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涕,肺脏之虚冷也;色青如蓝,肝脏之虚冷也;色黄如烂瓜,脾脏之虚冷也;色赤如绛,心脏之虚冷也;色黑如肝血, 
肾脏之虚冷也。五脏俱虚,五色相杂,谓之五崩。 
立斋曰∶血崩兼心痛者,心主血,去血过多,心无所养以致作痛也,宜十全汤倍参术多服;如瘀血不行者,失笑散; 
阴血耗散者,乌贼丸敛之。然崩为急症,漏为缓症;崩必大怒伤肝,冲动血海,或火盛之极,血热沸腾也;漏则房劳过 
度,伤损冲任二脉,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或其人平素多火,血不能安,故不时漏泄;崩宜理气降火升提,漏宜滋阴补气 
养血;或兼制火也。 
崩漏不止之症,先因心火亢甚,于是血脉泛溢,以致肝实而不能纳血,出纳之用遂废。《经》曰∶子能令母实。是以 
肝肾之相火,上挟心火之势,从而相扇,至令月水错经妄行,无时泛溢。若不早治,变为血枯发热痨怯矣。 
《经》云∶阳络伤,血外溢;阴络伤,血内溢。又云脾统血、肝藏血。故崩漏为患,因脾胃虚损,不能统血营运。 
或因肝经有火,血得热而下流。或因肝经有风,血乘风而妄动,或因怒动肝火,血热沸腾。或因脾经郁热,血不归经。 
或因悲哀太过,胞络伤而渗漏。治疗之法,脾胃虚弱者,四君子加芎归。脾胃虚陷者,补中汤加白芍。肝经血热者,四 
物汤加柴胡、山栀。肝经风热者,加味逍遥散。若怒动肝火,亦用前药。脾经郁火者,归脾汤加山栀、柴胡、丹皮。悲 
伤胞络者,四君子加升、柴、山栀。初起多从热,久则又当从寒。然阳强阴弱者,崩愈久而阴愈虚愈热,乃阴虚之假热, 
不可用寒凉正治也。朱丹溪、东垣云∶凡下血证,须四君子收功。又曰∶气虚血虚,皆以四物加参 。因劳力者,参 
加升麻。若大去血后,毋以脉诊,急用独参汤救之。其发热、潮热、咳嗽、脉数,乃元气虚弱,真阳不能内藏,真阴 
不能内守,假热之脉也,尤宜人参。此等症候,无不由脾胃先损,故脉洪大,察其中有胃气,受补则可救。设遇寒凉, 
复伤脾胃生气,反不能摄血归源,是速其危也。盖诸血症皆以胃药收功,盖脾能统血,而脾胃又为生化之源也。至于先 
贵后贱,名曰脱势;始富后贫,命曰脱营。由心气不足,其火内燔血脉之中,经候不调,形体容颜似不病者,此心病不 
影于胗,至于饮食不节,则病矣。凡此宜劝解,以慰其心,再以大补气血,调益脾胃,微加镇坠心火,补阴泻阳,而经 
自调矣。 
《脉诀》曰∶崩漏下血,脉迟小虚滑者,生疾急;大实紧数者,死;尺寸虚者,漏血;脉浮者,死,不治。 
x胶艾汤x 
治劳伤血气,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漓不断,及妊娠调摄失宜,治气不安,或因损动漏血伤胎。 
阿胶(炒) 芎 甘草(炙,各二两) 艾叶(炒,一两) 当归(二两) 熟地黄 白芍药(各四两) 
每服五钱,水一钟,酒半钟煎服。 
x柏子仁汤x 
治妇人忧思过度,劳伤心经,不能藏血,遂致崩中下血不止。 
鹿茸(火去毛,酒蒸烙) 香附子(炒去毛) 柏子仁(炒。各二两) 芎 茯 
神(去木) 当归 小草(各一两) 甘草(炙,五钱) 川续断(一两) 阿胶(二两,炒成珠) 
每服四钱,酒一钟,姜五片煎七分,空心温服。 
x一方x 
治月水不止,用阿胶炒枯为末,好酒空心调服四钱,或白汤亦可。 
x乌鸡丸x 
治妇人羸弱,血虚有热,经水不调,崩漏带下,骨蒸等疾不能成胎。 
白毛乌骨公鸡(一双,重二斤半许,闭死,去毛,肠净) 艾(四两) 青蒿(四两 碎),纳一半在鸡腹,用酒坛 
一个纳鸡并余艾蒿在内,用童便和水灌,令没鸡二寸许,煮绝干,取出去骨,余俱捣烂如薄饼状,焙干,研为细末。 
南香附(去毛净一斤,分作四分,米泔水浸一分,童便浸一分,醋浸一分,酒浸一分,春秋一夏一冬四日取出,晒 
干) 熟地黄(四两焙干) 当归(酒浸洗炒) 白芍药(酒炒) 鳖甲(醋浸炙黄色) 人参(焙) 生地黄(怀庆 
者勿犯铁器) 白术(炒) 黄 (蜜炙) 川牛膝(酒炒) 牡丹皮(酒炒) 柴胡(蜜酒炒) 知母(酒炒) 贝 
母(姜汁拌炒。各二两) 地骨皮 干姜(炒黄) 玄胡索 黄连(酒浸炒。各一两) 秦艽(一两五钱,蜜酒持 
炒) 川芎 白茯苓(各二两五钱) 
上同香附子共为细末,和鸡末,温酒或米饮下,忌煎炒辛辣之物及苋菜。 
x芩心丸x 
治妇人四十九岁以后,天癸当住,每月却衍或过多不止。 
黄芩(新枝条者二两,以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 
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下,日三服。 
x十灰丸x 
治崩中下血不止。 
黄绢灰 马尾灰 藕节灰 艾叶灰 赤松皮灰 蒲黄灰 莲蓬灰 油发灰 棕榈灰 绵灰(各等分) 
为末,醋煮糯米糊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米饮下。 
x备金散x 
治妇人血崩不止。 
香附子(四两炒) 当归(一两二钱) 五灵脂(一两) 
为末,每服五钱,空心淡醋汤调下,立效。丹溪云∶崩过多者,先用五灵脂末一服,当分寒热,五灵脂能行能止。 
x莲蓬散x 
治经血不止。 
莲蓬烧灰存性为末。 
白汤调服二钱。 

女科精要卷十六
带下门诸论
属性:《经》曰∶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发为白淫。白淫者,白物淫衍如精状。男子因溲而下,女 
子阴中绵绵下也,本出于带脉。带者,奇经八脉之一也,腰脐间回身一周如束带焉。八脉俱属肾经,人身带脉统摄一身 
无形之水,下焦肾气虚损,带脉漏下,白为气虚,赤为有火。治法但以补肾为主,白者多,赤者少。若脾虚者,六君子 
加升麻;气虚者,补中汤;肝虚者,逍遥散兼六味丸。 
带下,任脉之病也。《经》云∶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顺循面。任脉自胞上过 
带脉,贯脐上,其病所发正在过带脉之分淋漓,故曰带。男子遗精白浊,女子赤下白淫,皆因喜怒忧思、产育房劳伤其 
荣卫,或素有湿热浊气渗入膀胱,故秽白之物如涕而下流不止,面色无光,腰腿酸痛,精神短少。世徒知下焦之虚寒, 
不知中焦之湿热,反用燥热温补之剂偏助阳火,阳火既盛,阴血渐烁,譬如猪膏烹之则融,冷则凝。中焦湿热,淫气不 
清,则为白带。所以火升水降则上热下寒,下焦虚冷,凝结浊物。若热气熏蒸,则为腥腐之气,安得独言虚寒乎。法当 
清上实下,清浊自分,理脾养血,湿热自解,再为温补下元,使水升火降而带自除。故丹溪曰∶气属血,白属气、属痰, 
俱是胃中痰积下流渗入膀胱,宜用升举。肥人多属湿痰,瘦人带病少,如有者亦属热痰,宜用星、半、苍术、海石、炒 
黄柏、青黛、川芎、椿树皮之属。 
妇人多忧思郁怒,损伤心脾,肝火时发,血不归经,所以多患赤白带也。白带多是脾虚,盖肝气郁则脾受 
伤,脾伤则湿土之气下陷,是脾精不守,不能输为荣血,而下白滑之物矣,皆由风木郁于地中使然耳。法当开 
提肝气,补助脾元,以补中益气汤加枣仁、茯苓、山药、黄柏、苍术、麦冬之类,浓煎,不时饮之,再用六味 
地黄加牡蛎粉、海螵蛸、杜仲、牛膝,蜜丸如豆,空心吞下五六钱。白带本属气虚,补气健脾兼以升举,若如 
浓泔而臭秽特甚者,湿热甚也,宜苍术、白术、黄柏、茯苓、椿树皮之类,佐以升提。若如鸡子清者,脾肾虚 
极也,面色必不华,足胫必浮,腰腿必酸,宜五味子、八味丸,间用开脾养心之剂,如归脾汤之类。阴虚有火, 
宜八味丸中加五味子、菟丝子、车前、黄柏。叔和云∶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多时骨水枯。盖言崩久气血虚脱, 
虽有寒热之分,俱是气血流淫为病,总归属于虚处也。 
妇女下赤白而不甚稠者曰白淫,与男子白浊同系于肾火。如龙雷之搅而不澄清也,属足少阴、足太阴,治 
当清补为主。如有滑白稠粘者,谓之带下,属心包手厥阴少阳,即如男子自遗之精,甚如砂石之淋。源乎心包, 
系乎脊,络于带脉,通于任脉,下抵涌泉,上至泥丸,治宜血肉之剂以培之。时人泥于常套,作流痰治,以牡 
蛎、龙骨、地榆、胶艾之类治之,和以四物,加以升提,殊不知根本损伤,以致腐败,而来涩彼塞滞不清之物,则益加 
其滞,升提不正之气,则愈增其郁。惟以六龙固本丸、十六味保元汤主之。十六味保元汤治赤白带下。骨碎、贯众去毛 
三钱,杜仲、小茴香盐酒炒一钱五分,人参二钱,黄 一钱,巴戟二钱,当归一钱,石斛七分,升麻七分,山药一钱, 
生草六分,独活一钱,茯苓七分,莲子一钱,黄柏八分,圆肉三枚。六龙固本丸,山药四两,巴戟肉四两,山奈四两, 
川楝子二两,小茴香一两,补骨脂二两,青盐三钱,人参二两,莲肉二两,黄 二两,川芎一两,木瓜一两。 
带脉总束诸脉使不妄行,如人束带而前重也。妇人赤白带下之症,多是怒气伤肝,肝郁乘脾,则脾受伤而有湿,湿 
而生热,热则流通,所以滑浊之物渗入膀胱而出也。古人作湿寒,而用辛温治之者非,丹溪作湿热,而用苦寒之药,是 
正治之法也,用辛温之药是从治之法也。盖湿热怫郁于内,肚腹疼痛,赤白带下,非辛温之药从治,而能开散之乎。若 
在湿热尚未怫郁,但只赤白带下而无腹痛之症者,不若暂用苦寒之药治之为当也。 
x一方x 
治妇人有孕白带。 
黄芩(炒) 苍术(各三钱) 黄连(炒) 白芷(各二钱) 白芍(二钱五分) 椿根皮(炒) 黄柏(炒,各 
一钱五分) 山茱萸(二钱五分) 
为末糊丸,空心温酒下五十丸。 
x白带神方x 
用牡蛎(青色无沙眼者为雄者佳) 炭火 红,在地上冷定再 ,如法七次,研制空心,用腐浆调下二钱,一二服 
便愈。 
x一方x 
治赤白带湿胜而下者。 
滑石(炒) 苍术(盐炒) 白芍(各一两) 枳壳(炒) 甘草(各三钱) 地榆(五钱) 干姜(炮,二钱) 椿 
根皮(炒,一两) 
为末粥丸,空心米饮下百方。 
x当归煎x 
治赤白带下,腹内疼痛,不欲饮食,日渐羸瘦。 
当归(去芦酒浸) 赤芍药 牡蛎(火 取粉) 熟地(酒浸,蒸焙) 白芍药 续断(酒浸) 阿胶(各一两 
)地榆(五钱) 
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x威喜丸x 
治白带、白淫、白浊,便如米泔。 
黄蜡(四两) 白茯苓(去皮切块四两,用猪苓一两同煮三十余沸,取出日晒,不用猪苓) 
以茯苓末,熔黄蜡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细嚼,津液咽下,以小便清为度,忌米醋,只吃糠醋。 
x大效拱辰丸x 
治妇人血海虚冷,白带时下,脐腹刺痛,久服令人延年,精神充实,子嗣多育。 
琥珀(二钱) 当归(二两) 沉香(五钱) 木香(不见火,三钱) 官桂(不见火,五钱) 人参 黄 鹿 
茸(酥炙) 酸枣仁 鹿角霜 延胡索 柏子仁(各一两) 乳香 没药 干姜(各五钱) 
为末蜜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空心温酒化下。 
x人参黄 散x 
治久患白带,瘦细无力,腰腹腿痛,饮食无味,面黄浮肿、小水淋漓,气虚血少。 
当归身 茯苓(各一钱) 芍药(炒) 真地骨皮 白术(八分) 川芎 人参(各八分) 车前子(五分) 黄 
(一钱) 炙甘草(五分) 熟地(一钱五分) 鹿角胶(如气虚者入五茶匙) 
水一钟,枣二枚煎服。 

女科精要卷十六女科杂症门
热入血室
属性:《金匮》曰∶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 
焦必自愈也。此言发热病之初也。经水适来,邪盛而经气亦盛,寒邪伤荣,故邪与血搏,血属阴主夜,故昼则虽热 
而明了,暮则入阴分,邪挟阴气而为谵语,如见鬼状者,谵之甚也。此为热入血室。然血室虽在内,而表邪实未尝犯 
胃及上二焦,故治法亦惟和表邪,兼清血室之热足矣。误以为客邪入内攻之,则伐及无辜,导邪入内矣。故曰无犯胃气, 
及上二焦,必自愈也。然冲为血海,即是血室,冲脉得热则逼血下行,男子亦有之,不独妇人也。 

女科精要卷十六女科杂症门
血分水分
属性:《金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为难治。先病水,后断经,名曰水分, 
此病易治。盖去水,后断经,名曰水分,此病易治。盖去水,其经自下也。《圣济》曰∶血分者,经水通之际,因寒热 
伤其冲任,气壅不行,播在皮肤,邪气相搏,经血分而为水,发为浮肿,故曰血分,久不治积成水肿,即难治。水 
分者,以水气上溢皮肤,散于四肢,发为浮肿,盖肾者,胃之关,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病水而经乃断矣。《证治》 
又曰∶经事不通,血入四肢,化为水,遂成肿满,非独产后为然,名曰血分,误作水治,其害不小,宜调经散,盖气者, 
水之母,血者,气所化,非气无法以生血,非血无以养气。若经水不通,则血病气亦病,岂有水不通而能化血乎? 
血不通而化水者,乃是气壅不能化血而成水也,观桃仁丸可见矣。 

女科精要卷十六女科杂症门
炙脔梅核
属性:《金匮》曰∶妇人咽中,有如炙脔,半夏浓朴汤主之,炙脔干肉也。咽中贴贴,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此病不因肠胃,故不碍饮食;二便不因表邪,故无骨痛寒热,乃气为积寒所伤,不与血和,血中之气,溢而浮于咽中, 
得水湿之气,凝结难移,男子亦间有之。药用半夏浓朴汤,乃二陈去陈皮、甘草,加浓朴、紫苏、生姜也。专治妇人 
七情之气,郁滞不散,结成痰涎,或如梅核,在咽咯咽不下,或中脘痞满,气不舒畅,或痰饮中滞,呕逆恶上,并可 
取效。盖半夏降逆,浓朴散结,生姜、茯苓宜至高之滞,而下其湿,苏叶味辛气香,色紫性温,能入阴和血,则气与 
血和,即不复上浮也。 

女科精要卷十六女科杂症门
瘕癖
属性:者,近脐左右,各有一条,筋脉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拳,因气而成,如弦之状,故名曰 。癖者,僻在两肋 
之间,有时而痛,故名曰 。癖者,僻在两肋之间,有时而痛,故名曰癖。疝者,痛也。瘕者,假也,假物成形,推 
移乃动也。若伤食成块坚而不移,名曰食 。瘀血成块,坚牢不移,名曰血 。积在肠胃之间与脏气结搏坚牢,虽推之 
不移,名曰 ,言其病形可征验也。气壅塞而为痞,言其气痞塞不宣畅也。大抵推之不动为 ,推之动为瘕也。 
至疝与 癖则与痛俱,痛即现,不痛即隐,在脐左右为 ,在两肋间为癖,在小腹牵引腰胁为疝,总因妇人脏腑虚弱, 
经行不忌生冷,痰血饮食,结聚成块,与脏气相持,日渐生长,牢固不安,得冷则发,大痛欲死,然有异于丈夫者, 
非因产后血虚受寒,或因经来取冷过度,不独饮食失节,多挟血气所成。其脉弦急者生,虚弱微细者危。善治者, 
调补脾胃为主,佐以消导。若形气充实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以伤 
元气,病重则病受之,病轻则胃气受伤矣。或云,待块消尽而后补养,则胃气之存也。几希不惟不胜治。终亦不可治也。 

女科精要卷十六女科杂症门
乳症
属性:妇人之乳,男子之肾,皆性命之根也。人之气血周行无间,寅时始于手太阴肺经,出于云门穴,穴在乳上,丑时归 
于足厥阴肝经,入于期门穴,穴在乳下。出于上,入于下,肺领气,肝藏血,乳正居于其间也。其足阳明之脉,自缺盆 
下于乳。又冲脉者,起于气街,并足阳明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故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妇人不知 
调养,有伤冲任,且忿怒所逆,郁闷所遏,浓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阳明之血热甚,或为风邪所容,则气壅不散, 
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乳核,渐至皮肤 肿,寒热往来,谓之乳痈。风多则硬肿色白,热多则 肿色赤,不治则 
血不流通,气为壅滞,而与乳内津液相搏,疡化为脓。治之之法,凡初起寒热 痛,即发表散邪,疏风清胃,速下乳汁, 
导其壅塞,则病可愈。若不散而不易成脓,宜用托里;若溃后肌肉不生,脓水清稀,宜补脾胃;若脓出反痛,恶寒发热, 
宜调荣卫;若晡热 肿作痛,宜补阴血;若食少作呕,宜补胃气。切戒清凉解毒,反伤脾胃也。 
乳痈者,俗呼曰吹乳。吹者,风也。风热结汨于乳房之间,血脉凝注,久而不散,溃腐为脓。凡忽然壅肿结核色赤, 
数日之外, 痛胀溃,稠脓涌出,此属胆胃热毒,气血壅滞,名曰乳痈,为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