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梦胰。腔故涫裁矗俊
黛玉一想也是,不管她这一胎是儿子还是女儿,在备受嫡亲祖父和祖母关注的情况下,他们两个做人父母的压根就没有发言权的,自然不必失落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 无题
有了墨云昊这个小家伙,墨璟天和黛玉夫妻俩在太上皇那里明显更能说得上话了。具体表现在,以前黛玉和墨璟天去太上皇那里例行的请安,一般都是能免则免,如今则不然,太上皇每次都要问几句小皇孙如何如何,埋怨他们不把皇孙抱过来给他看。如果哪天黛玉把墨云昊也带过去的话,太上皇看她的脸色就更好,抱着小家伙就不撒手了。
同样的情况还会发生在皇后的凤仪宫。不过皇后一向对黛玉都不错,在有了这个小皇孙之后更是喜欢黛玉了,从来没有提过什么让墨璟天纳侧妃之类的话。皇上也是如此。不过皇上到底不能像皇后这样常常见到皇长孙的,毕竟孩子还是母亲带得多,黛玉就常常会带着孩子去给皇后请安,于是皇后每次见到皇孙就会抱着逗一会儿,但是皇上却没有这个机会了,只能是在请安的时候过去还能有机会看到,或者干脆派人去把小皇孙接到大明宫玩一会儿再送回东宫。
不得不说的是,自从这个小皇孙落地,东宫里更需要加强防备了。黛玉已经在恢复了之后立刻对东宫进行了一次大清洗,这一次清洗除了皇帝皇后还有太上皇的人手,其他人的钉子全部都被清了出去,在这其中,有淑妃的人、静嫔的人,还有贵太妃的人。
有淑妃的人不奇怪,甚至有贵太妃的人也不奇怪,但是静嫔,就有些出乎意料了。
静嫔是一个人如其名的人,从潜邸的时候,她就一直是一个人安居一隅,进了宫之后,也从来没给皇后找过什么麻烦,不像是淑妃等人,野心早已浮于表面。她是一个安静得近乎不存在的人,若不是她给皇上生了一个公主,还是大公主,如今虽然只有七岁,却是皇上存活下来的第一个女儿,皇上也因此对她有几分另眼相看的话,或许后宫众人早已忘了她的存在。这其中就包括黛玉。
黛玉进宫有一年了,对静嫔却还是没有什么印象。要知道黛玉可是在今上未曾登基之前就去过几次雍王府的,对当今皇上的后院也早就认了个脸熟,但是对这个静嫔却一直没什么印象,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手段。而原本黛玉都没注意到的问题,如今也开始关注了。
皇上的后宫不算繁盛,算上皇后如今能当得一宫主位的,也不过两只手就能数的过来,这其中就包括了静嫔。要说她的位份不算高,六嫔之一,若是在太上皇的后宫里真是不够瞧的,但是如今的后宫里,地位在她之上的只有皇后,还有生了一子一女的淑妃和只生了一个儿子的齐妃,剩下的就是和她同级的通嫔、定嫔,剩下的就只是贵人了。因此,说起来静嫔地位不算低,但是黛玉却至今对她没什么印象,这不得不说不是个正常现象。
之前黛玉没有引起注意,忽视了这么久。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黛玉自然不会再犯以前的错误。她不得不对这个静嫔提起警惕。只因静嫔若只是默默无闻就罢了,黛玉也不会与她一个无宠无子又不找自己麻烦的人计较什么。可是自从黛玉在东宫里清洗出了静嫔的人之后,她不得不对静嫔提起警惕了。只因静嫔放的这个钉子在东宫里正是伺候小家伙墨云昊的。
这个丫头叫桃儿,名字没什么说的,但是她那一手刺绣的功夫确实少有人能及。就是黛玉身边学刺绣学得最好的两个雪鹰和雪鹭都及不上。也正是因为此,黛玉让人查了这个人历史还算清白之后,就决定把她放在墨云昊房里做一个针线上人,毕竟小孩子长得快,一天一个样子,可能刚做的衣服等到要穿的时候就不能穿了。但是墨云昊作为宫里地位最高的几位共同的宠儿,也不可能像寻常人家那样拾别人穿过的旧衣,那就需要有手头快的人不停地赶做衣服了,而桃儿也就因此入了黛玉的眼睛,才想把她安排在墨云昊身边。万万没想到,她竟是静嫔的人。
黛玉有些想不通,静嫔到底有什么目的?她只有一个女儿,以后会嫁出去,说到底与东宫并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东宫好不好,都与她没什么冲突,而且她也无宠,看起来也不是图谋以后的,毕竟她存心淡化自己在后宫的存在感,就连皇上对她也没有什么另眼相看的,家世更是没有什么能说的,怎么说都应该与东宫井水不犯河水才是。
可是这个桃儿却是在黛玉嫁过来之后才来到东宫的,莫非,是与林家有关?可是在黛玉印象里,林家与静嫔的娘家并没有什么交集。若是贾敏能进宫还好,偏偏如今贾敏怀相也不太好,也快到了要分娩的时候了,这一时半会儿的还真进不了宫,黛玉又不是能随便出去的。太子妃就是这点不好,不自由。别的皇子妃在皇子到了年纪就在宫外开衙建府了,虽说不能常常回娘家,到底自由得多。她就不行了,出一趟宫可不容易。想到这事也不能瞒着墨璟天,就在墨璟天回来的时候说了。
墨璟天听了沉默了半晌,也想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就决定去问皇后。反正他们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夫妻两个人是没有得罪过静嫔的,那么唯二的解释就是,要么是皇后或者林家以前得罪过静嫔或者静嫔家里,要么就是,静嫔并不是真的像表面上那般与世无争,只是野心都被她隐藏得很好,若不是黛玉为了墨云昊小家伙的安全突然清洗东宫,至今还发现不了。
不管是哪个原因,他们都没必要瞒着皇后,因为不管到什么时候,他们都是一条线上的。
夫妻俩一起去了一趟凤仪宫,回来就明白了所有的前因后果。
原来这个静嫔是皇上身边伺候的贴身丫鬟,后来就成了通房丫头,然后在皇后嫁给皇上的时候,已经有了身孕,还是在皇上与皇后大婚之前有的,当时皇上大婚在即,皇上又是个最看重规矩的,自然不会容忍有庶长子的存在,这在大户人家基本上都不会允许的,特别是在大婚前夕发生这种事,这是*裸的打正妻的脸。皇上不想看到这个庶长子的存在,但是也不至于亲自下手的地步,毕竟是他的第一个孩子,他也是不忍心的。但是他也不会安排人去保护她的。于是在之后,静嫔就着了道了,流了一个胎儿,据说有可能是个男胎,毕竟月份还小,还没长成也不确定。这是是谁做的,皇后也不清楚,只是隐隐猜测应该是如今的太后当时的皇后派人做的,毕竟当时皇上是养在皇太后膝下的。
但是自从这个事情之后,即便皇后没有对静嫔下过手,但是静嫔已经把这仇恨算在皇后身上了。只是后来静嫔运气好又生下一个女儿,只不过难产,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这才慢慢的隐与众人之后,一点一点的淡化自己的存在。也因此,黛玉他们才忽视了她。
当然自此之后,黛玉就会对静嫔提起几分警惕了。
这是后话,且不再说。
只说黛玉生了墨云昊一个多月之后,林家传来了喜讯,贾敏又为林家生下一女,母女平安。
黛玉也总算放下了心,想来贾敏年纪也大了,而且对着修为的升高,应该也不会再有孕了。
日子在黛玉没注意的时候匆匆流过。
墨云昊满周岁抓周礼的时候,抓到了皇帝特意放上去的一枚皇帝私印,皇帝乐的了不得,太上皇也对这个曾孙更加看重,从此之后,墨云昊就经常的夜不归宿,不是今天宿在了宁安宫里,就是明天留宿了大明宫,要不就是被皇后留下了。
墨云昊两岁的时候,皇帝见他聪颖,正要亲自给他启蒙,这差事就被亲爹抢了。此后墨云昊就三不五时的在宁安宫里小住,有时候连黛玉都会有几天见不到儿子。
墨云昊四岁的时候,太上皇驾鹤西归了,于是皇帝总算有机会亲自接手孙子的教养问题了。而墨璟天夫妻俩依旧没什么发言权。不过他们乐得轻松,这些年有事没事请个假出去逛着玩。反正皇帝是个勤政的,事事亲力亲为,他这个太子也就是在皇帝出行的时候有监国的重任,然而皇帝不是个爱出去玩的,那就把机会让给他们好了。
墨云昊八岁的时候,由于被两代皇帝亲自培养,又加上自身的先天优势,已经成长为一个颇有些气势的小少年了,对自己那一对不务正业老想着出去玩的父王母妃很是看不过眼,但是他对自家娘亲是没有什么抵抗力的,也只好由着她了。反而每次在爹娘要出去之前,都会拉着亲爹一阵嘱咐,嘱咐这个嘱咐那个,总之就是不放心,怕亲爹照顾不好娘亲。弄得太子爷每次都内牛满面。被儿子这么鄙视,真让人伤心。
……
------题外话------
叶子已经可以确定,下一章就是大结局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 结束,离开(大结局)
墨云昊十八岁了,这天是他大喜的日子。
说起来墨云昊这些年可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早些年太上皇还在的时候,隔一阵子没见到墨云昊饭都吃不香了。后来太上皇驾崩了,太后就一个人挪到宁寿宫吃斋念佛,也不理世事了,宫务就全落在皇后身上了,或者可以说宫里完全在皇后的掌握之中了。
你说淑妃?早年也曾仗着家里的势力给皇后和黛玉找麻烦,甚至曾经想要对墨云昊动手脚,然而黛玉怎么会允许?只是略施小计让皇上知道了她做的事。皇上对着墨云昊这个长孙那是如何的看重,怎么会允许她下黑手,于是在知道淑妃试图对墨云昊下手的时候就彻底厌弃了她,甚至被打入冷宫,而彼时她的儿子墨璟汶已经十岁了,早就搬到了南三所,也不用交给别的妃子抚养了。
不久之后,淑妃的娘家吴家也倒台了。淑妃的父亲吴尚书因为贪墨之罪被下了狱,昔日赫赫扬扬的吴家算是覆灭了。淑妃失去了背后引以为傲的实力,又没了皇上的宠信,算是彻底失势了。只能老老实实窝在冷宫里苟且偷生。
至于墨璟汶,皇后和黛玉也并不是喜欢迁怒的人,那些个错事都是淑妃一人做下的,或者还要加上吴家,但是与小小年纪的墨璟汶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再加上皇上的眼线无处不在,皇后也不想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呈一时之欢而惹怒了皇上,因此,他们谁都没有对墨璟汶出手。然而他有那样一个罪人母亲,加之淑妃在的时候没少仗势欺人,连皇后这个后宫之主尚且不放在眼里,何况其他的那些地位嫔妃?自是没少被她欺负的。如今淑妃一朝被打落云端,自然是任人欺凌,因此即便皇后一系都没出手,他在后宫里处境也是非常艰难。这对他来说那就是一夕之间跌落云端,仿佛一下子从天堂摔倒地狱里,那种落差便是成年人一时都很难接受,何况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
眼看着以前天真可爱的孩子被淑妃养的有些自大起来,如今又因为变故变得阴沉,黛玉只能叹息。但她不会去帮助他。她不是圣母,淑妃企图害死她的儿子,这件事她永远都忘不掉。她的个性让她不会对墨璟汶一个无辜的孩子动手,但是让她去维护他,黛玉自认做不到。她只能做到旁观。
淑妃被打落云端,还是以一介罪人之身,这就注定了墨璟汶与皇位无缘了。至于其他的,都是些出身低的,根本无法与墨璟天相提并论。因此,墨璟天的太子之位做的越发稳当。黛玉也就更加确定了,皇上以后只怕要把皇位直接传给孙子了。
淑妃倒了,剩下的都是些小角色,基本上不需要黛玉伤什么脑筋,就连太子不纳妾而且只有一个儿子这样的事,那些大臣们不是没反对过,想要进入东宫的也不是没有,但是谁让皇帝皇后两个最有发言权的人都没有意见,其他的人你就是有意见也得吞回肚子里。于是黛玉的日子越发的悠闲。而时间就在黛玉悠闲的日子里一去不复返。
在黛玉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墨云昊已经不知不觉的长到十八岁了。从前年开始,帝后二人便开始从王公大臣家的女儿里挑选适合墨云昊的大家闺秀。选来选去选了一年才从所有排的上号的名媛淑女里选出了五个,但是比起其它的也只是差强人意,却没有一个完全让他们满意的。
要说起来最让他们满意的就数林家的两个女孩子了,偏偏辈分不对。黛玉是林家的老大,剩下的最大的林瑾如今女儿才三岁,还有就是黛玉的两个亲妹妹了,最小的那个年纪倒是合适,偏偏她可是墨云昊的小姨呢!
嗯,说到林家,如今的嫡长子林瑾已在六年前成了亲,对方也是一个书香世族出身的,两人琴瑟和鸣,大婚之后,次年就剩下了林家的嫡长孙,隔了两年之后又生下了林家的嫡长孙女。林如海夫妻俩看着儿子能撑起家了,儿媳妇也完全站稳了脚跟了,他们也可以退步抽身了。林如海直接上折子告老致仕,然后带着发妻贾敏云游四海去了,过一段时间就给黛玉送一封信,讲述沿途美好风光,勾的黛玉心也野了,不满足于宫里平静如水日复一日的生活,就想要早点摆脱这些枷锁,然后也云游去。
不过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林瑾刚得的小女儿,黛玉用测灵棒检测了一下,居然是万中无一的天灵根,只要修仙定然能够取得不小的成就。林如海和贾敏也很喜爱这个孙女,旅途枯燥,若能有一个孩子,定然有趣许多。于是在这个小孙女周岁之后干脆带了小孙女一起云游去了。
话题扯远了,再扯回来。因为林家的女孩子虽好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合适,因此,就是再不满意,也只能从别家那些女孩子里面挑。其实也是皇后和皇上太过看重墨云昊了,对他的媳妇要求就特别严格。毕竟墨云昊的媳妇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以后就是一国之母,贤惠大度什么的就不必说了,还要识文认字,看得清形势,虽然后宫不能干政,但是也要做到心里有数才行。更何况帝后还想要这个孙媳妇以后能跟墨云昊琴瑟和鸣,最好像墨璟天小夫妻俩那样才好。
如此一来,墨云昊的媳妇就更难找了。
经过帝后共同商议,暂时定下了五个,至于最终谁能够入围,还要看这几人以后的表现了。
黛玉是在皇后确定了五个人选之后才知道的。然后她才发现一个事实——不知不觉中,她儿子已经十七八岁了,是该娶亲的年纪了。是她在儿子身上操心太少的缘故吗?她明明感觉墨云昊刚出生的情形犹在眼前。这一下子十几年就过去了。
看了那五个人选,黛玉觉得每个人都很好,每一个都是无可挑剔的大家闺秀,可见帝后二人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黛玉直接对皇后说,一切由父皇母后做主就是。反正她是看着每个女孩子都挺好的。
皇后听了直埋怨她太不操心,连唯一儿子的终身大事都这样做甩手掌柜。然后心甘情愿的把这件事揽到自己手里了。黛玉就只等着确定了人选之后喝媳妇茶,到那时候,也就是到了他们离开的时候了。
墨云昊的媳妇人选很快就确定了下来。是个书香世家出身的,家学渊源。如今祖父任文渊阁协办大学士,父兄也都在朝中占有一席之地。
确定了人选,接下来就是走六礼,等一切大婚的必要程序。
终于在今年九月初六,墨云昊成功地把新媳妇娶回家了。或者说娶回宫了。不是东宫,那是太子的地盘,虽然太子就是他父亲,更虽然太子墨璟天已经打算离开把地盘让给儿子了,但是到底还没走,而他已经成亲了,还住在东宫就不太合适了。但是皇上皇后又不舍得让他在外面开衙建府,就把朝安宫划给了他。朝安宫严格说起来已经不属于内宫的范畴,比较靠近前朝的地方了。本朝到如今还没有妃子被赐住朝安宫的,因此说起来也不算越距。
于是这一对继当年的太子大婚之后最受瞩目的婚礼就在朝安宫举行了。
黛玉坐在皇后下首,看着穿着喜服喜气洋洋扶着新娘的儿子,第一次深刻的、清醒地认识到,他们是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她似乎隐隐约约看到紫萱姐姐的影子了。看向对面的墨璟天,却发现他也正看着自己,心有灵犀的相视一笑,给别人留下一个相濡以沫的传说。
一年之后,墨云昊的媳妇已经在黛玉和皇后的帮助下在宫里站稳了脚跟,而且有惊无险的生下了墨云昊的嫡长子,墨璟天的嫡长孙,皇帝和皇后的嫡长曾孙。
而前朝,墨云昊已经完全接手墨璟天这些年留下的人脉势力,在朝堂上也越发的受人瞩目。皇长孙的名声已经打出朝堂,在墨璟天这个太子老爹慢慢隐退之后,成为朝堂新秀,由于受到了前后两任帝皇的亲自教导,他的有些观点和看法就连浸淫朝堂数十年的老臣都不得不赞一声周全有理。
而林家也已经壮大起来,虽然林如海早就告老致仕,推出了朝堂,但是下一代已经成长起来。林瑾成为朝中最年轻的尚书,而下面的林瑜、林珝一个在大理寺由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一个刚刚在去年的春闱中被点为一甲探花,被安排在翰林院做编书的活计。至此,林家两代,父子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