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香港教父-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本书有直接关连的是,罢工委员会设立了工人武装纠察队,维持秩序;同时派出纠察队检查香港来往关口,防止走私。

由于广东方面断绝了对香港的食物供应,使两地的差价十分悬殊,香港各堂口看准了这个有利可图的机会,开始了疯狂的走私,对此,罢工组织深恶痛绝,彭湃、周恩来等人走上街头发表演说,声泪俱下地力陈工人为国家尊严、民族利益,忍饥挨饿,付出牺牲,在这种时候居然还有一少撮民族败类借机发财……于是加强纠察队,对香港实行严格封锁,人员、船只,只许进,不许出,查出走私,严惩不贷!

可怜莫启青的大批军火恰恰碰在这个关卡之上,无法启运……闲话休题,书归正传,莫启青的军火停留在广州运不过来,也等于说“和安乐”指望活命的钱化为乌有……屋漏偏逢连阴雨,由于大陆对香港的封锁,物价飞涨,本可以撑十天下去的钱,最多只够七天开销……人,生存是最要紧的,到了这节骨眼上,陈百威一咬牙,下决心对留守的市民实施大规模的“抢劫”。

这样做是迫不得已的,陈百威清楚,一旦自己加入了“打劫”者的行业,在江湖上就是终生的污点,到将来,哪怕再有钱、再有势力,都上不了台面——无法得到英女皇的封爵。

现在已经顾不得这许多了。

6月18日,由于《中国新闻报》刊登了英国制造“五卅惨案”的消息,被港督司徒拨下令查封。

就在这一天,“和安乐”的“探子”听到一个好消息——“和义堂”的彭昆趁着军警把精力用在制止罢工,对市民实施大规模的“洗劫”。

听到这消息,陈百威立即召集堂口头目研究,如何步“和义堂”的后尘。大家一致认为,现在最好的办法是假冒“和义堂”人员,在湾仔、筲箕湾以外的地域“洗劫”……陈百威的想法与手下一样,现在由他们说出来了,便顺水推舟道:“既然大家都这样说,我也只能少数服从多数。”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不暴露堂口的身份,陈百威又把探子叫来盘问:“你有没有打听到彭昆的人是采取什么方式洗劫?”

探子回道:“小的打探得十分仔细,这些天司徒拨启奏女皇陛下,调来了大批军警天天在街上巡逻,荷枪实弹、镇压罢工工人,那些市民们吓得不敢出门,好多主妇没有自来水,彭昆于是突出奇招,命令手下出动替市民挑水,每担水一块大洋。”

文贵摇头砸舌:“亏彭昆想得出来,一担水的钱可买五十斤上等白米,这大概是世界上最贵的水了。那些家庭主妇不肯给怎么办呢?”“探子”说道:“不给就砸东西,还扬言要报官,赖她家里人是罢工领袖,这样一来,哪里还敢不给?”

陈百威点头:“还有吗?”

探子:“彭昆还想了一招,叫‘代客购物’,也是利用一般主妇不敢外出的心理,说只要对方开列清单,油盐柴米,均可代购,且声明货到才收款项,将一些东主不在家的店铺砸门而入,或打伤店员强抢硬夺。然后将抢来的物品送货上门,收取货款之外,还另加一笔服务费。”

傅灵华赞道:“彭昆也真亏他想的出来,够绝的了!他的脑瓜就是聪明!”文贵一听傅灵华夸彭昆,十分不舒服,鼻子一哼:“什么聪明?不过心狠手毒罢了!”

傅灵华道:“心狠手毒也只有他才毒得出来。”

文贵道:“照你的说法心狠手毒也是优点?”

陈百威说:“好了,不要争了,下去马上布置,先去分头踩点,明天开始行动,千万注意要用彭昆用过的招数,最后有意无意地向市民透露你们是‘和义堂’的人员,听清楚了没有?”

“清楚了!”众人答。

“清楚了就下去布置,不要再耽误了。”

众人离坐,文贵过来问道:“堂主,依我看不必踩点了,应立即行动,恐怕其他堂口也跟着效尤,俗话说‘早起的鸟有虫吃’。”

陈百威觉得有理,于是又吩咐道:“依文军师的方案,分小组统一行动,所得财物原则上充公,为了鼓励弟兄多抢多捞,给三分之一的提成。”

自即日起,“和安乐”加入到洗劫市民的行业里,几天功夫,堂口便搜刮到两万大洋,解了燃眉之急,维持了堂口的正常开销。

有了发财的机会,其余堂口亦不甘示弱,紧随其后。当时除了有名的“和安乐”、“和胜和”、“和利和”、“和群乐”、“和利勇”、“和联胜”、“和合群”、“和合义”等等之外,和字头的还有不少,香港江湖史上,将这段故事称为“三十六和大发罢工财”。

各堂口发财上了瘾,到最后几天没有忌讳,不分昼夜全体出动,最高收入每天一人达二百元之多,按当时的币值,几乎可购买四两黄金。

省港大罢工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民族活动,工人们提出了“坚持到底,勿擅让步”的口号,誓与英帝国主义抗争到底。

司徒拨为了阻止罢工,绞尽了脑汁,软硬兼施都不能凑效,最后决心挺而走险,一边把驻中国各港口的英国军舰全部调到香港,一边积极督促英女皇对中国进行武装干涉,一时间,香港上空风云变幻,黑云压城,战事一触即发……处于此种情景,香港的黑帮组织沉不住气了,都不同情度地做出反应。

表现最明显的首推莫启青,他走私的货物大多数都是在大陆购货、或大陆倾销的,担心长此下去给“三山会”造成致命的打击。

这一天,他领着雷进拜会陈百威。

双方落坐,莫启青品了一口茶,赞道:“好香的茶——百威兄,你听到风声了么?”

陈百威问道:“什么风声?”

“司徒拨组织了什么公民大会,以大会的名义致英国政府,要求出兵广州。”

陈百威点头:“我知道,事隔几天,又组织第二次公民大会,陈述只有进攻广州,才是解救香港的最佳办法。”

“所以,”莫启青道,“这场战争恐怕是避免不了了。”

陈百威叹道:“是呵,近些天我正考虑这问题。不知莫堂主有何高见?正想听听。”

“高见谈不上,我也想听你的呢。”莫启青笑道,“我个人认为,香港一旦打起来,我们的前途堪忧,就算不打,长此僵持下去,香港的市民全被我们这些堂口榨干了,再不会有什么油水。”

陈百威道:“正是。现在商业全部停顿,全港关门闭户,香港变成了‘臭港’、‘死港’了。”

莫启青:“工人的势力真是不可估量,所谓墙倒众人推,罢工一开始,九天之内,邮局、银行、酒店,茶馆、菜场、修造船、电车、报馆、印刷局、轮渡、屠宰场、饼干面包店、牛奶房的工人和店员都参加了罢工,连外国人雇用的仆人、厨师、园丁都不例外,司徒拨想办法派人到菲律宾、越南、印尼用重金招募工人,真是杯水车薪,工厂开不了工,反过来这些人又成了累赘,组成了外国黑帮。”

陈百威叹道:“这就叫‘众怒难犯’。莫堂主,还是谈谈我们的出路吧。”

莫启青:“无事不登三宝殿,莫某正为此事拜访陈堂主。”

“原来莫堂主已经是成竹在胸了。”

“不敢。现在两地封锁甚严,但越是严,利润越大,好多堂口都已经先干上了。”

陈百威摸着下巴,这些天他也一直在想这问题,只是自己没有像样的船只参与走私,速度慢了,最易得被工人纠察队抓住,当民族败类处置。恰好莫启青因担心一两年英中双方解决不了问题,加之泰国那边金雄坚持要货,也不得不挺而走险了。因担心自己一方的力量有限,有意拉“和安乐”入伙。莫启青的借口是邀陈百威过大陆去走私食用物品,无偿借船只给他,条件是双方心须同去同归,不得甩开另一方单独行动。

这对陈百威来说,表面等于捡了一个便宜,其实这是莫启青在无偿雇用他做保镖,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陈百威最担心的是对内地线路不太熟悉,因此问道:“最近这段时间你一直没有过去,情况熟不熟?”

莫启青说:“不瞒你说,大陆方面我有十足的把握,担心的是香港有些堂口心怀嫉妒暗中搞我。”

陈百威:“‘大陆方面有十足把握’,此话怎讲?”

莫启青端起茶,得意地望着身边的雷进。

雷进道:“我们堂主在广州多年,根深蒂固,有一张关系网,各方面都有人。”

陈百威放心地点了点头。

莫启青喝了口茶,把杯放归原处,抹着嘴说道:“关系太多也没用,关键是要能帮忙、帮得了忙。这些天我虽没做生意,但也联系上一个很有名的人。李福林你认识吧?”

陈百威摇头:“没见过,名字如雷贯耳,听说他是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

“正是。”莫启青道,“说起来他是广州一霸,最有势力的军阀,他的手下都是民军、土匪收编过来的,算是珠江三角洲的土著部队,地形熟悉,现在又负责据守广州,可谓如鱼得水,没有去不了的地方、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莫堂主是怎么和李福林认识的?”

莫启青道:“这世界只要有利可图,哪个空隙没人钻?为了扩弃实力,李福林需要到处筹钱,恰好我曾在他手下哪里购过一批军火,这次我亲自去了一趟广州,直接会晤了他。李将军很爽快,说如有什么需要帮忙尽管开口。我就说现在江面上、各关口都查得很严。他说怕个球,老子陆上、水上哪里去不得?纠察队还要听老子指挥!他还叮嘱,具体的事要交给手下去办,做为头面人物他不能出面,万一出了事,再出面跟廖仲恺、胡汉民说情。百威兄,有了李将军的支持,我们还怕什么呢?”

陈百威更放心了,为了与大陆方面保持联系,他决定亲自去一趟,家里的事交给文贵。

根据打听到的行情,莫启青、陈百威准备运一批外国纱厂出品的西洋布去广州。由于两地封闭,各商店此货奇缺,价格上扬,正是做生意的黄金时机。

货物由宵箕湾附近的海岸装船,深夜启程,莫启青、陈百威双方各带十几名干练的手下押送,一律全副武装。

六艘船经维多利亚湾进入伶仃洋,这条路并非传统老路,为的是躲避查询,天亮前在珠海登岸,早有李福林的部下用军车装载,一路开往广州,打着李福林的招牌,及“缉私纠察队”的招牌不许任何人盘查。

紧俏物资在广州出手很快,不到半天工夫大批进口洋布销售一空。莫启青、陈百威名赚三万大洋,如果没有李福林的护驾,两位得不到这样的好处。为了长久走这条路,三位从自己的利润里分出一半孝敬李福林。

轻轻松松坐地得了三万大洋,无论李福林本人及莫启青、陈百威,都感受到了权力的作用与重要。

在广州的日子里,陈百威、莫启青轮番作东,请李福林玩遍全城的名妓,逛遍各处赌馆茶楼,无形中又增进了感情。

接下来两位又分头购物,都是些香港紧缺的食油、大米、新鲜菜蔬、肉类,比香港市场便宜几倍以上。

莫启青在采购这些货物的同时,把枪枝、弹药藏在中间,准备分批运回香港。

离开广州时,仍由李福林的亲信部队护送,由陆路沿番禺、顺德一路南下。

军车进入中山境内,陈百威发现后面一辆客货两用车十分可疑,从广州一直尾随不曾放松。

莫启青心里“格登”一下,预感到可能被人盯梢。为了证实后面的车是否系盯梢他们的异帮分子,陈百威令司机停下,让客货辆用车超过,陈百威把头探出窗外,见车上坐满了工人纠察队队员。

陈百威心里一惊,知道走漏了风声,悄声对莫启青说:“莫堂主,我们的行动被人知道了。”

“谁?”莫启青惊问道。

“彭昆。”陈百威道,“前两天我们陪李军长去天字码头附近的如意楼,无意中我发现一个鬼鬼崇崇的人很面熟,当时我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回到包厢才记起那个人可能是彭昆的手下苏小枫。”

“怎不早说?”

陈百威叹道:“也是一时大意。若不是现在知道被盯上了,我一直认为可能是人貌相同的原故。”莫启青连连摇头:“百威兄,你太小看彭昆了,当初在广州我就差点栽在他手中。”

陈百威道:“他的厉害我也见识过,万没料到在广州他也有活动能量,你没见刚才过去那辆车上坐满了工人纠察队?”

两个人一齐探头,只见前面那辆车也停了下来。

这时李福林的副官李想问道:“两位大哥,车停下干吗?”

莫启青手指前面:“我们被工人纠察队盯上了。”

李想不屑地一笑,挥手命令司机:“开车!没事,广东是我们五军的地盘,量他们也不敢把我们怎么样!”

汽车开动了,进入珠海境内,客货车再一次跟上。李想一路给莫启青、陈百威打气,说只要不是枪支弹药,解释可说是给珠海驻军购买的东西。莫启青与陈百威对视,内心惊恐不已,因为车上偏偏夹带了军火。

“如果车上真是军火呢?”莫启青焦急不安地问道。

李想难住了,搔着头,突然汽车一个急刹,车上的人重重地摔了一下,定睛一看,不禁暗叫苦也——一伙荷枪实弹的工人纠察队正检查前面的车辆。

随之,一位纠察队员跳上来大声叫喊:“谁是老板?快下车接受检查!”“三山会”、“和安乐”加上李福林的手下一共三十多人,分别坐在三辆大货车上,此时也相继在后面停了下来。

陈百威推开车门,把率先上来的纠察拉下来:“先生,军用物资不许随便检查。”

纠察毫不通融,李想随后下来把证件给他看了,纠察还是坚持着:“不行,李军长的东西更应带头接受检查!”

李想在广州是横行霸道惯了的,哪里受得了这口气,把手伸进胯下,拔出一把左轮,喝叫道:“你敢查,我崩了你!”

没想李想的话激怒了在场的纠察,一齐围过来。李想见众怒难犯,跳上车,关上车门不敢出来。

陈百威打着拱手:“诸位,车上确实没有什么,都是部队过日子用的东西。”

一位工人领导模样的人上下打量陈百威,问道:“先生也是军人吗?怎不穿军装?”

陈百威说:“我以前确实不是军人,才投靠李军长不多久。”

陈百威话没说完,一个人分开工人纠察走到他面前:“陈百威先生,人家在这里已守候你多时!”

第十四章 蛇毒鹰更恶

且说香港洪门大会后,彭昆借麦当汉之手除去了心腹大患陈余祥,紧接着又打听到一个更令他兴奋的好消息:“和安乐”经济陷入困境,出不了几日就要散伙……“天助我也!”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彭昆几乎失态,在太师椅上手舞足蹈,命令苏小枫:“继续探听,有了新情报火速汇报。”

彭昆实在太兴奋,很久才平静下来,对苏小枫说:“这些天陈百威肯定会到处想办法,最有可能向莫启青借贷,如果是这样,说明他们已经狗急跳楼,只要老子出手压制,保证‘和安乐’从香港消失!”

苏小枫离去,彭昆喃喃自语道:“灭亡了‘和安乐’,再集中力量剿灭‘三山会’,香港就是我彭昆的一统天下!”

苏小枫通过盯梢、探听、收买、理应外合,果然得知“和安乐”要不了几天连饭都没得吃了……又得知莫启青没有直接借钱给陈百威,只让他押送一批军火去泰国……彭昆紧的神经又绷了,如能中途拦截这批军火,一来可重创莫启青,二来可置“和安乐”于死地。

接下来因“五卅”惨案引起的省港大罢工,莫启青的军火滞留广州不能过来。

彭昆总算喘过了一口气,一边命令苏小枫在广州坐镇,死死盯住那批军火,一边趁着香港的警方全部对付罢工无暇顾及其他,大发“罢工财”。

彭昆天才般的奇招给了其他堂口效尤的机会,“和安乐”也趁着混乱争取到了喘息的机会,更可恶的是,所有堂口洗劫了香港市民都冒他的名,一时间,“彭昆”成了万人咒骂的两个字。

彭昆说:“说我坏,我就坏个样子给世人瞧瞧!”这样一想,遮遮掩掩的顾忌都没有了。

省港大罢工旷日持久,彭昆因拿不准什么时候恢复正常,率先挺而走险,在香港与大陆这条线上频繁走私。

在彭昆的带动下,其他堂口相继加入到“民族败类”的行业。

这时候,彭昆估计到莫启青会沉不住气,八月过后,苏小枫果然探准莫启青、陈百威在广州与李福林接洽……彭昆他在广州生活多年,深知李福林的势力,连历届主政广东的民国要员都畏他三分。

莫、陈俩人一旦和他接洽了,如鱼得水,对“和义堂”将会构成严重的威协。

莫、陈俩人不是有李福林做靠山么?彭昆灵机一动有了对策——摇身一变成了“爱国绅士”。近段时间,彭昆在广州“罢工委员会”办公处频频与工人领袖苏兆征接触。

苏兆征是海员,从登上甲板、沫浴海风的第一天开始,便深受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奴役和剥削,集民族压迫、种族歧视、资本剥削、封建压榨于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