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划得分秒不差。”因为他的内心也充满叛逆,米恩是他的替身,他的理想。 其实,马内基斯也犹豫过。他不敢爱也不敢恨,只能幻想在西部警匪之间切换角色来充电和自慰。在米恩的鼓励下他开始觉醒,但缺乏堕落的理由,也找不到犯错的机会。他完全可以放弃手术而去实现抢劫银行的梦想,既然预见到结局,与其被医生“杀死”不如为朋友和欲望“战死”。然而,他还是退缩了,毕竟精神叛逆算不上犯罪动机,况且他习惯了顺从束缚他一生的规矩。对米恩惊天行动的羡慕和支持同样不像在谈笑风生时那般坚定。在最后一夜,他想给米恩一些钱,试图打消米恩犯罪的念头。可惜,“案前预防”不成功。意料之中,米恩拒绝帮助,准确地说是拒绝施舍。自从第一次拿起手枪蒙上面孔,他就作好了踏上不归路的准备。按照自己的规则生活、生存,把自己孤立于世界,沉默寡言,我行我素。 但米恩并非不可救药,就像影片开头时他用阿斯匹林来治疗自己的间歇性头痛,要根治很难,治标却很容易。有很多枪并不代表杀过很多人,从他对马内基斯的“温柔”可见,这个杀手不太冷。他怀疑善,又向善,在书房里烧着烟斗模拟高雅和休闲,还乘机过了代课老师的瘾,可他连拖鞋都不会穿,“人生很失败”,需要有同情心的人去“教育、挽救、感化”。 打击远比预防容易。扣动扳机,送进监狱。但愿他出来时没有被交叉感染,没有重操旧业、东山再起的冲动,更不会去网罗一帮后生小辈做大做强。 导演如果把米恩塑造成一个“劫富济贫”的现代罗宾汉,相信不会让他死。就算他来到现实中,也会有千千万万的马内基斯收留他,并告诉他:“我家没锁门。” 事与愿违让我们麻木了。警察的枪,医生的刀,同时处决了一个可能真的下定决心就干最后一票的惯犯,和一个可能真的下定决心去尝试犯罪生涯的危险分子。 自古法不容情,虽有法外情,情外法。同情敌人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这是原始的血性,还是现实的不满?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是人性的软肋,还是同病相怜? 小偷状告失主,讨薪的农民工狂舞尖刀,受贿用于扶贫,贪污为了接待,同情者大有人在。一样的事件,一样的人,在经过媒体放大的语境下就有可能获得特别的同情。如果司法者和执法者也因为同情的人气而左右了判断,法不责众将取代罪刑相一致的原则。 所以,同情米恩的生活贫苦不能成为宽恕他罪过的理由。但米恩不该死,因为他死于侦破大要案的政绩工程。 影片是灰色的,让人不由自主地反思犯罪的根源和惩罚的根据,伤感预防的功利和报应的无情。 陌路人相识容易,陌路的情与法,却很难激起共鸣。米恩和马内基斯在开往天堂或地狱的列车上远去,活着的人们在等待着充满人性和理性的法治快车承载和谐。
外国篇二天堂?地狱?(图)
天堂?地狱? ——从《魔鬼代言人》看律师灵魂的归依 王 源 【原 片 名】:The Devil’s Advocate 【中 文 名】:魔鬼代言人 【导 演】:泰勒•;汉克弗 【主 演】:基努•;里维斯 艾尔•;帕西诺 查里兹•;塞隆 朱迪思•;艾维 【出品公司】:华纳兄弟 【地 区】:美国 【海报来源】:poster。mov6/ view/ 0118971…509970…69540 《魔鬼代言人》讲述了一个家庭破碎的故事,一幅人性毁灭的图画,一个撒旦密织的阴谋,一丝良心苏醒的拯救,一个关于律师未来的沉重 思考。 律师凯文是德克萨斯法律界新秀,他才华横溢,智谋过人,连续赢得了62场刑事辩护,62位被告获得了陪审团的无罪宣告。他雄心勃勃,踌躇满志,却不知道自己一直都在魔鬼撒旦的观察之中。第63场法庭辩护,他的当事人是一名猥亵儿童的数学老师。在少女的哭诉下,陪审团成员都为数学老师的恶行而义愤填膺。然而,赢得辩护的虚荣蒙蔽了凯文的是非观念,他通过诉讼策略,诱导陪审团,最终令数学老师无罪开释,保住了自己不败的记录。撒旦的阴谋在凯文第一步的错误后拉开了帷幕…… 凯文被撒旦的化身密尔顿老板聘请到纽约接手刑事案件的辩护,密尔顿给他优厚的酬金,舒适的住所,甚至性感的美女——他一步步地滑向欲望的深渊。凯文忙于挑选陪审团,了解案情,不断地赚钱。他为恐怖的屠羊富翁辩护,为杀害妻儿3条性命的房地产大亨辩护……撒旦密织的网逐渐撒开,密尔顿不断地将主人公引向沉沦——只关心胜负的虚荣和无限的贪欲,除了赢、赢、赢,他不关心任何事,忽略是非,忽略家人,除了罪恶他一无所有。在他们一次精彩的对白中,凯文问撒旦,为什么要将法律作为实现统治地球的捷径?撒旦老谋深算地说:“法律能让我们触及所有的领域,是最好的后门通行证。”如果公正的天平座椅上匍匐着的都是面目狰狞的魔鬼代言人,公平与正义被践踏在魔鬼肮脏的兽蹄下,人类动物般的欲望吞噬了理性的光辉,恐怕这个世界真要像撒旦所期盼的那样变成人间地狱了。 当然,跟大多数影片的结局一样,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凯文的妻子不堪忍受魔鬼的恐吓,割喉自尽。凯文终于觉醒,同撒旦作了最后的谈判并用自杀的方式粉碎了撒旦的阴谋。他似乎听到了主的呼唤:“我放你走,正如放羊入狼群。”他回归到上帝仁慈的怀抱。他的壮举也粉碎了撒旦“邪恶的臭气直冲天堂,让那里的灵魂通通窒息”的肮脏梦想。 我没有打算落入论证律师应该维护正义这个古老而陈旧的话题。法庭上的双方据理力争,真的都是在维护正义吗?假定正义是一个能够得到人们共同认知的东西,那么,他们共同探讨正义就好了,何必针锋相对,甚至不共戴天呢?那么,是否有一条中间道路可以走呢?原告律师维护原告的正义,被告律师维护被告的正义。不过,我所知道的任何一种法学教育都不是这样教育法科学生的——如果正反都是正义,正义就同散落在宇宙间的尘埃一样一文不值了。高贵的法官坐在法庭中央,其桌椅上装饰了天平的图案,象征着公平与正义。给予双方平等的机会辩论,以达到对抗的效果,这正说明双方维护的利益是背道而驰的。墨子早在千年前就说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事人的利益和正义观念不可兼得,或许这就是律师从业应该学习的第一课。 凯文落入魔鬼的阴谋。他第一步错棋就在是非得失之间,选择了当事人的利益,完全背弃法律的基本原则,忽略了是非正邪。这种选择就源于撒旦所谓的“压力”驱使。“有人在压力下变得更专注,有人被压力打垮。”律师凯文,这位律师精英的代表,面对魔鬼施加的压力,改变了信仰。当然,在魔鬼的掌控下,这还依然不够——他们还要辛苦奔波,殚精竭虑,推敲案件每一个细节,抓住每一件有利证据,还要不断巩固法律知识,训练法庭技巧。凯文到纽约接受案子后,几乎每天都在加班。为了打好一场官司,他甚至需要翻阅两推车的法条与判例。巨大的精神压力和体力透支,长时间的工作要求,让影片中的律师们无暇关注自身与家人。案子一个接着一个,诉讼永远不会有停息的一天。忙碌一天回家后,还要抚慰因无人陪伴而日渐憔悴的妻子。他们不仅丧失了信仰,也失去了自我,遗忘了家人。“你知道吗,我见我丈夫需要预约”,这是凯文的妻子从邻居妻子那里了解到的再自然不过的事。凯文的妻子每天独守着空荡荡的大房子,承受着孤独的可怕折磨和魔鬼的恐吓,以致精神失常,最终选择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终结她悲哀的生活。 另一位律师巴松,被撒旦称为这个世纪人类的代表,他在魔鬼的麾下贪得无厌,淫乱无度。密尔顿帮他离过两次婚,一次戒毒,打发一个怀了他孩子的接待员。他们所做的事都是魔鬼衷心期盼的,魔鬼怎么看待他们呢?“他们的欲望能够分裂原子,利己主义无限膨胀”。他们整天忙得四脚朝天,生意一宗接一宗,做着最愚蠢的一夜暴富的发财梦,直到成为自己的上帝。然后呢?他们看似上帝的宠儿,实际上在跟魔鬼做着最危险的交易,他们用自己的未来同魔鬼交换自己的精神和肉体。当未来不复存在时,魔鬼会张开血盆大口对他们说:“游戏结束了,现在想退出已经太晚。”那时候的他们已经被整个人类所抛弃,因为他们从未关心过这个星球,彼此尔虞我诈。当他们呼救之时,没有人应答,孤立无援。无论是选择在夹缝里备受良心的煎熬,还是抛弃上帝做彻头彻尾的魔鬼代言人,影片中被魔鬼盯上的律师都没有什么善果。反观现实,似乎也没有一位律师能够逃脱权力或者利益的斗争,没有一位律师能够像陶渊明一样找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净土,没有一位律师不需要面对信念与现实、此种利益与彼种利益、私益与公益的冲突。 再说凯文,他应该回到当初的小镇上过平静的日子吗?他应该忍受每天忙着找业务,并看着钟爱的妻子终日劳碌,没有足够的钱生养小孩,让自己惊人的才华荒废吗?“凯文,你走出这扇门,将一事无成!”撒旦如此说道。没错,一事无成是凯文可能支付的反抗魔鬼阴谋的代价。这就够了吗?不,魔鬼的黑网疏而不漏,凯文无处可逃。事情朝着最可怕的方向发展,撒旦狰狞地笑,天使唱起悲歌。凯文除了朝自己的太阳穴开出那漂亮的一枪外,别无选择。血花飞溅,散落在地狱燃烧的烈火中,血红与火光构成了华丽的画面,冲击着一颗颗惶恐不安的心。魔鬼美女的鲜花面容一瞬间干枯,撒旦露出原形,不甘心地发出一声声吼叫。然后,一切平息……是的,一切平息!可是,难道只有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凯文才能求得安宁吗? 撒旦不会宣告失败,他潜伏在角落窥伺时机。当下一轮诱惑来临时,或许又会有凯文一样的律师落入圈套。然而,谁来守护律师们在良心与诱惑的夹缝中喘息的灵魂,谁来拯救被魔鬼拖向万丈深渊的无家可归的游子? 我问上帝,上帝不语,空有风轻云淡里我飘落的思绪……
外国篇二律师何处去(图)
律师何处去 ——评《律师行》 曹志民 【原 片 名】:The Firm 【中 文 名】:律师行 【导 演】:悉尼•;波拉克 【主 演】:汤姆•;克鲁斯 珍妮•;特里普里霍恩 【出品公司】:派拉蒙 【出品地区】:美国 【上映时间】:1993年 【海报来源】:92movie/ movie 1745。htm 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 ——苏轼 有个笑话很有意思,说3个胸腔外科医生在一起议论,最喜欢为哪一类病人开刀?第一个医生说,我最喜欢给建筑师开刀,建筑师的胸膛打开后里面全是几何图形,方的,圆的,摆得整整齐齐;第二个医生说,我最喜欢给会计师开刀,会计师的五脏六腑都贴了标签编了号,数据非常精确;第三个医生说,我最喜欢给律师开刀,律师的胸膛里没心、没肝、没肺。这个笑话以戏谑、夸张的口吻把律师辛辣地讽喻了一番。尽管是个笑话,我们却不难从笑话中窥视到存在于律师界为人所不耻的道德缺失。 律师的职业特性使其在赢得声望与财富的同时,也难免遭人诟骂。文豪莎翁早在几百年前就振笔疾呼:“如果我们必须解决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那就让我们首先干掉所有的律师吧!”只要随手翻翻与律师有关的文学作品,都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对律师诸如此类的刻画。其原因就在于确有些律师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辩护技巧在法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帮助不少犯罪者逃脱法网,使得正义无法伸张。此外,高额的律师费也常使人倾向于认为律师是一个惟利是图的阶层,为金钱、地位不惜枉法。当今堪称法治健全的美国,律师占总人口的比例居世界之首,但社会对律师阶层的负面评价却相当严重。好莱坞作为大众文化的聚集地,律师形象自然就成了好莱坞大片不可或缺的主题之一。1994年获奥斯卡奖提名的《律师行》(又名《陷阱》、《黑色豪门企业》)就是其中一例,影片聚焦于律师的职业道德,通过米奇一段浮士德式的从业经历折射出现代律师业的致命硬伤: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失。 米奇虽然是个穷光蛋,但却是刚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的高才生,才华出众,对未来充满理想,富于正义感,充满人情味。他对生活没有过分的要求,只想与漂亮的爱妻碧过着有计划的小资生活。但命运偏偏给他开了个不怀好意的玩笑。似乎是上天对骄子的“偏爱”,米奇刚毕业就轻易地被享有盛誉的班南罗律师事务所高薪聘用。随之,他和妻子住进了豪华别墅,开上了全新的“宝马”,吃穿极尽奢侈,米奇还预期7年后便可以成为年薪几十万美金的公司合伙人。这一切似乎把他们带入了梦境,正如碧不可思议地摇头感叹:“再也没有那部破铜烂铁,没有剩菜、剩饭。”正是这丰厚利禄的引诱使米奇的才华像奴隶一样俯首于公司的金钱利益,像被一根无形的绳索牵引,他一步步走向毁灭的陷阱。 米奇慢慢从醉人的幻梦中醒来时,发现享受与甜蜜背后隐藏的却是一幅幅丑恶的面孔,一个个阴险的毒计,一双双染满鲜血的罪恶之手,一口口残忍榨取的烹锅。踏入班南罗律师事务所后的一次饭后闲聊中,资深律师拉玛一语扯下了蒙在律师面上的神圣面纱:“律师只不过是一个出卖口才的可怜虫,不管各方面的神圣,只要付得起酬劳,你都可以服务。”对于初出茅庐、满脑填满了大写“正义”的米奇来说,这似乎是难以理解的。但现实终究是现实,他开始了解到现实中律师并非都是头戴荆棘桂冠、手仗正义之剑的法律捍卫者,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更快地赚更多的钱,如何帮有钱的客户钻法律的漏洞,打法律的擦边球,从而获取丰厚的律师费。作为刚入道的“菜鸟”,米奇只是在艾弗瑞指导下办些帮有钱客户钻法律空子、运用法律技巧避税的案子。尽管这些行为很难说是违法,但已经偏离了律师神圣的使命。 后来,米奇渐渐发现许多异象,神秘的重要客户,疑云重重的死亡案件,离奇的海滩陷阱……这些蹊跷引起了米奇的警惕。为了撩开重重迷雾,米奇只好求助于狱中的兄弟雷所推介的好友罗艾迪展开调查。不幸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罗艾迪神秘地遭人暗杀了。恰在此时,联邦调查局的人开始与米奇秘密接触,这时他才了解,自己置身其中的律师事务所,表面上以小部分合法的客户为屏风,实际上是由黑手党控制的洗钱工具。 看完《律师行》,我没有理由不愤懑。我为鄙俗与贪婪的律师的恶行而悲愤,神圣的律师使命在他们眼里已经褪色,留下的只有赤裸裸的利益计算。他们不再是法律的守护神,不再是正义的代言人,势利与贪婪的品性使其更愿意委身于有钱人的怀抱,挖空心思寻找法律的灰色地带,计算着受命主子与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我也为律师行的集团犯罪而深感悲哀,他们不仅沦为赚钱机器,甚至被利用为犯罪工具。 透过悲愤的情绪,我们也许可追问故事背后的一些问题。例如,律师的角色为什么会异化?律师业的正当性基础何在?或许我们会把异化这笔账算到律师个人品德的头上,怨恨世风日下,人心变坏。套用鲁迅先生笔下九斤老太的话来说,律师的良心太坏,“一代不如一代”。这种说法尽管有一定道理,可以解释律师业中单个人的恶行,但我怀疑,这能否有效地解释律师业整体性道德缺失,角色异化。每个时代,良心好的人与良心坏的人分布的几率或许大抵相当,我们不好武断地要求单个律师来承担这些罪责。好人并不能保证都干好事,他们需要有干好事的土壤,否则便只能感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当整个律师业出现危机时,拉出一些典型的恶律师出场顶罪,所有的愤怒在他们身上找到出口,这只是人类惯于推诿的自欺手法。恰恰是自欺,问题的实质往往被喧嚣的情绪所淹没,失去了对律师制度本身的深刻反省。 如今,律师身处于这样一个商业社会,市场竞争激烈,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通过货币等媒介进行交易。律师业是利润很高的行当,按照市场的法则自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聪明人跻身于律师业中去寻求淘金梦,结果是律师越来越多。既然律师人数增多,则民众应当更容易获得更良好的法律服务,正义将更容易伸张。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