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7-本草述钩元-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独热实为然。即虚寒而患于中道之留滞者。亦自不少。知虚寒亦借以为用。则可以神而明 
之为中道利矣。观于治滞下。益元散一入红曲以和血行滞。名清六丸。一入干姜以正气辟湿。 
名温六丸。或清或温。因名 
缪氏。病因阴精不足而内热。致小水短赤不利。或烦或渴。身热由于阴虚火炽者。皆禁。 
脾肾俱虚者。虽作泻。弗服。中气虚陷宜升者。所宜致慎。多服使人小便多。精窍滑。(士 
材) 
〔辨治〕 取白如凝脂。极软滑者用。若理粗质硬。色青有黑点者。谓之斑石。不入药。 
水飞过用。或有宜如雷公制者。因其证也。 

卷五石部
五色石脂
内容:皆揭两石中取之。(承) 膏之凝者曰脂。此物性粘。固济炉鼎甚良。盖兼体用而名也。 
(濒湖) 今人惟用赤白二脂。余三色无正用。但黑石脂入画眉耳。(贞白) 
五种气味。俱甘平。各随五色补五脏。治黄胆泻痢。肠 脓血。阴蚀。下血赤白。久服 
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膏释脂凝。皆肌肉中液也。肌肉有余则其气扬于外。凝中大有不凝义。 
世人止知固济。未尽石脂大体。三复本经自见。(不远)赤石脂 赤白皆以理腻粘舌缀唇 
者为上。(宗 ) 赤者色如绛滑如脂者良。 
味甘酸辛。气大温。气薄味浓。降而能收。阳中阴也。入手阳明大肠。兼入手足少阴经。 
主养心气。益精神。五脏虚乏。疗腹痛肠 。下痢赤白。小便利。收脱肛。并女子崩中漏下。 
难产。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颜色。益智不饥。白石脂 味甘酸辛。气温平。性入同赤脂。 
主养肺气。浓肠。补骨髓。疗五脏惊悸不足。心下烦。止腹痛。下水。小肠 。热溏。便脓 
血。入大肠。止泻更良。并治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淫。赤白石脂。俱阳中之阴。甘酸而固脱。 
(洁白) 其固肠胃。有收敛之能。而下胎衣。无推荡之峻。(东垣) 赤入丙。白入庚。(海 
藏) 三石脂皆手足阳明药。味甘气温。体重性涩。涩而重。故能收湿止血而固下。甘而温。 
故能益气生肌而调中。中者肠胃肌肉惊悸黄胆是也。下者肠 泄痢崩带失精是也。赤白二种。 
一入气分。一入血分。故时用尚之。(濒湖)涩可去脱。凡大小肠下后虚脱。非涩剂无以固 
之。故石脂主肠 冷痢。及女子崩漏之病。顾何以又主难产下胞衣。因其体重下降。而酸辛 
能化恶血。恶血化则胞胎无阻滞之患。东垣所谓胞衣不出。涩剂可以下之。此之谓也。凡久 
泻下焦虚脱。其他固涩之药。性多轻浮。不能达下。惟石脂体重而涩。直入下焦阴分。故为 
要药。(仲淳) 反胃吐食。上好赤石脂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姜汤下一二十丸。先以 
津吞巴豆仁一枚。勿令破。后乃服药。痰饮吐水无时。此缘饮冷过度。脾胃气弱。不能消化。 
饮食入胃。变成冷水。反吐不停。赤石脂散主之。赤石脂一斤捣筛。服方寸匕。饮酒自任。 
稍加至三七服。尽一斤则终身不吐痰水。又不下利。病患虚者宜之。心痛彻背。赤石脂干姜 
蜀椒各四分。附子炮二分。乌头炮一分。为末。蜜丸梧子大。先食。服一丸。不住。稍增之。 
须知心痛彻背。皆太阳寒水上凌。非泛泛心痛之谓。经水过多。赤石脂破故纸一两。为末。 
每服三钱。米饮下。 
〔论〕 石脂五色。各养五脏之气。而补髓之用。别录独以青白赤者当之。盖石中之脂。 
如骨中之髓。故揭两石中取此。必以粘缀唇舌者为上。内经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 
髓生。然则髓者精气之所化。气化之所凝。从阴中蓄阳。故上归于脑。本经取其补髓。非取 
其精气所化。气化所凝。如阴中蓄阳。以化而能归于凝。凝而未离于化者乎。(若是则焉得 
以涩能固脱尽之)今所用石脂。惟赤者居多。以其甘温合而得阳之化。又酸辛合而能散能收 
也。历观方书诸证之治。凡取其收涩者。未尝不有化之用存于其中。就以泻痢一证而言。如 
寒者温药散之。既借此以化血分之凝。而即为收涩。即热者用寒药祛热。而亦不舍此味。盖 
恐寒剂与热乖忤。更借此气化者。引寒导热。是亦因化为收也。明于一证之寒热皆宜。可推 
类以尽他证矣。又本经言其补髓。即继之以益气。不可谓其专入血分。但属血分之病。由阳 
中之阴能行其化耳。盖阳中之阴能行其化。是即可以益精而化髓。髓盈而气益盛矣。方书有 
专取其补髓益气者。如养气丹震灵丹可据也。兹味非取其能收。盖取其精气之所化。而得化 
之精气。有若凝为脂者。以对待涣散之气。不能翕聚以为病者。是则犹非取其脂也。取其化 
脂之气。能为涣散之气用耳。即其能疗腹痛肠 下利。可以思能化能收之功。不然腹痛 利。 
可仅仅以收为功也乎。即此以推。则其治女子崩漏。真是妙剂。盖崩漏虽多属虚。然有挟瘀 
者。或有挟热者。此味可投之咸宜矣。本草别录本其精气之所凝为脂。遂明其有补髓之功。 
修真者云。气盛则精盈。兹品由气化而脂凝。非由气盛精盈之义乎。经云。精成而脑髓生。 
故别录首言益精。而后云久服补髓也。又本草别录。首云养心气。次即言益精。(心属阳中 
之太阳。虽离中有坎。而阳实其主也。故曰养心气。肾属阴中之至阴。虽坎中有离。而阴实 
其主也。故曰益精。)人身坎离交媾之乡。阴阳非涣然二也。修真者曰。气盛则精盈。精盈 
则气盛。是精与气合一之义。心肾第为主耳。不得以气专属心。精专属肾也。赤石脂能于阳 
中行阴之化以下归。即于阴中致阳之化以上济。阴阳不忒。而精乃益。甄氏故谓补五脏虚乏 
云。 
缪氏。火热暴注者不宜。滞下非的受寒邪。下利白积者。不宜。 
〔修治〕 凡使研如粉。新汲水飞过三次。晒干用。( ) 亦有火 水飞者。(濒湖) 

卷五石部
阳起石
内容:云母根也。生泰山齐山山谷及琅琊。今惟出齐州。(即济南府历城)其山常暖。冬 
不积雪。每岁初冬。州官监取。积久穴深。 凿他石。得之甚难。以白色明莹。云头雨脚。 
轻松若野狼牙者为上。黄色者亦重。其上犹带云母者。称绝品也。(别录颂)起为阳石。齐州 
拣金山出者最胜。其尖似箭簇者力强。如狗牙者力微。置雪中倏然没迹。写纸上飘然飞举者 
真。(庚辛玉册) 
气味咸温。右肾命门气分药也。桑螵蛸为之使。恶泽泻菌桂雷丸石葵蛇蜕。畏菟丝。忌 
羊血。补命门不足。治阴痿不起。及腰疼膝冷湿痹。妇人子宫久冷。冷症寒瘕。止月水不定。 
并结气寒热。腹疼无子。男妇下部虚冷。肾气乏绝。子脏久寒者用之。然石药冷热皆有毒。 
亦宜斟酌。(宗 )且非久服之物。(濒湖) 喉痹为相火急速之病。相火龙火也。宜以火逐 
之。一人病缠喉风。表里皆肿。药不能下。用凉药灌鼻中。下十余行。外以阳起石伏龙肝等 
分研细。新汲水调。日扫百遍。三日热始退。肿始消。此亦从治之道也。(子和) 阳在外。 
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阳起两得之。(子由) 禀 
纯阳之气以生。本经云。气微温。然观出石之山。大雪不凝。则其温气。当不甚微矣。咸温 
入右肾。补助阳气。为除积寒宿血留滞下焦之圣药。(仲淳)阴痿不起。精寒无嗣者。同温 
补药服之。能令阳道丰隆。总治男子九丑之疾。使人有子。 
〔论〕 凡物之禀阳气盛者。无不上行。此山气有独钟而凝为斯石。(如温泉之类不多 
有)用之者惟取其气。故以轻松)若野狼牙。着纸即飞举者为佳。夫阳火出于地中。宜其补命 
门不足。起阴痿。暖子宫。为男女下焦之圣药。种种证治。皆取其上升之阳。动而不 之气 
化。以对待之。第苏颂时已谓难得。迄今用其赝者。不如弗用之为愈也。阴虚火旺者忌之。 
阳痿属于失志。(火气闭密不得发越而然)崩漏由于火盛者。并不得服。(仲淳) 
〔修治〕 不入汤煎。火 透红。研极细如面。水飞过。日干用。 

卷五石部
白石英
内容:出华阴山谷及泰山。虢州雒州亦有。近取泽州者为胜。大如指。六棱如削。白 
澈有光。长五六寸者弥佳。 
味甘辛。气微温。手太阴阳明气分药。主消渴。阴痿不足。治胸膈间久寒。益气。除风 
湿痹。补五脏。下气。疗肺痿并肺痈吐脓。咳逆上气。实大肠。治喘咳嗽血。(诸本草)湿 
可去枯。紫白石英之类是也。(藏器) 色相莹如华萼。质可入肾。色可入肺。中含火气可 
逐寒。故主肾气不周于胸而消渴。天癸枯竭而阴痿不足。肺不容平而咳逆上气。气无帅制而 
痹闭不舒。火失修容而胸膈久寒等证。(子由) 风虚冷痹。肾虚耳聋。益精保神。治诸阳 
不足。白石英三两。火 。酒淬三次。瓶中密封。弗泄气。每早温服一钟。以少饭压之。一 
法。磁石火 
〔论〕 本经别录甄权多以白石英色归于金而治肺病矣。夫五行中金为水母。而人身中 
金水又若互相子母者。然观二阴至肺。肾脉之由肺而至心也。俾火不刑金。而金为火妻。以 
布其气化。是则肺得司主气之职以益四脏者。岂不更藉于水哉。凡石为阴中之阳。兹种之由 
肾益肺者。盖又互相子母之义。有合于阴中之阳耳。别录云。治肺痿惟虚者始宜。如由热而 
成非可概予。至于肺痈吐脓咳逆。自为的对矣。苏颂曰。乳石论以钟乳为乳。白石英为石。 
是六英之贵惟白石也。又曰。乳者阳中之阴。石者阴中之阳。故阳生十一月后甲子服乳。阴 
生五月后甲子服石。然而相反畏恶。动则为害不浅。故乳石之发。方治虽多。罕有济者。诚 
不可轻饵也。盖金石悍气。有病则病当之。病去则阴气受之。不可不慎。 
〔修治〕 坩锅内火 酒淬三次用。修治如法。中病即止。毋过剂焉。 

卷五石部
紫石英
内容:出泰山山谷。其色淡紫而质莹彻。随其小大。皆具五棱。两头如箭簇。比之白石英。其 
力当倍。(核) 产处甚多。或形甚环玮。或色深特好。或甚光明。但小而黑。或芒角甚佳 
而小薄。必以五棱如削。紫色达头如樗蒲者乃良。(太平御览) 
味甘辛。气温。味浓于气。阳中之阴。降也。入手少阴手厥阴足厥阴经。长石为之使。 
畏扁青附子。恶 甲黄连麦句姜。主心腹咳逆邪气。疗上气心腹痛。寒热邪气结气。治女子 
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 
散痈肿。久服温中。方书治气证胀满。痫证惊悸。泄泻赤白浊。虚而惊悸不安者。宜加用之。 
女子服之有子。(权)其性镇重。其气暖补。故心神不安。肝血不足。及女子血海虚寒不孕 
者。为要药。(仲淳)得茯苓人参。疗心中结气。得天雄菖蒲。疗霍乱。虚劳惊悸。补虚止 
惊。令人能食。紫石英五两。打如豆大。水淘一遍。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细细服。或煮粥 
食。水尽可再煎之。同白薇艾叶白胶当归山萸川芎香附。治子宫虚寒。绝孕无子。 
〔论〕 紫为赤黑相间之色。子由举似坎离交会。庶几与石英主治。能中病情。何以言 
之。盖坎中有离。则阴得阳以化。夫水者气之所以孕育也。而却借于阳之能化阴。离中有坎。 
则阳得阴以裕。夫火者气之所以昌大也。而却借于阴之能裕阳。是水合于火而气生。火合于 
水而气化。所谓坎离交会也。能生即能化。能化即能生。是物具足水火合和之神机。其所谓 
补不足者。正补夫水火合和之气耳。分阅三焦主治。在上则补心气。定惊悸。在下则填下焦。 
疗子宫风寒。在中则除胃中久寒。久服温中。皆取其精悍之气化。为清粹者适。有合于坎之 
会离。离之会坎。大为人身真元之助也。(如寒热邪气。寒邪胀满。皆不足所受之妄象。又 
如惊悸劣弱泄泻思虑过度浊证。皆不足所见之虚象。此品悉由坎离交会之元以为化。以为生 
。故能治之。)惟以补元气为其主。故温寒清热之味。皆得需之以奏功。(见 丸。治寒气久 
结而胀满。风引汤。又治痫证之属热者。)别录独言补心气者。以坎离交会而心气具足。盖 
离得会坎则心血足。但离借坎以为用。总归于补心气耳。 
缪氏。只可暂用。不宜久服。凡石类皆然。不独石英一物也。妇人绝孕。由于阴虚火旺。 
不能摄受精气者忌。 
〔修治〕火 醋淬七遍。研末。水飞三四次。晒干入药。过服紫石英。设乍寒乍热者。 
饮酒遂解。 

卷五石部
石钟乳
内容:产处不一。桂海志。宜融山洞石穴中。钟乳甚多。仰视石脉涌起处。即有乳床。白 
如玉雪。乳床下垂如倒生山峰。峰端渐锐。且长若冰柱。柱端轻薄。中空如鹅翎。乳水滴沥 
不已。且滴且凝。此乳之最精者。以竹管仰承取之。而炼冶家又以鹅管之端。尤轻明如云母 
爪甲者为胜。光润而薄如罗纹鸟翮蝉翼。一切皆成白色者。可服。非若此者。慎弗服之。杀 
人甚于鸩毒。(孙真人) 如蝉翼者上。爪甲者次。鹅管者下。(萧炳) 一法。取韶州钟乳。 
无问浓薄。但令颜色明净光泽者。即堪入炼。惟黄赤二色不任用。今人但以鹅管中空者为最 
。故一名鹅管石。(李补阙) 
味甘辛。气温。其性得火则有大毒。主咳逆上气。益元气。安五脏。补虚损。治脚弱疼 
冷。下焦伤竭。强阴。疗泄精。久服令人有子。除寒嗽并消渴引饮。同诸药。治虚劳肺病。 
元气虚。咳嗽血。及肠胃虚冷滞下。真元虚滑泄精。乳乃石之灵液。具山体之全。故功力勇 
悍乃尔。须真病命门火衰者宜之。否则当审。(子由濒湖) 凡服乳三日。即三日补之。服 
十日。即十日补之。欲饱食。以牛羊獐鹿等骨煎汁。任意作羹啜之。勿食仓米臭肉。及犯房 
事。一月后精气满盛。百脉流遍。身体觉热。绕脐肉起。此为得力。可稍近房事。不可频数。 
令药气顿竭。弥更害人。戒之慎之。(濒湖) 得牛黄白蜡象牙末真珠乳香没药龟板桦皮灰 
(俱存性研细)枯矾蛀竹屑红铅。治广疮结毒。烂坏鼻梁。及阴蚀阳物。有神。风虚劳损。 
腰脚无力。钟乳煎。用钟乳粉炼成者三两。以夹练袋盛之。牛乳一大升。煎减三之一。去袋 
饮乳。分二服。日一作。不吐不利。虚冷人微溏无苦。一袋可煮三十度。即力尽。别作袋。 
每煎讫。须濯净。令通气。其渣和面喂鸡。生子食之。(崔尚书方)一切劳嗽。胸膈痞满。 
焚香透膈散。用鹅管石雄黄佛耳草款冬花等分。为末。每用一钱。安香炉上焚之。以筒吸烟 
入喉中。日二次。肺虚喘急。连绵不息。生钟乳粉光明者五钱。蜡三两化和。饭甑内蒸熟。 
研丸梧子大。每温水下一丸。按生乳必肺虚极者。乃可一投。未可概用。 
〔论〕 石禀精悍之气以结。质最坚重。是固居其浊而类为阴也。至精悍之气透化为乳。 
则居其清者。斯名之为阳。而大能益气矣。然则钟乳不为阴中之阳乎。肺虚极者。用补肺中 
阳气。更大壮下焦元气。非真病于阳虚者。不可轻服。即服之中病。且当终身忌术。缘术能 
动钟乳也。(如火微。必借风鼓之而后发火。盛则一鼓之即不可向迩。义固如此。)种树书云。 
凡果树作穴。纳钟乳末少许。固密。则子多而味美。纳少许于老树根皮间。则树复茂。移此 
于人身。其为元气之助。功岂鲜哉。然而石药气悍。易伤阴气。服久则营卫不从。变生他证 
。若阴虚人误投。尤为抱薪救火也。 
物类相感志服钟乳。忌参术。犯者多死。凡人阳明气衰。用此合诸药以救衰疾。平则止。 
夫何不可。昧者因其阳气暴充。藉耽淫 。致精气暗损。石气独存。孤阳愈炽。久之营卫不 
从。发为淋渴。变为痈疽。是果乳石之过耶。抑人之自取耶。先哲致戒者。多不能备录。(濒 
湖) 
〔修治〕 李补阙服乳法。取韶州钟乳。无问浓薄。但颜色明净光泽者。(黄赤二色不 
用)置金银器中。大铛着水。沉器煮之。令如鱼眼沸。水减即添。乳少三日夜。乳多七日夜。 
候干。色变黄白。即熟。如疑生。煮满十日更佳。取出去水。更以清水煮半日。其水色清不 
变。即止。乳无毒矣。入瓷钵中。玉槌着水研之。觉干涩。即添水。常令如稀米泔状。研至 
四五日。揩之光腻如书中白鱼。便以水洗之。不随水落者即熟。落者更研。乃澄取。曝干。 
每用一钱半。温酒调。空腹服。兼和丸散用。其煮乳黄浊水。切弗服。服之损咽伤肺。令人 
头痛。或下利不止。其有犯者。但食猪肉解之。卢子由云。经言水势劣火。结为高山乳质。 
全类似水。而勇悍独专。宁非火胜水劣乎。修治用水煮。仍交水火以济之。水胜于火所以少 
平勇悍也。今世火 。反助勇悍。故多石毒燃烧之患。 

卷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