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突触〃。它们从怀孕期间大脑初始形成开始,就不断地生长发育。
孕期第5周,细胞大量分裂,形成大脑半球,半球然后迅速增大、生长。大脑皮质的发育在胚胎发展过程中是最为奇特的。到第33周时,大脑的神经中枢基本形成,并和周身相连。
科学优化的胎教,对胎儿的大脑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音乐对胎儿具有特殊功能
音乐是孕妇与胎儿建立感情联系的纽带。
第一部分 第14节:第十章文化孵化力(2)
孕妇在保证充足营养与休息的条件下,对胎儿实施定期定时的音乐刺激,可促进婴儿的感觉神经和大脑皮层中枢的更快发展。音乐属于右脑领域,所以持续听音乐对于开发胎儿潜在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有专家研究认为,听音乐还可提高孩子的集中力。
优美健康的音乐,能促进孕妇分泌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能调节孕妇血流量,从而改善胎盘供血的状况,促进胎儿发育,使胎儿的神经细胞起兴奋作用。
和谐悠扬的音乐还可以安定孕妇的心率情绪及呼吸的频率,给胎儿创造一个平静的环境。
要选择一些轻音乐和古典音乐。它们比较适合于胎儿,如《圣母颂》、《梦幻曲》、《少女的祈祷》、《平安夜》等。欣赏前,妈妈要肌肉放松,保持心情舒畅。
完全符合听觉生理要求的胎教音乐,才能真正起到开发智力、促进健康的作用。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音乐智力在人类个体天赋中是最早出现的。
苏联著名小提琴家列昂尼德·科根在怀孕妻子的伴奏下,演练过一支新创作的乐曲,当他的孩子4岁学习小提琴时,竟能拉出这支曲子来,惊人的胎儿期记忆使父母惊叹不已。
日本索尼音乐艺术会和幼儿开发协会举办了〃0岁胎儿音乐会〃即胎教音乐会,目的是让胎儿在母腹中能听到外界优雅的音乐,同时要求孕妇必须保持腹部松弛。
日本著名学者阿部顺一教授主持了〃英才制造工程试验〃,对127名孕妇进行胎教指导,结果她们所生的孩子中71%智力超常,他编写的《英才之路》一书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英国著名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在英国胎儿心理学会成立大会上建议,孕妇应对其胎儿唱歌,这能给胎儿以和谐的感觉和情绪上的安宁。英国胎儿心理学会会长米歇尔·克莱门特印证了梅纽因的论点,并说:〃当把怀孕期间录下来的母亲歌声磁带给婴儿播放时,婴儿的反应是十分激动的,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记忆印记。〃
美国费城一家生理研究所对200多名受过胎教的4岁…7岁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受过胎教的儿童比没有接受胎教的对照组智商要高20%…45%。
重视胎儿教育,妊娠初期的三个月最为重要,应当重视孕妇的身心调理。现代优生学证实,妊娠最初的三个月,胎儿最易受母体内外环境的影响。
胎教成功的秘诀,就是爱和耐心。愿每一位未来的母亲都能及早实行胎教,用爱和耐心精心培养胎儿,孕育一个活泼的健康儿童。
第二节儿童教育:孵化的基础
1儿童教育乃教育是关键期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人生的最早期——从出生到6岁。因为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而且不只是智力,还有其所有的心智潜能……在这个阶段里,小孩都需要智能方面的帮助,而且任何会阻碍其创造性活动的障碍,都会降低他达到成熟的可能性。〃
在3岁以下;特别是在0岁…1岁;小儿的智能发展日新月异。这个概念最初是从动物试验中得来的。
婴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人也有学习的关键期。〃教育〃在孩子还不会说话之前,具有巨大的力量,它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这就是儿童教育的意义所在。
培育人才要从什么时候开始才好?答案应该是:从小抓起,从幼儿时期抓起。
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两岁半的孩子去向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请教:〃您说,我这孩子应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达尔文沉思地问道:〃这孩子多大了?〃母亲得意地回答:〃他才两岁半!〃达尔文遗憾地说:〃您的教育已经晚了两年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幼儿教育应当从0岁开始。当今世界,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如同植树造林一样,要从抓苗圃做起。人才的苗圃在幼儿园。
2儿童教育的关键期从降生开始
第一部分 第15节:第十章文化孵化力(3)
降生后的瞬间,是儿童教育最关键的时期。对一个成长期的人而言,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最适合做什么是教育上的一大问题。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临界期〃,无论做什么事情,一旦错过了一定的时期,人就很难培养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有时间制约。这个时期是能否掌握某一功能的重要分水岭。
关于〃临界期〃的实验,其中被引用最多的例子是猫的视力试验。
在猫生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是它获得正常视力的〃临界期〃。据说,当猫生下来后,用布蒙住它的一只眼睛;那么当此猫长大后,再把布取下来时,该猫的这只眼睛的视力就一直没有发育。
人也是如此。正如谚语所说:〃三岁看老。〃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性格和思维定式,在他长大后是很难改变的。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孩子,其问题会持续到他长大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据报载,前不久震惊世界的美国弗理工枪击案调查报告公布的结果表明,凶手韩国人赵承熙作案杀人之谜就在于他童年埋下的祸根。
国内外脑生理学、近代实验的研究表明:二三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四五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年龄;5岁以前是人的智力发展迅速期。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之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您精心培植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绽蕾。〃
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则会造成终生难以弥补的遗憾。
一首好儿歌就是一粒富有生命的种子,它播撒在孩子的心田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受到滋润而萌发出幼芽,对其一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位老同志谈到儿歌的作用时说:儿歌的影响确实深远,我今年70多岁了,当年的儿歌还能记得。并且脱口而出,连背了5首,其中一首是:〃儿童团,呱呱叫,站岗放哨查路条。抓汉奸,捉强盗,叫它一个也跑不了!〃可见儿歌能给人以多么深远的影响!
许多国家对儿童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幼教的要求越来越高。日本的教养员必须是有大学二年以上的学历,受过专业训练的人。
儿童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今天牙牙学语的幼儿,明天将是国家建设的栋梁。
3儿童教育应重视人格培养
儿童教育在人的一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如何进行儿童教育?儿童教育的重点应该在哪里?我认为,重点应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身体锻炼。当前许多父母很早就开始了对孩子智力开发、识字阅读等。然而大多数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即身体健康。儿童期正是造就良好体能的关键时期,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儿童的早期教育把体育放在首位是比较科学的。
二是精神人格培养。父母应重视孩子优秀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做到在家庭生活的琐事中、在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人格品德教育。著名教育家普林斯说过:〃孩子的道德教育应从摇篮时期开始,因为当今社会所缺乏的不是头脑而是品德。〃
三是智力开发。让孩子开阔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主要的是学到如何学习和创新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
儿童教育必须从培养人的心灵和品质开始,而不只是培养人的知识能力,以往我们的教育太重视儿童智力和知识技能的开发教育,而缺少精神和人性的培养。我认为,现在的教育必须把重点放在培养人的精神上。必须看到,计算机带来了信息革命,人的教育也必将随之发生时代的变化。
认识到这一点极其重要。把〃心灵的教育〃放在第一位,把智能教育放在第二位,这就是我的儿童教育观。
孩子都具有卓越的能力和良好的可塑性,通过早期的培养,可以使这些能力和可塑性变成孩子的性格和气质,甚至变成左右孩子一生的人性。但是,如果不及时进行儿童教育,就会在漫不经心之时将孩子的这些潜能和可塑性一个一个地扼杀在萌芽之中。
第一部分 第16节:第十章文化孵化力(4)
直到孩子上学以后,人们才想到要恢复孩子的潜能和可塑性,结果苦不堪言。这就是现在教育的窘状。
孩子的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了发展科学技术,大家重视培养孩子的智力,但是轻视了孩子作为人本身的培养。这就是目前教育的危险境况。
在这种危险的境况下人是不会幸福的。智力仅仅是智力,它只能是人的一部分。人要幸福就不能只发展人的一部分,而应该发展包括智力在内的整个人。同时,人不只是要在人的社会里与人取得和谐,而且要在整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的范围内,与自然取得和谐。
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教育革命,摆脱已有教育思维模式的束缚。
第三节家庭教育:孵化的内力
1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
一位家庭教育专家说过:〃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温床与摇篮;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家庭是孩子获取人生幸福的源头……〃
学校、老师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构成人的教育的第一个基础环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却被严重地忽视了。
父母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师,实际上也是最重要的一位。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成功的家庭教育却会给人的发展埋下无穷的隐患。
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8代子孙。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加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8代子孙中,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校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竟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
另一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纽约的马克斯·莱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的8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疾者的多达400多人。
这两个家族的8代历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
我国近代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位塾师,当时过着〃半饥半寒、迁就度日〃的生活,可是对贫穷的乡亲和邻里却能〃视人之急犹己家,虽至贫再三,尚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推,忘乎其为屡空也〃。少年时代的林则徐就亲眼看见父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点米,全部送给了一贫如洗的三伯林天策,自己一家人却只好忍饥挨饿。父亲还事先嘱咐他说:〃伯父来,不得说我们没米吃了。〃林宾日〃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有一次一个土豪想用金钱贿赂林宾日,为其保送文童,遭他拒绝。还有一次,一个富户人家想重金聘林宾日去当家庭教师,林宾日一想到此人在乡里的劣迹,便一口回绝了。父亲的言行举止,给林则徐以深刻的影响。后来他为官时关心民间疾苦,作风廉洁刚直,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这当然是与家庭的影响、父亲的教育分不开的。
托尔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影响的结果。〃
2母亲是教育子女的第一人
世上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孩子犹如一方浑然天成的璞玉,需要我们用真诚来雕琢;孩子犹如一株幼小的树苗,需要我们用爱心来浇灌;孩子是一块纯白的调色板,只有我们精心调配,才会色彩斑斓。
鲁迅在《未有天才之前》中深刻指出:〃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比花木还重要。〃家庭,就是孩子这些〃花木〃的土壤。其中母亲的作用要占90%以上,不仅在生理上有巨大影响,而且在智力、意志、性格、品德等方面也有巨大、深刻和永久的影响。
第二部分 第17节:第十章文化孵化力(5)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母亲岳飞之母,为儿子岳飞刺字〃精忠报国〃,支持岳飞抗金,成为民族英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母亲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爱迪生被学校认作弱智,开除出校,母亲引导儿子进入广阔的社会,最终爱迪生成了世界大发明家。
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子女受到父母亲的鼓励,感受到家庭的爱,会在春风化雨般的家庭教育中发掘出自己巨大的潜力。
一个几岁的小男孩独自在洒满月光的后院玩耍。年轻的妈妈在厨房里洗碗,不断听到儿子蹦蹦跳跳的声音,觉得很奇怪,便大声问他在做什么。儿子天真地大声回答:〃妈妈,我想跳到月球上去!〃年轻的妈妈没有责怪儿子的幻想,妈妈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哦,不然我会想你的!〃
这个小男孩长大以后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他登上月球的时间是1969年7月16日。
3中国有了家庭教育指导师
现在的社会中,只有父母这个职业是无师自通的。阿·托尔斯泰曾指出:〃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每300人就拥有一名家庭(亲子)教育指导专家,全美国拥有教育指导专家80万人,人均家庭教育咨询的次数高于中国近千倍。我国现在14周岁到28周岁的青少年约有2。5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4。
目前,我国具有专业素质的家庭教育指导专家还不到2万人。将近7万儿童才有1名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市场需求巨大。据权威机构预测,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至少需要50万名家庭教育指导专业人员。家庭教育咨询指导行业是我国新世纪极具发展潜力的热门行业之一。
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产生适应了当前所倡导的共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家庭和谐的因素是构成社会稳定的基础。重视家庭教育、构建和谐家庭已经受到社会各界以及家庭个体成员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要求,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的学员在完成规定学习后,参加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操作两种模式的考试,经考核合格后,会取得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共同颁发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培训证书》。
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认证培训课程在上海、广州等全国20个大中城市试点展开。
科学应为大家所了解,要从孩子开始。让孩子们的脉搏里从小就流通着中外科学知识的血液,产生追求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这样,才能早日迎来孩子们智力的曙光。
4教孩子做人是家教的核心
父母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在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上,争取做一个品质完美的人。留给孩子一些做人最基本的品质,让孩子学会做人,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比如,诚实、勤劳、自信、独立、责任、勇敢、善良、宽容、感恩等等。
智育抓不好会出次品,体育抓不好会出废品,美育抓不好会出低档品,德育抓不好就会出危险品。现在家庭教育面临的最大困惑是〃知行脱节〃,家长们总是抱怨,他们一直把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告诉孩子,可社会上的污染和干扰太多,总把他们设想的计划全盘毁掉。在家庭教育中,与其把一大堆孩子无法理解的道德训条灌输给他们,还不如培养孩子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