善也。神彩光
明,语声清亮。四善也。体气和平,五善也。如烦躁时嗽,腹痛渴甚,泻利无度,小
便如淋,一恶也。脓血大泄, 痛尤甚,臭恶难近,二恶也。喘粗短气,恍惚嗜卧,三
恶也。表溃先黑,久陷面青,唇黯便污,四恶也。肩项不便,四肢沉重,五恶也。不能
下食。服药而呕,食不知味,六恶也。声嘶色脱,唇鼻青黑,面目四肢浮肿,七恶也。
七恶之外,更有气噫痞塞,咳逆身冷,自汗无时,目瞪耳聋,恍惚惊悸,语言错乱,并
皆恶症,然五善见三则瘥,七恶见四必死。
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