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望月-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个〃异常之变〃?    
    退回三十三年,康熙十四年底(按公历已是1676年),康熙立嫡子(若论大排行则是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当时胤礽还不足两岁。皇太子从小得到娇宠,懂事后康熙请来当时的硕儒教他功课,并遵从祖训教其骑射,在康熙精心培养下,皇太子满、蒙、汉文皆娴熟,精通〃四书〃〃五经〃,书法也很好,善作对子,十多岁时就写出过〃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的名对,五周岁就在狩猎中射中过一鹿四兔,成年后辅助父王处理国事,显示出政治方面的才干,康熙几次出征时都曾委托他留京代理政事,对他的表现大加赞扬,说他〃办理政务,如泰山之固〃,后来虽然对他的一些缺点有所批评,如指出他对发往父王率军出征地的包裹捆绑不严多有到达后破损的,应及时改进等等,但总的来说,至少从表面上看,胤礽的接班当政,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绝对不会有什么〃异变〃。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像曹寅那样的皇家亲信,也都习惯了在效忠康熙皇帝的同时,也效忠皇太子胤礽,这贯穿在他们的思维与行为当中,丝毫不曾动摇过。可是,万没想到的是,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六,康熙废黜了皇太子,并昭示天下。    
    这场〃异常之变〃,不仅使曹寅的心灵蒙上了阴影,而且,一直影响到他的子侄以至孙辈。    
    〃异常之变〃的触发事件是〃帐殿夜警〃。    
    所谓帐殿,就是木兰秋狝时皇帝驻跸的营帐。据康熙自己说,胤礽除了他早已发现的不肖种种之外,〃更有异者,伊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似此之人,岂可付以祖宗弘业!〃    
    究竟有没有〃帐殿夜警〃这回事情?和宋代的〃烛光斧影〃、明代的〃梃击〃、〃红丸〃、〃移宫〃等宫闱疑案一样,清代康熙朝的这个〃帐殿夜警〃事件,也相当地迷离扑朔。康熙在宣布废黜皇太子时,当着已被绑缚的胤礽以及陪绑的几个王子,还有重臣和供奉于朝廷的西方传教士,愤激地历数胤礽的罪愆,吐露出许多的旧恨新仇,特别是胤礽在幼弟十八阿哥病笃父王焦虑万分的情况下,竟然无动于衷,毫无忠孝义悌,说到竟然偷窥圣躬居心叵测,痛哭仆地,大失威严常态。但数日之后,康熙略微冷静些,就觉得皇太子似乎是疯癫而非谋逆,回京途中,大风环绕驾前,康熙认为是天象示警,回銮后他又分别梦见了祖母孝庄皇太后和胤礽的生母皇后赫舍里氏,前者是立胤礽为皇太子的决策者之一,后者是他最爱的女人,梦里两位女士都面有不悦之色;这之间,查出是庶出的大阿哥利用蒙古喇嘛巴汉格隆以诬术镇魇了胤礽,嗣后他连续召见了几回胤礽,发现胤礽疯态消失,他也就心里越来越宽慰。四个月后,他复立胤礽为太子。    
    雍正当了皇帝以后,因为他很可能是矫诏盗位,所以,大肆修改康熙朝的档案,有的干脆就毁掉,他那时候关于〃帐殿夜警〃的版本里,说是康熙曾在夜半觉得有人逼近帐殿里的御榻,还发出了声音,那身影声气分明就是胤礽,如果真是这样,不用别人揭发,康熙自己就是胤礽图谋弑父弑君的活见证,但康熙为什么在宣布胤礽罪状时只说他是〃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呢?又为什么会在四个月后恢复他的皇太子地位呢?据雍正朝也没改掉的记载,胤礽被废押解回京囚禁于宫中上驷院临时帐篷内时,为自己申辩说:〃皇父若说我别样的不是,事事都有,只是弑逆的事,实无此心。〃这大概更接近于事实。〃帐殿夜警〃,恐怕是被人举报而非康熙自己发现的。    
    有历史学家指出,康熙的皇权与胤礽的储权之间的矛盾,是一步步发展、暴露、激化起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康熙起头溺爱胤礽,达到相当荒谬的程度,例如他任命胤礽的奶母之夫凌普为内务府主管,不是因为此人有品德才干,仅仅为的是胤礽取用皇家诸种供应的方便;在仪注上,康熙后来后悔地说:〃皇太子服御诸物,俱用黄色,所定一切仪注,与朕无异,俨若二君矣!〃太子渐渐长大,对于自己的〃千岁〃地位自觉意识越来越深化,在父王出征时期留守京城当〃代皇帝〃很过了把瘾,其党羽也日益增多,且在权力欲望上往往比他更表现出急迫张狂,这就更强化了胤礽〃何日为万岁〃的心理趋向,但康熙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是个长寿之君,胤礽隐忍的接班欲望,与康熙不到寿终绝不放权的明显态势,导致了他们父子君臣关系难保平衡的悲剧性结局。历史学家从政治视角如此分析当然非常有道理。但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存在,康熙也好,胤礽也好,其心灵都是非常复杂的,他们的冲突里,应该也杂糅着另外的,非政治性的,与权力、财富不一定结合得那么紧密的心理的、情感的冲突。这个领域应该由文学艺术去切入。    
    会不会有文学家,乐于来描写康熙四十七年八月底到九月初那些日子里,木兰秋狝营帐中发生的故事呢?特别是在夜深人静之时,皇太子〃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的诡谲一幕……但写这样的小说至少要了解一下当年〃帐殿〃的布局,据史料,秋狝之典参与者总数可达一万数千人,所有人员包括皇帝均宿帐幕,届时设行营卡座,各按秩序排列,中间的黄幔城是皇帝居所,外加网城,设连帐175座,是为内城;外城设连帐254座,又有警跸帐;整个营盘内圆外方;再外围是蒙古等诸王公、台吉营帐。皇太子的营帐可以想见是在皇帝御帐附近,但深夜躲过密布巡逻值守的人员,私自逼近御帐,绝非易事,要想使小说情节符合逻辑,特别是细节合理,下笔可不那么轻松。我们都知道1919年新文化运动之前的中国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这个句子,现在引用者多加标点断句为〃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这镜头实在恐怖,因为〃裂缝〃作为动词,那胤礽彼时就非动用匕首等利器不可,杀气弥漫;但若另行断句理解为〃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那就无需使用利器,胤礽的形象也就非凶神恶煞,而是被窥视欲的心火烧得癫狂的一个可怜虫了。试问,御帐会有〃裂缝〃吗?如果把〃裂缝〃理解为〃破开的缝隙〃,当然不可信,但帐幕毕竟是由若干块布幔叠围合成,用手拨开便可出现〃裂缝〃的部位未必没有……    
    〃帐殿夜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其原生态的真相,永难揭示了。    
    〃帐殿夜警〃之后,又发生了许多戏剧性的变故。上面提到四个月后,胤礽复立为皇太子。但〃帐殿夜警〃一事倘不是康熙亲自发现的,那么,是谁向康熙告的密?康熙始终不曾揭破此谜。当时随扈皇帝的诸王子里,年龄比较大的是大阿哥胤(三十六岁)和十三阿哥胤祥(二十二岁),他们都属于反皇太子的阵营,在秋狝营帐中的位置应该接近父王与皇储,因此很可能是他们向康熙告的密。胤很快又被三阿哥揭发,是他利用蒙古喇嘛魇了皇太子致疯,后来果然在他的府邸里搜出了用来镇魇的木偶多具,康熙盛怒之下将他削爵圈禁,他的余生在圈禁中度过,雍正十二年六十三岁时死于禁所。胤祥的遭遇很奇怪,他在康熙三十三年第一次分封王子时因为还小,未受封可以理解(那一次只封到十三岁的八阿哥),但在太子复位后康熙四十八年的分封里,连十四阿哥都受了封,惟独他未受封,这情形一直持续到康熙薨逝,雍正上台后他才受封为怡亲王;康熙为何不封他爵位?在未予说明中,我们可以悟出,他在〃帐殿夜警〃事件里一定是扮演了告密者的角色,这角色为父王所需要,却又为父王从内心里鄙视厌恶。而雍正对他的重赏重用,恐怕也是内心里感谢他〃亏得告密出了个'帐殿夜警'事件,要不胤礽说不定就真从千岁变成万岁了〃。    
    胤礽在度过〃帐殿夜警〃的危机以后,最终还是没有获得康熙的信任,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宣布胤礽复立后〃狂疾未除,大失人心,断非可托付祖宗弘业之人〃,再次将他拘执看守,近四十岁的废太子此后也就在圈禁中度过余生,雍正二年五十一岁时死于禁所。胤礽二次被废后,八阿哥一度觊觎储位,闹出许多风波,但未得逞。康熙以立储失败为训,不再公开对接班人的选择,有的历史学家称他是尝试秘密立储,有许多证据显示,他秘密选定的接班人是十四阿哥,但突然袭来的死亡,使他的苦心付诸东流,其结果是一般人最没想到的四阿哥登上了宝座,是为雍正皇帝。雍正上台后,陆续对他认为是威胁自己地位的兄弟下毒手,被修理得最厉害的是八阿哥与九阿哥,他将他们削去宗籍,一个被叫作阿其那,一个被叫作塞思黑,这两个满语恶名究竟是什么意思,民间有说是〃狗〃与〃猪〃的,史家有考证出是〃俎上冻鱼〃与〃讨人厌〃的,总之是将其〃臭名远扬〃,后来这两个人都突然吐泻身亡,演出了康熙子嗣间骨肉相残的最阴冷一幕。十四阿哥是雍正的同母兄弟,民间传说是雍正通过步军统领隆科多在对其他王子封锁康熙病危消息的情况下,将康熙遗诏〃传位十四王子〃中的〃十〃描改为〃于〃的,又说遗诏里写的是名字,十四阿哥的名字是示字旁一个贞,四阿哥的名字是示字旁一个真,则作伪的手法为从〃正大光明〃匾后取出遗诏,将〃贞〃描改为〃真〃,但历史学家指出,将遗诏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直到皇帝驾崩才能取看的做法恰是雍正才定下的规矩,康熙时并无此举,而且十四阿哥与四阿哥的满文书写方式差异明显,当时的诏书全得满汉文对照很难描改;但又有历史学家说已查到故宫档案,雍正公布的康熙传位于他的遗诏并非一个句子而是很长一段文字,不过经对比研究,疑点很多,而且那满文似乎是从汉文回译的,与当时先有满文再汉译的规矩不合,所以,仍可得出雍正矫诏的结论;其实,雍正登基不久就把拥戴他的隆科多、年羹尧治了罪,这显然是为了〃堵嘴〃,也无异于自曝其心虚。十四阿哥的命运比八阿哥、九阿哥略好,他先被派去守陵,后被圈禁,到乾隆时复爵直至郡王,活到六十八岁才死。


第一部分 红楼望月第3节 帐殿夜警(2)

    废太子在雍正二年就死了,但关于他的故事仍在继续。这就像曹寅死了,曹家的故事还要继续搬演下去一样。实际上头一个故事始终笼罩着,或者更准确地说,决定着第二个故事。    
    雍正韬晦到四十五岁才登上皇帝宝座,但在五十八岁时就突然薨逝了。雍正上台时,曹家是曹在当江宁织造,他是因为曹寅死了以后,康熙又让曹寅惟一的亲儿子曹颙继任,没想到曹颙又死了;曹寅母亲孙氏是康熙幼时的保母(教养嬷嬷)之一,康熙南巡时以曹寅的织造署为行宫,孙氏朝谒,康熙见之色喜,且劳之曰:〃此吾家老人也。〃御书了〃萱瑞堂〃大匾以赐;康熙对曹家感情很深,视曹寅为〃嬷嬷兄弟〃,曹寅、曹颙全死了他也还是要曹家当织造,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侄儿过继给曹寅未亡人充曹寅之子,连任江宁织造的。雍正对曹家可是一点感情也没有,要说有感情那也是反面的厌恶之情,雍正五年抄了曹家,雍正六年将曹一家逮京问罪。其后曹家在雍正朝的阴暗日子虽然情况不详,总还多少留下了些档案材料与其他零星文字。    
    乾隆一上台,便收拾其父王所留下的政治残局,对雍正的政敌,他放的放,赦的赦,加恩笼络,推行皇族亲睦的明智政策,总体而言,大有效果。皇族里的历史遗留罪愆既然淡化乃至过往不究,相关的官僚的命运也就大有改善,正是在这种政治气候里,曹的亏空欠额一风吹,重新被内务府任用,曹家又恢复了小康,乃至很快达到贵族里〃中等人家〃的生活水平,这时曹的儿子曹雪芹,已进入少年时代,很过了几年温柔富贵乡里的甜蜜生活。具体而言,从乾隆元年到乾隆三年,这三个〃春天〃里的曹家真可谓是〃春梦正酣〃,仿佛从此有几百年的好日子等在前头。    
    但是在乾隆四年(1739年),出现了〃弘皙逆案〃。弘皙是谁?是废太子的儿子,按血统说也就是康熙的嫡孙。〃帐殿夜警〃事件那一年,他已经十五岁,而且有记载证明,康熙很喜欢这个嫡孙,甚至之所以会在一废太子四个月后再予复位,因素之一,就是二阿哥已然有了这样一个眼看成才的子嗣。二废太子时,弘皙已快二十岁,是个成年人了,雍正朝时,他以理亲王的身份被安排住在了北京北郊当年叫祁县,现在属于昌平区的郑家庄(现在此庄叫郑各庄),郑家庄那么个乡下,能住得下王爷吗?不要凭空想像,需查史料,一查,原来康熙晚年就命于该处修建行宫、王府、城楼与兵丁营房,在他去世前一年建成,其中行宫大小房屋290间,游廊96间;王府大小房屋189间,饭房、茶房、兵丁住房、铺房则多达1973间,当然还配置得有花园等设施。康熙的意思,是把被圈禁的废太子移到郑家庄去,把他放在远郊那样的一个王府里软禁,这样可以改善他的待遇,而又减少了留在宫廷里图谋不轨的危险,更加上那行宫正位于每年木兰秋狝的途中,经常地途经驻跸也就严密地监视了废太子,兼以广置城楼兵丁,那王府实际上不过是座豪华监狱罢了。但康熙来不及实施这一计划,雍正加以实施,废太子死了,他让弘皙住了进去。雍正大概觉得废太子这一支对他而言已非什么威胁,像八阿哥、十四阿哥都远比弘皙更具〃野兽凶猛〃的特性,所以放松了对郑家庄的监视。到乾隆四年时,乾隆惊悚地发现,弘皙居然在郑家庄设立了小朝廷,〃擅敢仿照国制,设立会计、掌仪等七司〃,这还了得!弘皙本人〃自以为旧日东宫之嫡子,居心甚不可问〃,也就是说他的谋逆尚在意料之中,令乾隆震撼与伤心的是,查出的同盟者竟是这样的一个名单:主谋弘皙外,有庄亲王允禄本人及他的两个儿子,怡亲王允祥的两个儿子,恒亲王允祺的一个儿子(这些亲王名字里原来的〃胤〃字在雍正登基后都被他改成了〃允〃字)。这三家亲王本是雍正朝最受恩宠的,谁知〃帐殿夜警〃事过那么多年了,他们的潜意识里,仍尊胤礽为康熙的接班人,对雍正并不真正服膺,乾隆上台后那么样地实行皇族亲合的怀柔政策,他们也还是不感动,竟至于要〃新账旧账一起算〃,有证据显示,他们甚至于密谋要在乾隆出巡时布置刺杀,然后用弘皙来〃以正帝位〃!    
    乾隆不愧为大政治家,行事能出大手笔。他麻利地处理了这一险恶万分的政治危机。粉碎了政变阴谋后,他并不把对方的罪状全盘向社会公布,摆到明处的只是些似乎不那么罪大恶极的事情,对弘皙的处置最后也只是革去宗室圈禁在景山东果园,三年后弘皙病死在了那里;其余的从犯处置得也都不算重,个别圈禁,有的只是革爵,有的仅是停俸。但这是对其皇族的政治犯的处置,对所牵连到的一般官员,特别是像曹曹那样的包衣家奴出身的内务府人员,那就绝对地严厉无情。处理完此事后,肯定是乾隆授意销毁了相关档案,因此有关弘皙等皇族罪犯的文字材料只剩些零星片段,而像曹一家牵连进去后的败落,竟只让我们感觉到一个结果而全然失却了轨迹。    
    乾隆八年(1743年)时,一位著名的诗家屈复写了一首怀念曹寅的诗,末两句是:〃诗书家计皆冰雪,何处飘零有子孙?〃    
    他不知道,曹寅有个孙子叫曹雪芹,那时候虽然沦落到社会底层,却已经开始酝酿、着手撰写不朽的巨著《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小说。小说的文本当然离不了虚构成分。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这样概括《红楼梦》的写作特点:〃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这是一把打开《红楼梦》文本的钥匙。    
    《红楼梦》里的贾府,以曹家为原型,荣国府堂屋悬挂着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是皇帝题赐的,上面是〃荣禧堂〃三个大字,这素材显然就是康熙三十八年南巡驻跸曹寅织造府时所题赐的〃萱瑞堂〃;而〃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写的是什么呢?〃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这副小说里的对子立刻让我们联想到生活里的皇太子所撰的那个对联:〃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很可能,当年随行的皇太子,为曹家书写过他的这一得意之对。    
    《红楼梦》是把康、雍、乾三朝的皇帝综合在一起来写。小说里有太上皇,其实清朝直到曹雪芹逝世也没出现过太上皇,他去世三十多年以后乾隆内禅让嘉庆登位,才有了太上皇,曹雪芹不是在预言,他是写出祖辈、父辈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实际上,在康熙废黜太子之前,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