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鉴赏大辞典 (下)-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凤栖梧
 
                 王庭筠
 
  衰柳疏疏苔满地。
 
  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
 
  南去北来人老矣。
 
  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
 
  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
 
  王粲登临寥落际。
 
  雁飞不断天连水。
 
               王庭筠词作鉴赏
 
  全词抒发了作者的思乡恋乡之情,对仕途的失意,怀才不遇的郁闷情绪也有新宣泄。
 
  首句描绘出一片衰微荒凉的景色,暗喻词人却抑郁的悲凉的心情。在文学作品中,从来是“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衰柳本就引人寂寥,更何况青苔满地!羁旅他乡的词人面对如此凄凉荒野,越发恋念故土家人。他“用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抒发这种情结,使人感到极浓重的哀愁。“十二阑干”是家中的庭院回廊,也代表家人的温馨。乐府古题《西洲曲》有“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之句,作者显然在思念着娇妻爱子。“故国三千里”,家乡多遥远。此句可见唐代张祜之《宫词》。原作为:“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本是抒发宫女背井离乡,禁锢深宫,长期不得与亲人团聚的孤苦情节的。作者深感自己的身世与宫女命运有相通之处,明写三千里,实指二十年。想到自己宦游一生,南北奔波颠沛,垂垂老矣,矣“字饱含感叹与无奈。南句借用了杜牧诗句”南去北来人自老“,说不尽的辛酸。”短亭依旧残阳里“述说着欲归来能归的愁思。古制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可供旅人休息,也供亲友送别用。”依旧“道出物在人亦在,是啊,韶华已逝,生命如残阳,而自己依旧人在旅途奔波劳碌。
 
  “紫蟹黄柑真解事”句用典。方岳诗云:“白鱼如玉紫蟹肥,秋风欲老芦花飞”,黄庭坚句:“尘思黄柑洞庭霜”都是秋令节物。同时词人又活用晋代张翰睹秋风起思故乡的佳肴美味莼羹鲈脍而辞官归里的故实。显然词人思归还有其深层次的内容。决心仅限于思乡、思家乡之美味。“王粲”句中“寥落”二字语意双关,既写王粲又写自己。汉末王粲羁留荆州,不为刘表看重,因此“登临寥落”的是乡愁,更是自己的怀才不遇。词人的文章不受全章宗的欣赏,不久因罪免职,后仕翰林修撰。承安元年(1196)又因赵秉文上书事牵连在内,被杖六十,解职,后又被贬为郑州防御判官,任途坎坷,“寥落”不下王粲。思归之情也不弱于王粲。结句“雁飞不断天连水”如一幅水墨画,把思归的情怀表述得深沉辽远,绵绵不绝。宋代陆游诗云:“自恨不如云际雁,来时就得过中原。”词人自恨不如云际雁的慨叹表达了更深沉的思想情感。
 
  本词的写作特点是情景相生,以情衬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全词句句有景,句句有情,反复吟味,愈感诗情画意。另一特点是词人工于用典,使词意更加含蓄丰盈。
 
                ●谒金门
 
                 王庭筠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
 
  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
 
  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王庭筠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闺怨的词。选材虽传统,但由于作者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及思妇的情感表现得极其凄婉深刻,因而令人震撼,百读不厌。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表现了闺中人急迫盼望丈夫归来又极其失望的心情。在我国民俗中以喜鹊鸣叫为吉祥。“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喜兆,故谓灵鹊报喜”(《开元天宝遗事》)。“几”极写闺中人的惊喜,失望、复惊喜复失望。久守空房、孤寂的少妇是多么的深情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啊。双喜鹊的双字极好地衬托出少妇的孤单,真是人不如禽。“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假设旧愁可以忘记,即使旧日的愁苦都忘掉,眼前被引起的新愁烦又多得没有地方容纳了。“着”多解,这里当安置、容纳解。与该句句式相同的如北宋失调名词“苦恨春醪如水藻,闲愁无处着”,吴淑姬《小重山》词“心儿小,难着许多愁”。其中的“着”均为安置之意。(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用委婉曲折的设问,把内心的悲凉苦楚表现得缠绵绯侧淋漓尽致,堪与辛弃疾《念奴娇》的“旧恨春江流不断,旧恨云山千叠”相比美。
 
  过片描写了景物。“瘦雪一痕墙角,专子已妆残萼,”墙角的梅花凋谢了,孤零地沾在那里;几粒青而又小的梅子妆点着花的残萼。明显的暮春景色意味思妇的惜春自怜。雪,指白色的梅花,用“瘦”来形容如雪梅花,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的凋零衰败。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赞扬作者“字新”欣赏其“瘦雪”的形容。“一痕”即写孤独,又蕴含空漠无依,“墙角”是环境的冷落,也是女主人公的写照。青春而逝,红颜将老,恰如流水年华一去不再,触景伤情,其内心深处的悲凉、无助无奈跃然纸上。“不道技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写景抒情,总括全篇,承上作结。目前已是败花残枝,光秃秃的枝上已无花可落,寡情的东风却依然逞凶肆虐,继续摧残着孤寂无依的梅树。
 
  本词上阙重在心理描写,对闺中人的深沉挚受、痴情盼望的刻画极其深刻。下阙重在景物,以花喻人,贴切自然。艺术上达到极高境界。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评价王庭筠不同于一般金人词风,“间河幽峭之书,绵邈之音”《谒金门》是词人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完颜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完颜?q(1172…1232)本名寿孙,字仲实,一字子瑜,号樗轩老人。金世宗孙,越王完颜永功长子。“天资雅重,薄于世味”(《中州集》卷五),累封密国公。天兴元年(1232)蒙古军攻金者汴梁,围城中以疾卒,年六十一。《金史》卷八五附传永功。博学有俊才,喜为诗。平生诗文甚多,自删其诗存三百首,乐府一百首,号《如庵小稿》诗词赖《中州集》以传。周泳先《唐宋金元词钩沉》辑为《如庵小稿》一卷,凡九首。元好问推为“百年以来,宗室中第一流人也”(《中州集》卷五)。多写随缘忘机、萧散淡泊意绪。
 
  况周颐称其“姜史、辛刘两派,兼而有之”(《惠风词话》卷三)
 
                 春草碧
 
                 完颜
 
  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
 
  底事胜赏匆匆,正自天付酒肠窄。
 
  更笑老东君,人间客。
 
  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
 
  望中倚栏人,如曾识。
 
  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
 
  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完颜词作鉴赏
 
  乍看,这似是一首伤春的词,细玩,则不难看出这实则是一首借伤春入笔,抒发词人对“故苑春光”无限怀念的抒情词。他的伤春,不仅仅是感叹春光的流逝,而是寄寓了词作者对往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昌明盛世的深切怀念。
 
  金后期,受蒙古压迫,不得不迁都于汴梁,往日繁华的故都燕京,已变得荒凉萧条,昔日的歌舞升平,繁华似锦,正成过眼烟云,只有留存在记忆中了,这才是词作者伤春的真正用意。他虽然在政治上不得志,但依然有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虽然他为国家的前途而忧心如焚,但迫于形势及朝廷的猜忌,却也不敢直白地表露自己的心迹,只好以伤春为引,寄寓自己的无限感慨。了解了以上背景,再看这首《春草碧》,自当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上片抒发伤春的情感。首句十五个字,写出了几番风雨过后,白花洞,春色逝的凄凉景象,词人触景伤情,思绪联翩,无限怅惘涌上心头,由春光的流逝,想到了美好岁月的不再,不禁悲从中来,不能自己。起句“几番风雨”,点出春光不再的原因,“不见”二字,道出词人对春光的寻觅与留恋,当那嫣红的海棠与如雪的梨花确实已“不见”时,无限的惘怅便自然而然地涌上了词人的心头。他是多么希望仍然能够看到那“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生机盎然的景象啊,但却终是“不见”。因此才有了后面“底事胜赏匆匆”的问句和“酒肠窄”的自怨之词。“更笑老东君,人间客”。因春之消逝而嘲笑司春的老东君象是匆匆来去人间的过客,转瞬即逝。明明是无尽的惘怅与留恋,却偏偏用了一个“笑”字来传达,所谓强颜欢笑,读来更是让人心酸。
 
  下片,转为剖示词人的心理情态。虽然是胸中愁肠百结,但幸有新翻的笛曲,酩酊大醉后的信手挥毫,以及那醉望中的“倚栏人”,似还可以帮助词人荡除心中的烦恼与忧愁。然而,“倚栏人”却只是“如曾识”,似曾相识的“倚栏人”怎能看做是知音,长夜对话,以慰愁怀呢?值此春色已逝之时,词人心中那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失望之水熄灭了。
 
  “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阵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则是点晴之笔。道出了昔日燕京今日的荒凉与故苑后宫今日的萧条。句式凄绝哀婉,道出作者的国势不振,国家的衰亡而无限感伤。在国家危难之时,词人追忆往日的繁荣昌盛,感叹盛世的不再,心中不禁悲凉无限。这也是他伤春的真实用意。
 
  全词意境清幽,语言浅近,虽淡淡着笔,言外却有无限感怆,读来意韵绵长。
 
                ●朝中措
 
                 完颜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
 
  霜清玉塞,云飞陇首,风落江皋。
 
  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
 
               完颜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感今追昔之作,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此类作品,并不拘泥于一时一地一物,而是笔势跳跃,地域转换涉及颇广,古今上下,纵横多变。既表达了作者内心澎湃激荡的感情,又是刻意而为的婉转的笔法。因为词人虽然忧念国事,对金朝衰势焦灼悲苦,但迫于政治环境的险恶,此种心情,却不敢直接表白,只能委婉地透露,故在此词中用典颇多,但其用典浑化无痕,意深而笔曲,颇为耐人寻味。
 
  上片首句以灞陵古道起,气势颇为宏大。灞陵桥,即霸桥。《三辅黄图》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此处以此地起首,当然不是写离别,而是幺面怀英雄业绩之意。因为在历史上,这一带曾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涌现出了众多威名赫赫的英雄人物:雄才大略、一统中华的秦始皇、“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的汉高祖刘邦;汉初功臣萧何,韩信、张良;汉武帝时的封疆大将卫青、霍去病、射虎南山的飞将军李广,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等等,他们在这里都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事迹。词作者由古迹“灞陵桥,想到了这些英雄人物,又不禁联想到金朝国势衰落,却无人能象这些英雄那样,担当起挽救国家于危亡中的大业,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故有”诗兴与秋高“句。”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虽是化用苏轼《念奴妖。赤壁怀古》”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句,但却毫无突兀之感,实在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既抒发了他追念前代英雄豪杰的真情实感,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国家缺乏栋梁之才,不知前途如何的深切的忧虑。
 
  下片,沿上片起首之意,依然以地名入词。玉塞,即玉门关,又称玉关,“霜清玉塞”意玉门关外,霜清月冷,“云飞陇首着,风落江皋”则更显凄清。
 
  后两句,出自南粱柳恽《捣衣诗》“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这三句都是写秋景,皆对应了上片“秋高”二字。同时也婉转地表露了作者的生活窘况。《金史》本传曾载词人“客至,贫不能具酒肴。”可见,此三句不同地域的秋景描写,也未尝不是作者孤凄,愤懑心境的曲折表露。后两句“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则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及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诗句,充溢着强烈的感伤之情,表达了词人对故都燕京昔日繁华、昌明盛世的深切怀念。往日国家兴旺,才人辈出,而今冷落凄凉,缺少栋梁之才;两相对衬,词人是多么的焦灼,心中的悲愤、忧虑向谁倾述?读罢此句,那种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忧思宛如感同身受。叹寥寥数句,能达此立意,也使我们不能不承认,作者是个极具才华的词人。 


 

                                                        


王礀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王礀(?…1203)字逸宾,一作逸滨,先世临洺(今河北永年)人,徙家汴梁(今河南开封),遂以为籍。博学能文,不就科举。家无担石之储,宴如也。明昌中,故相马惠迪判开封,以德行才能荐礀,为鹿邑主簿。乞致仕。泰和三年卒。《金史》无传,事见《中州集》卷四。赵秉文尝集王礀及党怀英、赵沨、路铎、刘昂、尹无忌、周德卿七人诗刻成《明昌辞人雅制》。词存《浣溪沙》一首,或作于荐授鹿邑主簿时。见《中州乐府》。
 
              ●浣溪沙·梦中作
 
                 王礀
 
  林樾人家急暮砧。
 
  夕阳人影入江深。
 
  倚阑疏快北风襟。
 
  雨自北山明处黑,云随白鸟去边阴。
 
  几多秋思乱乡心。
 
               王礀词作鉴赏
 
  写思乡的词,古往来今真不知有多少!然而金人王礀的这首《浣溪沙》不但没有模仿的痕迹,而且明显地表现了自己的独到之处。李白的思乡是在静夜,所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杜甫的思乡是在深秋,所谓“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王礀的思乡却不在夜晚,也不值深秋,而是梦中,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种典型环境的选择,不能不说别具一番特色。
 
  这首词记的是梦中所见,词中没有过寻的铺阵和渲染,用近于白描的手法,着眼于梦中的景物,写来亲切感人。全篇初看似乎全为写景,仔细玩味,又觉实则句句关情,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深挚细腻的思乡情怀。
 
  从词的内容上看,起首二句首先为我们指摹了一幅动着淡淡乡悉的水墨画:暮霭苍茫中,几幛农家村舍掩映在片片浓郁苍翠的树阴下,袅袅的炊烟此时也渐渐地升起来了,清澈的江水绕着小村缓缓地流过,江边传来村妇阵阵急切的捣衣声;夕阳的余晖愁洒向江面,点点的波光中,帆船渐行渐远,只有三五隐约晃动的人影迈向归家的小路,他们大概就是暮归的渔人吧?这是一幅多么悠闲恬静的乡村暮色图呀!
 
  久未归去的家乡现在大概就是这样的吧?“”倚阑疏快北风襟“,在这静静的暮色图中,此刻正有一人,倚着栏干,凝神伫立,默默无语,任凭北风吹起了他的衣襟却浑然不觉。此刻他在想什么?是否被这眼前的图画引起了一缕淡淡乡愁?异乡的游子啊,此刻只能梦回故乡!
 
  如果说上片描绘的是一幅静穆的画面,那么下片则由静至动,进一步描摹倏忽万变的梦境。“雨自远山明处里,云随白鸟去边阴”意思是夕阳西下,忽然山雨骤来,顿时刚刚还被夕阳的余晖所照亮的天际变得一片黑暗,鸟儿纷纷入巢,云儿也被黑暗所渐渐淹没,人们也已回到了温暖的家,一时间,天地间只剩下仍旧凭栏远眺的游子,独自面对忽至的风雨,思念远方的家乡和亲人。至此,虽仍是写景,但却句句是情,处处寓含着旅人的乡愁别绪与孤单寂寞。此时当真是“几多秋思乱乡心”了!较之李白的‘举杯浇愁愁更愁“更别具一番隐忍婉曲的愁滋味,读来不禁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便充盈着全篇的乡愁,更添一层惘怅。这最末一句,即是总领全篇的主线,又使感情的积蓄达到了高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