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则上视天光,下司八正,以避奇邪,而观百姓,审于虚实,毋犯其邪。是得天之露,遇
岁之虚,救而不胜,反受其殃。故曰必知天忌,乃言针意。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
,甚者传气,间者环也。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秋刺皮肤,循理上下
,同法神变而止。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
。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其风病急,经脉常深,其气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夏者火
始治,心气始强,脉瘦气弱,阳气溜溢,热董分腠,内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
去者,邪气浅也。所谓盛经,阳脉也。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得胜火,阳气在合,故阴
气初胜,湿气及体,阴气未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泻阴邪,取合以虚阳邪,阳气始衰,故
取于合。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阴气坚盛,巨阳伏沉,阳脉乃去,故取井以下阴
逆,取荥以实阳气,故曰冬取井荥,春不鼽衄。正月二月三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阳;
四月五月六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阳;七月八月九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阴;十月
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阴。甲乙日自乘无刺头,无发蒙于耳内;丙丁日自乘
无振挨于肩喉廉泉;戊己日乘四季,无刺足去爪泻水;庚申日自乘无刺关骨于股膝;壬癸日
自乘无刺足胫。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
治。故曰∶刺实者,刺其来也;刺虚者,刺其去也。此言气存亡之时,以候虚实而刺则之,
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三阳,必候其气在于阳而刺之;病在三阴,必候其气
在于阴而刺之。
卷二上《灵》、《素》
二十一、五夺不可泻
属性:形肉已脱,一夺也;大脱血之后,是二夺也;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
夺也;新产大血之后,是五夺也;此皆不可泻。
卷二上《灵》、《素》
二十二、刺逆四时
属性:春刺夏分,脉乱气微,八淫骨髓,病不能愈,又且少气。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
嗽,
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春刺冬分,邪气着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夏刺春
分,病不愈,令人懈惰。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欲无言,惕惕如人将捕之。夏刺冬分,病
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秋刺夏分,
病不已,令人益嗜卧,又且善梦。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淅淅时寒。冬刺春分,病不已,
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见。冬刺夏分,病不愈,令人上气,发为诸痹。冬刺秋分,病不已
,令人善渴。春刺络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春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上气。春刺筋骨
,血气内着,令人腹胀。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亦。夏刺肌肉,血气内却,令人善悲
。夏刺筋骨,血气上逆,令人善怒。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络脉,气不外行
,令人卧不欲动。秋刺筋骨,血气内散,令人寒栗。冬刺经脉,血气皆脱,令人目不明。冬
刺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冬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凡此四时刺者,大逆之病,
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
卷二上《灵》、《素》
二十三、刺避
属性: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中心者远死,其动为噫;中肝者五日死,其动为语;中脾者十
日死
,其动为吞;中肾者六日死,其动为嚏;中肺者三日死,其动为咳;中胆者一日半死,其动
为呕;中鬲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刺避五藏者,知逆从也。所谓从者,
鬲与脾肾之处,不知者反之。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上中溜脉,不幸为盲;刺头
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舌下中大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刺
(委中穴)中大脉令人仆脱色;刺气冲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刺脊间,中髓为伛;刺乳上中
乳房为肿根蚀;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刺手鱼腹中陷为肿。无刺大醉,令人气乱
;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渴人。病有胁下道二,二岁不已
,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毋损不足者,身赢瘦,毋用 石也。刺阴股中大脉,
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刺膝膑出液为跛;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
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刺跗中内陷气归之不得屈伸
;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咳;刺小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小腹满
;刺 肠内陷为肿;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无刺 之热,无
刺浑浑之脉,无刺洒洒之汗,无刺病与脉相逆者。窥门而刺之者死于家中,入门而刺之者死
于堂上。新内勿刺,已刺勿内;已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劳勿刺,已
刺勿劳;已饱勿刺,已刺勿饱;已饥勿刺,已刺勿饥;已渴勿刺,已刺勿渴。乘车来者卧而
休之
,如食顷乃刺之;出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顷乃刺之;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
卷二上《灵》、《素》
二十四、禁太过不及
属性:病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反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泄太
甚,
疾反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失针之宜大者泻,小者不移。病有浮沉,刺有
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肉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
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
在骨者,有在髓者。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瘟疟,沂(音素)沂
然寒栗。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刺肉无伤
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驰。
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刺骨无伤髓,髓伤则消烁, 酸解亦,然
不去矣。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
脉无伤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所谓刺皮无伤肉者
,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
也。此谓之久也。(久疑作失)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
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故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宜,各不同形,
各以任其所宜。无实实,无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病甚病益。其取五脉者死,取三脉
者,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华矣。
卷二上《灵》、《素》
二十五、五节刺
属性: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阴气大逆,上满于胸中,愤 息肩。大气逆上,喘喝坐伏,病恶
埃烟
,饧不得息,取之天容。其咳上气,穷 胸痛者,取之廉泉。取天容者,无过一里;取廉泉
者,血变而止。发蒙者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刺腑输,去腑病,刺此必于日中刺其听宫。中
其眸子,声闻于耳,此其输也。刺邪以手坚按其两鼻,而疾偃其声,必应于针。去爪者乃刺
关节。肢络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肢经者,人之管以趋翔也。茎垂者,身中之机,阴精之
候,津液之道也。饮食不节,喜怒不时,津液内溢,乃下留于睾。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俯
仰不便,趋翔不能,此病荥然有水。不上不下,镀石所取形不可匿。常不得蔽彻衣者,言尽
刺诸阳之奇输,未有常处也,是阳气有余,而阴气不足。阴气不足则内热,阳气有余则外热
。内热相搏,热于怀炭,畏绵帛近,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腠理闭塞,则汗不出。舌焦唇
槁,腊干嗌燥,饮食不让美恶。于天府大杼三 ,又刺中膂以去其热,补足手太阴以去其汗
,热去汗稀,疾于彻衣。解惑者,尽知调阴阳,补泻有余不足相倾移也。大风在身,血脉偏
虚,虚者不足,实者有余,轻重不得,倾侧宛伏,不知东西,不知南北,乍上乍下,乍反乍
覆,颠倒无常,甚于迷惑。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用针若此,疾于解惑。
卷二上《灵》、《素》
二十六、五脏病刺
属性:肝病者两胁下满引小腹,令人善怒,虚则目KT KT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
。取
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取血者,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
甲间痛,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
中血者。脾病者身重,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 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取其经太阳阳明少阴血者。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冷,阴股膝脾 足皆痛,虚
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肾病者腹大胫肿,喘
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
太阳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俱当泻,取之下俞。阳明脏独至,是
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取下俞。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跷前卒大。取之下俞,少阳独至
者,一阳之过也。太阴脏搏者,用心省真,五脉气少,胃气不平,三阴也,宜治其下俞。补
阳泻阴,一阳独啸,少阳厥也,阳并与上,四肢争张,气满于肾。宜治其经络,泻阳补阴,
一阴至厥阴之治也。真虚 心,厥气留薄,发为自汗,调食和药,治在下俞。五脏有疾,当
取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
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观其应而知五脏之害。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太渊二,
阳中之太阳心也,其原出于大陵,大陵二。阴中之少阳肝也。其原出于太冲,太冲二。阴中
之至阴脾也,其原出于太白,太白二。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二,膏之原出
于鸠尾,鸠尾一,盲之原出于脖 ,脖 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
卷二上《灵》、《素》
二十七、刺弊
属性: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
气。
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
汁别焉。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久则为肿。阴气积于阳,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
气
先行故肿。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
苍苍然,刺之血出多。色不变烦 者,刺络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闷。阴阳相
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弗能虚也。帝
曰∶相之奈何?曰∶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
全也。故无失数矣。失数而反。各如其度。帝曰∶针入而肉着者何也?曰∶热气因于针,则
针热,热则着于针,故坚焉。妄用砭石,后遗身咎,此冶之二失也。窥门而刺之者死于家中
,入门而刺之者死于堂上。
卷二上《灵》、《素》
二十八、血气不同形
属性:帝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
或气
与针相逢,或针以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逆,或数刺病益剧。凡此六者,各不
同形,愿闻其方。岐伯曰∶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重阳之人, 高高,言语
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重阳之人,而神不先
行者,此人颇有阴者也。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数怒者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离
合难,故其神不能先行。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故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其阴气
多而阳气少,阴气沉而阳气浮者五内,故针已出,气乃随其后,故独行也。人之多阴而少阳
其气沉,而气往难,故数刺乃知也。针入而气逆者,其气逆与其数刺病益甚者,非阴阳之气
浮沉之势也。此皆粗工之所败,工之所失,其形气无过焉。
卷二上《灵》、《素》
二十九、十二络缪刺(缪如纰缪纪纲)
属性:帝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岐伯曰∶邪客于皮毛,入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
不得
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
,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
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曰∶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邪客于足少阴之
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无积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顷而已,左取右,右取左。
病新发者,取五日已。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
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 ,壮者立已,老者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
数日已。邪客于手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 。男子立已
,女子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
交者,各一 立已,不已刺外踝下三 ,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邪客于阳明之络令人
气满,胸中喘息,而支 胸中热,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 ,左取右,右取左
,如食顷已。邪客于臂掌之间,不可得屈,刺其踝后,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以月死生为
数,月生一日一 ,二日二 ,十五日十五 ,十六日十四 。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
痛从内 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 ,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顷而已。人有所堕坠,
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
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毛上各一 ,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
左。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 立闻
,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其不时闻者,不可刺也。耳中生风者,亦刺之如此数。
左刺右,右刺左。凡痹往来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以月死生为数。用针者随气盛衰
,以为 数,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泻,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复
刺之如法。月生一日一 ,二日一 ,渐多至十五日十五 ,十六日十四 ,渐少之。邪客
于足阳明之经,令人鼽衄上齿寒,刺足中趾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 ,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刺足小趾次者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 ,不
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温衣饮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病立已。不已,复刺如法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
,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小腹控 ,不可以仰息
,刺腰尻之两胂之上,是腰俞,以月死生为 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左。邪客于足太
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傍刺之三 立
已。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以举,刺枢中以毫针,寒则久留针,以月
死生为数,立已。治诸经刺之所过者,不病则缪刺之,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耳
前者。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者立已。邪客于五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
时来时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视其脉,出其血,间一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
。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出之,足阳明中趾爪甲上一 ,手大指次指爪甲
上一 ,立已,左取右,右取左。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
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刺其足大趾内侧爪
甲
上去端如韭叶后,刺足心,后刺足中趾爪甲上各一 ,后刺手大指内侧去端如韭叶,后刺手
心主少阴锐骨之端各一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