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重要的是,这样以来刘扬自己的工作就减轻了许多,组织活动的工作就完全交给了五位组长来做。
随后,刘扬让每个人在纸上写下五个人的名字,然后统一收上来,等到自习课的时候唱票。
闻采知道肯定有人会写自己的名字,但是她没有这么做。她知道自己在班上存在感薄弱,估计没几个人会选她当组长。如果她选了自己,最后统计出来票数又是一,那就太心塞了。
下午第二 节就是自习,他们花了半节课来统计票数。出乎意外的是,闻采竟然还得了两票,她真想知道到底是谁投了自己。
选票比较分散,看得出来大家都在选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人。有三个人的票数最多,票数最多的人竟然是王绪尧,以二十七票遥遥领先;第二是杨欢,第三是郭广,两人的票数差不多。
接下来的三个人的票数相同。他们只好又投了一次票,从这三个人中选出了两个来,这两人分别是祝丹和王逸博,而排在第二的王逸博和林晓语仅有一票只差。
王逸博竟然被选上了,这令闻采略有些惊讶。因为王逸博平时很少说话,除了上课发言,几乎没人听过他完整地说完一大段话,估计大家选他完全是因为他学习成绩好。
上次月考王逸博语文作文得了满分,数学又考了145分,比数学第二名的叶苗多了整整十分呢。如果不是因为他英语成绩太差,只考了107分,不然全班第一的位置就是他的了。
当然这些闻采早就不记得了,她只记得王逸博的语文和数学成绩一直都高得惊人,全年级几乎没人能比得上他。
确定了组长名单之后,还没等下课,大家就开始讨论起了去哪个组的问题,一些人开始传起了小纸条,互相打探对方想去谁的组。
闻采第一反应是去杨欢的组。下课之后,她就立刻站起来去找杨欢。杨欢的座位已经聚集了不少女生,果然女生比较喜欢扎堆,都愿意在女组长手底下干活。杨欢记下了那些女生的名字,轮到闻采的时候,杨欢却有些窘迫地说道:“对不起,闻采,我们组名额满了。”
为了证明自己没说谎,杨欢还把她的组员名单给闻采看了。
闻采低头一看,她们组竟然已经有十一个人了,排在最前面的自然是杨欢的好朋友叶苗了。
“上课时就有好多人跟我报名了。真对不起,闻采。”杨欢再次道歉。
闻采笑笑:“噢,没关系的。”
杨欢估计真心过意不去,她又说道:“要不你去看看祝丹的组人满了没吧。”
不过闻采最后没去找祝丹。
反正最后谁都有组,也不可能落下她一个。闻采也不挑剔,觉得跟哪个组长都行,所以她打算等别人分组分得差不多了,她直接找个缺人的组加进去就行。
可是别的学生却不是这样的想法。
高中生都比较抱团,他们都想跟自己关系比较好的人一组,所以很快就有人在选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看着教室里学生们议论纷纷闹成一片,闻采估计着这分组一时半会儿还分不完。
上完晚自习后,叶哲忽然站到讲台前,问还有谁没有组。
“你们组还缺人啊,老大?”有人好奇问道。“老大”是叶哲的外号,因为他是班上年纪最大的学生,又是值日班长之一。
叶哲摇头:“不是,是王逸博的组还缺两个人。”
闻采和一个叫邵泽峰男生举手表示自己还没进组。邵泽峰是坐在第一排的一个矮胖男生,自卑不爱说话,存在感比闻采还弱。
叶哲点点头,问道:“那你们俩去王逸博的组吧,行吗?”
“行,我没意见。”闻采立刻说道。
邵泽峰也低声说:“嗯,行。”
叶哲顿时笑道:“行吧,那就这么定了,大家放学回家吧!”
☆、第25章
回家之后,闻采惊喜地发现薰衣草竟然已经破土了,长出了几棵细嫩的幼苗来。
闻采心中一阵高兴,看样子植物控制的能力确实有用,因为她之前上网查过,薰衣草种子出芽率很低,比较难从种子开始培育,闻采在盆里种了大概五十多粒种子,如果最后能长出十棵幼苗就算出芽率很高了,而现在一数,竟然足足有十五棵幼苗!
有了信心之后,闻采决定有空去商店买点种子回来种种。
第二天正好是周六,早自习的时候,班主任刘扬宣布下周班会活动将选出两个小组分工合作,其中一个负责布置教室和打扫卫生,另外一个负责主持和编排节目。
他让五个组长到前面抽签,最后决定由杨欢的小组负责布置教室,而负责节目的正是王逸博的小组。
“另外其他三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出一个节目。”刘扬说,“集体节目也行,个人的也行。大家现在可以讨论一下出什么节目,有问题举手问我。”
有人举手问:“唱歌行吗?”
“唱歌也行,但是必须和班会的主题相关。”刘扬说,“歌曲必须是积极向上的,情啊爱啊的那些不行。”
他停顿了一下又说:“可以演小品嘛,或者相声,诗歌朗诵,跳舞也行。”
一听见跳舞,有个男生便起哄道:“刘老师你要带头跳舞吗?”
大家都笑了起来。
刘扬笑道:“我可不会跳舞!”
“不跳舞唱歌也行。”另外一个男生说。
“对呀对呀,唱歌吧!”一个女生道。
随后更多的人起哄道:“刘老师,到时候给我们唱一个吧!”
刘扬敲了敲讲桌,无奈道:“我唱歌跑调,你们也敢听啊?”
“跑调没事,我们就爱听跑调的!”最后一排的王绪尧笑着大声道,“对了,郭广说给你伴舞呢!”
郭广顿时隔着座位笑着骂他:“滚!”
刘老师无奈地又敲了敲课桌,说道:“行了,快别闹了!快上课了!今天下午之前,你们把节目都报给王逸博。”他又看向王逸博,“下午自习课上,你和你的组员们开个会,把主持人什么的确定好,你们组最好每个人都有分工,尽量让所有人都参与到,知道吗?”
王逸博规规矩矩地站起来,声音不大不小地回答道:“嗯,知道了。”
“还有,确定好节目表之后交给我看一下,我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改动的。”刘老师说,“还有杨欢,你们组要找个会画画的人到时候布置一下黑板,画得好看点儿,能多增加点印象分。”
“那就丁苗吧,丁苗画画好看。”杨欢说。
“行!”刘老师说道,“这次班会大家好好努力,争取把它办得精彩,给咱们班多加点分,争取这个月取得优秀班级称号。”
获得优秀班级称号后,他们就可以在班级门口挂拉风的小锦旗了。上一次的优秀班级是一班,闻采所在五班和一班总分就差了三分,确实挺遗憾的。
五班的学生集体荣誉感都挺强的,听见刘老师这么一说,大家纷纷表示绝对没问题,这个月的优秀班级,他们绝壁要承包了!
他们正说着话呢,闻采忽然看见上第一 节课的汤绍老师悄声无息的出现在了门口。汤老师面无表情地走到了刘老师身后,然后拿起黑板擦开始擦黑板。
刘老师一转身,差点撞在汤老师身上,他吓了一跳,估计压根没看见汤老师进来。
“汤老师。”刘老师客气地点点头,“你上课吧,不耽误你时间了。”
汤老师一边擦黑板一边头也不回地说道:“没事,还有四分半才上课。你继续。”
刘老师愣了一下,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腕表,估计没想到有人竟然估算时间能估算得这么精确。
“呵呵,没事,不继续了,我已经说完了。”刘老师笑着说道,点了点头,“那我走了啊!”
他站在原地停留了一秒钟,估计是等汤老师答应一声,结果汤老师根本连头都不回一下。
刘老师只好悻悻地转身开门走了。
新来的汤老师果然是酷帅到不行……闻采默默地心想。汤老师这性格,估计在同事里很难吃得开吧。
上化学课的时候,闻采想起她还没对汤老师用过察言观色能力。她就试着用了一次,趁着汤老师侧过身子讲解PPT的时候,闻采开始盯着他的脸看。
刚看了没到半分钟,她的能力还没启动,就看见汤老师突然扭过头,视线若有若无地扫过了闻采。
闻采心下一惊,有点心虚地挪开视线。等都她再次看向汤绍的时候,汤绍却已经转过身去开始写板书了。
闻采松了口气,顿时觉得自己刚才有点太敏感了。汤老师不过是扫了她一眼罢了,估计没有别的意思。
不过转念一想,在别人都盯着PPT的时候,她偏偏盯着人家老师的脸看,这不会产生什么误会吧……闻采顿时有点纠结,她决定先放弃练习察言观色,开始专心听讲。而汤绍之后一直都在讲课本和板书的内容,也没机会让闻采练习能力。
因为之前更换过课表,上午的课基本上都比较轻松,政治、英语、地理,还有一节语文。一眨眼的功夫上午的课就上完了。
下午的自习课刚上了一半,王逸博忽然站到了讲台前面,一些学生抬起头好奇地看向他,其他人则完全没注意他,继续低头写作业。
王逸博站在原地,面无表情,一只手□□裤兜里摆弄着什么,眼神又有些飘忽不定,好像有点紧张。
过了一小会儿,他才开口小声道:“打扰一下。”
大家这才纷纷抬起头看向他。
王逸博脸上一红,他扶了扶眼睛,清了清嗓子:“现在只有一个小组向我报节目了,其他的小组尽快把节目报给我。”
王绪尧忽然一边转这笔一边高声道:“哦,行,你等下。”
他站起来拍了拍手笑道:“跟我一组的那几个人,你们觉得小合唱怎么样?”
和他一组的人纷纷咕哝着表示可以。
王绪尧冲王逸博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搞定了,我们组小合唱。”
王逸博点点头,低头认认真真地在小本子上写下了一行字。
写完之后,他扶扶眼镜,又问道:“祝丹,你们呢?”
祝丹说:“我们还没想好。”
“那快一点吧!”王逸博蹙眉说,脸颊又泛起些许红晕,估计不太习惯指挥别人,“刘老师下午就要节目名单了。”
“嗯。”祝丹说完,就继续低头写作业去了。
王逸博又说:“那跟我一个小组的人出来一下吧,我们在走廊里开个会。”
闻采只好放下正在看的书站了起来。
她环视了一圈,发觉跟她一个组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全都是内向又沉默寡言的人。其中好几个是经常跟王逸博一起研究问题的男生。
除了闻采之外,这个小组只有一个女孩,名叫杜梦凡,她又瘦又矮,皮肤比较黑,听说她是从郊区县考过来的,是班里唯一的一个贫困生。她平时不怎么合群,不爱说话,坐在第一排离闻采又远,所以两人几乎没有过交集,开学到现在竟然连一句话都没说过。
到了走廊之后,闻采数了数,发觉他们小组竟然只有八个人。其他小组都人满为患,只有这个小组没几个人肯来,让人不禁感觉,加入这个小组的人似乎都是别的小组不愿意要的人。
比如刘振凯。
刘振凯大概是班上人缘最差的人了。
很多人私底下八卦,说他抽烟,喝酒,家里好像还跟黑社会有点关系,再加上他刚开学就跟外班的人打了一架,上课总睡觉,上次考试考了全班倒数第二。
这种学生在四中这样学霸遍地的重点高中里,简直就是奇葩异类,所以其他学生都对他敬而远之。
刘振凯是最后一个出来的,他踩着室内鞋拖拖踏踏地走出来,来到鞋柜旁边一靠,也不吭声,只是斜眼懒洋洋地看着他们。
王逸博见大家都到了,就轻咳了一声说道:“我之前想了个节目出来,给大家说说,大家可以随便提意见。”
他说完,就掏出小本子,闻采瞥见上面整齐地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还有一些地方用记号笔标了出来。他可真够认真的!
“我想的节目是猜谜活动,”他说,“我打算出一些和讲文明有关的字谜让大家猜,之前我已经想出二十多道字谜了,大家可以帮我补充。到时候咱们就按小组猜谜,猜对的小组加一分,猜错的扣一分,最后分数最高的小组可以让分数最低的小组出个节目。”
他说完了之后,便停了下来,像是等大家的反应。
结果小组的几个人都木讷地看着他,没人说话,现场顿时陷入了一片尴尬的死寂。
闻采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就轻轻咳嗽了一下,王逸博顿时看向她:“闻采,你有什么意见?”
其他人也同时看向她。
闻采只好说道:“我觉得挺好的,就按照你说的吧。”她想了一下又说道,“我们还可以用班费买点便宜的小礼品,笔啊本子啊什么的,到时候给答对次数最多的同学发奖品,这样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王逸博点头:“嗯,挺好的,等会我向班主任申请一下班费。现在大家帮我想想,还有什么节目可以上的?”
“踩气球怎么样?”一个叫葛天伟的男生说。
“声音太大不太好吧。”王逸博皱眉。
杜梦凡忽然建议道:“要不玩点团队小游戏吧,就像我们体育课拓展练习上的那些。”
“必须得跟班会主题挂钩才行啊。”王逸博说。
闻采忽然想到他们上大学时玩过的一个小游戏,便说道:“咱们玩叫名字的游戏吧。大家围成圈,比如第一个人说我是小甲,第二个人说我是小甲左边的小乙,第三个再说我是小甲左边的小乙左边的小丙……就这样以此类推。”
“这样好玩吗?”一个男生怀疑道。
闻采说:“咱们开学没多久,好多同学都记不住彼此的名字,这样一来能帮助大家记名字。”她迟疑了一下,“呃,也算是跟讲文明的主题贴点边儿吧。”
那男生想了想:“嗯,有点道理。”他忽然尴尬地挠了一下鬓角,“对了,我好像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呢……”
“闻采。”闻采微笑道,“你是齐众吧?”
“对,对!”齐众显得有点高兴,估计没想到闻采竟然记得自己的名字。
“闻采的名字你还记不住呀。她的名字最好记了。”葛天伟笑着说道,“开学第一天我就记住了。”
☆、第26章 感谢支持
最后他们决定先敲定这两个节目。
一次班会只有一节课,一共四十五分钟时间,加上其他小组的表演项目估计就差不多了。
但是主持人的人选却让几个组员非常头疼。
除了闻采之外的七个人竟然没一个人愿意当主持人的。闻采并不是表现欲强的人,但是眼看着这节自习课已经过去大半了,闻采便忍不住说道:“要不咱们抽签吧。”
王逸博同意了:“那就抽签吧。我肯定是得当主持人的,咱们再抽两个人出来,三个主持人应该够了。”
然后王逸博在本子上撕下来一页,写上每个人的名字,最后抽出了两张。
被抽中的人是杜梦凡和邵泽峰,恰好是他们当中最内向最没表现欲的两人。一听见自己被抽中,两人脸上完全没有惊喜的表情,估计他们都一点都不想当主持人。
“那就我们仨当主持人。”王逸博一边说一边在本子上写下了三人的名字。随后,他们又抽签选了齐众负责音乐,葛天伟负责制作PPt,荆辰负责采买班会要用的礼品。最后只剩下刘振凯和闻采两人没有任务。
王逸博看向他们两个:“要不……你俩一起出个节目吧!”
闻采一下子愣住了:“啊?我们俩吗?”
一直没说过话的刘振凯说道:“我不会表演节目。”
“唱歌呢?唱歌总会吧。”王逸博说。
“不会。”刘振凯干脆地说,“让我唱歌还不如杀了我。”
王逸博不再理会他,而是看向闻采:“你有什么想法?”
闻采也不想唱歌,她唱歌虽然不跑调,但是高的上不去低的下不来,一点都不好听。于是她建议道:“那就说个相声吧!”
“行啊,刘振凯你觉得呢?”王逸博问。
“可以照着念我就上。”刘振凯说。
闻采说:“那就照着念。”
刘振凯耸肩:“噢,好吧,那你负责找个相声段子吧。行了,还有别的事儿吗?没别的事我回去了。”
他说完,没等王逸博说话,就踢踢踏踏地回教室去了。
“那咱们就散了吧。”王逸博对其他人说,“下周咱们再找时间彩排练习一下。”
下午的自习课很快就上完了,临近放学的时候,忽然有个不认识的外班女生探头道:“你们班那个谁……闻采,在吗?”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在上课时找闻采。闻采只想到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汤老师找她有事。
果然,她刚走出教室,就听见那女生笑道:“闻采是吧,汤老师让我告诉你,现在到他办公室去拿卷子。”
闻采答应了。
她很快就来到了汤老师办公室。
还没进门,她就听见有人说道:“汤老师,晚上一起去吃个饭吧。”
汤老师却说:“不去了,晚上还有事。”
“什么事啊,约会吗?”那个男老师笑道。
“不,不是约会。”
“那就一起去吃个饭吧!你说你刚来没几天,咱们还没请你吃个饭呢,陈老师和刘老师都……”那个男老师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