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未能阻止日军的进攻势头。当日拂晓时,日军第40旅团已进至娘子关、新关侧后的柏木井附近,严重威胁娘子关。黄绍?在得到阎锡山的同意后,下令守军主力后撤至巨城镇、移穰镇一线,并令转赴忻口增援的第14军留置3个团于巨城镇至东南上、下盘石间,以阻止由娘子关西进的日军,娘子关仅由第26路军所留少数兵力防守。日军乘势进攻,当日占领了娘子关。    
    (五) 正太线守军溃退    
    日军占领娘子关后,第1军司令官香月清司立即命令第20师团发动追击,乘胜进入太原平原。香月考虑到第20师团连日作战,已经受到很大损失,发动追击后,如无后续部队跟进,恐陷入危险境地。所以,他又命令以第109师团步兵第31旅团(欠1个联队)和山炮兵大队、工兵中队为基干组成的昔阳支队,列入第20师团,加入正太路方面的作战;另将配属予第1军的第109师团进到元氏集结;后又增加第108师团,增派了榴弹炮兵1个联队、加农炮兵1个大队、迫击炮兵2个中队、工兵(架桥)1个中队,使用于太原方面。    
    第20师团师团长川岸文三郎遵照军司令官的命令,将右纵队改为右追击队,令其向阳泉、平定追击;将左纵队改为左追击队,令其经柏井驿向平定追击。师团本队经新关向平定前进。    
    27日,日军左追击队主力继续西侵,先头已到达桥头村;右追击队当夜攻击防守巨城镇的第17师,攻占该镇。另一部日军由娘子关沿正太路进逼移穰镇。经激战后,该镇亦告失陷。28日,占领移穰镇的日军向守军左翼乱柳村一带阵地猛攻,桥头村日军则向第30师上庄阵地进攻。经过约5小时的激战,守军全线阵地均被日军突破。守军只有残余400余人西撤。此时,军事委员会为解除晋东危急,令第一战区抽出兵力,立即向石家庄、娘子关迂回进击。但因不能及时行动,29日只好改令孙连仲部在寿阳以东地区占领阵地,以阻击日军西进。当时,川军孙震部已失联系;第26路军所余兵力仅有五六千人孤军苦战,其第27师有1个营仅余士兵6人,都未脱离战场。当日日军攻占平定。日军飞机、炮火占绝对优势,连日激战中守军奋力拼搏,伤亡很大。    
    


第四部分:华北作战正太路沿线作战 7

    31日,日军的昔阳支队由九龙关进占东冶头。11月1日,进到西周壁及南北界都一带,与第129师第386旅对峙。第129师师长刘伯承令第380旅旅长陈赓以一部于张庄镇对平定警戒,同时向东迂回至敌后实行袭击。11月2日,日军昔阳支队分为两路前进,一路向昔阳,一路向西南绕凤居镇向昔阳迂回。第129师主力于昔阳以东黄崖底地区设伏阻敌西进,击退日军3次进攻,毙伤日军第109师团第136联队300余人。守军原拟集结兵力由平定西南向北侧击敌人的计划因形势变化未能实施。    
    沿正太路西进的日军右追击队在10余架轰炸机的配合下,于31日10时向守军狼峪、簸箕掌一带阵地发动攻击。第27师第30旅的第159团及工兵营、辎重连正面阻击,第160团从狼峪以南向日军侧击。经该旅两个团的协力作战,将日军击退。16时,日军复以优势兵力进攻南落村及郭家庄阵地。入夜后,第30军逐次向西北转移,第3军向桦塔镇转移。20时,正太路南侧日军一部乘隙绕至张净镇,使第42军前后被夹击。黄绍?即令第7军第109师驰援。该师尚未到达,第42军即被击溃。其第27师突出重围后奉命经大东庄向太原转移,其第44旅向芹泉镇以西转移。同时,在河底镇的第17师及甲鱼沟的第42师先后接到冯钦哉的命令,向太原转移。    
    11月1日零时30分,蒋介石以急电令第一战区程潜着汤恩伯速率所部参加晋东方面作战,攻击该敌侧背。汤恩伯率第13军立即经林县、辽县、和顺、昔阳向平定前进,准备攻击日军之侧背。    
    黄绍?于11月1日移驻太安驿,令第26路军占领正太路附近各高地,阻敌西进,令第30师(仅剩300多人)及河北保安队固守寿阳城;并令第22集团军在上下龙泉镇、松塔镇一带占领阵地,拒敌西进。孙连仲奉命后即令第42军迅速收容,在寿阳以东、铁路以北占领阵地;第31军驰援马首村,协同第3军之一部占领侧面阵地;第30师附河北保安队2个连在寿阳城附近占领阵地,固守寿阳城。    
    11月2日拂晓,第30军第30师张金照部占领寿阳东方高地。该师以一部准备部署寿阳城防,被派出的部队刚至南门即遭日军夹击。同时,寿阳正面及马首村阵地均受日军的攻击。第30师、第31师及第3军之一部与日军激战后,分向卢家庄地区转移,于是寿阳城失守。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感到上龙泉阵地孤立,若孙连仲所部被突破,则该集团军有被包围之虞,遂令第41军留置一部于上龙泉镇与日军保持接触,主力转移至铜官铺、下龙泉之线占领阵地。第7军第169师于当日奉命向太原转移。    
    当守军各部队于10月20日由娘子关转进时,第3军军长曾万钟因未接到命令,致该军被敌截断退路,次日方分途突围。该军第12师第34旅马昆部经正太路以北绕至寿阳,于11月2日协同第26路军作战;第35旅朱淮部经柏井驿、西回村南绕和顺至松塔镇,到11月2日协同第7师的2个团在松塔镇及东刘义、西刘义地区占领阵地。    
    11月2日,沿正太路西进的日军约2个联队已到达寿阳。3日,黄绍?令当面各守军向太原转移。同时,阎锡山致电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令该集团军以主力牵制晋东日军,破坏交通,迟滞日军西进,掩护战区部队作防守太原的部署。    
    当11月3日正太路正面部队开始转进之际,第22集团军始悉寿阳失守,其第41军尚在下龙泉、松塔镇、白云村一带;到4日晨,方知第26路军及第3军又向太原转移。孙震遂于9时令第45军第127师在长凝镇占领阵地,第41军第124师在阔郊镇占领阵地;令第41军第122师取捷径至阔郊镇西约10公里的立沟集结待命。当第22集团军各部移动之际,由昔阳向西进犯的日军先头部队进至松塔镇东南地区,并立即向第122师第364旅第727团阵地发动攻击。至11时,自芹泉镇南进的日军亦向第727团松塔镇东北地区阵地攻击。激战至13时,守军方脱离战斗,经白云村随主力向立沟转移。16时,孙震才接到黄绍?关于3日12时转进的命令,即令第45军第127师第381旅旅长杨宗礼派1个营到西洛镇收容并阻日军西进,令其余部队向太原方面转移。当部队行进到榆次西北地区时,遭到日军阻击,除第127师师部及第379旅第757团进入北营阵地外,其余均被阻遏。6日晚,孙震乃令各部队向太常镇集结收容。    
    (六) 作 战 简 析    
    在太原会战时,第二战区对日军主攻的晋北方面所作的部署及时而周详。但对晋东方面,则认为国民政府已经确定为主战场的第一战区在石家庄防守,侧方的安全可以保障;即使石家庄失守,有第一战区的部队沿平汉路节节抵抗,对山西也不致突然发生威胁,因而对战略要地的娘子关地区没有部署兵力。战略全局上的不周密导致如下结果:由于第一战区在石家庄作战的失败和沿平汉路南撤过于迅速,更由于日军早在进攻石家庄时已部署了一部兵力沿正太路西进以策应晋北第5师团的作战,当第27路军冯钦哉部及第3军曾万钟等部受命在井陉、娘子关组织防御时,日军跟踪而至,守军在仓促进入阵地、立足未稳之际即遭到日军的攻击。更由于第27路军和第3军战斗力均不甚强,且阵地正面过宽,兵力薄弱,工事设备不足,致重要阵地旧关、雪花山迅速失守,这对以后的作战,影响至巨。    
    


第四部分:华北作战正太路沿线作战 8

    第26路军孙连仲部经过涿县作战,损失较大,尚未得到补充,兵力不足万人,又在娘子关作战中英勇奋战,坚守要隘10余日,使日军不得不逐次增加兵力:10月19日日军第1军令第20师团全力转向正太线,21日华北方面军又将第109师团转隶第1军加入正太线作战,接着又将第108师团转用于正太路。日军“华北方面军”的主要作战方向,因娘子关守军有力的战斗,由预定的沿平汉路南下被引向山西方面。从战略角度看,使日军改变作战方向对抗日大局是比较有利的。但在娘子关阵地的编成上缺乏一定的防御纵深,既没有第二、第三线阵地,又没有控置必需的机动部队,当日军迂回至娘子关侧后,守军仓促放弃娘子关主阵地后无法组成有效的第二、三防线进行逐次抵抗,以迟滞日军的进攻,反而形成溃退的被动局面,致日军得以于10月29日占领平定,30日占领阳泉,11月2日占领昔阳,影响了太原的防御部署。    
    在娘子关防线处于危急的10月中、下旬,第18集团军协同正面守军在敌后展开积极、广泛的袭击战,使日军左翼迂回纵队第40旅团屡遭打击、进展缓慢,与其正面进攻的右翼纵队第39旅团不能密切配合。这也是正面守军得以坚守10余日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正面守军仓皇向太原撤退的11月上旬,第18集团军对追击西进的日军连续进行袭击、伏击,仅11月4日在昔阳以西广阳的一次伏击战中就歼灭日军第20师团1000余人,缴获骡马700余匹和大批军用物资;11月7日,又在广阳以东的封村设伏,毙伤日军250余人。连续不断的袭击和伏击,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军的骄狂气焰,使其不敢从此路西进,只得绕道上、下龙泉西进,从而迟滞了日军的追击行动,有力地支援了沿正太路两侧向太原撤退的中国军队。    
    


第四部分:华北作战太原陷落 1

    (一) 中日两军太原作战计划    
    娘子关方面守军的溃退,使日军沿正太路两侧迅速逼近太原,太原形势顿转严峻。阎锡山于11月1日令忻口方面的守军向菜水坞、青龙镇、天门关一线转移,协助防守太原。阎曾向蒋介石致电,陈述其决定撤军的理由:“我东路军黄部退至寿阳以东附近地区后,连日被敌猛攻,仍不能支持,不得不准其逐次向西撤退。在此千钧一发时机,若不速令西路军卫部向南转进,一旦敌突至阳曲城下,不特该城防部队陷于孤立、难以固守,即卫部后方亦感莫大胁迫,攻守两难。为策万全计,已拟以依城野战之目的,令卫部于今(2日)晚向菜水坞、青龙镇、天门关之线转进,占领阵地,与敌决战。”〔18〕    
    11月2日晚,忻口方面的守军开始南撤。3日,第二战区制定了保卫太原城的作战计划。其内容为:〔19〕    
    1 方针    
    本会战(旨)在利用太原四周既设阵地线,实行依城野战,以阻敌前进,消灭其兵力,待我后续兵团到达,再施行反攻夹击而聚歼之。    
    2 指导要领    
    (1) 在殷家堡、西吴村、大吴村、黄陵村、北营、村窑子上、赵家坡、张河村、店儿上、菜水坞、横岭上、常峪村、西黄水、青龙镇、周家山既设阵地线上,竭力加固工事,尤其对南北铁路正面及周家山方面,更应坚固编成之。    
    (2) 如因北面作战影响,敌由黄寨镇方面向南进攻时,拟定作战要领如左(下):    
    ① 本阵地以持久防御之目的,在(于)阻绝敌之前进,逐渐消灭其力量,以待后续兵团之到达。    
    ② 主战斗正面,东由小岗头,西至周家山,长约15公里,须以步兵2万、山炮兵2团、野炮兵1营、骑兵4连守备之。    
    ③ 兵力部署,以主力配备铁道正面,以强有力之一部配置于周家山,以预备队分置于青龙镇、周家山后方地区。    
    ④ 敌情判断——敌将以主力沿公路南攻,以强有力之一部攻周家山,以协助其主力之攻击。    
    ⑤ 指导要领    
    甲,此阵地以持久战为主,为达成持久战之任务,各地区队应相机逆袭敌人,以消耗其兵力。    
    乙,后续兵团到达后,就应由思西村(周家山西北)地区出击,以期在黄寨附近地区包围敌军而击破之。    
    丙,在会沟至青龙镇东北地区,构成浓密之火网。    
    (3) 如因东路军作战影响,敌人由正太路方面沿铁路进攻太原时,拟定作战要领如左:    
    ① 在殷家堡、黄陵村、北营、东西砖井之线,右翼依靠汾河,左翼依靠山地,竭力阻绝敌之前进,以待后续兵团到达而夹击之。    
    ② 主战斗正面由殷家堡至赵家坡,长约16公里,须以步兵二万五千、山炮一团、野炮兵二营、骑兵二连守备之。    
    ③ 兵力部署,以主力配备于铁道正面,以强有力之一部配备于赵家坡、河口村附近,以预备队分置于许坛村、五龙沟附近地区。    
    ④ 敌情判断——敌将以主力向河口附近进攻,以有力之一部沿铁道进攻,以协助其主力之攻击。    
    ⑤ 指导要领    
    甲,此阵地以持久战为主,为达成持久战之任务,各地区队应相机袭击敌人,以消耗其兵力。    
    乙,俟汤兵团大部到达子洪口附近时,主力应由砖井村附近出击,包围敌军而聚歼之。    
    (4) 为巩固北正面计,在风阁梁、欢咀村、郭家窑、陈家窑、拦岗村、岗北村构筑内部防御线,以期达到持久战之目的。    
    (5) 将太原城编成复廓要塞,以资作最后之战斗。    
    (6) 敌如由正太及黄寨两面同时进攻时,应在主战斗线东西以配备少数部队掩护侧背,其战斗计划临时再按情况拟定之。    
    3 战斗前敌我态势(略)    
    4 兵团部署    
    (1) 着第35军(第211旅、第218旅),独立第1旅,第213旅,新编第3、第8、第9各团,第73师之一旅,及炮23团刘团长(倚衡)指挥之炮21团、炮22团(欠第2营营部及第3、6连)、炮25团第1营、炮垒大队,并由忻口开拔中之第71师,独立第7、第8旅等部,统归傅总司令(作义)指挥,布置太原城防。    
    (2) 以黄副司令长官指挥之各部,在北营、赵家坡、张河村、刘家河及孟家井、上庄一带占领既设阵地;以卫总司令(立煌)指挥之各部队,在菜水坞、青龙镇、天门关一带占领既设阵地,统归卫总司令指挥,在太原附近准备依城野战。    
    (3) 以达到黎城东阳关之汤恩伯军向榆次附近推进,俟敌攻太原时,在太原附近部队夹击而歼灭之。    
    (4) 太原近郊并城周重要工事,由新编第6旅、独立第1旅之步兵一部及骑兵连担任警戒。    
    3日,阎锡山任命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除第6集团军和第18集团军外,战区部队全归卫指挥。    
    为作战指挥便利,阎锡山将第二战区各部队的隶属关系作了如下调整:    
    “1 第3军编入第2集团军;    
    “2 第27路(第14军团)、第15军、第17军、第94师编入第14集团军;    
    “3 第22集团军所属仍旧;    
    “4 新编第2师编入第18集团军;    
    “5 晋绥军留太原之部队编入第7集团军;    
    “6 其余晋军编入第6集团军;    
    “7 骑兵军为一个单位;    
    “8 炮兵除配属各部队者外,均归炮兵副司令刘振蘅统一指挥。”    
    4日下午,阎锡山在太原召开军事会议,卫立煌、黄绍?、孙连仲等参加。阎锡山计划以忻口方面退下来的部队据守太原北郊既设工事,并派一部守汾河西岸高山的工事;以娘子关撤退的孙连仲部据守太原以东的高山既设工事;以傅作义部死守太原城,并任命傅作义为太原守备司令。第二战区长官部指挥所移驻交城。    
    


第四部分:华北作战太原陷落 2

    黄绍?在会上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忻口和娘子关两方面的部队正在败退,恐怕在还没有占领阵地的时候就被敌人压迫到太原城边来。原有的国防工事并不可靠,万一那些部队站不住脚,被敌人压迫下来,前方、后方许多人马都混杂在像锅底的太原城区,其后果不堪设想。黄还认为,太原城固然不宜轻易放弃,但也不应以野战来支持守城,而应以守城来支持野战部队的休息整顿。即使守城部队都作了牺牲,以换取大多数野战部队休息整顿的时间,也是值得的。他主张将娘子关方面的部队(能掌握的只有孙连仲部和一些续到的川军)撤至寿阳县铁路以南和榆次县以东的山地收容整理,并与第18集团军联络,从敌人侧后予以袭击;日军如向南进攻,则沿同蒲路东侧山地逐步撤向太谷、平遥。忻口方面的部队,除派一小部守北郊既设工事警戒外(必要时撤到汾河以西),其余皆撤到汾河以西的高山地区整顿,并监视敌人,必要时侧击敌军。这样布置,从忻口、娘子关撤退下来的部队既可休整,也可牵制敌人攻击太原城,太原城内部队也可支援城外部队。    
    卫立煌和孙连仲赞同黄绍?的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