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味酸敛。凡肝胆脾三经有实邪而热者。勿用。(仲淳)
〔修事〕 粒粗。勿碎皮者良。炒爆研细入药。如砂仁法。勿隔宿。
卷二十四枳
白棘
内容:一名棘刺棘针。独生而高者为枣。列生而低者为棘。白棘肥盛紫色枝。有皱薄白膜。先
剥起者。厥名取白。义当在此。
气味辛寒。 本经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决刺结。 别录疗丈夫虚损阴痿。精自
出。补肾气。益精髓。 棘针疗腰痛喉痹不通。
附方 腹胁刺痛不可忍。因肾脏虚冷者。棘针钩子一合焙。槟榔二钱半。水一盏。煎五
分。入好酒半盏。更煎三五沸。分二服。疔疮恶肿。外治棘针倒钩烂者三枚。丁香七枚。同
入瓶烧存性。以月内孩子粪和涂。日三上之。又内服方。曲头棘刺三百枚。陈皮二两。水五
升。煎一升半。分服。
〔论〕 准绳治溲血有鹿茸丸。中用棘刺。且合桂附。是则此味补益。乃有为之前导而
致其功者。抑更行而且补。在诸药味。或未有如斯之兼善者也。
卷二十四枳
山茱萸
内容:木高丈余。叶似榆。二月开白花如杏。四月实如酸枣。赤色。五月采实。 一种雀儿苏
相似。但其核八棱。须辨之。
味酸平。气微温。阳中之阴。入足厥阴少阴经气分。又为肾之血药。 主温肝脏。助水
脏。强阴益精。补肾气。与阳道。暖腰膝。通九窍。安五脏。秘精气。止小便利。并除一切
风。逐一切气。治肾虚耳鸣耳闭。疗脑骨痛。久服明目。 方书治中风虚劳眩晕。伤燥咳嗽。
消瘅自汗。恐。腰痛胁痛。挛痹着痹。痿。香港脚。遗精浊淋泄泻。大便不通。疝痔。 人身
元气壮盛。由于精气坚固。山萸能闭精。所以壮元气也。(类明) 人身精气。赖温暖而后
充足。况肝肾居至阴之位。非得温暖之气。则孤阴无以生。此药正入二经。气温主补。味酸
主敛。故精气益而阴强也。其他所主之证。皆精气固元气壮之效耳。(仲淳) 仲景八味丸
益阳。以此为君。与六味之君地黄。殊用。 凡久泻。初用参术姜桂罔功。乃舍姜桂而用山
萸芡实。(同参术及黑姜投之)取其收肝肾之阴气。以资脾阴之化源也。 凡心血虚。致虚
火外淫而汗出不止者。不用黄 固表。但君此味以敛于中。使真阴之气不泄。而真阳乃固。
则心血可益。虚火可静也。 同菟丝苁蓉巴戟鹿茸牛膝白胶车前枸杞地黄沙苑麦冬。能添精
固髓。暖腰膝。益阳道。令人有子。 同人参五味牡蛎益智。治老人小便淋沥及遗尿。同人
参熟地人乳牛膝沙苑麦冬甘菊。治脑骨痛。以髓足则脑痛自除。 同石菖蒲甘菊地黄黄柏五
味。治肾虚耳聋。 同杜仲牛膝地黄白胶山药。治肾虚腰痛。
草还丹。用山萸酒浸取肉一斤。补骨脂酒浸焙干八两。当归四两。麝香一钱。为末。炼
蜜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一丸。临卧盐酒下。纲目谓其益元阳。补元气。固元精。壮元神。乃
延
〔论〕 山茱萸结实于四月。而采于五月。其色赤。是乘乎大火之气以致用也。其味酸。
其气温。是致乎火之用者。尚全乎肝之体也。火用而肝体。则阴为阳守。阳为阴使之元机。
有寓于兹物者焉。夫肝之体云何。曰。风木继寒水之后。以行地道生育之化。使不得春温之
气。则至阴之化郁。然使气温而味辛。即非春温出地之生气。不无近于热浮长之气。将阴亦
逐阳以泄。类明所谓精气不固。元气安得而壮者是矣。惟气温味酸。酸全而辛少者。乃得乎
春温之正令。而肝脏以温。肝体以全。肾阴得少阳之气以生化。而复不泄其真气。此即强阴
益精。暖水脏。补肾气。兴阳道之实诣也。第此味秘精。又言其逐寒湿痹。治效似几相戾。
不知用不离乎体。以固蛰之阴。而达必宣之阳。(如通九窍。逐一切气。逐一切风。)则精之
秘者乃所以为益精起阳之本。而益精起阳者。又所以为通九窍。逐邪气。补风虚之本也。洁
古从其体而言。谓为肾之血药。海藏以其功用言。又属肾之气药。要之涩阴乃裕阳之本。而
固阳又化阴之元。交益相需。乌能较然定其所主哉。故阴耗而滋阴。同于此味。使阴有所育
。阳虚而益阳。同于此味。使阳有所守。即祛阴阳之邪者。亦或投此味于中。以为元阴元阳
之地。山萸之用。大都不外此三例矣。抑肝之喜辛。恶其郁也。兹又取其酸收。何也。须知
结于大火之候。而得此味之涩阴固阳以裕真元。乃仿佛于取坎填离。俾元气之用不匮耳。岂
与肝之喜辛其义相背乎。然则洁古主血分之说较胜。而如补骨脂之益阳而燥者不可同日语矣
。石枣(即山萸)木瓜。同一味酸气温。但石枣全以酸胜。故止于温肝以益肾。木瓜则酸
居强半。而有甘味。故又能行土之用。而和血以去湿。方书言酸甚扶肝。酸多损肾。此语亦
须酌量。如石枣酸胜。六味正用以益肾。何以不如木瓜之多用而损齿及骨也。或亦酸如木瓜
。以其兼行土用。遂因土以制水而肾乃病欤。
缪氏。命门火炽。强阳不痿者。忌。膀胱热结。小便不利者。不宜。阴虚血弱者。不宜。
即用。当与黄柏同加。
〔修治〕 取红润肉浓者。酒拌润。去核取皮。酒蒸一炷香用。
卷二十四枳
郁李仁
内容:即尔雅棠棣。山野处处有之。树高五六尺。叶花及树。并似大李。惟子小若樱桃。熟时
赤色。甘酸而香。有少涩味也。
味酸辛苦。气平。性润而降。阴中之阳。脾经气分药。更入手阳明太阳经。 主治化血
润燥。泻结气。破癖气。治大肠气结燥。涩滞不通。泄五脏膀胱急痛。腰胯冷脓。下气利水
道。并主大腹水肿。四肢面目浮肿。
附案 一妇因悸而病。既愈。目张不得瞑。钱仲阳令煮郁李酒饮之。使醉而愈。盖因目
系内连肝胆。恐则气结。胆横不下。郁李能去结。随酒入胆。结去胆下。则目能瞑矣。 同
当归地黄麻仁桃仁麦冬生蜜肉苁蓉。治大便燥结不通。甚者加大黄。
〔论〕 郁李仁之利水。本于散结气。夫水乃气所化。气属阳主动。动者能使之结。则
属于阴矣。气之元固起于阴中之阳。气之结即由于阳中之阴。一散其结。而阳斯化。水斯行。
故洁古谓为脾经气分药。而本经用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者也。夫脾乘出地之阳而上行。
布中气以统血。故五脏皆有阴气。而脾为之枢。郁李仁主疗。大抵皆脾气之所周。然则洁古
破血之说。不等于他味。即所云润燥。亦由其宣阴结以化血。以血结则气燥。血化则营卫和
而燥者润也。且其散结之功。宁独奏之行水哉。举七情之结以伤阴。遂以塞阳者。当可类推
之以为治矣。(观钱氏用治目不得瞑可见)缪氏言性专降下。善导大肠燥结。利周身水气。
然下后多令人津液亏损。燥结愈甚。乃治标救急之药。津液不足者。慎勿轻用。
〔修治〕先以汤浸。去皮尖。再用生蜜浸一宿。漉出阴干。研如膏用。
卷二十四枳
女贞子
内容:一名冬青。然冬青子红。此树子黑。当另是一种。或云即蜡树。寄虫造白蜡者。
味苦甘。气寒。气薄味浓。阴中之阴。降也。入足少阴经。 纲目主强阴。健腰膝。变
白发。明目。称为上品无毒妙药。 典术言女贞本少阴之精。冬不落叶。故其益肾之功可推。
禀天地至阴之气。今人用以变白辄效。应是甘寒凉血益血之药。(仲淳) 女贞子气味俱阴。
为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凡肾阴虚而有热者。此为对待之剂 同地黄首乌人参麦冬牛膝枸杞
山药旱莲草南烛子没食子桑椹黄柏椒红莲须。为变白要药。 同杞子甘菊生地蒺藜。能明目
。乌髭须。女贞子一斗。如法去皮。老酒浸一宿。每斗用马料黑豆一斗。淘净晒干。同蒸透。
九蒸九晒。各为末。加山姜(即苍术) 自然汁三两。川椒净末三两。于女贞末内同黑豆末
和匀。蜜丸梧子大。先食服四五钱。日汤或酒吞。 又方。采鲜鳢肠草二三十斤。捣汁。入
九蒸九晒过女贞子末。再晒干为丸亦得。但服之腹痛作泄。不若山姜汁椒末为佳。更服八珍
丸以实根本。或用川椒末和女贞子末。等分为丸。腹即不痛。盖女贞补血海纯阴。有川椒从
天表之阳。直入命门而补元阳。即能令元阴有主得以施化。此亦不必九蒸九晒也。 缪氏更
定凉血理脾方。何首乌(乌豆同牛膝蒸制如法。后用人乳浸晒三四十次。)赤白各二斤。女
贞子酒拌。九蒸九晒。二斤。旱莲草膏十二两。南烛子膏十二两。茅术泔浸。蒸晒三次。去
皮切十二两。真川椒红去白膜闭口者。十二两。没石子十两。为末。以旱莲乌饭子二膏。同
炼蜜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饥时。各服五钱。白汤吞。 加减地黄丸。治男子天元受伤。精
气耗损。胃虚劳热。骨体空虚。肾衰阳痿。精泄不施。或生而不育。久服愈百病。长精神。
有生生广嗣之妙。大生地一斤酒浸。柳木甑蒸烂。摊开竹筛内。日晒。夜收地上。如是蒸晒
九次。听用。白茯苓怀山药(乳浸晒干三次)丹皮(酒浸一宿晒干)山萸肉(雄半油炙)何
首乌(同黑豆九蒸九晒)枸杞子(蒸熟)金樱子(蒸熟)女贞子(酒浸一宿蒸熟)各八两。
配地黄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日空心。用白汤或淡酒下八九十丸。 杞龙丸。治劳伤过度。
忧愁思虑。心火烁肺。肾水不足。服之能健男子脾胃。调女子经水。枸杞子酒润六两。龙眼
肉半斤。熟地一斤。当归酒净六两。人参三两。麦冬七两。五味子去核一两。丹参四两。茯
苓乳浸晒干。二次。四两。怀山药六两。何首乌黑豆九蒸九晒。二两。续断四两。女贞子酒
浸一宿晒干。六两。丹皮酒净四两。黄连酒炒一次三两。石斛一斤。先将石斛煎浓汁。又将
山药焙。投入石斛汁内。收干再晒。配众药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淡酒或白
汤下。久服令人多子。
〔论〕 人身有阴中之气。有阴中之血。益阴诸味。从阴气盛而化血者。与阴血盛而和
气者。不可一例视。女贞子入血海益血而和气以上荣。故其效于髭须更着。他味虽如侧柏子
凌冬。与女贞同益阴血。而用固迥殊。盖万物向阳。柏独西指。乃受金之正气者也。惟宜于
吐血诸证。以坚金之气。因母护子。使不为淫火所烁。若女贞则负至阴之贞。由肾至肺。并
以淫精于上下。不独髭须为然。即广嗣方中多用之。又石菖蒲亦秉至阴。四序长清。然苦辛
开心和血而帅气。更不同于女贞实之用也。夫人知阳为阴先。不知阴气之盛者。更由于阴血
之足。阴血足而后阴气乃得上荣于唇口。以阳源出阴中。阴中之阳。即所谓阴气也。经曰。
至阴虚。天气绝。此即血脱者。不能致其阴气于天表之明证。再冲脉之上俞在大抒。大抒者
足太阳穴也。下俞在巨虚之上下 。此胃穴也。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合。而后阴血充。以上
下行。故乌须者用此。必兼理脾胃。
卷二十四枳
冬青叶
内容:女贞叶与冬青叶。俱浓而长。绿色。面青背淡。但以叶长而子黑者。为女贞。叶微圆而
子赤者。为冬青。
味微苦。气平。 主治除风散血。消肿定痛。治头目昏痛。诸恶疮肿。 疮溃烂久者。
以水煮叶。乘热贴之。频频换易。米醋煮亦可。 口舌生疮。或舌肿胀痛。取叶捣汁。含浸
吐涎。神效。 按此叶禀至阴而归血海。能令阴气上致天表。奏和阳之功。 风热赤眼。冬
青叶五斗捣汁。浸新砖数片。五日。掘坑架砖于内。盖之。日久生霜。刮下。入片脑少许点
之。 又方。用雅州黄连二两。冬青叶四两。水浸三日夜。熬成膏。收点眼。
卷二十四枳
五加皮
内容:北方沙地者木类。南方坚地者草类。生江淮者根类。地骨皮最良。轻脆芬香。苗茎
有刺类蔷薇。长者丈余。叶五出。香气如橄榄。春时结实。如豆粒而扁。青色。得霜紫黑。
俗名追风。使以渍酒疗风。不知其为真五加皮也。用根皮同茎。
味辛苦。气温。气味俱浓。沉而阴也。入足少阴厥阴经。 远志为之使。恶元参蛇皮。
同人参用。则无力。(然种子方有同用者) 主治腰膝疼痹。疗痿 五缓虚羸。(湿气浸淫留
中。则筋脉缓纵。虚羸气乏。)风痹四肢挛急。破逐恶风血。及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湿内
不足。补中益气。坚筋骨。强志意。并治男子阴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又主疽疮阴蚀。 五
加皮得天少阳之气。为五车星之精。又得地火金之气。故气味辛温。所主诸证。皆因风寒湿
邪。伤于肝肾二经。而湿气为最。经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又云。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
肉筋脉。肝肾居下而主筋骨。故风寒湿之邪。多自二经先受。此药辛能散风。温能除寒。苦
能燥湿。二脏得其气。诸证悉瘳。(仲淳) 轻身(风湿去也)耐老。(肝肾补也)世为仙经
所须。(又) 风病饮酒。能生痰火。惟五加一味浸之。日饮数杯。最有益。诸浸酒药。惟
五加与酒相合味美。(王纶) 得牛膝木瓜黄柏生地麦冬薏仁石斛虎胫骨山药。治湿热痿痹。
腰以下不能行动。 同二术二活防风萆 薏仁石菖蒲白蒺藜甘菊白藓皮石斛。治风寒湿成痹。
一味酿酒饮之。治风痹四肢拘挛。 同续断杜仲牛膝山萸巴戟故纸。治肾虚寒湿客之腰痛。
同苍术黄柏黄 连翘石菖蒲薏仁银花鳖虱胡麻木瓜土茯苓。治下部湿疮不愈。兼治脓窠
疮如神。 同黄柏菖蒲蛇床子为末。敷囊湿神效。如作汤沐。加荆芥苦参防风。 虚劳不足
。五加皮枸杞根白皮。各一斗。水一石五斗。煮汁七斗。分取四斗。浸曲一斗。以三斗拌饭
。如常酿酒法。待熟任饮。 妇人血风劳。憔悴困倦。喘满虚烦。吸吸少气。发热多汗。口
干舌涩。不思饮食。服油煎散。五加皮丹皮赤芍当归各一两。为末。每一钱。水一盏。取青
钱一文蘸油入药。煎七分温服。常服。 男妇香港脚。骨节皮肤肿湿疼痛。五加皮远志肉各四
两。酒浸。春秋三日。夏二日。冬四日。晒干为末。即以浸酒为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
丸。空心。温酒下。药酒坏。别用酒为糊。按远志为五加皮之使。其为肾剂益明。
〔论〕 五加皮治风湿痿痹。(本经言 。别录言两脚痹疼风弱。权言软脚。皆痿也。
痹者。即甄氏所言恶风血。瘀血。痹湿内不足也。)夫湿伤肾。肾不能养肝。肝自生风。遂
成风湿。其本病于痹湿内不足。而血脉凝滞。其标见于筋伤。不能束骨。而为风弱软脚。然
则五加乃疗湿之化风。非疗风病。经曰。风从阳受之。湿从阴受之。其本固区以别矣。此味
初辛次苦。苦胜于辛。辛居先而即随苦以直下。故入肝散风。入肾燥湿。而皆以气之温者和
之。人惟肾肝气虚。故病于湿。湿者阴之淫气也。阴淫则阳不化而为风。风者阳之淫气也。
阳淫则阴愈不化而病于湿。至更病于湿。则阴锢阳。阳蚀阴。而成湿热。如疽疮阴蚀。及骨
节挛急是也。夫既曰缓弱。又曰挛急者。因湿郁为热。热伤血而不能养筋。故为挛急也。五
加皮以辛苦温。散其阳实之淫气。即行其窒滞不化之阴气。是治风也。实由湿而治之。祛风
本于宣湿。逐湿又即以清热。所以热痹(如防风丸)冷痹(如巴戟天汤)皆用之。别录言其
益气坚筋骨强志意者。固以元阳得畅。真阴能化。而生化之源不竭也。岂得与他味之宣风除
湿者例论乎哉。或曰。此味所疗者湿化风。宜曰湿风。乃曰风湿。何也。夫肝司风木。而藏
血。而主筋。而主经络。透关节者也。今一切所见之证。皆见于风木。故以风冠湿而言风。
又即不能离湿也。若但以为驱风之味。则梦梦矣。
下部无风寒湿邪而有火者。不宜用。肝肾虚而有火者。亦忌。(仲淳)
〔辨治〕 北地生者。微黑而硬。南土者。微白而软。大类桑白皮。用南五加皮。 剥
去骨。阴干酒洗。通行周身。或用姜汁制。
卷二十四枳
枸骨
内容:一名猫儿刺。(叶有五刺如猫形)多生江浙间。树如女贞。肌理甚白。叶长二三寸。青
翠浓硬。有五刺角。四时不凋。采其木皮煎膏。以粘鸟雀。谓之 膏。
x木皮x
味微苦。气凉。 浸酒补腰脚令健。(脏器)
x枝叶x
气味同皮。应入肝肾二经。 烧灰淋汁。或煎膏。涂白癜风。(脏器)取其叶煮饮。治
痰火甚验。按痰火未有不由阴虚火炎。上烁乎肺。煎熬津液而成者。此药直入足少阴补养阴
气。其消痰火也。如釜底抽薪然。 能散风毒恶疮。昔有老妓。有结毒已三十年。有道人教
以单服此药。疮愈而色亦转少。皆假其清热凉血之功也。
卷二十四枳
枸杞
内容:陕之兰灵九原以西。枸杞并是大树。其叶浓。其根粗。河西及甘州者。其子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