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7-景岳全书-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泻,痰涎上涌。服二陈、枳实之类,痰涎愈甚,胸膈痞闷。谓余曰∶何也。余曰∶朝寒暮 
热,血气虚也。食少作泻,脾肾虚也。痰涌胸痞,脾肺虚也。悉因真气虚,而邪气实也。当 
先壮其胃气,使诸脏有所禀,而邪自退矣。遂用六君加黄 、当归,数剂诸证渐退。又用十 
全大补汤,肌肉渐敛。更用补中益气汤,调理而愈。(薛按) 

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外科钤(下)
肠痈(五十四)
属性:孙真人云∶肠痈为病,小腹重强,按之则痛,小便如淋,时时汗出,复恶寒,身皮甲 
错,腹皮急如肿,甚者腹胀大,转侧有水声。或绕脐生疮,或脓从脐出,或大便脓血。脉洪 
数者,已有脓也,血下则安。若妄治者,必杀人。 
陈无择曰∶肠痈为病,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始肿状,腹无聚积,身无热。脉数 
,此为肠内有脓,久积阴冷所成也,故《金匮》有用附子温之。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 
之,当有血。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此以内结热所成也,故《金匮》有用大黄利之。 
《千金方》灸法∶曲两肘,正肘头锐骨,灸百壮,下脓血而安。 
一男子,里急后重,下脓胀痛,此脾气下陷也,用排脓散、蜡矾丸而愈。后因劳役,寒 
热体倦,用补中益气汤而安。 
一妇人,脓成腹胀痛,小便不利,脉滑数,此脓毒内溃也。服太乙膏三钱,脓下升许, 
胀痛顿退。更以神效栝蒌散,二剂而全退。又以蜡矾丸及托里药,十余剂而安。 
一产妇小腹疼痛,小便不利,以薏苡仁汤,二剂痛止。更以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下瘀血升许而愈。 
一妇人产后恶露不尽,小腹患痛,服瓜子仁汤,下瘀血而痊。凡瘀血停滞,宜急治之, 
缓则腐化为脓,最难治疗。若使流注骨节,则患骨疽,失治,多为败证。(薛按) 

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外科钤(下)
附骨疽(五十五)
属性:附骨疽一证,近俗呼为贴骨痈。凡疽毒最深,而结聚于骨际者,皆可谓之附骨疽。然尤 
惟两股间,肉浓处,乃多此证。盖此证之因,有劳伤筋骨而残损其脉者,有恃酒力房而困烁 
其阴者,有忧思郁怒而留结其气者,有风邪寒湿而凑滞其经者。凡人于环跳穴处,无故酸痛 
,久而不愈者,便是此证之兆,速当因证调治,不可迟也。盖其初起,不过少阳经一点逆滞 
,逆而不散,则以渐而壅,壅则肿,肿则溃,至其延漫,则三阴三阳,无不连及,而全腿俱 
溃。然此证,无非元气大亏,不能营运,故致留滞不散,而后至决裂,诚危证也。若溃后脉 
和,虽见困弱之甚,只以大补气血为主,皆可保全。若溃后脉反洪芤,而烦躁不宁,发热口 
渴,则必不可治。 
至若治此之法,凡以劳伤筋骨而致者,宜大营煎,兼大防风汤治之。若酒色伤阴者,宜 
八味丸、六味丸,或右归饮,兼大防风汤主之。若忧思郁怒结气者,宜疮科流气饮,或五香 
连翘汤。兼大防风汤主之。若风寒外袭者,宜五积散,兼大防风汤主之。大抵此证初起,即宜 
用大营煎,温补气血,或兼仙方活命饮,通行毒瓦斯。有火者,宜速用连翘归尾煎,以解散其 
毒。仍宜速用隔蒜灸,或豆豉饼寻头灸之。以速散其毒,最为捷法。其有湿热痰饮等证,当 
并求后法以治之,庶免大害也。若环跳久痛不已,或见臀股微肿,度其已成,势不能散,只 
宜速用托补,专固根本,使其速起速溃,则根本既实,虽凶亦无大害,必且易溃易敛而易愈 
也。若脉见滑数,按之软,熟脓已成也。速宜针之,无使久留,以防深蚀之患。其有不明利 
害,苟图目前,或用克伐消散,再伤元气。或用寒凉敷药,以遏其毒瓦斯,必致日延日甚,而 
元气日败,则一溃不可收拾矣。考诸方书,俱未详及此证,故悉其所因,并附治按于后。 
立斋曰∶附骨疽,有因露卧,风寒深袭于骨者。有因形气损伤,不能起发者。有因克 
伐之剂,亏损元气,不能发出者。有因外敷寒药,血气凝结于内者。凡此皆宜灸熨患处,解 
散毒瓦斯,补接元气,温补脾胃为主。若饮食如常,先用仙方活命饮,解毒散郁,随用六君子 
汤,补托营气。若体倦食少,但用前汤,培养诸脏,使邪不得伤正。若脓已成,即针之 
,使毒瓦斯不得内侵,带生用针亦无妨。如用火针,亦不痛,且使易敛。其隔蒜灸,能解毒行 
气,葱熨法能助阳气,行壅滞。此虽不见于方书,予常用之大效,其功不能尽述,惟气血虚 
脱者,不应。又曰∶大抵此证,虽云肿有浅深,感有轻重,其所受皆因真气虚弱,邪气得以深袭。若真气 
壮实,邪气焉能为患也。故附骨痈疽,及鹤膝风证,惟肾虚者多患之。前人用附子者,以温补 
肾气,而又能行药势,散寒邪也。亦有体虚之人,秋夏露卧,为冷气所袭,寒邪伏结,多成 
此证,不能转动,乍寒乍热而无汗,按之痛应骨者是也。若经久不消,极阴生阳,寒化为热 
而溃也。若被贼风所伤,患处不甚热,而洒淅恶寒,不时汗出,熨之痛止,少者须大防风 
汤,及火龙膏治之,若失治则为弯曲、偏枯。有坚硬如石者,谓之石疽。若热缓,积日不溃 
,肉色赤紫,皮肉俱烂,名缓疽。其始末皆宜服前汤,欲其驱散寒邪,以补虚托里也。 
又曰∶此证亦有产后恶血未尽,脐腹刺痛,或流于四肢,或注于股内,疼痛如锥,或两 
股肿痛。此由冷热不调,或思虑动作,气所壅遏,血蓄经络而然,宜没药丸治之。亦有经血 
不行,流注四肢;或股内疼痛如锥,或因水湿所触,经水不行而肿痛者,宜当归丸治之。 
凡恶血停滞,为患匪轻,治之稍缓,则流注为骨疽,多致不救。 
一妇人膝肿痛,遇寒痛益甚,月余不愈,诸药不应,脉弦紧,此寒邪深伏于内也,用大 
防风汤,及火龙膏治之而消。 
一男子,腿根近环跳穴,患痛彻骨,外皮如故,脉数而滞滑,此附骨疽,脓将成也。用 
托里药六剂,肿起作痛,脉滑数,其脓已成。针之出碗许,更加补剂,月余而瘳。 
一男子患附骨疽,肿硬发热,骨痛筋挛,脉数而沉,用当归拈痛汤而愈。 
一男子腿内患痈,漫肿作痛,四肢厥逆,咽喉闭塞,发寒热,诸治不效,乃邪郁经络而 
然也。用五香连翘汤一剂,诸证少退。又服之,大便行二次,诸证悉退而愈。 
一男子,先腿痛,后四肢皆痛,游走不定,至夜益甚,服除湿败毒之剂不应,其脉滑而 
涩,此湿痰浊血为患。以二陈汤加苍术、羌活、桃仁、红花、牛膝、草乌,治之而愈。凡湿 
痰湿热,或死血流注关节,非辛温之剂,开发腠理,流通隧道,使气行血和,焉能得愈。 
王时亨室,产后腰间肿痛,两腿尤甚,此由瘀血滞于经络而然也。不早治,必作骨疽。 
遂与桃仁汤二剂稍愈,更以没药丸数服而痊。(薛按) 
一魏生者,年三十余,素多劳碌。忽患环跳酸痛,数月后,大股渐肿。延予视之曰∶此 
附骨疽也,速当治之。与以活命饮二剂,未及奏效,而肿益甚。因慌张乱投,或清火,或解毒 
,遂致呕恶发热,饮食不进,其势甚危,然后恳求相救。遂以参 内托散大加炮姜,数剂而 
呕止食进。其肿软熟,知其脓成,速令针之,针处出脓不多。复以九味异功煎与之,遂得大 
溃,且瓣瓣出脓,溃者五六处,而腿肉尽去,止剩皮骨矣。溃后复呕恶,发热不食,遂以十 
全大补汤,及九味异功煎,相间与之。然后热渐退,食渐近,稍有生色。然足筋短缩,但可 
竖膝仰卧,左右挨紧,毫不能动,动则痛极,自分已成废物。此后,凡用十全大补汤八十余 
剂,人参三斤,而腿肉渐生,筋舒如故,复成一精壮男子,此全得救本之功也。 
一男子陈姓者,年近三旬,素不节欲,忽见环跳酸痛,月余不愈。予曰∶此最可畏,恐 
生痈毒之患。彼不信,又谋之一庸医,反被其诟曰∶此等胡说真可笑也。筋骨之痛,亦常 
事耳,不过风热使然,何言痈毒。遂用散风清火等药,至半年后,果见微肿,复来求治。予 
曰∶速用托补,以救根本,尚不迟也。彼又不信,而谋之疡医曰∶岂可肿疡未溃,而遽可温 
补耶。复用清火清毒之剂。及其大溃而危,再延余视,则脉证俱败,方信予言。而痛悔前失,已无及矣。 
一膏粱子茅姓者,年未三旬,素以酒色为事,亦患此证。早令服药,执拗不从。及其肿 
而脓成,令速针之,亦畏痛不从。而偏听庸流,敷以苦寒解毒之药。不知脓既已成,尤不可 
解,但有愈久愈深,直待自溃,而元气尽去,不可收拾矣。(薛按) 

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外科钤(下)
臀痈(五十六)
属性:马益卿曰∶臀痈证,臀居小腹之下,此阴中之阴也,道远位僻,虽曰多血,然气运不到 
,血亦罕来,中年之后,尤虑患此。才有肿痛,参之脉证,但见虚弱,便与滋补。气血无亏,可保终吉。 
立斋曰∶凡治此者,毋伤脾胃,勿损脾气,但当以固根本为主。若 痛,尺脉紧而无力者 
,托之。肿硬痛甚者,隔蒜灸之,更以解毒。不作脓者,托里为主。不作脓而痛者,解毒为 
主。不溃或溃而不敛者,托里为主。 
又《治法》曰∶若肿硬作痛者,形气虚而邪气实也,用托里消毒散。微肿微痛者,形气病 
气俱虚也,用托里散补之。欲作脓者,用内托羌活汤。若痛甚者,用仙方活命饮。大势既退 
,亦用托里消毒散。若脾虚不能消散,或不溃不敛者,六君子加芎、归、黄 。若阴虚不能 
消散,或作渴便淋者,六味丸加五味子。若阳虚不能溃,或脓清不能敛者,用补中益气汤。 
气血俱虚者,十全大补汤。若肿硬未成脓者,用隔蒜灸,及活命饮。溃后,宜豆豉饼,及补 
中益气、十全大补二汤。若灸后大势已退,余毒未消,频用葱熨,以补其气,以消余毒为善。 
又曰∶凡毒瓦斯已退不起者,但可补其血气,使脓速成而针去之,不可用内消之论。若 
肿高而软者,发于血脉,肿下而坚者,发于筋骨,肉色不变者,发于骨髓也。脓血大泄之后 
,当大补气血为先,虽有他证,以末治之。 
巡按陈和峰,脾胃不健,常服消导之剂,左腿股及臀患肿。余曰∶此脾气虚而下注,非 
疮毒也,当用补中益气,倍加白术。彼惑于众人云,白术能溃脓,乃专以散肿消毒为主,而 
肿益甚,体益倦。余用白术一味煎饮而消。 
儒者杨启元,左臀患此,敷贴凉药,肿彻内股。服连翘消毒散,左体皆痛。余以为足三 
阴亏损,用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肺;用六味丸加五味子,以补肝肾。股内消而臀间溃,又用 
十全大补汤而疮口敛。 
一儒者, 肿痛甚,此邪毒壅滞,用活命饮、隔蒜灸而消。后因饮食劳倦,肿痛复作 
,寒热头痛,此元气虚而未能复也,与补中益气汤,频用葱熨法,两月而愈。 
一男子,患臀痈作脓而痛,以仙方活命饮,二剂痛止。更以托里消毒散,脓溃而瘥。 
一弱人,臀痈脓成不溃,以十全大补汤数剂始托起。乃针之,又二十余剂而愈。(薛按) 

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外科钤(下)
流注(五十七)
属性:立斋曰∶流注之证,多因郁结,或暴怒,或脾气虚湿气逆于肉理,或腠理不密,寒邪客 
于经络,或湿痰,或闪扑,或产后瘀血流注关节,或伤寒余邪未尽为患,皆因真气不足,邪 
得乘之,故气凝血聚为患也。然此证,或生于四肢关节,或生于胸腹腰臀,或结块,或漫肿 
,或痛,或不痛,悉宜用葱熨法,及益气养营汤,固其元气,则未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溃, 
可全愈也。若不补气血及节饮食,慎起居,戒七情,而专用寒凉克伐者,俱不治。又《治法 
》曰∶常治此证,凡暴怒所致,胸膈不利者,调气为主。抑郁所致而不痛者,宜调经脉,补 
气血。肿硬作痛者,行气和血。溃而不敛者,补气血为主。伤寒余邪未尽者,和而解之。脾 
气虚,湿热凝滞肉理者,健脾除湿为主。闪跌,瘀血凝滞为患者,和血气,调经络。寒邪所 
袭,筋挛骨痛,或遍身痛,宜温经络,养血气。若久而不敛,疮口无阳者,宜豆豉饼或附子 
饼灸之,以祛散寒邪,接补阳气。或外用琥珀膏贴之。若内有脓管,或生瘀肉,而不敛者, 
用针头散腐之自愈,锭子尤效。 
《医林集要》云∶骨疽乃流注之败证也。如用凉药,则内伤其脾,外冰其血。脾主肌肉 
,脾气受伤,饮食必减,肌肉不生。血为脉络血,受冰则气血不旺,而愈滞。宜用理脾,脾 
健则血自生,而气自营运矣。又有白虎飞尸,留连周期,或展转数岁,冷毒朽骨出尽自愈。若 
附骨腐者可痊,正骨腐则为终身废疾矣。有毒自手足,或头面肿起,或兼疼痛,上至颈项骨 
节去处,如疡 贯珠,此风湿流气之证也,宜以加减小续命汤,及独活寄生汤治之。有两膝 
肿痛起,或至遍身骨节疼痛者,此风湿痹,又名历节风,宜附子八物汤治之。又有结核在项 
腋,或两乳旁,或两胯软肉处,名曰 痈,属冷证也。又有小儿宿痰失道,致结核于颈 
项臀膊胸背之处,亦令证也,俱宜热药敷贴。以上诸证,皆缘于肾。肾主骨,肾虚则骨冷,而 
为患也。所谓骨疽,皆起于肾,亦以其根于此也,故用大附子以补肾气,肾实则骨有生气,而疽不附骨矣。 
一男子,臀肿一块微痛,脉弦紧,以疮科流气饮,四剂而消。 
一妇人,暴怒,腰肿一块,胸膈不利,时或气走作痛,用方脉流气饮,数剂而止,更 
以小柴胡汤对四物加香附、贝母,月余而愈。 
一妇人,禀弱性躁,胁臂肿痛,胸膈痞闷,服流气败毒药反发热,以四七汤数剂,胸 
宽气利。以小柴胡汤对四物加陈皮、香附,肿痛亦退。大抵妇人性情执着,不能宽解,多被 
七情所伤,遂致遍身做痛。或肢节肿痛,或气填胸满,或如梅核塞喉咽吐不出,或痰涎壅盛 
,上气喘急,或呕逆恶心,甚者渴闷欲绝。产妇多有此证。宜服四七汤,先调滞气,更以养 
血之药。若因忧思致小便白浊者,用此汤吞青州白丸子,屡效。 
一老人,伤寒表邪未尽,股内患肿发热,以人参败毒散二剂热止。灸以香附饼,又小柴 
胡汤加二陈、羌活、川芎、归、术、枳壳,数剂而散。 
一男了,退患溃而不敛,用人参养营汤及附子饼,更以补剂煎膏贴之,两月余而愈。 
一男子,腿患肿,肉色不变,不痛,脉浮而滑,以补中益气汤加半夏、茯苓、枳壳、木 
香饮之,以香附饼熨之。彼谓气无补法,乃服方脉流气饮,虚愈甚。复求治,以六君了汤加 
芎归数剂,饮食少进。再用补剂,月余而消。夫气无补法,俗论也。以其为病痞塞,似难于补 
,殊不知卫气虚而不能营运,则邪气滞而为病。经云∶壮者气行则愈,怯者弱者则着而为病 
。苟不用补法,元气何由而行乎。 
一妇人,腿患筋挛骨痛,诸药不应,脉迟紧,用大防风汤,二剂顿退,又二剂而安。又 
一妇人亦然,先用前汤二服,更服黑丸子而痊。此二患若失治,必溃成败证。 
一男子,肩胛患之,微肿,形劳气弱,以益气养营汤服黑丸子,以及木香生地黄作饼, 
覆患处熨之,月余脓成。针之,仍服前药而愈。 
一男子,臂肿,筋挛骨痛,年余方溃,不敛,诊其脉更虚,以内塞散一料少愈,以十全 
大补汤,及附子饼灸之而愈。《精要》云∶留积经久,极阴生阳,寒化为热。以此溃多成痿 
,宜早服内塞散排之。 
一男子,臂患出腐骨三块,尚不敛,发热作渴,脉浮大而涩,乃气血俱损,须多服生血 
气之药,庶可保全。彼惑于火尚未尽,仍用凉药内服外敷,几危,求治。其形甚瘁,其脉愈 
虚,先以六君子汤加芎归,月余饮食渐进。以八珍汤加肉桂三十余剂,疮色乃赤。更以十全 
大补汤,外以附子饼灸之,仅年而瘥。(薛按) 

卷之四十七贤集·外科钤(下)外科钤(下)
鹤膝风(五十八)
属性:凡肘膝肿痛,臂 细小者,名为鹤膝风,以其象鹤膝之形而名之也。或止以两膝肿大 
,腿枯细,不能屈伸,俗又谓之鼓槌风,总不过风寒湿三气流注之为病也。然肿痛者,必 
有邪滞,枯细者,必有血虚。凡治此者,必宜以养气滋血为主。有风者兼散其风,有寒湿者, 
兼去其寒湿。若果由邪郁成热者,必宜滋阴清火,自无不愈。其有痢后而成者,又名痢后风 
,此以泻痢亡阴,尤宜壮肾。凡寒胜者,宜三气饮、五积散,或大防风汤之类主之。湿胜者, 
宜五苓散、理中汤之类主之。热胜者,宜保阴煎,大秦艽汤之类主之。若以阳气不足,而败及 
四肢者,非右归丸、理阴煎及八味地黄丸之类不可。 
立斋曰∶鹤膝风,乃调摄失宜,亏损足三阴经,风邪乘虚而入,以致肌肉日瘦,内热 
减食,肢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