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禹余粮石 紫石英 赤石脂 代赭石 磁石 以上各 法见局方
附子(二两) 肉苁蓉(一两半) 当归 茴香 破故纸 木香 肉桂 巴戟 肉豆蔻 丁
香
山药 鹿茸 白茯苓 沉香 远志(并制) 乳香 五灵脂 没药 朱砂 阳起石( ) 钟乳
粉(并别研各一两)
上同碾为细末糯米粉糊为丸
按此固滑脱镇虚逆复阳助阴药也出太阳例古方类此者甚多姑存此一法如真气结薄气不升
降阴
寒湿胜胃冷肝虚者非此药不可盖宜重剂劫之是也然有阴阳两虚湿热自甚元气下陷津液涸竭气
血无所滋养浊阴下溜虚火上乘惟宜调之补之以轻清之剂者此方安能尽其变乎用者自宜详审
金匮肾气丸治形体瘦弱无力多困肾气久虚久新憔悴寝汗发热五脏齐损瘦弱下血
干山药 山茱萸肉(各四两) 泽泻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两) 熟地黄(八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五六十丸空心温水下拔萃三才封髓丹降心火益肾水
天门冬 熟地黄 人参(各半两) 黄柏(炒三两) 砂仁(一两半) 甘草(七钱半炙一方
无)
上为细末水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用苁蓉半两切作片子酒一大盏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去滓
空心送丸下 除前三味五脏治要作凤髓丹
按此二方足少阴手太阴药也
机要八物汤治心肺虚损皮聚而毛落血脉虚损妇人月水愆期宜益气和血
四君子合四物汤
按此手足太阴少阴药也
卷十九虚损治法
补虚损壮筋骨之剂
属性:金匮崔氏八味丸治肾虚气乏下元冷惫腹脐疼痛夜多旋溺脚膝缓弱肢体倦怠面皮痿黄或黧
黑及虚劳不足渴欲饮水腰重疼痛小腹急痛小便不利并宜服之
前肾气丸加桂心(一两) 附子(炮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五七十丸温酒送下盐汤亦得空心食前妇人淡醋汤下
局方西川石刻安肾丸治真气虚惫脚膝弱缓夜梦遗积小便滑数而清
青盐(四两) 鹿茸(炙) 柏子仁(净) 石斛 附子 川乌(炮) 巴戟(去心) 肉桂 菟
丝子
苁蓉 韭子 葫芦巴 杜仲 破故纸(炒) 石枣 远志 赤石脂 茯苓 茯神 茴香(炒
各一两) 苍术 川楝 川椒 山药(各四两)
上为末山药酒糊丸如梧子大每七八十丸空心盐汤下
无比山药丸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肌体消瘦肤燥脉弱
赤石脂 茯神(各一两) 山药(三两) 苁蓉(四两酒浸) 巴戟 牛膝(酒浸) 泽泻 山
茱萸肉(各一两) 五味子(二两) 杜仲 菟丝子 熟地黄(各三两)
上石臼内杵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四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杨氏还少丹大补真气虚损肌体瘦弱
肉苁蓉 远志 茴香 巴戟 山药 枸杞子 熟地黄 石菖蒲 山茱萸 牛膝 杜仲
楮实子 五味子 白茯苓
上石臼内捣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机要牛膝丸治肾肝损骨痿不能起于床宜益精筋缓不能自收持宜缓中此丸主之
牛膝(酒浸) 萆 杜仲(炒) 苁蓉(酒浸) 菟丝子 防风 葫芦巴(炒) 桂(减半)
补骨脂 沙苑蒺藜
上等分为细末酒煮猪腰子为丸每五七十丸空心温酒下
按此用防风以升发肝气非补肝也
地黄丸治阳盛阴虚肝肾不足房室虚损形瘦无力面多青黄而无常色宜此养荣血肾气
苍术(泔浸) 熟地黄(各一斤) 干姜(春七钱夏半两秋七钱冬一两)
上石臼杵为末蒸枣肉为丸桐子大每五七十丸至百丸诸饮下若加五味子为肾气丸述类像形
神品药也
按以上诸方少阴例药也盖谓肾为真水有补无泻故古人立肾气丸法后世俗因之以补阳然阳
虚者亦有之但不可例为常补尔
谨按虚损之证其源虽多莫不因胃气元气不足致气虚血虚阴阳俱虚或房劳精竭荣卫弱而腑
脏
气痿不能输养为疲极甚者变为劳瘵之疾但世俗处治昧此病机源委例用香燥或金石之剂往往误
人惟有宋钱仲阳建五脏虚方迥出前人之论我丹溪先生发挥局方之失示用补端绪言东垣所谓饮
食劳倦内伤元气则胃脘之阳不能升举并心肺之气陷入于中焦而用补中益气治之此实前人之所
无也然天不足于西北地不满于东南天阳而地阴西北之人阳气易降东南之人阴气易升苟不知此
而徒取其法则于气之降者固可以获效而于气之升者亦从而用之吾恐反增其病矣意此不可恃为
通行之法云人之虚者多是阴不足邵子谓天地自相根据附天根据形地附气其形也有涯其气也无涯人
之形质有涯者也天癸绝后则形衰矣苟不益阴以内守则阳亦无得以发扬为健运之能是天失所根据
也而为飘散飞荡如丧家之狗耳阳既飘散则地愈失所附也形气不相根据附则死矣人其补养残衰伤
朽之质又何云哉斯论虚衰与东垣制法虽证不同实本乎内经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之
旨盖谓人之寿夭比之经论南北二方亦自微甚不等升阳之例当为活法滋阴之剂义亦是焉必求的
在之虚合病机而行其法如此与世俗不明造化之理概用温补者天地悬隔故于诸书补剂而不详录
学人审是则思过半矣
卷二十积聚门
诸经叙积之始
属性:黄帝针经百病始生第三云积者盖厥气生足 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凝涩则寒气上入于
肠胃
入于肠胃则 胀 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饮食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
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
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成积矣或外中于寒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
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不散津液凝涩渗着而不去而成积矣
难经曰肝之积名曰肥气(见后方下云云)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
脾季
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心之积名曰伏
梁(云云)脾之积名曰痞气(云云)肺之积名曰息贲(云云)肾之积名曰奔豚(云云并见本文)
按滑氏本义曰越人之意盖以五行之道推其理势之所有者演而成文耳初不必论其情感亦不
必论
其远不远与其必然否也读者但以所胜传不胜及王者不受邪遂留结为积观之则不以辞害志而思
过半矣
谨按越人论五脏积传受之本病也然针经又主络脉伤及饮食七情所致而论之可谓详悉然今
较之
积聚因饮食伤及七情而成者多且三因方于五积无主治引经况他书乎故具法不取今以东垣方附
于后
卷二十积聚门
脉法
属性:脉经曰脉来细而附骨者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
下微
下关积在少腹尺积在气街脉出在右积在右脉出在左积在左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脉
来小沉而实者胃中有积聚不食食即吐 肺积脉浮而毛按之辟易 心积脉沉而芤上下无常处
肝积脉弦而细 肾积脉沉而急 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 脉左转而沉重者气 阳在胸中
右转出不至寸口者内有肉 也
卷二十积聚门
论积聚瘕不同
属性:难经曰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
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在所
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
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
原病式曰证者腹中坚硬按之应手然水体柔顺而今反坚硬如地者亢则害承乃制也瘕者中虽
硬而
忽聚忽散无其常故其病未及 也经曰血不流而滞故血内凝而为瘕也小肠移热于大肠乃为虑瘕
大肠移热于小肠谓两热相搏则血溢而为伏瘕血涩不利月事沉滞而不行故云为虑瘕为虑与伏同
传写误尔
谨按积者实停蓄之总名 者有所成而名之亦皆积尔瘕者血病也似不可言为聚聚者阳气也
然大
小肠移热为瘕如此则亦聚尔但前人施治亦未见有分其异同者唯丹溪先生曰积块在中为痰饮在
左为血积在右为食积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尔此深得病情之旨学人可因
此例而求诸
卷二十积聚门
论积聚分三因
属性:陈无择云 瘕属肝部积聚属肺部夫 者坚也瘕者假也假物而成形然七 八瘕之名经论亦
不详
出虽有蛟蛇鳖肉发虱米等七证初非定名偶因食物相感而致患尔若妇人 瘕则由内外不内外因
动伤五脏气血而成古人谓为痼疾以蛟蛇等为生瘕然亦不必泥此并属血病蛇发等事皆出偶然但
饮食间误中之留聚假血而成自有活性亦犹永微中僧病噎者腹中有一物其状如鱼即生瘕也
按此论积聚等属脏部盖分气血尔亦不必拘此然生瘕亦有外因而成者如昔之徐之才治取蛤
精疾生于足间者若此陈于三因何不之及
卷二十积聚门
论妇人肠覃石瘕之积
属性:水胀篇曰石瘕何如岐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通恶血当泻不泻 以
留
止日以盖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宝鉴曰夫膀胱为津液之腑气化则能出
矣今寒客于子门则必气塞不通血壅不流而 以止之结硬如石是名石瘕也此气先病而血后病故
月事不来则可宣导而下出者也故难经云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此之谓也非
大辛之药不能已可服见 丹
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胃相搏不得荣因有所系瘕而内着恶气乃起 肉乃生其始
生者
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夫肠者
大肠也覃者延也大肠以传道为事乃肺之腑肺主卫卫为气气得炅则泄寒则凝今寒客于大肠故卫
气不荣有所系止而结瘕在内贴者其延久不已是名肠覃也气散则清气聚则浊结为证聚所以恶气
发起 肉乃生小渐益大至期而鼓其腹则如怀子状也此气病而血未病故月水不断以时下本非妊
娠可以此为辨矣
按此谓石瘕为血壅不流故月事不来肠覃为清气
聚而浊结成瘕故血未病月水不断而知此二积之
异然亦有诸积所致或有病痈脓而似此二证者不可不察也
卷二十积聚门
论五积六聚治同郁断
属性:子和曰且积之成也或因暴喜怒悲思恐之气或伤五味之食或停温凉寒热之饮或受六气之邪
其初
甚微可呼吸按导而去之不幸遇庸医强补而留之留而不去遂成五积夫肥气者不独气有余也其中
亦有血矣盖肝藏血故也伏梁者火之郁也以热药散之则益甚以火炙之则弥聚况伏梁证有二名
同
而实异不可不详焉其一上下左右皆有根在肠胃之外有大脓血此伏梁义同肠痈其二身体髀股
背肿环脐而痛是即风根不可动动则为水溺涩之病此二者内经虽言不可动止谓不可大下非谓全
不可下恐病去而有害痞气者举世皆言寒则痞内经以为湿则痞虽因饮冷而得其阳气为湿所蓄
以热攻之则不散以寒攻之则湿去而寒退矣息贲者喘息愤而上行也此旧说也余以谓贲者贲门
也手太阴之筋结胸里故贯合贲下抵季胁其痛支转筋痛甚则成息贲手心主结于贲其病胸痛息贲
又云肺下则居贲迫肝善胁下痛肝高则上支贲门胁悦为息贲若是言之是积气于贲而不散此灵枢
说五脏处言此贲自是多故予发之贲豚者贲与奔同铜人言或因读书得之未必皆然也肾主骨此积
最深难察大忌吐涌以其在下止宜下之故予尝以独圣散吐肥气 以木架必燠室中吐兼汗也肝之
积便言风也吐出数升后必有血一二滴勿疑病当然也续以磨积之药调之尝治伏梁先以茶调散吐
之兼汗以禹功导水夺之继之以降火之药调之又尝治痞气万举万全先以瓜蒂散吐其酸苦黄胶腥
腐之物三二升次以导水禹功下二三十行末以五苓淡剂等药调之又尝治息贲用瓜蒂散不计四时
置燠室中更以火一炉以助其汗吐汗下三法齐行此病不可逗留久则伤人又尝治贲豚以导水通经
三日一下之一月十下前后百行次用治血化气磨积之药调之此积虽不伤人亦与人偕老若六聚之
物在腑属阳而无形亦无定法仿此而行之何难之行
按此论五积之异同可谓极备病情之要积为郁而用吐法更甚得古人之妙矣但每吐后继之以
禹功
导水之剂则不可为例矧古人施吐必本积因而用药如徐文伯以油为宫人吐发瘕楮澄以蒜为李道
念吐鸡子积甄权以雄黄为人吐发瘕成蛇者盖所因不同而用药殊也大抵禹功五苓之剂十下百行
等法用于湿热盛实及体浓者则可设有阴虚气痿积聚实而血气弱者岂可例用乎
卷二十积聚门
论痰积饮积主于湿
属性:详见痰饮门
卷二十积聚门
论治积大法
属性:许学士云大抵治积或以所恶者攻之或以所喜者诱之则易愈如 砂水银治肉积神曲麦 治
酒积
水蛭虻虫治血积木香槟榔治气积牵牛甘遂治水积雄黄腻粉治涎积礞石巴豆治食积各从其类也
若用群队之药分其药势则难取效须要认得分明是何积聚兼见何证然后增减斟量使之不尔反有
所损要在临时通变也
谨按诸积有不因气动而成者如偶有所食或误吞钱物之类是也因气动而成者如七情所致或
饮食
劳倦或五脏传受之类是也故所积之物不一气血之聚有殊或成蛊瘤生瘕之类难测故须是认得分
明是何积聚用药宜各从其类然亦要看元气虚实或攻取峻削或养正渐除可也不尔则岂但有损而
已
卷二十积聚门
论养正积自除
属性:卫生宝鉴曰洁古云养正积自除譬如满座皆君子纵有一小人自无容地而出令其真气实胃气
强
积自消矣洁古之言岂欺我哉内经曰大积大聚衰其太半而止满实中有积气大毒之剂尚不可过况
虚中有积者乎此乃治积之一端也邪正虚实宜详审焉
按或云积非下之不可今言养正而后积除将以待正气而除乎将以待药力而除乎然人之有积
则皆
为身中之邪气若君子座中之有小人也惟其调正气则真气营运不失其常而积自除夫君子众而正
直在位其小人自然退避矣不然则正气虚而真气乖致积增膜膈胃乱真正气绝而死矣亦若小人得
志则政乱法坏而君子有所不能制焉且夫养正者非为饮食起居之间也盖积既成矣形渐悴矣必用
调养使荣卫充实而积自除余有坚而不去者方可亟下之此先补后攻期于邪去正复而后已然除之
不以渐则必有颠覆之害矣若昔之武氏斫丧唐宗几于改物尚赖狄张诸公匡扶之力渐除党与兴
复
丕祚惜乎中宗不鉴前辙之失而留三思至致韦氏之祸其犹积余之尚在者而不亟下之更不慎守禁
戒遂纵口嗜欲病证复起而不可制其有不丧身者未之有也
卷二十
积聚治法
属性:五脏积方
东垣肥气丸治肝之积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 疟连岁不已
浓朴(半两) 黄连(七钱) 柴胡(二两) 椒(四钱) 巴豆霜(五分) 川乌头(炮去皮一
钱二
分) 干姜(炮半钱) 人参(二钱半) 白茯苓(一钱半) 昆布(二钱半) 甘草(炙三钱) 广
术(炮二钱半) 皂角(去皮弦煨一钱半)
上件除茯苓皂角豆霜另末外为极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
二丸渐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二丸加服周而复始积减太半勿服
伏梁丸治心之积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烦心
黄连(一两半) 浓朴(制) 人参(各半两) 黄芩(三钱) 干姜 菖蒲 巴豆霜(各五分)
桂(一钱) 红豆(二分) 川乌头(五分炮) 茯神 丹参(炒各一钱)
上件除巴豆霜外为细末另研豆霜旋旋入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服如上法淡黄连汤下
痞气丸治脾之积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为肌肤
浓朴(四钱半) 黄连(八钱) 吴茱萸(三钱) 黄芩(二钱) 白茯苓 泽泻 人参(各一
钱)
川乌头(炮) 川椒(炒各半钱) 白术(二分) 巴豆霜(四分) 桂(四分) 茵陈(酒炒) 干姜
(泡) 砂仁(各一钱半)
上件除豆霜另研茯苓另末旋入外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淡甘草汤下服如上法
息贲丸治肺之积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
浓朴(制八钱) 黄连(炒一两三钱) 干姜(泡) 白茯苓 川椒(炒) 紫菀(各一钱半)
桂
川乌头(炮) 桔梗 白豆蔻 陈皮 京三棱 天门冬(各一钱) 巴豆霜(四分) 人参(二钱)
青皮(五分)
上件除茯苓巴豆霜旋入外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以淡姜汤送下服如上法以上四方秋冬加浓
朴减黄连四分之一
奔豚丸治肾之积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下或上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及治男
子内结七疝女人瘕聚滞下
浓朴(制七钱) 黄连(五钱) 白茯苓 泽泻 菖蒲(各二钱) 川乌头 丁香(半钱) 桂
(二分) 巴豆霜(四分) 全蝎 附子 独活(各一钱) 玄胡索(一钱半) 苦楝(酒煮三钱)
上除巴豆霜茯苓另为末旋入外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淡盐汤下服如上法
按以上诸方宜随证加减用之所谓益元气泄阴火破滞气削其坚也
吐剂
瓜蒂散
方见痰饮门
按吐法意略具前宜兼看各门吐剂
卷二十积聚治法
倒仓法
属性:丹溪曰人之七情浓味停痰瘀血互相纠缠日积月深郁结成聚甚者如桃核之穣诸般奇形之虫
成于中形于外发为瘫痪为劳瘵为蛊胀为癞疾为无名奇病宜行此法
用黄牡牛肉择肥者买一二十斤长流水煮糜烂融入汤中为液以布滤出渣滓取净汁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