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7-本草述钩元-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连用) 小儿惊风后。瞳仁不正者。以阿胶倍人参煎服最良。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以 
上士灏) 同天冬麦冬生地栝蒌根白药子五味枸杞苏子桑皮百部白芍。治肺肾俱虚。咳嗽吐 
血。 同杜仲枸杞白芍山药麦冬地黄黄 人参青蒿续断黄柏。治崩中漏血。 同白芍炙甘草 
地黄麦冬白胶当归枸杞杜仲续断。治妇人胎痛。或胎漏下血。 月水不调。阿胶一钱。蛤 
粉炒成珠。研末。热酒服。 月水不止。阿胶炒焦为末。酒服二钱。 妊娠血痢。阿胶二两。 
酒一升半。煮一升。顿服。 妊娠下血不止。阿胶三两。酒一升半。煎化服。即愈。(此四 
证不调与不止有异。血痢与下血亦殊。然皆主阿胶益阴而用酒以和血行气。其相合之功用可 
思。)瘫缓偏风。及诸风手脚不遂。腰脚无力者。阿胶微炙热。先煮葱豉粥一升。别以水一 
升煮香豉二合。去渣入胶。更煎七沸。烊如饧。顿服之。乃暖吃葱豉粥。(若冷服。令人呕 
逆。)如此三四剂。即止。 老人虚秘。阿胶炒二钱。葱白三根。水煎化。入蜜二匙。温服。 
妊娠胎动。阿胶炙研二两。香豉一升。葱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同胶化服。(此三证瘫 
缓与胎动。皆用葱豉宣气达阳。以化阴气之或涩或戾。便秘止用葱者。借阳气以行阴而已。 
要非本于阿胶以益阴。不能成功。) 吐血不止。用阿胶炒二两。蒲黄六合。生地黄三升。 
水五升。煮三升。分服。 大衄不止。口耳俱出。用阿胶炙蒲黄半两。每服二钱。水一盏。 
生地黄汁一合。煎至六分。温服。急以帛系两乳。(此二证皆主阿胶益阴气而入包络。蒲黄 
和中土之血。使阴能化。生地冷血。助阿胶之益阴而退热也。) 产后虚秘。阿胶炒枳壳炒 
各一两。滑石二钱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下。未通。再服。 观诸方佐 
使所以用阿胶者。可类推矣。 
〔论〕 阿胶以阿井水煎乌驴皮而成。取其质于皮。而化其质之气于水。故命名在阿。 
夫皮毛者。肺之合。人物一也。乌驴皮合北方水色。犹人身肾至于肺之义。阿水清而重。其 
性下趋。合火化以成其顺下而返于所始。所以入手太阴足少阴。益肺元而不病于僭阳。调肺 
气而不类于耗散也。抑气阳也。此味益阴。又言补肺气不足。义似相戾。不知肺贯心脉而行 
呼吸。气者火之灵。心乃火之主也。因离中有坎。故肾脉之直者。上贯肝膈入肺中。而其支 
者。又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是肺脉贯心。而心脉更藉肺阴以下注也。(肺阴即肾脉之贯膈 
而入者。肺本主气。何以曰肺阴。盖肺为阳中之少阴。犹肝为阴中之少阳。阳中之阴。阴中 
之阳。尤阴阳关捩子也。肺气独重肺阴。所云阴从阳出者。益阴即以裕阳。正属关捩子之义 
也。) 凡肺受六淫七情之侵。则肺阴伤而心火亢。火亢则金愈衰。而离中之坎不能合于金 
以化血。则真气愈不足。如肺阴下降以入膻中。是为生血之化源。举火亢金衰。胥能平之。 
所以疗诸血证。阴裕而阳乃得化。阴降而阳即随之。俾归命门以神三焦之用者。皆不越此。 
所以由血而至于气。举益虚劳羸瘦等功。悉皆归之也。大抵滋阴之味多伤气。益气之味类并 
阴。惟此味虽以益阴为功。独其阴从阳出者。益阴即以裕阳。所谓膏肓之上。中有父母。又 
所谓上焦合而营诸阳。心肺是也。洁古首云入手少阴。海藏首云入手太阴。其义不可互参乎。 
至俱言其入足厥阴者。缘心包络主血。与肝相表里。肝固藏血之脏也。由肺阴之下降。而主 
血者不病。入心生血。则火息风平。而金媾于木。即藏血者亦不病矣。抑血病有顺逆。而此 
无不治者。由能和膻中之气化以归命门。又达真阳之化醇以归血海。举生血和血之功。皆其 
从金生水以为还元之助。即从阴益阳以为化生之地耳。(阿胶由益阴而阳得化。故益气不同 
于参 。仁斋谓其疏利积热。诚窥其所始也。至于粘滞。乃其质如是耳。非性味也。)至其 
除风。本于益肝之阴气。而金能媾以平之。非概治天表之风。其化痰。本于阴气之润下。能 
逐炎上之火所化者。非概治湿滞之痰。其治喘。但治炎上之火属于阴气不守者。非概治风寒 
外束。及湿滞上壅之喘。其治血痢。止如伤暑热痢之血。非概治湿盛化热之痢。其治四肢酸 
痛。乃血涸血污之痛。非概治外淫所伤之痛。即治吐衄。亦止奏功于虚损。若暴热为患。或 
外感郁抑。及怒气初盛者。俱弗混 
〔辨治〕 陈阿胶光如 漆。色滞油绿。折之即断。不作臭气。夏月亦不甚湿软者。为 
真。调经丸药中用。宜入醋重汤炖化。和药。 胃弱作呕者。弗烊化服。打碎同蛤粉蒲黄牡 
蛎粉炒。随宜。 

卷三十一兽部

内容:x骨x 
气味辛。微热而平。(其肉酸) 主治筋骨毒风。挛急。屈伸不得。走注疼痛。追风健 
骨。并止惊痫。疗温疟。 方书治中风虚劳痹痿。鹤膝风谵妄。腰痛香港脚。 风所以从虎者。 
风木也。虎金也。木受金制。焉得不从。(宗 ) 西方金兽。而反司东方甲胆乙木。此所 
谓制则化也。无制则亢。亢则害矣。(之颐) 凡辟邪疰。治惊痫温疟疮疽头风。当用头骨。 
手足诸风。用胫骨。腰背诸风。用脊骨。(濒湖) 虎之强悍。赖于胫。虽死而 立不仆。 
故治脚胫无力用之。(石山) 同牛膝木瓜地黄山药山萸黄柏枸杞麦冬五味。治腰膝无力。 
筋骨疼痛。或痿弱不能步履。 同萆 独活防己苍术牛膝首乌薏仁木瓜刺蒺藜。治风寒湿邪 
着于经络。以致偏痹不仁。 同当归白芍甘草续断牛膝白胶麦冬地黄。治遍身骨节痛。 治 
白虎风痛走注。两膝热肿。用虎胫骨酥涂炙黄。黑附子炮裂去皮。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 
温酒下。日再。 历节痛风。用虎胫骨酒炙三两。没药七钱。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日 
三服。 筋骨急痛。虎骨和通草煮汁。空腹服半升。覆卧少时。汗出为效。切忌热食损齿。 
小儿不可与食。恐齿不生。 肝肾气血不足。足膝酸痛。步履不随。虎胫骨一两。醋炙没药 
乳香另研各五钱。附子炮去皮尖二两。苁蓉(洗净)川牛膝木瓜天麻各一两半。余为末。将 
木瓜苁蓉捣如膏。加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盐汤下。 休息痢经年不愈。 
虎骨炙黄焦。捣末饮服方寸匕。日三取效。 阅上方治。不尽属风。当益明于金木相媾之义。 
经云。至阳盛则地气不足。惟虎骨能奏厥功。盖金媾于木则风升之阳际于天表者。阳中有阴。 
此正 
〔论〕 虎司风木。厥肖惟寅。其气特钟肃杀。得金之专。而风木并从之以化。取其骨。 
味辛散通行。治诸风证。宗 谓木受金制。之颐谓木从金化。夫制者金犹为木用。化则木俱 
从金用。是以风之太过不及。投此咸宜。盖静木之风者。必藉于金。非漫取其相制也。人身 
如肝木从阴而达阳于天。不有肺金从阳而致阴于地。何以裕肝之阴。令其右旋。俾返于所始。 
而升降不息乎。经曰。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此可以悟金木相媾之义矣。(中风危笃之证。只 
因升降息耳。此义最为吃紧。前人俱未及发。)虎骨之功。似乎专在气分。而就气分。即有 
为益血之主者。以从肺而媾于肝。肝固血脏也。方书如中风虚劳挛痹香港脚腰痛之用。此皆以 
疗筋为治。夫筋固肝所主。而于益血之义尤切。血正所以养筋也。至于行痹有风毒风虚之异。 
一皆以虎骨主之者。缘人身风木之初气。禀于阴中之阳。有升即应有降。而阴却御阳以为升 
降。如风毒之走注。固由阴微不能为阳之化。而风虚之走注。亦以阴微不能为阳之使也。惟 
虎骨有能为阳之化且使者。此木从金化之实际也。即彼不病于风。若腰痛着痹痿证。非亦如 
风毒之治。畅阴以和阳乎。即彼主疗香港脚。非又如风虚之类藉之育阴。而更助气以达阳乎。 
总之。肝司地气之升。肺司天气之降。由升而得降以运育于地者。肺为肝之用也。由降而得 
升以还畅于天者。肝又为肺之用也。肺为肝之用。故阳和于阴以化血。肝为肺之用。故血和 
于气以化精。正内经所云。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如不思风木为元气出地之始。不悉其履端 
于始者。乃能升降相因以妙于生化。而漫然止谓其治风。不几同于说梦乎。 
〔辨治〕 凡虎身数物。俱用雄虎者良。虎头及胫骨。色黄白者佳。前掌腕中骨。形圆 
扁似 
用狗肉。包裹一夜。投所嗜以回其灵。诸骨并捶碎去髓。涂上酥。或酒或醋。柳灰火炙黄脆 
。研如飞尘。否则粘着肠间为症积。 
x睛x 
凡虎夜视。一目放光。一目看物。猎人候而射之。弩箭才及。目光即堕入地。记其处。 
掘下尺余。方得状如白石子琥珀。此其精魄沦入地下者。 主治癫疾疟病。镇心安神。疗小 
儿惊痫啼悸客忤疳气。 
附方 虎睛丸。治痫疾发作。涎潮搐搦。时作谵语。虎睛一对。微炒。犀角屑大黄远志 
肉各一两。栀子仁半两。为末。炼蜜丸绿豆大。每温酒服二十丸。 地龙散。通治小儿诸痫。 
发遏无时。干地龙半两。焙虎睛一对。炙人参二钱半。金银箔三十片。天竺黄朱砂代赭石煨 
醋淬铁粉各二钱半。雄黄一钱半。轻粉半钱。为末。每服半钱。紫苏汤调。不拘时服。 
〔论〕 虎睛治痫。属于肝心二脏者居多。此正木从金化之义。又虽专于气分。而即有 
为益 
〔修治〕 多伪作。须自获者乃真。入药。酒浸炙干用。 
x肚x 
治反胃吐食。取生者弗洗。存滓秽。新瓦固 存性。入平胃散末一两。和匀。每白汤服 
三钱。神效。(濒湖) 

卷三十一兽部
犀角
内容:犀似牛。舌上有刺。好食棘刺。出西番南番滇南交州诸处。有山犀(居山林。易得。) 
水犀(出入水中。最难得。并有二角。鼻角长而额角短。)兕犀(亦作 。即沙犀。止有一 
角在顶。为独角犀。其纹理细腻。斑白分明。作器用佳。不堪入药。)三种。又有毛犀似之。 
(即旄牛) 
味苦酸咸。性甚走散。气寒。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入足阳明兼入手少阴经。(升麻 
为之使。恶乌头乌喙。) 清胃解毒。泻肝凉心。治百毒。辟中恶气毒。解瘟疫寒热诸毒瓦斯。 
镇心神。疗时疾热如火。烦毒入心。狂言妄语。主风毒攻心 热闷。中风失音。治吐血衄 
血。伤寒蓄血。(上焦蓄血用犀角地黄汤)及发狂斑黄。疗小儿风热惊痫。并疮疹稠密。内 
热黑陷。或不结痂。亦化疮肿痈疽脓血。 方书治卒中暴厥。与中蛊毒。咳嗽诸见血证。痰 
饮消瘅。耳鼻唇舌面病。螈 挛痉。行痹痛痹。头痛眩晕。淋及溲血。滞下香港脚。 犀属南 
方兽。似得火化之正令者。饮则污浊。清之也。食则毒棘。消之也。故曰犀利。(之颐) 小 
儿惊痫不知人。嚼舌仰目者。浓磨犀角服之。立效。 痘疮稠密。不拘大人小儿。用新汲水。 
磨生犀于涩器中。冷冻饮料浓汁。 同丹砂琥珀金箔天竺黄牛黄钩藤钩羚羊角真珠麝香。治大人 
小儿风热惊痫。 磨汁。同生地红花子麦冬紫草白芍鼠粘子。治痘疮血热。初见点红艳壮热。 
躁渴狂语。多服可保无虞。 磨汁。同郁金童便生地麦冬甘草白芍苏子丹参白药子。治吐血 
衄血。 入紫雪。治大人小儿癫狂瘟疫。蛊毒邪魅。一切烦热为病。 入抱龙丸。治小儿恍 
惚惊悸。痰涎壅塞。 入至宝丹。治中风不语。中恶气绝。一切神魂恍惚狂乱等证。下利鲜 
血。犀角地榆银花各一两升麻五钱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升。煎五合。去渣 
温服。此热毒伏于心经故也。宜加丹砂滑石末。以金银藤花熬汁煎药。更效。 鼻衄。犀角 
磨汁。生地芍药丹皮。水煎服。热多者加黄芩。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无热也。不用 
黄芩。 溲血亦用上方。但空心服。(心系于肺。而小肠为心之腑以行水化。故二证可用一 
方。) 
〔论〕 犀茹百毒食众棘。凡毒入此兽之胃而悉化。其角属阳。性走散。洁古谓为阳中 
之阴。大抵入胃而效心之用者。(观其能凉心解热疗烦毒治谵狂可见) 夫心为阳中之太阳。 
又为手少阴经。以其火中宅水也。此味属阳而气寒。寒在阳中。阳至寒化。其酸苦涌泄。不 
同苦寒之降折。所以散气毒者在此。所以散火结者即在此。(心原不受邪。凡受邪者。皆包 
络也。包络与胃口紧相应。惟犀角能散包络之热毒。故治种种血证。以包络固主血者也。) 故 
又能治中风。盖风火阳也。心为火主。风逐火焰。火散而风自平。且肝脾之系。俱连系于心。 
是 
方书用兹味。主治中风证居多。(皆见恍惚闷乱。昏烦不语。及謇涩谵错颠倒。舌强失 
音等证。)夫风属肝所司。而子母禅受。绝无等待。且风火相煽。类属热毒。非属阳中之阴 
如此味者。不克静受病之主脏也。观于治风之次。即属治惊。其义不更显然乎。惟血虚而有 
火者。最宜酌投。(是以孕妇多服则损胎气)大约火实欲空者。宜之。火空欲实者。仍忌之 
耳。 
痘证气虚无大热者。不宜用。(仲淳) 或以血虚而燥热发者。用之祸至。(丹溪)伤寒 
阴证发躁。勿误用。妊妇多服。能消胎气。(仲淳) 
〔辨治〕 文如鱼子形。谓之粟纹。纹中有眼为粟眼。黑中有黄花者为正透。黄中有黑 
花者为倒透。花中复有花者为重透。并名通犀。乃上品也。花如椒豆斑者次之。乌犀纯黑无 
花者为下。(濒湖) 未经汤火煮制者为生犀。始可用。角尖尤胜。以纸裹置怀中一宿。则 
易研。(人气粉犀)入丸散。屑之。寻常汤药。磨汁冲服。 

卷三十一兽部

内容:x胆x 
气味苦寒。微毒。 主明目。(能去尘膜。与熊胆同功。)治疳。能杀疳虫痨虫。兼除 
脏腑一切热结。(入肝脾二经。肝热则目不明。脾家郁热则成疳积。苦寒除二经之热。故主 
诸证。) 同獭肝芦荟干漆胡连青黛鬼臼丹砂。入滋肾药内。治传尸痨瘵。 内障目翳。用 
象胆半两。鲤鱼胆七枚。熊胆一分。牛胆半两。麝香一分。石决明一两。为末。糊丸绿豆大。 
每茶下十丸。日二。 
胆极苦寒。凡疳证脾弱者。目病血虚者。不宜多服。(仲淳) 
〔辨治〕 其干者。上有青竹文斑光腻。须细识之。其味微带甘。入药须先捣成粉。乃 
和众药。 
x皮x 
治下疳。(烧灰。和油敷之。)又主金疮不合。入膏散。为长肉合口之要药也。(性易收 
敛。以钩刺皮。其疮旋合。) 
x牙x 
气味甘寒。 主心肝风痫迷惑邪魅之疾。(宜生屑入药)拔恶疮毒。去漏管。(以其善蜕) 
长肉生肌。 同明矾黄蜡牛角 铅花金头蜈蚣 皮猪悬蹄。治通肠漏去管。 痘疹不收。象 
牙屑铜铫炒黄红色为末。每服七八分或一钱。白水下。 

卷三十一兽部
熊胆
内容:春近首。夏在腹。秋在左足。冬在右足。(埤雅) 色通明者佳。 
气味苦寒。 凉心平肝。为手少阴足厥阴阳明药。 点眼。去翳开盲。涂恶疮痔 。疗 
虫牙蛔痛。治小儿风热惊痫。杀疳虫。疗时气热盛黄胆。暑月久痢。 
附方 赤目障翳。每以胆少许化开。入冰片一二片。铜器点之。绝奇。或泪痒。加生姜 
粉些须。 肠风痔 。熊胆半两。入片脑少许研和。猪胆汁涂之。 小儿鼻蚀。熊胆半分汤 
化抹之。 惊痫螈 。以竹沥化两豆许服之。去心中涎。甚良。 诸疳羸瘦。熊胆使君子末 
等分。研匀。瓷器蒸溶。蒸饼丸麻子大。每米饮下二十丸。 
〔论〕 熊为阳兽。缪氏谓其性温。能通行经络。凡诸胆皆苦寒。而熊胆之用较殊者。 
或此之故。试以半粒投水。旋转如飞。(余胆亦转。但缓耳。) 水面有凝尘者。豁然而开。 
可知此味点目去翳。与涂久痔。固不徒以苦寒清火见效。或亦秉阴中之阳。阳中之动。故能 
开散其气血之为邪结者。(熊每升木引气。或堕地自快。俗呼跌 。即庄子所谓熊经鸟申也。 
冬月蛰时不食。饥则舐其掌。观此引气。并蛰时亦能食气。是熊之于气也有殊性殊功。所谓 
得阴中之阳。阳中之动者当不谬。) 方书又每以治喉痹。夫喉痹本毒热结闭。治之之故。 
正与此义相合。凡清肝胆之味。而能畅肝胆之用者。则周身气血。皆可通其经络。而开其结 
邪。明者当识之。 
有痼疾者。食熊肉则终身不愈。戒之。(仲淳) 
〔用胆总论〕 凡胆皆极苦寒。能走肝胆二经。泻有余之热。小儿疳积。多致目生翳障 
者。以肝脾邪热壅滞。二脏之气血日虚。闭塞日甚故也。用此散肝胆脾家之热。则内邪清而 
外障去矣。如不因疳证而目生翳障及痘后蒙闭者。多因肝肾两虚。宜滋阴养血清热为急。诸 
胆皆不得用。 

卷三十一兽部
羚羊角
内容:秦陇龙蜀山中皆有之。其角细而圆锐。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