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功不难-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上月亮都已经挂在天上的时候才能往家走,他们都是很难见到太阳的人。在外人眼里,这些学生的生活、学习实在太辛苦了,可他们并不这么想。曾经在北大、东京大学读过书的王欣华说:“有了兴趣,就有了读书的乐趣。没有读书的乐趣,读书就会变成世界上最枯燥的劳动。”这些学生的学习,既不要家长逼,也不要老师压,全是他们自觉自愿的。读书有了兴趣,苦和累就会变成甜美的“果汁”。    
      法国大作家大仲马发表过100多部小说,他白天同自己作品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一起,晚上常和朋友们聊天谈心。有位朋友问他:“你长年累月地苦写,怎么精神仍然这么好?”    
      大仲马回答说:“我根本没有苦写过。”    
      “你天天钻在书房里,那是怎么回事?”    
      大仲马说:“我不知道,你去问一棵梅树是怎样生产梅子的吧。”    
      大仲马把写作当作乐趣,当作很自然的事,所以他就感觉不到苦。无论做什么事,你把它当作很自然的事,不要在行动之前就设想出许多负面的结论,做起来就容易多了。有位80多岁的老奶奶进城去看望在抢险救灾中受了伤的孙子,公路被洪水冲断了,老奶奶只好沿着山上的小路步行100公里来到城里。孙子惊讶地问:“奶奶,这么远的路,您是怎么走来的?”    
      老奶奶笑了笑说:“如果一口气跑100公里,也许觉得不容易,需要勇气什么的,但是走一步路,心里就觉得很容易,是不需要勇气的。只要你走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一步接一步,100公里路也就走完了。”    
      谁选择谁受益/谁拥有谁成功老奶奶的话耐人寻味,道出了成功不难的奥秘。成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那么困难。做任何事情,你想着轻松就会轻松,你想着艰难就会变得艰难,苦不苦由你自己来选择。正像曾国藩所说:“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养畜,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人人都渴望成功,追求成功,但许多时候,人们并不明白成功的真正含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除了按照自己计划的时间不断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外,还要享受拼搏过程中的乐趣。一个人的成功,不能只从他获得多少成绩来衡量,还应该把他在争取成功过程中,克服了多少困难,享受了多少乐趣计算进去。成功就像爬山,那些会享受爬山过程的人,一路拾级,到处有得。他们灌清泉,淋瀑布,玩奇石,观庙宇,朝观日出,暮看夕阳,发思古之幽情,赏造物主之神功。这样的人,登上山顶,免不了筋骨疲劳,但是,更多的是自己精神获得了愉悦。可那些不会享受爬山过程的人,一路所见是顽石、野草、沟壑和崎岖不平的小路,尽管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登上了山顶。论成功,前者是有效的成功,而后者是无效的成功。前者像旅行家一样,总是把一路的辛劳提早算作是自己必须花消的旅费,他们既到达了目的地,又享受到爬山过程中的乐趣。而后者,只尝到了苦,永远也感悟不出成功的高度永远是一个变量,而快乐则是附于跋涉过程中的函数。    
    


第一章第四节 天天有希望

    没有希望的人,就像没有舵手的船,这船只会在大海中漂泊,但不会到达彼岸。 人活着,除了需要阳光、空气、水和食物外,还需要有希望。希望是催促人向前的动力,也是生命存在的最主要的激励因素。据说在鲁西南深处有个小村子,出了不少大学生,四邻八县的人都把这个村子叫“大学村”。这个村子广出人才,原因何在?记者去采访,可是村子里谁也说不清楚。要说知道其中原因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最早在这儿教书的老师。这位老师曾在大学里教过书,后来不知何故被下放到这个村子里来教小娃娃。    
    村子里的人说,这位老师不但书教得好,还能掐会算,预测学生的未来。原因是有的学生回到家里对大人说,老师说我将来能当作家;有的学生对大人说,老师说我将来能当科学家。不久,家长们发现他们的孩子与以前大不一样,个个变得勤奋好学了。 10年后,奇迹发生了。这些学生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凡是过去说自己将来能当作家、能当科学家的学生,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这位教师退休时,又将自己的秘密传授给接他班的老师,接他班的老师又用这个方法来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哈佛大学最杰出的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士说:“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满怀希望就会成功。你真诚地希望某种结果,就可能得到它。你希望行为善良,你便会为人善良;你如果想富有,你就会富起来;你希望博学,你就将会博学。”有什么样的希望,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当一个人满怀希望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他的人生才会有惊人的闪光,那些不可能的事,也才会陆续地变成可能。生命的本身就是由一连串希望组成的,包括对健康、对学业、对事业、对财富、对婚姻、对交友的希望等等。就拿健康来说吧,有的人跑遍了大医院都治不好的病,而通过扭秧歌、吼秦腔不医自愈,这就是希望产生的神奇力量。去年我在火车上,认识了一位大西北的老乡,5年前医院诊断他患有癌症,据医生说他的生命期限最多是6个月,他从医院回来,茶不思,饭不想,心里痛苦了好一阵子。后来一想,既然病已经得下了,发愁害怕也没用,还不如想吃就吃,想唱就唱,想扭就扭,痛痛快快地活上6个月。    
    从此,他每天早上去公园扭秧歌,晚上又到渠坝上吼几段秦腔,天天如此,雷打不动。过了半年,他不但活得好好的,还觉得疼痛减轻了许多。3年后又去北京检查,医生诊断他的癌症消失了。这个真实的事例,再次证明:生命之火能为神奇的希望而燃烧。人有了希望,生命就会变得强劲起来,能使病入膏肓的人起死回生。一个人无论得了什么绝症,只要有一口气,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    
    人常说,患癌症是发生在我们身上最倒霉的事。其实,没有希望的活着,那才是最坏最坏的事情。在美国一家医院里,有位患癌症的大老板,已经病入膏肓。家人为他请来一位很有名气的教授。教授想用心理疗法来给他治疗,便问病人:“先生,你想吃点什么?”病人摇摇头。教授又问:“先生,你喜欢听音乐吗?”病人又摇了摇头。教授接着又问:“那么你对听故事,说笑话,或者是交女朋友,有没有兴趣?”病人用一种极其微弱的声音回答道:“没有兴趣。”教授想继续问下去,可家人在一边赶紧说:“教授,没有用,他健康时都没有什么爱好,就甭说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教授听了之后,神情一下子忧郁起来,他叹了口气,转身走出病房。家人追了出来很担心地问:“教授,是不是不好救了?”教授说:“我医治过成千上万的病人,每次我都是全力以赴,但这个病人我是彻底地没有希望了,因为他是一个失去希望的人,对生活没有什么留恋,也不会有信心活下去的,再好的医生也治不好他的病。”这位老板有豪华的别墅,有高级轿车、汽艇,有花不完的美元,他应有尽有,可就是缺少了一样——希望。没有希望的人,就像没有舵手的船,这船只会在大海中漂泊,但不会到达彼岸。人的美好一生,是由一天接一天的希望日子所组成。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常认为:天天做同样的事,上学——放学;上班——下班。今天是昨天的翻版,今年又是去年的重复,觉得日子过得太平凡,太单调,太没意思。产生这种想法和感觉的原因是缺少希望的缘故。如果每天能给自己一个希望,你就会觉得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天的学习、工作就不再是单调乏味的重复,而是量的积累,成功的前奏。人有了希望,就觉得这一天活得很愉快,活得很充实,活得有意义。对老年人来说,只要抓住希望,生命就不会提早枯竭。日常生活中的小小期待,小小盼望,无论是去图书馆读书,还是去公园散步,就连栽盆吊兰,去看望老朋友,都孕育着希望。别小瞧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希望,只要有点意义,都是美好的,都值得去努力,去实现。    
    希望行动,对青少年尤为重要。如果你想成材,那就从希望行动开始吧!每天早晨无论是升完国旗,还是做完早操,用一两分钟时间,面对东方升起的太阳,默默地给自己一个希望。小学生也可以由教师组织进行,但每个人的希望,必须要来自自己的真实想法。比如:“我今天要记住三个英语单词。” “我今天要把昨天做错的那道数学题弄明白。” “我今天要学会用纸摺小燕子。” “我今天要向同桌认错,今后不再欺负她。”……还可以把自己的希望写在日记里,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这样坚持下去,你不但天天有进步,还可以通过行动、体验等内化过程,增强成功的信念。我敢说,一个小学生,只要学会天天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希望,1年后会变成一个可爱的孩子,3年后就会变成一个优秀少年,坚持10年、20年,就会有惊人的变化,即使成不了“家”,出不了“名”,最起码也会成为一个能驾驭自己的成功者。希望是你迈向成功的动力,是推动你不断向前的力量。你只要把一个个美好的希望锁定,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去接近目标,这时你会感到,不是你在走向成功,而是成功在向你走来。


第一章第五节 要知道自己箭靶的位置

      当你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时,你只要放眼往前看,能看多远,就能走多远。当你到达目力所及的地方时,你会发现,你还能看得更远……    
      人总是为着某种目标而生活,有了目标,人生就有了意义,有了方向,有了追求。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像射箭一样,不知道箭靶的位置,你就永远无法射中它。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目标明确,时时盯着自己箭靶的位置。    
      有一艘三桅帆船在南海陷入狂风暴雨之中,为了减少风雨对船身的威胁,水手们卸下了两面船帆,正要卸下第三面船帆时,却发现齿轮出现了毛病,根本无法操作船帆升降。船长只好选派一名年轻的水手爬到桅杆的顶端,去解开系住船帆的缆绳。这位水手在风雨摇晃船身的情况下,即将爬到桅杆的顶端时,却胆怯起来,他紧紧抱住桅杆,不敢再移动分毫。虽然甲板上的人们都为这年轻水手加油打气,但年轻水手却手脚颤抖地大叫:“没办法,这儿太高,太摇晃……”一位老水手对年轻水手说:“全船人的生命都操在你手中,现在听我的话,千万不要往下看,集中你的注意力在桅杆的顶端,看着你要解开的那条缆绳!”    
      年轻水手听了老水手的话,便抬头望向桅杆顶端的缆绳。只见他三两下就爬了上去,顺利地解开系住的缆绳,巨大的船帆急速落了下来。    
      老水手的话是提醒年轻水手如何去解缆绳,其实也道出了目标的重要。有了目标,人的精力就能凝聚到一个焦点上,避免那些不相干的事分散注意力,这时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朝目标前进。    
      有人常向世界歌坛的超级巨星卢卡诺·帕瓦罗蒂讨教成功的秘诀,他每次谈到目标凝聚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时,总要提到自己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时,他既痴迷音乐,又想去当教师。父亲对他说:“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来,生活要求你只能选择一把椅子坐上去。”帕瓦罗蒂听从了父亲的话,只选择了一把椅子——音乐。经过14年的努力与奋斗,最后终于登上了大都会歌剧院,成了超级巨星。    
      一个人的成功与他的目标定位准确是分不开的,有了准确的定位,就会按照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即使遭受挫折和失败,也会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目标定位准确,容易成功;目标定位不准确,就很难成功。因为一个人也许在这项职业上平庸无奇,而在另一项事业上却能大放异彩,所以在选择目标时,应该先给自己提供多种尝试的机会,“让生命多次曝光 ”,看看自己的才华在哪个方面最能得到发挥。    
      目标的定位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尽可能地让它越远大越好,就像日行千里的人和日行十里的人,精神状态就不一样,登高山的人与爬山坡的人发挥的潜能也不相同。我们常常听到田径教练对跳远的运动员说:“跳远的时候,眼睛看远些,你才能跳得更远。”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远大,战胜压力的力量就越强,才力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大。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这个真理是由我的全部生活经验——即是我观察、阅读、比较和深思熟虑过的一切——确定下来的。”    
      人们常常认为,目标远大,难以实现。其实事情的易难,不在大小,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你真正想要去完成的目标。有了真正想去完成的目标,你就能不断地、生动地把这个大目标向自己灌输,使目标更加清晰,更加深刻,并且把它看作是一个已经实现了的事实,这样你就会产生一种“稳操胜算”的心理。有了成功的心理,并且全力以赴地付诸行动,再大的目标也能实现。    
      谁选择谁受益/谁拥有谁成功有些人做事之所以虎头蛇尾,屡遭失败,不是事情本身难度大,而是觉得成功与自己太远太远而放弃。如果你现在觉得你自己的目标太远大,遥遥无期,那就把自己的大目标分成几个可以实现的小目标,然后为每一步骤规定切实可行的期限,这样你从一开始就能看到成功的希望。许多成功者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我国女排运动员郎平进了北京队,看到了国家队,到了国家队,又瞄准了世界的最高处,终于一级一级地不断攀登,成长为世界最杰出的女排健将。如果说郎平的成功是实现远大目标的“阶梯法”,那么日本长跑运动员山田本一的成功,采用的却是目标的“分段法”。    
      山田本一在1984年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的世界冠军,当时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我是凭目标获胜的。”两年后,他又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获得冠军,当记者采访他时,他仍说:“我是凭目标获胜的。”当时人们对他的回答大惑不解,后来从他的自传中才弄清楚其中的奥秘。他说:“我在每次比赛前,必须先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过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哲人说:“目标能把握心灵的方向,唤醒身上的精灵。”如果你已经有了目标,企盼早日成功,那就从现在开始,把你的目标写在日记里,或者向自己及家人宣誓,也可以把你的目标写在纸上,贴在你容易看到的地方,每天早晚念两三遍,每念一次,就要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实现这个目标。经过反复的念念不忘,促使你的潜意识向实现目标的方向运作。当你的内在心灵将焦点集中在自己的目标上时,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当你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时,你只要放眼往前看,能看多远,就能走多远。当你到达目力所及的地方时,你会发现,你还能看得更远……    
    


第二章第一节 心动不如行动

     在任何一个领域里,不努力去行动的人,就不会获得成功。就连凶猛的老虎要想捕捉一只弱小的兔子,也必须全力以赴地去行动,不行动、不努力,就捕捉不到兔子。    
      “说一尺不如行一寸。”任何希望,任何计划最终必然要落实到行动上。只有行动才能缩短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只有行动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做好每件事,既要心动,更要行动,只会感动羡慕,不去流汗行动,成功就是一句空话。哲人说:“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    
      做得好就是行动。我们从许多杰出的成功者身上都可以找到某些成功的偶然性,但因为他们每个人能做得好,又体现了成功的必然性。如果他们没有付出比常人多几千倍、几万倍的行动,是不可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的。爱迪生7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