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同〔4〕,第1217页。    
    〔6〕同〔1〕,第135页。    
    〔7〕同〔1〕,下册第3页。    
    〔8〕同〔3〕,第280页。    
    〔9〕宋涛:《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部成立与撤退》。载《中原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271页。    
    〔10〕方耀:《参加中原会战的第13军》。载《中原抗战》第327—329页。    
    〔11〕方子奇(原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参谋长):《中原战役概况》。载《中原抗战》第268页。    
    〔12〕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湖南会战》中第11军作战计划,摘要写出。本节以后所引日军命令及计划等,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或摘自此书。此书为中华书局1984年中译本。    
    〔13〕上述3电令均引自第九战区《湖南会战战斗要报》中的《作战指导方案》。引同〔4〕,1256—1257页。    
    〔14〕同〔4〕,第1257页。    
    〔15〕同〔4〕,第1258页。    
    〔16〕 〔17〕《第四军长沙第4次会战作战经过·谍报参谋报告书》。引同〔4〕,第1263页。    
    〔18〕同〔4〕,第1258页。    
    〔19〕同〔4〕,第1260页。    
    〔20〕同〔16〕。引同〔4〕,第1263—1264页。    
    〔21〕《第九战区湖南会战作战检讨》。引同〔4〕,第1297页。    
    〔22〕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湖南会战》。中华书局1984年中译本,(下)第3—4页。    
    〔23〕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广西作战》。中华书局1985年中译本,(上)第104页。    
    〔24〕同〔23〕,第120页。    
    〔25〕同〔4〕,第1299—1302页。    
    〔26〕军令部所拟方案中对第93军的任务制有两案。甲案即此,并注明“此案确实有效,但牺牲较大。”乙案为:“在黄沙河、全州、严关口(兴安附近)、大溶江各地区逐次持久抵抗,再依状况参加桂林决战。此案牺牲较少,但不易确实实施。”蒋介石在审批方案时指示:“应照甲案实施。”    
    〔27〕见《桂柳会战第四战区作战计划》。引同〔4〕,第1302—1304页。    
    〔28〕同〔3〕。台北1990年版,第9册第159页。    
    〔29〕同〔23〕,(下)第225页。    
    〔30〕见1944年11月19日《解放日报》。    
    〔31〕同〔23〕,(下)第199页。    
    〔32〕美国杜鲁门图书馆藏《埃尔西文件》第2盒中国卷6(《来自白宫的档案》)。转引自华庆昭《从雅尔塔到板门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页。    
    〔33〕〔美〕巴巴拉·塔奇曼:《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商务印书馆1984年中译本,第674页。    
    〔34〕〔美〕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商务印书馆1984年中译本,(下)第733页。    
    


第九部分:走向最后的胜利击退日军的最后两次进攻 1

    1944年,是日本走上崩溃的一年。至当年底,日军虽然在中国及南洋等地仍占领着大片土地,并在中国正面战场上获得了豫、湘、桂战役的胜利,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在其他战场上却和欧洲的德军一样连连失败。太平洋战场上,日本海、空军已所剩无几,海军航母全被击毁击伤,已无远洋作战能力;航空兵则基本上依靠神风特攻队的“自杀飞机”作战;关岛、提尼安岛和莱特岛均已被美军攻占(仅莱特岛之战,日陆军就死亡7万人),战争已逼向日本本土。印、缅战场上,日军的失败已成定局:  在进攻若开及因帕尔英军的作战中遭到惨败,缅北的重要战略据点密支那及八莫已为中国驻印军及远征军攻占,日军在缅甸的3个军均已遭到歼灭性打击。中国敌后战场上,各抗日根据地的人民抗日武装先后开始了局部反攻,全年进行大小战役、战斗2万余次,歼灭日、伪军28万余人,攻占日、伪军据点5000余个,解放人口1200余万,并使日军打通的大陆交通线始终不能畅通。在日本国内,物资奇缺,国力枯竭,生产萎缩,民生困苦,人民的厌战、反战情绪日趋高涨,侵略战争已失去必要的物质及政治基础,实际上已打不下去了。据日本大本营最乐观的估计,“日本能够有组织地进行战争的时间,即便竭尽所有努力,大概也只能以昭和20年(1945年)中期为限”。〔1〕尽管如此,侵华日军仍要做最后挣扎。1944年11月下旬才任“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从豫、湘、桂作战中,特别是进攻贵州独山等地的作战中发现国民政府军队的战斗力不强,日军能在天气不良、交通不便、后勤供应不继,而且制空权掌握在中国军队方面的条件下完成预定作战任务并击溃了国民政府军队的大部,因而认为日军应乘此有利时机进攻四川、昆明,摧毁美空军基地,建立大陆要塞,同时在华中、华南沿海进行抗击美军登陆的准备。他认为吸引美军为支援中国政府提前在中国大陆登陆作战,届时“中国派遣军”即可集中主力与美军在中国大陆上展开大规模的野战,这样就可以牵制、消耗美军兵力,使其不能进攻日本本土。    
    为此,日军“中国派遣军”拟制了1945年进攻四川、云南和在华中、华南沿海实施防御的作战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  以衡阳第20军的3个师团从宝庆攻向芷江,尔后进入四川,攻向涪陵,渡过长江攻占重庆;以桂林第11军的3个师团由宜山攻向贵阳,尔后进入四川,攻向泸州,渡长江后继续北进,攻占成都。该计划于1945年1月3日由参谋长松井太久郎送交大本营。    
    日本大本营从战争全局形势出发,认为整个战局已处于极端不利的情况中,“中国派遣军”如进攻四川、扩大占领区,必然更加分散兵力,机动部队更为减少,将更为被动,因而没有批准这一计划,而1945年1月20日制订了《帝国陆、海军作战计划大纲》,并于22日向“中国派遣军”下达了有关当前作战任务的命令,指出日军目前主要任务是击溃进攻的美军,确保以日本本土为核心的国防要域,“中国派遣军”应迅速强化中国大陆的战略态势,击败东、西两正面的敌人:  东面要确保华中、华南,特别是长江下游各要域,准备粉碎美军的登陆企图;西面,即对中国内地,要以多数小部队进行长期有组织的奇袭挺进作战,促使重庆势力的消亡,并制止美空军势力在华的活动。这也是派遣军的主要任务。    
    “中国派遣军”根据大本营的命令,重新拟制了沿海抗击美军登陆的作战方案和向内地挺进的计划。1月29日,冈村宁次在南京召开各方面军及各军司令官参加的军事会议,传达了大本营的命令,并布置了沿海作战的安排和向湖北老河口(光化)、湖南芷江地区进攻的作战方案。为加强东南沿海战备,决定向沿海增调9个师团,调1个军司令部至杭州。为摧毁中国的空军基地,令“华北方面军”从速攻占老河口附近地区;令第6方面军从速攻占芷江附近地区,另以一部协同华北方面军在老河口的作战;令第5航空军以一部支援老河口及芷江作战。    
    一、  老河口地区作战(豫西、鄂北会战)    
    (一)  双方的作战指导及兵力部署    
    日军“华北方面军”在1月29日南京军事会议上接受了进攻老河口的作战任务后,决定由驻郑州的第12军执行此项任务,同时令驻当阳的第34军的第39师团由荆门向北,沿汉水以西攻占襄阳、樊城、谷城,配合第12军的作战;令驻山西的第1军一部从黄河南之陕县进行出击,策应第12军的作战。规定1945年3月间开始行动。    
    日军第12军根据方面军的命令,拟制出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为:〔2〕    
    


第九部分:走向最后的胜利击退日军的最后两次进攻 2

    方针:    
    军决定于3月中旬末开始行动,以主力急袭突破鲁山至舞阳、沙河店(确山西北40公里)附近敌军阵地,迅速向老河口、西峡口之线推进。    
    作战指导:    
    1  豫西地区队(110师团之110联队)沿洛阳至卢氏公路前进,在长水镇以西地区突破当面之敌。应尽力牵制较多敌军,同时作出将进攻西安的姿态,以使军主力攻击容易。    
    2  第110师团(欠)于突破鲁山附近之敌后,即沿鲁山至南召公路向南阳西北方向推进,准备夺取南阳。    
    3  战车第3师团于突破当面之敌后,即经保安镇(南阳东北)向西峡口、淅川之线突破推进。    
    4  第115师团以一部突破舞阳敌阵地,以主力突破象河关附近敌阵地,再向南阳南侧前进,准备夺取南阳。    
    5  骑兵第4旅团(配属步兵1个大队)在第115师团后跟进,然后再超越该师团向老河口前进,攻占该地机场。    
    6  第87旅团(吉武支队),在战车第3师团后跟进,一面扫荡残敌,一面向南阳推进。    
    1944年5月豫中会战后,中国军事委员会将第89、暂15、第12、第13、第29、第14、第9、第90等军分别调至鄂西北、豫西南及陕南地区整补,第一战区兵力大为减少。1945年初,军事委员会又调整战区,将第一、第五战区平汉铁路以东的辖区合并,成立第十战区,以李品仙为司令长官。1945年初,军事委员会发现豫中日军有向平汉路以西进攻的征兆,为使第一、第五两战区协同密切,于1月8日下达了《协同作战要领》。其作战方针是:“第一、第五战区以广领要地、掩护机场、巩固川陕门户之目的,应就现态势配合路东及敌后部队行战略持久战,主力固守函(谷关)、卢(氏)、宛(指南阳)、(指老河口西北地区)、襄、樊,以遏阻敌奸窜扰,并利用豫、陕山地,广建根据地,完成攻、守作战之准备。”其部署是:“两战区之豫西战斗,必要时由李长官(李宗仁)统一指挥(不另设机构)。两战区作战地境变更为淅川、南化镇、郧西、上津、冷水河之线,线上属第五战区。”〔3〕    
    1945年3月1日,军事委员会设行营于汉中,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为主任,遗缺由刘峙接任。3月中旬,当日军第12军进攻行动渐趋明显时,有关各战区基本上已完成了部署。第一战区以第40军任灵宝正面防务,第34集团军控置潼关、华阴、韩城一带;以第4集团军担任洛宁正面防务;以新8军等部担任南召地区防务;以第3警备司令部所部左右联系第38、新8军,对嵩县方向警戒;第31集团军及第15军分区控制于西峡口周边地区。第五战区以第2集团军担任方城、泌阳守备;第22集团军担任大洪山方面防守,其第41、第45、第69军分别控置于枣阳、双河、襄阳各附近地区;第47军配属于第22集团军,控置于邓县附近,为第二线兵团。第六战区以第33集团军的第59、第77军主力分别担任宜城、远安方面防务;第59军的第38师为第二线兵团,控置于南漳东南地区,第77军的第132师拨归第26集团军指挥。    
    3月19日,新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刘峙判断日军进攻时的主攻方向为由漯河经舞阳向光化(老河口)地区,如果第五战区第一线由钟祥至舞阳曲折800余里,第二线襄河、唐河,第三线襄河、白河各相连之线均各长达500里,在以上三线与日军决战,兵力均不敷分配,一旦为日军突破,其战车快速部队必先到达襄河东岸。所以准备将决战地区选在白河、湍河之线或丹江、襄河之线,重点保持于左翼,乘日军渡越湍河、白河向老河口攻击时与其决战。军事委员会得悉日军从由鄂北、豫西分路进攻第一、第五、第六战区而主力指向第五战区,于3月21日下达了第六、第十战区策应第五战区作战的指导要领:  令第五战区先在泌阳、方城、南阳地区行持久抵抗,适时转移至湍河、丹江间地区与日军决战;令第一战区在南召、李青店之线阻击日军,摧破其攻势;令第十战区袭击平汉路南段日军,破坏其交通。同时令豫西、陕南各基地空军积极轰炸日军后方交通线,尤其对平汉路南段日军的运输予以阻断,尔后再依第一、第五、第十战区之协力,准备包围日军于豫鄂陕边区而歼灭之。为便于统一指挥,复命冀察战区新8军等部及第33集团军暂归第五战区指挥。参战部队指挥系统如附表8…4…2。    
    


第九部分:走向最后的胜利击退日军的最后两次进攻 3

    (二)  作 战 经 过    
    1  豫西地区战斗    
    1945年3月22日拂晓,日军第12军各部队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开始全面进攻。战斗至23日,除中路战车第3师团因天雨道路难行仍滞留于保安镇附近外,右翼第110师团占领李青店、南召,左翼第115师团占领象河关、源潭。军事委员会见日军已发起全面进攻,急令第一、第五战区除按21日电令防守各要点并留置一部兵力与敌保持接触外,主力即向湍河以西转移。第五战区遵照命令,留置第22集团军所属第6、第9挺进纵队及1个团,第2集团军所属第143师(守南阳)及第1、第7挺进纵队,其余部队全部在日军到达之前撤至湍河、丹江间地区。第一战区遵令留第110师、暂66师及第4、第6挺进纵队于伏牛山区,其余部队全部撤至桑坪及淅水以西地区。由于守军主力转移,日军第12军毫无阻碍地迅速深入豫西腹地。    
    3月24日,日军右翼第110师团及左翼第115师团已分别由南召及南阳以南的三十里屯附近渡过白河,骑兵第4旅团则超越步兵第一线部队正向老河口突进中,惟战车第3师团在中国空军连续攻击下仅进至方城。日军第12军见进展顺利,26日决定令原准备进攻南阳的第110师团全部向内乡前进,而后以主力进攻西峡口,以一部进攻淅川;令第115师团主力进攻老河口,一部进攻老河口西北约45公里处的李官桥,控制汉水上游,令步兵第87旅团(配属部分战车及军直属炮兵一部)进攻南阳,令骑兵第4旅仍按原任务进攻老河口机场。    
    3月27日,日军各部按命令行动。当日凌晨,骑兵第4旅团突进至光化附近。其第25联队进攻光化城受挫,第26联队于中午攻占马窟山,18时击退第125师防守机场部队,占领老河口机场。第115师团的第85旅团在击退守军第22师一部后,于上午攻占邓县;第86旅团击退第22师后占领文渠集、七里河(邓县西北约15公里)。第110师团的第139联队及战车第3师团的机动步兵第3联队于28日晚攻占内乡。守军第26师撤向西峡口。日军第87旅团于28日进抵南阳外围,开始从事攻击准备。    
    由内乡向西峡口及淅川进攻的日军第110师团及战车第3师团,在击退沿途阻击的第68军主力及新8军、第15军、第85军各一部后,其第139联队及战车第3师团一部于31日攻占西峡口,第163联队及战车第3师团主力于4月1日占领淅川。守军第68军已于日军到达前退向荆紫关一带。围攻南阳的日军第87旅团经准备后,于30日凌晨开始攻击。该旅团共有6个独立步兵大队(第87旅团2个,第88旅团2个,第115师团第86旅团1个,独立混成第92旅团1个)、1个炮兵大队(105毫米野炮8门)和1个战车中队(战车6辆)。经激烈战斗后,其第617大队在猛烈炮火支援下,于当日16时50分由西北角突入南阳城。守军第143师与突入的日军展开巷战。此时第五、第一战区部队均已退至淅水、丹江一线,南阳已成孤城。第143师于30日夜由城东南角撤离,日军于当日24时完全占领南阳城。    
    日军第115师团从邓县进攻老河口和李官桥,其第86旅团从文渠集、七里河继续西进,在与守军第47军发生短促战斗后,于29日占领了丹江东岸的李官桥。4月1日和2日,守军进行反击。日军为加强李官桥的防御,4月6日将骑兵第4旅团调至该地。    
    骑兵第4旅团于3月27日进攻光化城受挫,31日及4月1日又连续数次向老河口发动攻击,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