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没空宅斗-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来人的他,无比清楚当一个皇帝,尤其是当一个好皇帝是一件多么苦逼的事情。
  他对卫若兰的感情不是爱,但是却是不可替代无可或缺的占有欲。这种情感深到史陌无法容忍卫若兰和自己以外的任何人亲近。好吧,徒晖算是个例外,勉强能接受。所以既然史陌没办法回应卫若兰同等份的执着和爱意,那么就用自己这一生来回报卫若兰的情感好了。
  他会紧握着卫若兰的手,和他一起,给华夏打造一个千古盛世!让未来的华夏在没有屈辱的光明之中,傲立于整个世界!

    ☆、 第44章 贾琏5。1

      这是贾琏到了新兵营的第二个月。经过了一个多月时间的训练之后,马上就要把新兵打散,分到各个卫所去了。贾琏吃着已经吃习惯了的粗面大饼,心里却在合计自己会被分到哪个卫所去。
  贾琏在两年以前还不是贾琏,而是一个21世纪的普通人。因为事故死了之后,就变成了当时九岁的贾琏。那时的贾琏正因为在家学里和人打仗而被贾代儒跟贾史氏告状,罚他跪在院子里面淋了半宿的春雨而发烧。也许是因为贾琏体弱,所以直接就给烧没了。于是贾琏就成了现在的贾琏。
  要说贾琏为什么在家学里头打架?其实是因为有人出言不逊,先是对贾琏已故的母亲说了些不三不四的话,然后又把贾琏说的一无是处来衬托即将入国子监进学的贾珠的聪慧。贾琏一时冲动就把那人给打了。光打了那人不说,还在回家后对贾珠说了几句不好听的话。
  贾珠直接把这件事告诉给了贾史氏,而后又有贾代儒入府,告诉贾史氏贾琏在家学里殴打同窗,两厢一块儿,贾史氏就把贾琏给罚到院子里去跪着了。本来也只是希望贾琏受点教训,不要以为自己多精贵,竟然敢冲着贾珠吵吵。没曾想贾史氏忘了这件事,贾琏又堵着一口气不肯认错,直到下了半夜的雨,生生把个九岁的孩子给弄昏迷了,这才有人告诉了贾史氏。
  贾史氏一听,这事要是传出去,岂不是会坐定自己不慈?于是也没请太医,只是让人把过去的伤风药配了几付给贾琏送去了。得了贾史氏吩咐来处理这事的,自然是贾政的妻子王氏。王氏心里多少存着点心思,便使人拿了失了药效的几味药混入药材里,送去了贾琏处。
  因为没有对症的治疗,药物的效果也不好,所以贾琏一直也没退烧。直到贾赦不管不顾的请来太医为贾琏诊治之后,贾琏才在一夜之后退了烧。只是到了此时,贾琏的芯子已经换了。
  现在的初成为贾琏的时候,就接收了贾琏的情感。要说这个家里贾琏最讨厌的是谁,贾珠排第一,贾元春排第二。省下的人都是贾琏的长辈,之前的贾琏是个很懂礼貌和孝顺的孩子。虽然不喜欢一直对自己没有好脸色的贾史氏和贾政,也不太喜欢不怎么理会自己的亲爹,但是该有的礼数是一点有没少。
  贾琏在进家学之前,是和贾珠一起在单独请的先生那里念书的。贾琏比贾珠小了三岁,正是爱玩的年纪。而那个先生讲课的时候只顾着贾珠的学习进度,基本上就把贾琏当成不存在的人。贾琏人小,不会告状,上课又学不到他应该学的蒙学知识,所以渐渐传出了顽劣不堪的名声。
  这时候贾史氏发话了:“珠儿眼看着没几年就要去国子监读书了,琏儿又不喜欢这位先生,就让琏儿去家学读书吧!也好和亲戚们亲、香、亲、香。”
  说好听点,家学里的人是贾家亲戚家的孩子、是族人;说不好听点,就是一群打秋风穷要饭的。贾史氏直接就把贾琏扔到了那么个鱼龙混杂、没法好好受教育的地方去了。
  家学里到底还是有许多未开蒙的孩子的,所以贾琏反倒是把蒙学的东西给好好的学到手了。《诗经》、三百千、《声律启蒙》、《幼学琼林》都手拿把掐的学会了。可坏就坏在这里了!
  一次贾珠把其他家族的同龄人给领回家里,一群人在园子里以文会友。贾琏路过的时候,显摆了一下自己的学问,立刻就压了贾珠的风头。一个才六七岁的孩子,可以和比自己年长许多的人一起论对联诗词,可不就是出风头了嘛!结果第二天,贾琏就病了。再之后,贾琏只要在外面做了什么长脸的事情,就会大病一场。
  才七岁多的孩子,就因为这左一场右一场的病,闹了个“体弱易夭折”的名声。王氏很好的扮演了一个慈爱婶娘的形象,每当贾琏病了,就会去拉着贾琏的手说些似是而非的话,还灌输给贾琏“咱们这样的人家,用不着费那些个力气读书”的思想。
  尚且年幼的贾琏觉得王氏就像是自己想象中的娘亲一样温柔,所以也渐渐把王氏的话听进了心里,再也不愿意好好读书了。果然,不努力读书之后,贾琏也少生病了,越发的信服王氏说的“因为书读得多了身子才变弱了”的道理。
  可虽然贾琏对王氏很是亲近,对贾珠和贾元春却很排斥。究其原因,就是贾珠总是摆着兄长的架子训斥贾琏,尤其是在贾琏那次出了风头之后,贾珠更是每每见到贾琏就吹毛求疵的数落贾琏。而贾元春在一旁总是帮腔,好像贾琏真的做了什么十恶不赦大逆不道之事一样。
  现在的贾琏接手了这具身子之后,自然知道王氏那些个阴暗的心思还有那些话的真正意思。所以也想学着小说里的情节,霸气测漏的把二房一家弄出荣国府,要回荣禧堂。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贾琏本身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老爹贾赦除了在原来的贾琏快高烧而亡的时候发了一回威请了太医外,基本就是一个没用的人。贾琏想直接和贾史氏讲道理,说说长幼尊卑。贾史氏笑呵呵的听贾琏说完,就让人把贾琏给送到祠堂里去跪祖宗,期间也不叫人送饭,活生生让贾琏饿了两天。
  等出了祠堂,贾史氏才语重心长的跟贾琏说:“我都是为了你好啊!要知道,你珠大哥哥的学问是没得说的,将来科举入仕再加上你二叔和他舅舅的扶持,定会得圣人的重用。你自小就顽劣,没个定性不说身子也弱。将来你也只能依靠你大哥了!所以再不可说这些伤人心的胡话!要是伤了你大哥的心,你将来可怎么办?”
  卧槽!这种“我之所以要伤害你是为了你好”的理直气壮的态度,真的是震惊了贾琏的三观。而且还对贾珠一口一个“你大哥”!拜托,贾琏的大哥是贾瑚!那个掉进池塘淹死了的贾瑚!这是完全把贾瑚这个长子嫡孙给忘了是吧!虽然心里这么吐槽,但当时已经饿得头昏眼花的贾琏明白,自己要是不老老实实的按照贾史氏的剧本演下去,估计还会被送回祠堂去继续饿着,直到自己道歉认错为止。
  贾琏咬着牙给贾史氏磕了头,表示自己受教了,又去贾珠那里赔礼道歉。经此一事,贾琏明白,现在是不能和贾史氏讲道理的,他也没有资格和贾史氏讲道理。
  所以说,要想真正的翻身做主,唯有强化自身实力这一条路可以走!打定了主意,贾琏把书本重新拾了起来,开始努力的念书。
  为了避免自己会和原身一样,一有好成绩就生病,所以贾琏平日里的表现并不出彩。可避开所有人之后,贾琏却苦练书法、背诵各种书籍。偶尔还借着出门做耍的借口,去书肆之类的地方翻看题集。
  待到贾琏十岁,觉得自己火候可以了,不得已和贾赦摊了牌。言说自己过去只要于学问上有出彩之处,必然会大病一场,所以一年多来一直韬光养晦收敛锋芒,想要试一试参加小三元的考试。又因为恩荫的名额被贾珠占去了,回金陵考试又路途遥远恐出现什么变故,所以希望贾赦能走一下官面上的路子,让自己在京城合法参加小三元考试。
  贾琏对于贾赦看了自己好久之后才长叹一声说自己会安排好一切的表情很不理解。难道是发现他不是原装的贾琏了?也不像!那是为了什么呢?
  不管怎么说,贾琏低调的参加了考试,成为了一名童生之后,这件事情到底是被贾家人知道了。贾史氏在得到贾琏已经是童生的消息后,脸色再三变化,还是对自己的孙子贾琏露了一个好脸:“知道上进就好!”
  王氏的表现就直接得多,眼珠子冒绿光的看着贾琏不放。为此,贾琏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提防着王氏会动什么手脚。而在院试的前一天,果然贾琏身边的小子就替贾琏受难,吃坏了肚子。贾琏从这个小子开始拉稀就假装自己也吃了那些食物,那个小子之所以拉肚子是因为他没全吃下去,赏了些给这个小子。
  主仆两个折腾了大半夜才消停,只是那个小子之所以会消停是因为拉得没力气虚脱了,贾琏却是因为假装的。
  等到第二天早上,贾琏一脸惨白的跟贾史氏告了别。虽然王氏百般劝说“都这样了就别去考那捞什子的试了”。但是贾琏虚弱的用蚊子一样的声音回答说:“虽然我这身体忽然这样了,这次是肯定考不中了,但是既然已经把名字报上去了,就当是为了父亲的一片心意,也要走上一遭。”
  引得贾史氏对贾赦一通抱怨,用“想疯魔了竟然逼着儿子去受罪”之类的话把贾赦骂了个够。可是贾赦硬是梗着脖子不松口。最后看时辰差不多了,直接甩下一句“既然这么不待见我,我这几天就领着琏儿住外头,考完再回来”就走了。
  贾琏考试的五天果然是跟着贾赦住在外头的。每天换一个客栈,让王氏根本无法安排人手弄鬼。五天之后,贾琏回了荣国府就猫进自己的小院子不出来了。对外的解释是:贾琏这次估计是考不上了,所以心里受挫有些不愿意见人。
  

    ☆、 第45章 贾琏5。2

      这话传得多了,王氏也相信是真的了,所以也就不太在意贾琏到底考没考上秀才,又传了“咱们这样的人家”这样的话去说给贾琏听。贾史氏也赏了些东西到贾琏的院子里去,让贾琏不用执着于一个功名。
  两个女人对贾琏是这种态度,转过头却对贾珠严厉要求,叮嘱贾珠要勤奋学习云云。荣国府的下人们嘴从来都不严实,所以这事情也理所当然的被外头的人知道了。听了的人都忍不住摇头:没听说过哪家的长辈不希望自家孩子上进的,也不知道这贾家是怎么回事?
  放榜那日,贾琏的名字是实打实的在单子上头,成了个秀才。王氏积压的怒气一下子就被这瓢热油给浇得旺盛,立刻就安排了人下去。她必须按住贾琏,否则她的珠儿怎么成为这府邸未来的主人?
  几天后,贾琏出城给母亲上香告知自己得中秀才的消息。回城途中,被惊了马,整架车落到了护城河里。设计这一出的人,是知道原来的贾琏不会泅水的,所以被困在车厢里的贾琏就算从车厢里挣扎了出来,只要人群里安排好的人装模作样的下水救人,自然就不会有其他人多管闲事。而不会泅水的贾琏,也会因为这些耽误了的时间,彻底的“意外身亡”。
  原来的贾琏不会泅水,但是现在的贾琏会啊!当马车翻入了护城河,贾琏就撩开了车的挡帘向水面游去。结果眼看着就要到达水面,却被一个人生生拉住,把贾琏重新往水底拽。贾琏真没想到,王氏竟然想置自己于死地!
  在水中,贾琏知道自己才十岁的体格根本就无法挣脱这么个成年男子的钳制,所以也顺着对方的力气向下,到了面对男子触手可及的地方。既然对方想让自己死,那不反击就死定了!贾琏顺势把刚才抓在手里的固发簪子扎在了男子的脸上。男子一疼,忍不住张开嘴,结果把含在嘴里的那口空气给泄了。
  贾琏趁此机会向上游,终于露出了水面:“救命!救命!”
  围观的人一见刚刚下水的人没浮上来,倒是这个娃娃自己泅上来了,立刻就有人下水,把贾琏给捞了上来。贾琏此时,才安全了。
  从落水到出水,不过是几分钟的时间,贾琏却觉得自己好像经过了好几个小时一样。而且惊吓之后又安下心来,弄得贾琏四肢酸软、浑身无力。
  等到被阻在人群外的车夫和小子找到贾琏之后,就立刻带着贾琏会荣国府,理也不理贾琏说的“抓住那个最先下水救我的人”这样的吩咐,只当是在说胡话。
  到了荣国府,贾琏已经因为落水和惊吓开始发热了。接到贾琏没有淹死的消息的王氏,暗骂一声“小崽子命真大”,又让人去了贾琏的屋子里,在贾琏刚刚下了单子的药材里,添了一味十八反。所以贾琏喝了定惊退烧的药之后,病情反倒是更严重了。
  幸好因为贾琏的被之前反反复复的病喂药喂的伤了些脾胃,在喝第二碗放了十八反的药的时候,把药直接给吐了,有了短暂的清醒。
  贾琏此时想的是,贾家是不能再呆下去了。如今只是中了个秀才就要自己的命,将来那些手段更是会层出不穷防不胜防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今自己必须离开这么个吃人的地方。等自己有了足够的力量之后,再回来算总帐!
  首先,自己绝对不能再喝这药了。不说有没有被人动过手脚,单说是药三分毒,每日里就是没有病,也被这些药给喂出病了。再有就是,他要怎么离开?离开之后又能做什么?
  种种事情压在贾琏的心里盘旋不去,迷迷糊糊之间贾琏就又睡了过去。再睁开了眼睛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可贾琏的屋子里却没点上灯。床边的小几上放着一碗凉透了的药。
  略一合计,贾琏就明白,这是自己屋子里的奴才没尽心,自己出去耍了。又或者,是去找下家了。毕竟自己模模糊糊中,听到有人说了些“二爷到底不中用了”之类的话。
  往日里因为贾琏是主子,且还是男丁,这些奴才也不曾慢待贾琏太过分。自从贾琏跪了祠堂且贾史氏说了那番话之后,奴才虽没曾克扣贾琏的吃穿,但是心里的恭敬早就不剩下一二了。只是把自己的本分做好,从不多做一点儿。如今见贾琏被王氏请来的大夫诊治了之后,下了“不中用”的论断,一院子奴才的心思就都活泛起来了。
  贾琏该庆幸,若是那些奴才尽了心,把这么一碗不知是良药还是毒药的东西给自己灌进肚子里,恐怕他就真的不中用了。
  贾琏虽然因为发热而手脚无力,但是在自己屋子里走一走还是可以的。拿了一个不大的竹藤小箱子,把往日里的月钱、零散的铜钱、一个水囊子和几套贴身衣服放进去,箱子就差不多满了。然后贾琏把箱子放到了床下,自己复又躺回床上,手一挥,把小几上的药碗打翻在地上,惊动了院子里的人。
  几个近身伺候的,根本就没想到贾琏还会恢复意识,赶紧进了屋里。看见贾琏迷迷瞪瞪的喊着“饿”,也只是收拾干净了打翻的药,吩咐人端来些好刻化的粥来喂了贾琏,就又退出去了。也幸好没有哪个人想到再给贾琏熬碗药灌下去。
  待人都退了出去,贾琏也是脑子一热,怕迟则生变,直接换了一身素净点的衣服,背着藤箱子就出了自己的院子往角门走。途中倒是有惊无险的遇到几波巡夜的,但都没发现贾琏。
  路过大厨房的时候,贾琏刚吃下去的那些粥也消化得差不多了,就溜进去翻找了一下,果然找到了一小袋肉干和几个白面馒头。贾琏全都塞进了自己的藤箱里,奔着角门就出去了。
  也是荣国府的下人都太油滑。眼见着过了上半夜,看门的婆子小厮就都找地方睡觉的睡觉、吃酒的吃酒、赌钱的赌钱去了。一个角门没人守着,贾琏也就猫着腰把门打开一条缝子钻了出去。
  如今已经是后半夜了,贾琏顺着墙根就往北城门走,路上遇见一户人家院子里晾着几件半新不旧的衣服,心思一动,就收了起来,留下了三十多个铜板算作这几套衣服的资费。
  贾琏走到城门口不远的地方,就看见一辆夜香车。贾琏就算再怎么着急出城,也不会学小说里头钻夜香桶藏身的。只是略微算了一下时辰:既然夜香车已经快要出城了,这说明离开城门也没多长时间了。贾琏这点子时间还是等得起的。
  待到小半个时辰之后,城门果然开了。贾琏直接出了城门,奔着最近的镇子就去了。待到了镇子里,天也大亮了,赶忙找了个地方换上了一套半新不旧的衣服,,免得太招人眼。
  也是贾琏的运气,恰好就遇到了去边城贩酒的队伍。贾琏目前也没有个具体目标,就跟着商队的头目商量,让队伍带他一段路。双方说好了,不理贾琏的吃喝,只是带贾琏安全的去边城。贾琏可以坐在货车上,每天三个铜板的车费。
  贾琏人小嘴甜,说话又一套一套的。队伍里的伙计大多是不识字的汉子,知道贾琏识字之后,心里也有了尊敬。再加上贾琏没什么架子,还给那些久未归家的伙计们代写家书,在队伍里的受欢迎程度直线上升。
  商队走了半个月,到了北地,贾琏也想好该干什么了。都说“学成文武艺卖得帝王家”,既然王氏不肯让自己在科举上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