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福来结婚了。
这是他追寻多年的结果,但真正到来时他还是感到很突然,同事们也颇感意外。
突然也罢,出身农民的意外也罢,秦福来结婚了,跟一个城里女人。
找一个城里女人做老婆是秦福来的梦想,他为此立下誓言,多年坚持,终成正果。
人都有梦想,秦福来最初的梦想是成为生产队长,并为此苦苦奋斗过。
他出生于一个叫秦家庄的几近闭塞的小村,梦想成为生产队长是因为不幸的身世。
一九五五年初冬的一个黄昏,秦福来在一片饥饿声中来到了这个世界。他没有见过父亲。那年秦家庄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跛脚父亲在去村西领救济粮回来路遇风流寡妇凤英,禁不住她的诱惑,稀里糊涂地将半袋子救济粮送进了寡妇家,而换取了短暂的销魂。当父亲两手空空走出寡妇家后才清醒过来,救济粮没了,无颜回家见自己的正处于饥饿中的大腹便便的女人,一念之下便投于西坡枯井里。
跛脚父亲去了,秦福来来了。六岁那年,秦福来懂事了,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的母亲也是有故事的。秦福来最初是从小伙伴林继平口中知道父亲、母亲的故事的,他去找母亲求证,希望一切都不是真实的,但是母亲选择了沉默。沉默就代表默认。母亲跟父亲结婚之前,爱上了从城里来的小学老师,并和他有了那事。于是,有人怀疑秦福来不是跛脚父亲的种。父亲的“糜烂”,母亲的“风流”,直接影响了秦福来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小伙伴们都不乐意跟他玩,背地里骂他“强奸犯”。就这样,秦福来在他人的指指戳戳中慢慢长大。自小孤独的秦福来极想改变自家在村里地位不高的状况,所以他很要强,不断鼓励自己要出人头地,要让全村人都看得起自己!于是,秦福来在学校刻苦学习,常常取得好成绩。可是没上几年学,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秦福来被迫退学。后来秦福来能挣工分了,对生产队长这个位置产生了兴趣,因为他发现村里人都很听生产队长的,对其毕恭毕敬,于是他有了梦想,一定要努力当个生产队长,让全村人仰视自己。
一九七六年,是中国历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这年十月粉碎了“四人帮”,“文化大革命”彻底结束。岁尾,秦福来作出重大决定,要离开这个闭塞的小村——进城!为什么要进城?答案嘛,却是要找个城里女人做老婆!梦想改变了,他不愿意做生产队长了,要进城,要找个城里女人做老婆,要让人们看看,我秦福来是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是什么让他改变了梦想?因为进城之前发生了很多事情,直接导致了他的这个想法的产生。人一辈子往往会因为某个突然事件改变生活方式或者理想追求,秦福来就是这样。首先是罗青梅的出现。那年村里来了知识青年,年龄跟秦福来差不多,住在村西废弃的小学校里。城里人就是跟乡下人不一样,他们个个细皮嫩肉、眉清目秀,秦福来跟村里的很多小伙子一样,喜欢到小学校看那些女知青。后来村里又来了一批知青,全是女的。因为宿舍紧张,村里决定让女知青分散到房子宽裕的各家各户去借住。秦福来家也来了俩女知青,其中就有罗青梅。在秦福来的印象中,罗青梅瘦瘦的,个头不是很高但也不矮,眼睛很大,整天扎俩长辫子,是个爱哭鼻子的漂亮女孩,常常放工后回家哭。也难怪,这些从来没有干过农活的女孩怎么受得了农村的艰苦生活?秦福来很同情爱哭鼻子的罗青梅。
新年知青们组织了戏班,让秦福来看到了罗青梅更加光彩夺目的一面。她脸上有了笑容,并且总是那么灿烂,秦福来几次看到罗青梅回到家时都是边唱边跳。原来罗青梅的爸爸妈妈都是城里剧团的演员,她自小长在剧团,耳濡目染,对唱戏很感兴趣,并表现出极高的天赋,爸爸妈妈也特意教她。这次新年组织戏班,了解她的人帮她报了名。村里规定,凡是戏班演员应潜心排练,可以不参加田间劳动。秦福来也喜欢唱戏,曾经跟村里几个老戏子学过戏,特别是《借年》中王汉喜这个角色,尤为拿手。而知青们在新年表演的正是《借年》这出戏,罗青梅当然是女主角,男主角王汉喜由一位青岛来的男知青担当。秦福来看过排练,罗青梅的唱功确实很好,曾经跟自己搭档过的村里女孩凤霞是远远不能比的。令秦福来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竟很幸运地跟罗青梅合作了一把。那是第一天开台,临近唱《借年》了,男主角却迟迟没来,这可把组织者给急坏了,安排四五个知青去找,结果没将人带回来,却带来了男主角由于急性阑尾炎被送往医院的消息。这时有人提议让曾经唱过王汉喜这一角色的秦福来上台救场。秦福来惊喜万分,从观众席一下子跳到了台上,被人拽到后台上了妆。
这是秦福来这辈子唱得最好的一出戏,他到死也不会忘掉。所有观众心目中,这出戏也确实是演得最棒的,掌声经久不息,甚至有人说男主角和女主角简直是天生一对。那天晚上秦福来睡不着了,太兴奋了,回味着,罗青梅的一举一动在秦福来脑海里都是那么的清晰。唱戏将秦福来的心打乱了,甚至有些忘乎所以了。罗青梅是女知青中出类拔萃的漂亮姑娘,她唱过《借年》后,几乎成了村里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秦福来也是这些男人中的一个。他想,如果娶这样的女孩当媳妇,这辈子就算没白活!
合作成功后,两人便有了很多话题,加上罗青梅借住在秦家东屋里,两人天天见面,常常端着饭碗坐在院子里的磨盘上边吃边聊,秦福来也开始关心罗青梅了,帮她烧火炉,帮她担水,有好吃的也给她拿过去。秦福来确实对罗青梅动心了。有了这个心思,他与罗青梅说话时就有了一种莫名的畏惧感,想见到她,却又怕见到她。村里人也一度传说他们俩的关系不正常,说秦福来在走他母亲的老路,传得很难听,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知道天高地厚,人家能嫁泥腿子吗?秦福来当然也听到了这些话,也曾觉得自己配不上罗青梅。罗青梅好像没太在意,依旧很自然地跟他聊天,而且有时主动找他,这让他有些误解,也给了他很大信心。
这天晚上,秦福来在家门口等到罗青梅回来,便叫住了她,她问他有什么事,他说有事,但又说不出来,变得很木讷,吞吞吐吐的。这时罗青梅从秦福来的吞吞吐吐中已经猜到他将说什么,便有些愠怒,说:“你怎么这样想呢?”说完,就跑回了家。第二天,罗青梅就搬进了位于小学校的集体宿舍。转过年来,罗青梅便返城了。
但罗青梅并不是导致秦福来认死理非要找个城里女人做老婆的直接原因,只能说是与她的短暂交往,给一直想扬眉吐气的他心里埋下了一粒希望的种子。
第一部分第2节 秦福来结婚了(2)
有一阵曾经跟秦福来搭档过戏的凤霞常来找他,但是,他们的交往遭到了凤霞父母的极力反对,并扬言,“上梁不正下梁歪,秦福来是个什么东西,俺家闺女就是一辈子没人要也不嫁他秦福来!”凤霞在压力下也打了退堂鼓。就在这时候,秦福来突然接到通知到乡里体检,然后就当兵了。我曾经看到过秦福来穿着军装的照片,他方脸粗眉,英武潇洒。
秦福来能够参军极其偶然,据说是大队书记的儿子看上了凤霞,为了将情敌支走,出此下策,让有实权的老爸安排秦福来去参了军。秦福来在去参军之前,人们传说部队所在的地方是个大沙漠,风沙常常刮得人睁不开眼,没有水,百里无人烟,没有飞机人根本走不出去。还有人说,自古以来,有人犯了重罪,就将其发配到大沙漠里。本来书记的儿子也想参军的,改变主意让情敌去,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秦福来没有去大沙漠,却幸运地来到了北京。
秦福来到了北京的消息传到秦家庄,村里沸腾了。母亲接到儿子的信,激动得热泪盈眶;村里人知道秦福来在北京保卫毛主席后,羡慕不已,奔走相告;大队书记后悔不已,儿子哭成了泪人。后来凤霞也开始给秦福来写信,互通了一段时间的信后,凤霞告诉他,她的父母不反对他们的事了,并跟他商量等他回家探家的时候就订婚。然而,秦福来后来却没跟凤霞订婚。
秦福来到北京半年后,同一个安徽籍新兵一起被安排到部队某首长家干警卫。首长家有一个姑娘,眉清目秀,脸蛋白净,扎俩长辫子整天跑来跑去,活泼得很。秦福来刚到首长家时,见人进出,就敬礼,见到首长的宝贝女儿时,也不例外。宝贝女儿看他敬礼,就捂着嘴笑个不停。可能是她觉得秦福来挺好玩,还挺爱看书,有些文化,就走近他,同他说话,不知不觉就熟了。她叫史杰,比他小三岁。一天,秦福来被首长叫到了书房。当他忐忑不安地走进书房后,才发现史杰也在,正朝自己挤眼睛。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秦福来激动万分。原来首长也是山东人。这样,他同首长有了共同语言,经常被首长叫进房里拉家常。不久,秦福来成了警卫班班长。
两年以后,秦福来又回到了原连队,但这次来与上次已完全不同。上次来他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子,什么都不是,很少有人注意他,而这次则不同了,他是以代理排长身份回来的。回连队之前,老乡首长找他谈心,希望他好好干,并加强学习,有合适的机会考一考军校,争取为家乡争光。秦福来当然明白老乡首长的意思,满怀激情地回了连队。
秦福来怎么也没有想到,史杰也会跟到连队来,并且是隔三差五地来。当时有一战友就对他说,首长家宝贝女儿看上你了!秦福来不相信,怎么可能呢,她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又是首长的女儿,怎么会看上我这个农民兵?战友说,不信咱走着瞧!
秦福来做梦都不会想到,这是真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史杰又来找他,并说出了心思,当时将秦福来震惊得半天没反应过来。秦福来当然知道,如果真成了首长女婿,意味着什么,所以当秦福来认定史杰不是开玩笑时,他失眠了。史杰的想法再次勾起了秦福来那颗被压抑的虚荣心。这么好的事砸到头上,谁不得掂量一番?当初他主动找罗青梅而遭拒绝,如今是比罗青梅条件更加优越的城里人主动来找他,这是多么大的反差?秦福来失眠了,他想到了有一天带着史杰衣锦还乡,那乡亲们还不仰目而视?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还不赶快竖起大拇哥?那时候他可以与史杰手挽着手,走遍村里的各个角落,用行动告诉所有人:我姓秦的就娶了个城里的媳妇!谁说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我他妈就吃上了!怎么着?我就吃上了!还可以带着史杰去找一找城里的罗青梅,让她看看当年她放弃的泥腿子已今非昔比了!当然他也想到了凤霞,并为此想了很多。然而虚荣心战胜了他,权衡之下,他决定放弃与凤霞的那分脆弱的感情,并马上给凤霞写了信。
秦福来跟史杰走到了一起,首长没反对,虽没明确同意,但他经常让史杰喊他来家里吃饭。
秦福来一直认为史杰是爱他的,之所以分手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一个直接原因便是凤霞突然来到了北京。当首长一家渐渐地接受了他与史杰关系时,凤霞突然就来到了北京。凤霞先是找到秦福来,希望继续保持恋爱关系,但他拒绝了。凤霞就去找部队领导,希望领导做秦福来的工作。那时正是决定秦福来命运的关键阶段,三年的兵役期还有半年,一个月后军校招生考试,代理排长的头衔还期待转正。如果是军校考试通过,或者是代理排长的“代理”摘去,二者中一项能够实现的话,那秦福来便有把握继续留在部队,有望成为北京城的人。但是,凤霞来了,添油加醋的哭诉,使一切都改变了。军人是一个神圣的称号,是不容任何污点的。首长第一个生气了,史杰没有明确表态,只是在那里哭。结果是秦福来如期退伍。史杰这个优秀的女孩从此成为了他的“梦中情人”。
三年兵役期满,秦福来离开部队回到家乡。那一天走到村口,他就听到阵阵喧天锣鼓,以及清脆的喜庆鞭炮声,村口围着很多人,但那不是迎接他的,而是在举行一场隆重的婚礼,新娘是凤霞,新郎是村书记的儿子,婚礼好像是故意举办给他看的。在一片讥讽声中,秦福来毫无风度地冲回了家,一连七天没有出门。七天后,他硬着头皮出门,同母亲一起上工放工。他当然知道,一顿讥讽是少不了的,随他们便吧!喂,不是一定要娶个城里媳妇吗?首长家女儿没跟你一起回来吗?城里人怎么又回来种地了?说吧说吧,秦福来低着头,不作任何反应。但是他压抑。在家的那段日子,母亲又托人帮他说对象,但是他一一拒绝了,因为他不甘心就这样了。于是村里人又说,这家伙还不死心,还想娶个城里黄花大闺女呢!秦福来变得更加孤僻了,在他的心目中,这个小村已经没有了让他成活的土壤。终于有一天,他跑到西坡里,对着天空大喊:我要走出这个小村!我一定要娶个城里女人给他们看看!
第一部分第3节 从乡村到城市的路上(1)
秦福来走在一九七七年从乡村到城市的路上,为了梦想。但是一个农村人进城,要找城里女人做老婆,何其艰难!秦福来进临都城后漫无目的,因为没有住的地方,夜晚就在城里大街小巷永不休止地走,运动御寒,但这不是办法,他终于在一个雪夜里晕倒了,差点被冻死。幸亏一叫孙保国的退休老工人和他上小学的孙女救了他并将他收留,后来又通过关系给他在煤矿找了份临时工。
一九七九年,秦福来进了县煤矿,干了几年竟然很幸运地转成了正式工。秦福来原以为正式工找个城里对象能够容易一些,但他没想到当时煤矿工人找对象很难。年龄一天天增大,他成了煤矿的困难户,矿上工会也曾多次想帮他介绍对象,可他坚持要找个城里女孩,工会也就知难而退了。
秦福来苦苦努力多年,近三十岁了,不仅没实现梦想,反而成为他人的笑料。他身边到处充满了对他的传言,走到哪里,传言跟到哪里。一九八四年,秦福来所在的煤矿进行了调整,而秦福来的爱情却随着煤矿的调整意外复苏了。
这是一个规模不大的煤矿,资源很有限,据勘测,井下煤几尽采光了。经上级研究决定,除留一部分人在矿上继续挖煤外,其余人员分流。秦福来被调到了位于临都城里的大磨坊酒厂。他新的工作是在灌装车间当搬运工,就是用拖排车将打好箱的酒送进仓库。灌装车间是酒厂人数最多的车间,占整个酒厂人数的三分之一,而且大多是女工,有四十多个,而男职工有八个,其中还包括一个车间主任,一个设备维修工,剩下的是像秦福来这样的搬运工。有人开玩笑说,之所以将秦福来安排到灌装车间,是因为那里女工多,找媳妇方便。秦福来工作很勤奋,但找对象这事依旧不是一帆风顺。灌装车间女人是不少,可除了二十个正式工外,其余全是从农村招来的临时工,而二十个正式工中有十六个是已为人母的女人,余下的四个也都已经谈着男朋友并正在办结婚证。有个女孩子对秦福来很照顾,工间休息时,常常主动与他聊天。这女孩面貌姣好,也很年轻。后来她主动托车间一位女工来向秦福来抛绣球,可秦福来没答应,因为她是个临时工。说媒的女工对秦福来说: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块什么料,都三十了,这么漂亮的女孩子不要,还想找天仙女不成?因为车间女工颇多,好事的也多,热心的也多,知道秦福来还没有结婚后,纷纷给他说媒,可是临时工无论长相多么好,他都不点头;正式工无论多丑,人家却看不上他。这时,有人报了料,说出了很多关于秦福来找媳妇的事:对象必须是城里人,还必须像天仙那么漂亮,一定要是黄花大闺女。还有许多秦福来找对象的有趣故事,编得很有水平,连秦福来都没有听说过。
第一个故事:煤矿妇女干部给秦福来说了个姑娘。他去干部家相亲时,买了个苹果罐头,装在他那身旧军装的上衣口袋里,进门后就内急想大便,便跑进了干部家的厕所里,一蹲就是一个半小时,临走也没把那个苹果罐头掏出来。你说他多么讨厌、多么抠呀!
第二个故事:有人给秦福来说了个棉纺厂的对象,约好在棉纺厂附近的饭店见面,两人边吃边谈,谈得挺好,可是吃过饭后,他站起来说,今天吃饭离你家近,你掏饭钱,哪天你到我们煤矿附近的饭店,我掏饭钱。他竟让人家女方掏饭钱,哪像个男人?
第三个故事:妇女干部给他说了个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