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一品夫人-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云装作没听见。

“北静王妃不过是说了一句话,日月双悬九重上,月现时分金乌坠。”黛玉复坐下来,支着手,正色说道。

宁云捻着腕上的绿松石链子。

又是日月双悬。

当日王氏可就是用日月双悬指代的太子礼王之事。

那么礼王以死,北静王妃此时说的日月双悬是指什么?

她还在想着,却听鸟雀之声,只见一只白鸽落在了窗柩上,黛玉取下鸽子脚腕上的纸条,递给宁云看了一眼,便起身唤雪雁进来。

宁云将纸条扔进了炉子里,“皇后娘娘手脚倒是不慢。”

黛玉转入内室,听见宁云的话,却是转而言它,“待会儿我们还是得去会会这个新上任的按察使的指挥使吧,天江卫的路子,到底不是正路子。”

作者有话要说:温馨提示,本文不是破案文……

☆、第44章 扬州知府

大运河于隋朝时开通;北达涿郡,今太子居所;南经扬州改道;贯通东西,南端最远可达江州;西端最远可达锦官城。

往日运河上都是沸沸扬扬,无比喧嚣,但是今日却是静悄悄的;水面波澜不兴,柳叶落入;居然看得见涟漪一圈圈荡漾开去,仿佛没有尽头;若是仔细听去;还能听得见南飞大雁偶尔的几声啼叫。

扬州知府姓裴,名之思,承平十八年进士及第,为江南大儒裴正声第四代孙,在翰林院呆了二十余年后,被先帝钦点为扬州知府,昔日百步成文的书生,如今已经是一个鬓发尽白的老人。

扬州是富甲一方,扬州知府也是肥差不假,但是毕竟这是维桢年间的江南,来了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不求能高升,只求能活到致仕的年数。

裴知府垂手站在码头上,不断的拿着袖子擦着汗,脸色隐隐约约有些许的泛白。

他当真是无比的懊恼,若是当日没有脑袋一热就出了京,而是乖乖的熬着年岁,恐怕他早就能在家里享享清福了。

他如今已经这般年纪,豪情壮志全被一年年的磨光了,心中唯一想的事情就是平安致仕,可是无论他如何小心,还是摊上了这么一出事。

要是当日……

远处的仪仗来到面前,喝道之声传来,也由不得他多想,裴知府抹了把汗,小碎步的从码头出来,来到官道上。

“下官裴之思率扬州府属官来此,拜过侍中大人,见过郡主殿下。”裴之思根本不敢抬头,只知道有人下了马车,来到他面前,他低着头,只能看见紫色的曳地长裙,更是被吓得把头低的更低。

晋朝崇尚儒学,对于女子虽然延续前朝三从四德,但是孟家毕竟改居东北多年,故执行的倒也不严。

虽然大多女子都是养在闺中,不轻易出门抛头露面,但是一旦顶着朝廷的名头,有了品阶,有了诰命,就算是不安于内,也不会有人太多的过问。

尤其这两个人还是太后,皇后面前的红人,如今皇帝养病,皇后太后两宫摄政,江南的一些清流人家虽然迂腐,但是都晓得朝政关系的厉害之处,自保还盘算不及,自然也不会白痴到去指指点点她们两人。

裴知府只能从心里觉得荒唐,在他的认知里,女人就应该在内宅里呆着,打理家务,绣绣花,就算是遇到了这种事,也应该等着由家里的长辈出面才对。

他和史鼎林海两人都算是交好,到时候也容易搪塞,谁知道早辰还没出门,就被人拦下,说是郡主要和侍中来运河看看,让他带着全体扬州府官员等着。

只听善化郡主笑道:“知府大人何须多礼,快快请起。”

“郡主且慢,”林侍中绕着裴之思走了一个来回,“如今运河是北上南下必经之地,至今百余年,仍然是经锦官城去西安唯一的一条水路,平时不过是漕运,但若是战时,这便是南方驻兵西去的最快的路。”

裴之思心一沉。

“想必知府比我更清楚这些,扬州是江南重镇,三省之府,昔日见父亲办公的时候,也是尽快发文,尽快处理,不过我倒是有几分奇怪,出了这么大的一件事,到底是船的问题,还是有人蓄意为之,这么多日过去,运河还是封着,知府居然还不能给我等一个交代,”林侍中说话声音轻,也不大,但是句句都让裴知府后背冷汗冒出,湿透衣衫。

“下官无能。”裴知府一咬牙说道。

善化郡主道:“你先起来回话。”

裴知府看她跟林侍中耳语了几句,心中更加踹踹,不知道两个人到底是在说什么。

眼前的这两个人,就直接决定了他日后的命运。

“罢了,先说正事。”林侍中施施然走到码头上,眺望了一眼碧波,却转而言它,跟善化郡主说道:“我最不喜欢枫树,秋天本是悲凉之日,被这红叶的喧闹一弄,反而是四不像了。”

善化郡主道:“古人悲秋伤秋,或是赋新词强说愁罢了,或是心中悲戚,就算是看着繁华似锦,想来也是无比的伤凄。”

“我倒是觉得,秋天乃承上启下,枯枝败叶虽然悲凉,但正是这份悲凉,才是不破不立的道理。”林侍中突然转过身来问裴知府,嫣然一笑,“我说的可是?”

裴知府淌了汗,觉得林侍中每一句话,都比冬日檐下冰棱还要冰凉刺骨。

“当日除了我们得船,还有谁家的船?”善化郡主说道。

裴知府这才出了口气,接过县承递过来的文书,试探的问道:“郡主是想都知道吗?”

“捡大户人家说来。”

“新来两广总督曹家家眷的船,金陵王家的商船,金陵薛家的船,还有便是文家的船,淮阴钟阁老家的船。”裴知府按照大小一一念来,偷偷的揣摩着两人神色。

“还有一语,下官不知道当讲不当讲。”裴知府说道,“当时在码头上,文家的管家和陈家的少爷打了一架。”

善化郡主一挑眉。

林侍中直接说道:“文家是江南四大富商之一,江南四大富商之首便是薛家,因为生意起于金陵,又是皇商,其余的是文家,陈家,还有就是曹家,自从曹总督中举之后,曹家不是很重视在江南的生意,江南就变成文陈之争,你之前没来过江南,所以你不知道。”说罢,远山黛眉轻轻一挑,“我说的可是。”

裴知府猛地想起来林侍中是林布政使长女,当日林布政使是从扬州巡盐御史提上去的,顿时握紧了手,扑通跪下道:“下官该死。”

他本来还存了轻视两人的心思,故意说半句,留半句,不曾想却忘了林侍中本就是出身江南的这件事了。

善化郡主微微一笑,道:“还好你是外臣,不过本宫倒是有几分的好奇,你是怎么当上的知府?一问三不知,莫不成是日日高卧,衙门虚掷?”她侧头看了林侍中一眼,道:“若当真是如此,知府大人你怎么对得起先帝对你的看重?先帝曾给卫次辅提了一匾,曰勤政通晓,至今还悬在家父书房门上,我当真是好奇,就连家父都不敢怠慢政事,你一介知府,倒是怠慢的心安理得。”

裴知府沉默,此时是越说越错,还不如是不说。

“听说你二子新进纳了门妾侍?”善化郡主突然话锋一转,“侍中大人可曾听说?这件事好玩就好玩在,这个妾,就是文老太爷的三孙女。”

“之后裴知府你就将扬州口岸的生意都给了文家?”林侍中戴的祖母绿耳坠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知府你可知道皇帝最恨的,就是官商勾结?”

裴知府吓傻了,连自辩都不会了,一下子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这这这……

这件事是背的别人做的,包括这文老太爷的三孙女进门,都是按照宫里的规矩,用灯笼照着,偷偷的抬进家门的,连爆竹都没放。

她们怎么知道的?

接着就听林侍中道:“来人,给我摘了他的官帽,若是这等人还留在任上,我当真是愧对皇后娘娘和先帝,得去凌烟阁里请罪。”

凌烟阁是晋朝历代皇帝画像所在,算是某种意义上的皇家祠堂。

裴知府早就吓得三魂去了七魄,只听是摘官帽待罪,便出了口气,二话不说自己把官帽摘了下来,痛快的跪到了后面,此时他只求能保住性命,别的什么都不敢奢求。

“侍中大人且慢。”突然有人说道。

宁云瞥了黛玉一眼,压低声音说道:“这人消息来的到快。”

黛玉略勾了勾唇,“倒也不意外。”

说话的人穿着红色三品官服,先悠悠然上前给宁云黛玉两人一行礼,然后毫不客气就说的:“侍中大人三思。”

余延珑乃永昌大长公主之子,倒也是功名出身,又是皇帝伴读,故此番是皇帝在病榻上钦点他当了按察使,知道了这个消息,卫后便授意了黛玉回江南,宁云自然也回了太后,找林太夫人过寿的由子南下。

“按察使请讲,我有何不足之处?还求您一一点出,我好回了皇后娘娘。”黛玉倒也不客气。

余延珑笑道:“点出不敢。”然后收敛了笑意,“侍中大人毕竟是女官,在宫中任职,教导公主,但余某记得,侍中大人并未在朝中担任实职,请问侍中大人是以何种身份除了裴知府的乌纱帽?我倒是从未听过。”

“若我没记错的话,除了御史中丞外,就算是首辅次辅要贬官,也得要回明了皇帝,请皇帝一一定夺才是。”余延珑笑道。

他自然有十足的把握。

裴知府是裴正声最喜爱的一个曾孙,他自然要出来替裴正声保下这个人。

更不必说,如今他家的生意全压在了裴家和文家的两根线上。

他更怕的是,到时候把不该说的事情牵扯出来,他们家可就是说不清楚了。

“你这番话,是替他说话,还是替你们家的生意说话?”宁云突然开口。

余延珑脸色刷的一变,但是勉强压制住了惊讶,“郡主说的是什么?我怎么有些听不懂?”

“我说的话你听不懂吗?”宁云笑道,“我什么意思,想来您是最清楚不过,我记得大长公主今年刚修了一个院子,叫什么金陵春,想来也是花费不少吧。”

余延珑有些沉不住气,道:“你一介女流,不在后宅绣花,不知道三从四德,不知道相夫教子,出来抛头露面,有违妇道,早该被沉塘,此时竟然还敢含沙射影,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余家一门忠良,被你这般抹黑,我要去凌烟阁跪先帝去。”

宁云抿抿唇,看了黛玉一眼,没有笑出来。

黛玉本是坐在一侧,听见最后一句,险些呛着。

宁云强忍着没笑出来,道:“你非我父兄,也非我未来之夫,何来三从四德?何来相夫教子?再者,本宫乃是郡主,宗室之尊,就算是嫁人,我是君,夫家是臣?敢问您想让我从谁?”

“还有,你说我牝鸡司晨,抛头露面有违妇道……”宁云转头看了黛玉一眼,“侍中大人听清了?”

“蛮清楚的。”黛玉悠悠的品着茶,“皇后娘娘说要广开言路,想来余家一门忠烈,这句句金口良言,自然是要落入起居注里去得。”

“那就这般回了皇后娘娘和太后娘娘,您余按察使说两位娘娘牝鸡司晨,应该沉塘。”宁云略一扬下巴。

余延珑差点跳起来,他险些一巴掌扇过去,又想起两人都是宫中重要人物,最后一巴掌生生的落在了自己的脸上。

“本宫没有怪罪你的意思,不必如此。”宁云忍俊不禁,直接落井下石。

作者有话要说:小黛蓄力中……

☆、第45章 暂理南

余延珑险些想一头撞死。

这时候黛玉突然开口道:“敢问余按察使一句。”她悠悠然起身;“我不过是说将裴知府的乌纱帽除了,待回过两宫;皇帝后由圣人和娘娘定夺;您是从何处听说我越俎代庖,要将裴知府免官?”

余延珑毫不客气的说道:“自然是你……”他突然语塞。

黛玉确实是只说将裴知府的乌纱帽除了;每一个出京的虚官实官只要是四品以上,就都有权利暂停裴知府的官职,之后回京报备再做定夺。

不过一般出京的钦差都是由御史中丞担任;他说是免了官帽,多半都是等价于了免官;谁会抓着字眼去死揪?

余延珑本来还得意洋洋,以为终于拿住了两人的把柄;到时候去参上一本;看谁拦得住?正是两全其美的打算,不过现在他想拿跟绳把自己吊死算了。

到时候黛玉宁云两人反咬一口,就是他无理取闹。

谁让他不过大脑,直接就冲了出来。

但是他也是聪明人,见过宫中朝野血雨腥风,尴尬的笑了笑,刷的一下打开折扇,这天怎么这么热?不都是九月份了吗?汗水不自觉的沿着脸流下。

“倒是我唐突了。”他一拱手,“两位大人有大量,想来是不会和下官计较吧。”

黛玉打量了余延珑,神色有几分捉摸不定,片刻突然说道:“原来你是明知道我没有,却要血口喷人。不过既然你说我越俎代庖,想要参我一本,去凌烟阁跪先帝,我要不坐实了此事,岂不是枉担了虚名?”

她看着扬州府的官差,道:“我今天还非要罢了裴知府不可。”

余延珑正中下怀,道:“放肆,什么人给你的权力?黑白颠倒,到底是妇道人家,明知故犯可是罪上加罪,来人……”

宁云突然从袖子里掏出一个明晃晃的卷轴,明黄的刺眼,“此乃上意,着江南三省百官,浙东两按察使接旨。”

裴知府和余延珑相视一眼,他们知道这是圣旨,虽然不愿意,但还是勉勉强强的跪了下去,这些人跪了,后面本来就是观望着几人吵架的官吏自然是跪之不及。

“着侍中林黛玉暂摄三省政事,统御两浙按察,权同御史中丞,见其如本宫亲临,遇事可便宜行事。”宁云念道,笑眯眯的看着余延珑脸色变来变去,“要不要仔细看看,此印乃御赏,为太后亲用,此印为凤仪,为凤仪宫正印,按察使大人您还有什么问题?”

黛玉眉头略微一皱,瞥了宁云一眼,片刻掩下浮上脸庞的情绪。

—。文。—到底在宫里这么多时日,早就学会了不动声色。

—。人。—扬州府的官吏傻了眼,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书。—裴知府看着余延珑,抑制不住自己,身子微微的发抖。

—。屋。—余延珑猛地握紧了手。

黛玉浅浅一笑,道:“想来两位是觉得,这道旨意是皇后娘娘写的,太后娘娘发的,自然是算不得数。”

“哦,我忘了。”宁云笑着走到余延珑面前,压低声音道:“您说皇后娘娘牝鸡司晨,自然不愿意认可这道旨意。”她一转卷轴,直接翻过来,在余延珑面前一晃,“可是看清楚了?上面正中一印可是玉玺,皇帝和皇后娘娘作为夫妻,是万民父母,两人俱为一体,敢问您还想说什么?”

“我看,是您想被参上一本。”宁云笑道。

“不敢不敢。”余延珑一施礼,“是下官冒昧了。”

黛玉看也不看,根本就不想再理会这两个人,径直往码头旁边驻守的天江卫属官那里走去,问道:“船可是打捞上来了?”

天江卫的一个千户一拱手,“回侍中的话,请郡主侍中这边来。”

“有劳了。”

宁云连忙跟了过去。

天江卫到底是比肩前朝锦衣卫东厂的存在,运河水道之广,往来船只之杂,尚且能在几日之间的功夫,将两艘船给打捞上来,用架子架着,落在了码头上。

“早知道就换小船走了。”宁云看着两层的大船,从码头看过去不仔细的去看根本看不见船尾,如今不知道是为什么沉,也不敢轻易让人上去,她前生虽然生活在江南,但是也是大家闺秀,怎么也没见过船只的构造,只好绕着码头走了一圈又一圈,就是看不出来什么所以然。

“你们有没有会水的?船底可是看过了?”黛玉问道,“但凡是进水的沉船,想来都是因为船底漏水。”她跟宁云嘀咕道一句,“所幸还是大不幸中的万幸。”

千户一拱手,派人下去查。

宁云知道黛玉说的是还算是幸运,没有什么太多的伤亡。

“万幸什么,不是杜十娘,如今也当了一把杜十娘。”宁云无奈的看着船,“要说一艘出问题也罢,算是运气不好,但是这两艘,怎么可不是巧合。”

黛玉凝着眉,“世间哪里有那么多的巧合?这不知道这是冲着谁来的,是你我,还是你我的父亲。”

她突然岔开了话题,“你手里怎么会有皇后娘娘的授意?”

黛玉一直觉得,宁云是太后那边的人。

宁云嫣然一笑,“我什么时候说过,我的忠心是献给太后娘娘的?”

“原来如此。”黛玉恍然大悟,略勾唇一笑,“郡主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倒是令人佩服。”

“我知道皇后娘娘于你也算是有知遇之恩,你自然是站在皇后这一边,但凡是人,就有自己的感情倾向,我不评价你的所为,你就不要反过来说我。”宁云笑道,但是神情严肃了几分。

“你父亲是先帝门生,书香门第又是纯臣,在朝有定国侯,在外又是当得布政使,林家是清流人家,又是前朝故旧,只要不是什么谋逆的大罪,不会有人去找你们的不是,但是我就不一样,我父亲是武将,又是四王八公出身,京城功勋门第根系盘综错杂,四王八公乃圣人亲信,但是早被先帝所猜疑,你以为我愿意趟这趟混水?”

宁云或多或少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