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希波克拉底誓言-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稣的那些杰出的学生们,厉行师训,以传播老师的思想为最大的使命,甚至为此失去了生命。在以后的岁月里,《新约全书》精神的发展,为这个世界创造了无限的繁荣。彼得既为教会的磐石,使教会屹立在俗世间,也好比耶稣所说的一粒芥子长成大树,树上结下的籽粒再生再传,直到造就了一个完善的知识和信仰的体系。对于整个人类来说,知识与信仰的共同传承就是依靠彼得这样的人进行的。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也经常能够耳闻目睹注重师承、益人益已的事情,在某个特色行业都有着方式不同但道理一致的流脉。或者说,由于它们的特色化的存在而使人们忽略了其中的道理。    
      在中国河北某地,有个地方因手工铸造业发达而被称为“铸造之乡”,这个地方和行业被纪念,足以说明了它的生命力。最初的典型意义上的“手工铸造”,其主要设备也简单得让人吃惊:一部手拉的大风箱,一部敞口的焦碳化铁炉,外加一些或木或铁的砂样成型箱。它生产出来的是农村必需品:铁铧犁的铧尖、做饭的铁锅,等等。由于工具简单、流动性大,故此,人们称此行业为“打行炉”。    
      打行炉行业的发展,为日后铸造工业的突飞猛进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工人。这些技术工人凭着自己丰富的经验为铸造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以致于到现在现代化铸造发展壮大的时代,也无法完全取代“人工铸造”。相反,由于它的成本小、单个工人技术经验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重新发展成一个十分有特色的行业。    
      学成这门技术的农民子弟,到外地打工,一年之中干上七八个月可纯收入5千到1万元不等。也就是说,这门技术能养活许许多多并不具有铸造专业学历的人,并且它的优势还使许多农民子弟凭此收入为资本,成为其他行业的资产者。    
      何以如此?一个奥秘就在于它最初的传承性!    
      一位一生中断断续续地从事这个行业的老人告诉后来人说:上个世纪40年代初,他从河北老家到关外(即今天的东北地区)学徒,先要聆听东家与师父(有些东家本身就是技术最好的师父)的训诫。他要先当着东家与师父的面复述一遍,三天后再受询问。为了锻炼学徒的良好品格,师父不允许新学徒睡在炕上,而是睡在工棚的地上。冬天则可靠近熄火后尚有余温的化铁炉边;平日里,跟在师傅后边,边干边学,心领神会。    
      特种行业好像有它特别神秘之处,有些东西无法以口头或书面来表达,完全凭着感觉。就好像用同样工具、原料炒菜的厨师们一样,只有那些感觉好的人才能炒出好菜。    
      师父除了训诫外,提供给徒弟的就是感觉。当徒弟变成师傅后,再把这种感觉以同样的方式传给自己的徒弟。    
      时至今日,一个优秀的师父仍能带好几个优秀的徒弟。在这样一个个看似松散的“社团”当中他们严守着尊重师父的传统师父也在徒弟有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即便是很短的一段师徒关系,也是如此!    
      这种美妙的传承,不仅使更多的人受惠,而且也使社会无形中受益。    
      由这么一个小小案例可以看出来:一种传承久远的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团体、一个社会是多么的重要!    
      时至今日,这种道德性传承的一面并不明显了,但是民间自发的传承却使那些特殊的技术极大地扩散。有的年轻人利用这种技术兼苦力的劳作,挣得了相当资产,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有些人利用这种技术优势在家乡办起了小工厂,拥有了百万乃至千万资产,成为有私人轿车的新农民…在现代人的眼中,“家族化”好像天然地与“落后”联系在一起,况且,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里的家族企业早已淡化了家族管理,只占企业较少的一部分股份了。情况确实如此!但这并不能成为否定家族传承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而为什么家族传承贡献巨大呢?很明显,它来自三个方面的道德约束:一是,家族经营形式要比其他形式的企业组织更能遵守职业道德。比如一个以中医为业的三代人共同经营的世家,最老的一代人就承担起了这个道德责任,甚至他用自己的名字为这个家庭企业冠名,以示负责。当然,他的医德、医术也有巨大的广告效应。    
      二是,家族企业为了更好地存续,必然从经营策略的角度,用最低的收费证明自己是一心一意地道德化地做事。这是第二代人在经济上的道德化。一家私人中医诊所,即便他同时配给西药,也自然地向求医者表明:我们一定比公家医院的药贱,并保证不乱收其他费用。    
      三是,家族传承给最年轻的一代的压力最为巨大,他们既要对血缘和师传负责,比如不能给祖父丢脸;更要向公众表示自己要承接上两代人的所有优点。比如列举的中医诊所,第三代人特别禁止的是不能胡乱处置病例,拿不准的一定向上两代人请教。当然,道德风险与经济风险也约束着家族企业的所有人,而不是像公有或大的公司制企业,经济风险最后不是由责任人承担而是由机构承担。    
      总之,这样的企业不靠华丽的外表,如高大的建筑、统一的服装来表明自己的优势,而靠的是职业道德优势。这种家族式企业又多是与社会公众接触型的,如医疗、饮食等方面。    
      在当今中国大都市,这类的家族型小企业很少见了,但在小城市还是相当普遍的。也由于小城市社会的人际关系相对密切(如互相了解的程度),保证这种道德化小企业的生存。相对而言,大中城市的居民之所以感到职业道德稀缺,很大程度上与小型家族服务机构的缺乏有关系。特别是医疗方面,人们感觉更为明显。    
      人们不注重家族化企业对职业道德贡献较高这一现实,也忽略了它的技术扩散的功能。事实上,这样的小企业也在努力使自己的后代继承人吸收新的知识,并尽可能地开创新事业。    
      以家族经营的中医诊所为例:第二代人几乎全部具有中专至本科的医学学历,更有在国外谋职者;第三代在道德上负有血缘与师承的双重责任,也都在医术上争取进步,在基本学历的基础上努力向第二代的杰出者学习。这样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更加提高了医德。    
    


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效法良师,成就大事业

        效法良师,成就大事业    
      这位普通的邮差因其平凡但持之以恒的送给人们快乐的工作,获得了日本政府颁发的国家级奖项——终身成就奖。    
      终身成就奖在通常的情况下,只授给各界名流、社会精英,授给一个普通的邮差却是破天荒的事。然而,真正的快乐是金钱无法买到的。授予他终身成就奖,皆因他在清苦的工作中,把快乐传递给了人们。    
      人生旅途中所遇到的良师,往往不是在课堂上讲解书本的那些老师,因此,“老师”的概念就扩大了。在造就一个人良好的品质方面尤其如此。    
      几十年前,在日本的一个寺院里,一个小孩直勾勾地瞅着洗鲜桃的方丈。他想:这东西太好吃,我要现在能吃上一个多好。方丈看出了孩子的心思,把洗好的一个桃子递给小孩。小孩刚伸出手,他母亲却止住他,说:“随便要别人的东西不好。”并对方丈说:    
      “师父,你自己留着吃吧。若给了他,您就少了一个!”    
      方丈笑着说:“我少吃一个桃子,但多了一个人吃桃子的快乐。”    
      方丈再次把桃子递给孩子,孩子的母亲同意了。方丈飘然而去。孩子望着他的背影,好像忽然间明白了许多:“是呀,快乐是可以到相互传递的。”    
      很显然,“传递快乐”的思想体悟要比吃到鲜桃的口腹快感重要得多。在以后的岁月里,这个孩子很平凡,长大成人后只做了一个普普通通的邮差。他每天一大早出门,用自行车驮着报刊和邮件,穿梭于大街小巷。在现代社会的日本,很少有人以此为终身职业,因为这差事辛苦且收入微薄。但是,他一干就是25年,且不打算放弃。人们这样评价他说:“凡是接受过他服务的居民都很喜欢他,因为他每天都很快乐,居民从他手中拿到信件的时候,也收到了一分快乐。”    
      这位普通的邮差因其平凡但持之以恒地送给人们快乐的工作,获得了日本政府颁发的国家级奖项——终身成就奖。    
      终身成就奖在通常的情况下,只授给各界名流、社会精英,授给一个普通的邮差却是破天荒的事。然而,真正的快乐是金钱无法买到的。授予他终身成就奖,皆因他在清苦的工作中,把快乐传递给了人们。获终身成就奖的那位平凡而伟大的邮差,叫清水龟之助。    
      清水龟之助先生坦言:最初当邮差时也很苦闷,但是方丈“传递快乐”的原则告诉了他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能把自己的烦恼传递给别人,要把方丈的原则传递给接受他服务的所有的人……    
      在清末民初的时候,一个贫苦的农村孩子从乡下到远离家乡的大城市谋生。安顿好后,求人给家里写了信。此后,他天天盼回信。收到回信,他高兴地让掌柜的(也是东家)给他念。但听完信,他却呆呆地发起愣来:家里要他设法往回寄30块大洋,以便买一头好的耕牛;可是自己每月才挣一块大洋呀,这还是东家看在老乡的份上多给了工钱。    
      他没答应家里的要求,家里也没再来信。    
      过春节时,他回到家里,父母高兴地让他看大黄牛,并夸奖他:“儿呀,你真有办法,刚干活儿就捎回了三十块钱。”他如坠雾里,自己没寄呀。现在身上的钱,连东家赏的过年钱,才三块钱呀!    
      思想半天,他才明白,是东家托他的名义给家里送的钱。要么东家总是说:“孩子只管用心干活,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家里再不捎信,就等于说牛已有了。”    
      春节过后回到店里,他没向东家表示什么,只是干活比以前更勤快,对待客户更真诚。有一次,一位老太太买了药锅,一出门不慎打碎。他马上给老太太补了一只,说:“大娘,我不再收您的钱。东家的货钱从我工钱扣。”    
      老太太说:“孩子,这哪行?”他说:“大娘,摔了锅子说明你的病要好。等哪天你全好了,我上门给你把这个锅子也摔了去……”    
      在以后的岁月里,随着店里生意的兴旺,他也分到了股份。再后来,东家把他给“撵”了出去——让他自己开店。他不愿离开,东家终于说:“好兄弟,天下还有多少像你刚来时那样的穷孩子等着买牛呀。你得自己去干,能帮一个算一个,能帮两个算一双啊!”    
      他离开了东家的杂货店,为了不与东家争生意,自己开了一家鲜货店,贩卖家乡的水果,渐渐地成了富甲一方的巨商。    
      他没忘人生道德恩师的教诲,在致富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别人。为了纪念他的品德,受过他帮助并致富了的后辈们在他的家乡修了一座庙。他坚决不同意立自己的塑像:“没有老东家的指点,我到不了今天,更别提帮你们了。这座庙,谁的名字都不用写,只叫它‘善人庙’,让后人记住行善救人的道理。”    
      清水龟之助在获得日本国家级奖项“终身成就奖”之后,成了名人,而“善人庙的故事” 由于被颂扬者的刻意自谦,使后人只记住了故事而淡忘了主人公的姓名,平凡之身也作了古。    
      1950年代初期,在美国一个偏远的乡下,一家小银行,有一个刚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小会计。他在学校时酷爱文学却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毕业时老师的评语是:“该生兴趣不在专业上。”——这无疑等于预先给他在银行的晋升打了否定评分。但小伙子上班后在老职员们的影响下发现:这个工作太有意义了!通过与各类企业打交道,通过处理各种信息,自己能够为公众做更多有益的事情。他完全放弃了“拒绝”心态。有时,为了让客户的信汇单据早一天到达供货单位,他一天要发两次叫“联行信”的专门信件。按常规是每天上午将上一天的信件登记发出就行了。    
      他是多付出了一点劳动,但他所在的小银行的资金周转快了。他的上级发现了他的秘密,在全县范围内用一部专车传送银行信件,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在电脑没有普遍应用于银行的时代,这确是一项了不起的改进。而这种改进完全是由于一个“兴趣不在专业上”的小伙的道德信念所致。    
      小伙子在银行工作中努力涉猎更宽广的经济学知识。经过8年的默默工作与辛勤的笔耕,他终于在全美一次重要的金融学术会议上大显身手,并被两家著名的经济研究机构聘为兼职专家。不但他所在的小银行的经理对他十分佩服,连州总行的总裁也不时问候他。    
      其实,他的变化与成就完全来自于“康妮嬷嬷”。    
       康妮嬷嬷并不是修女,并且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丈夫是州总行的资深分析师。她为什么来到偏远的小镇?她为什么那么受人尊重?刚到小银行的小伙子既向往大城市的繁华,又对身边的人和事非常感兴趣。    
       有一天晚上,暴雨连天,小镇上的供电设施遭到了雷击,寂静与黑暗让他产生出丝丝恐惧。他忐忑不安地去敲开康妮嬷嬷房门。“进来吧,孩子,门没关。”    
      他走进了门,室内只有烛光幽幽,康妮嬷嬷站在窗前欣赏着外面的雨帘与天空不时出现的闪电。她好像自言自语:“多么美妙的雨夜!”    
      康妮嬷嬷转过身来给他斟上咖啡,但好像欣赏之意未消:“很遗憾,我要退休了,再没机会欣赏这里的风景了。比这电闪雷鸣的夜更能陶醉人的还有秋末满街的落叶、深冬的大雪……”    
      小伙子似乎心情平稳了一些,他的眼光从蜡烛边的一架马车的模型边移开。“孩子,你喜欢它吗?”“不,只是不知道这个东西有多久的时间了?”“这是我祖父送给我的,他亲手制作的‘南丁格尔马车’,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场乘坐的那架马车的模型。”    
      康妮的原籍在英国,从父亲那一代才移民到美国,经营木雕与装修行业。她的祖父乔里斯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在一次夜战中,乔里斯上士奉中尉的命令去对面山头上送信,返回时,乔里斯的马灯引来一阵密集的俄军子弹。乔里斯奄奄一息,被抬进了救护所。救护所里放满了伤兵,人们呻吟着,叫骂着。最后一丝意识告诉乔里斯:自己肯定会死。因为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医药匮乏且救护手段简单,十个伤兵死掉四五个是正常的。乔里斯的肺被打穿,一条腿也被打烂……    
      “赶快救这个重伤员,腿部止血,迅速人工呼吸!”南丁格尔护士给助手下命令说。乔里斯的战友们实在不抱什么希望,只是悲伤地看着一群忙碌的护士们。“士兵们,不要怕!乔里斯上士会好的。”一位护士对发呆的士兵说。经过十余个昼夜的昏迷,乔里斯苏醒了。他本想向南丁格尔护士致个敬,但她太忙了。乔里斯被送回英国之后,一直没有实现这个小小的愿望。    
      康妮出生后,老乔里斯激动不已。这是他的后裔中惟一的女孩。他决心让这个可爱的孙女成为护士或医生,他的小儿子乔治·威廉·乔里斯也答应了父亲的请求,要让女儿成为老乔里斯所希望的那种人。为了让孙女记住他的死而复生的经历,七十岁的老乔里斯亲手刻了一架南丁格尔的马车模型。    
      “遗憾的是,我没能成为医生和护士,也许是我怕见血的原因。但是祖父的那句话,我却实现了:‘最艰苦的地方,人们更需要别人的爱!’……”    
      烛光中,小伙子泪花闪闪,他把“南丁格尔马车”拿在手中,仔细地端详着。是呀,一个护士也许永远没法超过医生的地位,一个记账员同样也许无法超越分析师,可是生命的意义不在职位的高低,而在于他为这个世界贡献了多少真诚的爱,在自己卑微的地位上体现多少道德原则。    
       正是康妮嬷嬷的教导,使小伙子的人生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他在职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要善待人生中的每一位老师,虚心地接受他们的教导。我们人生的充实和成功,皆赖于此。    
    


保持一颗感恩的心职场箴言

        职场箴言    
      □职场中失败最惨的人,总是那些自以为学有所成的“老虎”们。所以要用德性约束野心,野心从来就不是志向的替代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