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如此,当上司叫唤其中一位部下前来斥责时,有很多时候并不只是针对这一位部下。比方说,棒球教练感觉球队整体士气涣散时,会将球队领队一人叫唤出列,当着众人面前怒斥。然而教练真正斥责的对象,其实是站在领队身后的全体球员。如果直接斥责全体队员,或许会出现不接受训示的球员,但是看见自己的领队遭受斥责的模样,反而会坦诚反省自己的态度。此时,在情绪上产生最深刻交流的人,乃是高声斥责的教练和受到斥责的领队两人。教练这方知道“这家伙受到斥责无所谓”。而领队那方也明白“教练是为了球队整体利益才发怒的”。这种情形可以说是最高境界的信赖关系。
在公司里,代表接受斥责的部下,通常和上司交情很深。所以,你没有必要因为常遭上司斥责而自认不受器重。不但如此,你更应努力成为率先受斥责的代表。如果能在未犯任何过失下遭受斥责,即可显示你和上司已建立真正的信赖关系。
第二部分 恪守职业道德第21节 遵守为下之道的七句箴言(2)
领导的错误别乱揭
领导的面子就是自己的台子,揭领导的短就是打自己的脸。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板也有犯错误的时候,这是很正常的事,对于一个下属来说,当发现老板的错误时,该如何处理呢?
一个优秀的员工或者说是富有责任感的员工,对老板(包括其他领导)的错误当然不能熟视无睹,只是纠错需要讲艺术。
人都爱面子,尤其是在众人面前的时候,而老板更是如此。因为他要很好的驾驭自己的下属,就要很好的在员工面前树立自己的形象,维护自己的权威。如果老板犯了错,纠正是必须的,但纠正的时候更要注意给老板台阶下。只有这样,他才会欣然接受你的意见。
某公司召开年终总结大会,老板讲话时出了个错,他说:“今年本公司的合作单位进一步扩充,到现在已发展到46个。”话音未落,一个下属站起来,冲着台上正讲得眉飞色舞的老板高声纠正道:“讲错了!讲错了!那是年初的数字,现在已达到了63个。”结果全场哗然,老板羞得面红耳赤,情绪顿时低落下来,他的面子被这一句突如其来的话丢得干干净净。这个下属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商场如战场,军令如山倒,老板就是指挥官,他的威严不言而喻,特别是那些私营企业,老板直接就是你的饭碗,顶撞他无异于自毁前程。客观地说,老板的权威也不是他自封的,而是在大风大浪里自然形成的。公司尤其是那些新公司也需要老板的权威,它是凝聚力、效率的保证。
有一个员工,业务能力不错,但他脾气暴躁,常常得理不饶人,但由于他深得老板赏识,大家常常对他忍气吞声。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竟在公司众多员工面前顶撞老板。事情是这样的:他联系到一笔业务,对方来电话时,他在外地出差。回来后公司文秘忘记告诉他这件事,直到他打电话过去才知道别人已经等他不及,另外找了供货方,还说早就让文秘转告他马上联系。由于公司业务人员的主要收入是销售提成,所以文秘的疏忽被他看成是在掏他的腰包!在公司例会上,他将这个问题提出来,向女秘书发难。那个女秘书是老板信任的红人,和他争论起来。老板制止了好几次,他却火气越来越大,竟出口伤人,终于,老板震怒了,当场要他另谋高就。一点业绩和老板的威信,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与老板争论的目的,是要表现自己的正确,而有人把善于在老板面前表现同“出风头”联系在一起,这显然是不对的。主动进取,在老板面前充分显示才能,这绝不是出风头那么肤浅。
倘若不幸和老板发生了争吵,你必须记住,切忌不能说“你如何如何”之类的话,更不要说老板意见的坏话,比如“你的那个意见,纯属无稽之谈,亏你想得出”,这样的话会严重伤及老板自尊心,也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
下面的方法可以告诉你该怎么去纠正老板的错:
①暗示法。
接到不恰当的指令时,你觉得不能执行或无法执行,可先给老板以某种暗示,让其悟到自己的指令不甚恰当。有些指令不恰当,不是因为上司素质差、水平低,而是没考虑周全,或是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没看到事物的本质。你稍加暗示,他可能就会马上意识到。
②提醒法。
有些不恰当的指令,可能是老板不熟悉、不了解某一方面的情况,有的可能是老板一时遗忘了。你明白地提醒他,他认识到了,一般都会收回或修正指令。当然,提醒不是埋怨,也不是直通通、硬邦邦的批评。提醒要讲究策略,语气上尽可能委婉些。
③推辞法。
对老板不恰当的指令,有的可以考虑推辞。推辞要有理由,有的可从职责范围提出,譬如说:“总觉得这件事不是我的职责,要不,同事关系就不大好处理了。”有的可从个人的特殊情况提出。但不管从哪一方面,理由一定要真实和充分。你推辞了,有的上司还可能会这样问:“那你觉得这件事应该由谁来做?”你不能随便点名,也不要随口说:“除了我,其他谁都可以”之类的话,比较巧妙的回答是:“这事谁来做,我了解得不全面,还是您来定夺好。”推辞不是耍滑头,而是委婉的拒绝。
④拖延法。
有些不恰当的指令,是老板心血来潮时突然想出来的,并要你去执行。倘你唯命是从,马上付诸行动,那就铸成了事实上的过错。对这种老板心血来潮而向你发出的指令,如果你暗示或提醒都不能点醒他,推辞也没多少理由时,那么,最好的对策就是拖延。虽然默认或口头上答应,实际上迟迟不动。若闲着不动,老板会产生疑心的,因此,你必须忙别的事,作为拖延的理由,应付老板的追问。拖延法是消极的,但对有些非原则性问题的不恰当指令,只能如此。你拖延了一段时间后,老板的头脑冷静了,或许有了新的认识,就可能收回指令,或让其不了了之。
有些下属,明明知道老板的指令是不正确的,是有原则性错误的,但认为反正是老板要我做的,天塌下来由老板顶着,就不假思索地去执行了。这是头脑简单的表现。殊不知,一旦追究起来,具体执行者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要追究直接责任。因而,这就要求你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从。拒绝老板的指令需要勇气,甚至要承受一定压力,但涉及到原则问题,只能拒绝、别无他法。通过上面的方法,你一定能够更好地为老板服务,从容应对他的错误。
第二部分 恪守职业道德第22节 遵守为下之道的七句箴言(3)
领导的功劳别争抢
和领导抢功劳,就是和自己抢饭碗。
你尽心尽力为老板完成重要的计划,取得了佳绩,按理应获称赞及奖励;才华有机会展现,自然感到兴奋。不过,千万不要太得意洋洋,更不要大功得揽。
你在公司的位置主要是协助老板,由他管辖你,下属尽力完成老板指派的工作是分内之事,假如你硬要出来汲取风光,只会令人觉得你不自量力,不懂大体而已。
你能干、有功,令公司赚大钱,让财源滚滚进入老板的口袋。但你绝不可为此太自鸣得意。因为每个人心底深处都有弱点,特别是那些有地位、有成就的人,不想被人教导。假如老板采纳了你的意见而获成功,你便将功劳归他,让他感到主意是自己想出来的,而不是你教他,你是第一个目睹他的智慧的人,那么你获得他青睐的机会便大大提高。
做下属的,进与退之间是有很大技巧的,有些技巧近于不合理,甚至可以称为巧诈,但这是必须的。有些“伦理”是长期发展而来的,看似不合理,其中却有一定道理。
比如古代,当皇帝御驾亲征的时候,即使那个前线的将军可以一举把敌人击溃,不必再劳驾皇帝,但是只要听说御驾要亲征,就常常按兵不动。等着皇帝来,再打着皇帝的旗子,把敌人征服。
这按兵不动,可能姑息养奸,让敌人缓口气,而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把他打下来呢?
此外,御驾亲征,劳师动众,要浪费多少钱财?何不免掉皇帝的麻烦,皇帝岂不更高兴吗?
如果你这么想,就错了,甚至错得可能有一天莫名其妙被贬了职,甚至掉了脑袋。
你要想想,皇帝御驾亲征是为什么?里面难道不存有“好大喜功”吗?他会不会根本知道敌人已经马上要投降,才御驾亲征?他不是“亲征”,是亲自来“拿功”啊!
拿功给谁看?给天下人看!给万民看!
看!皇上一出马,顽敌就俯首称臣了。
所以就算皇帝只是袖手旁观,由你打败敌人,你也得高喊“吾皇万岁万万岁!”都是皇上的天威,震慑了顽敌。
中国人在讲自己的成绩时,往往会先说一段套话:成绩的取得,是上司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这种套话虽然乏味得很,却有很大的妙用,显得你谦虚谨慎,从而减少他人的嫉恨。
好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喜欢;越是好吃的东西,越是舍不得给别人,这是人之常情。要是你有远大的抱负,不要斤斤计较成绩的取得究竟你占有多少份,而应大大方方地把功劳让给你的老板。这样,做了一件事,你感到喜悦,脸上也光彩,以后,老板少不了再给你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否则,如果只会打眼前的算盘,急功近利,将来一定会吃亏。对老板让功一事绝不可到处宣传,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倒不如不让功的好。对于让功的事,让功者本人是不适合宣传的,自我宣传总有些邀功请赏、不尊重老板的味道,千万使不得,宣传你让功的事,只能由被让者来宣传。虽然这样做有点埋没了你的才华,但你的老板总有机会设法还给你这笔人情债,给你一份奖励。因此,做善就要做到底,不要让人觉得你让功是虚伪的。
不和老板抢功也并不意味着就该放弃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该属于自己的就该努力去争取,这和人品没有关系。只是,同样要注意方式方法。
首先要分析老板的类型,其次是决定采用的方法,对于关心细节的老板,可以浅点即止,老板的悟性是很高的。那样,不至于使老板认为你是故意地提出要求。
对于那些应该由相关部门依照程序办妥的事情,应该主动提出,争取自己的权利。对于一些工作一本正经的老板来说,提出适当的合理的要求老板会给与考虑的。
某项目部门刚刚提拔起来的主任工程师,文件已经下来了,劳资部门却迟迟未动,问时,回答说:“需要老板认可。”这位主任工程师向老板汇报工作时装作偶然提起:“我前天在劳资部门看到我的工资,好像还是那些钱,没有变化呀。”“是吗,按常理劳资部门接到任命文件就应当按照这一级别去执行,好,这事我疏忽了,一会儿问一下。”
向老板展示自己的成绩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要讲究方法,讲策略,若盲目地去邀功求赏,不但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还会使老板产生反感,“偷鸡不成蚀把米”。
小刘在一家电脑公司工作,由于他工作认真,小事大事都抢着干,而且常常主动加班,奋力拼打,他所在部门因为他的表现而在业绩上有很大进步,老板先是为他加薪,又是对他以及他所在的部门加以表彰。
那段日子里,小刘的确是非常的出风头,可是没有半年的时间,他就被炒了鱿鱼。事后,有人透露说,这都是由于他太邀功了。有一次在部门的总结大会上,小刘发言说:“我的成绩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成绩的取得就在于我喜欢走一步想三步,这是我的最大优点,我凡事都不会只看表面现象,遇事总爱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就是我的性格。”
如何向老板邀功呢?
首先是采用恰当的方式:向老板汇报的方式是最好的,通过汇报,不但能表达你对他的敬意,并且会使他充分地了解到你在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到底分工不同,有分工就会想到担当的责任不同,从而达到邀功的目的。你若要求受到奖励,就会涉及到相应的分配问题,也会使老板认识到你的功劳。
其次,邀功时不能忘记所有的事情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把大家的功劳摆在前面。在表彰时要加上在老板的支持下,在同事的帮助下等此类的话语。太多的自吹自擂会使老板觉得个人主义突出,不利于团结。甚至心眼小的老板会认为你要比他高,认为你不得志。
第三,言语要谦虚,纵使在心里瞧不起所有的人,也不要得罪所有的人。众口铄金,邀功过分,将会孤立无援。
有些人苦于与老板接触的机会不多,不能给老板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正因为机会不多,才更应该珍惜,多给老板提供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
有一个员工,在同一个岗位上干了好几年也没有获得升迁。他反省了自己的得失,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在交给老板的报表中,似乎是无意地夹入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他对本部门工作的一些建议。老板在翻阅报表时,便条掉了出来,员工拣起便条,越看越惊奇。
一会儿,他去敲老板办公室的门,脸色通红地说:“对不起,我把自己的一件东西错放到文件中了。”
“我已经看了,你的想法很好呀!”老板热情地和他交谈起来。他是有备而来,必然说得头头是道。最后老板决定升任他为某个地区的副经理。
向老板汇报工作是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也是向老板了解各种信息的机会。一般来说,即使和老板相处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也能从老板的表情、话语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如老板对你的态度、对目前公司处境的态度、对下一步工作进展的预测等等。
当你是一个地位低微的小员工时,当你的老板似乎高高在上,难以接近时,尤其当你找不到与老板交往的途径时,记住:从向老板汇报工作开始。
第二部分 恪守职业道德第23节 遵守为下之道的七句箴言(4)
领导的忧难别坐视
乐于为领导分忧解难,得到的回报绝不仅仅是感激。
作为老板,多半都喜欢员工跟他们有良好的默契,能为他们分劳分忧,不会向上顶撞抗争,为他们少制造一些麻烦,多一点帮助。因此,作为员工应该多替老板设想,在工作发生困难时,首先要自行克服,不要时常提出问题让老板头痛。老板交待的任务,如果时间不是很匆促,最好能自己用心去研究,尽力去考察,全心全力来完成任务,拟妥几个可行方案,提供老板参考及选择,并请示老板的指导。不要把任何问题都推给老板去处理,发生了任何情况,不要都等着老板来解决。老板需要的员工,是能够帮助他们分担责任与工作的人,而不是时常找他们麻烦的人,何况只有经办人自己才对他所经办的工作最熟悉,要不然,老板何必选择任用他呢?老板最希望能用到得心应手的部属,不仅是能用他们的手或脚,而且能用他们的头脑和心。
任何一个员工,遇事都当为老板设想,而且要为他们分担部分责任,不要尽把责任、过失推到老板身上去。
某饮食公司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社会公众的投诉。电视台记者到该饮食公司采访时,最先碰到经理助理杨阳,杨阳怕承担不起责任,就对记者推卸道:“我们老板正在办公室,你们有什么事直接去问他吧!”这下可好,记者闯进老板办公室,把老板逮个正着,老板想躲也躲不开了,又毫无心理准备,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了采访。事后,老板得知杨阳不仅未提前给自己报信,还推卸责任于自己身,很生气,很快就把杨阳炒鱿鱼了。
杨阳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记者因产品质量问题采访,这本身就不是件光彩的事。此时,老板最需要下属挺身而出,甘当马前卒,替自己演好这场“双簧”戏。他除了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问题的原因外,还应该维护老板的面子,替老板分忧,而不该把事情全推到老板一人身上了事。当然,这是一种比较艰难而且出力不讨好的任务,一般情况下老板也难以启齿对下属交代,只有靠一些心腹揣测老板的意思然后硬着头皮去做。做好了,老板心里有数,但不一定有什么明确的表扬;如果下属粗心或不着眼神,把老板弄得很尴尬,老板肯定会在事后发火。
老板管辖范围的事情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件事情他都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