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汉语-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漫(1337)汉(946)
   诬(926)语(42)
   说(415)诚(324)
   [─起]
  厌(146)匮(148)
   尔(604)碧(1338)
   监(1181)酹(1480)
   堑(1493)辄(812)
   轻(588)楹(1349)
   夺(804)寿(1093)
   嘉(1081)台(1089)
   聚(929)盖(1097)
   蓐(1629)蒙(1613)
   苍(1339)际(1628)
   阁(1491)闻(1190)
   [│起]
  裳(523)对(580)
   图(54)暝(1620)
   鄙(947)遣(788)
   臧(953)
   [丿起]
  称(418)领(527)
   饷(1615)铭(1208)
   管(1500)狱(819)
   与(803)制(1610)
   递(1471)僚(1502)
   伪(324)仆(231)
   绶(1499)纶(1628)
   综(1625)绮(1218)
   维(1219)纲(1219)
   十五画
   [丶起]
  厨(1630)废(583)
   庙(155)褒(1060)
   写(1330)审(582)
   穷(428)适(317)
   翦(222)养(784)
   凛(1336)潜(1317)
   澄(1483)怜(927)
   邻(818)论(1058)
   谄(925)请(44)
   谅(224)
   [─起]
  厉(1320)奁(1630)
   坟(1494)墟(1090)
   抚(1181)趣(1094)
   驻(1607)驷(525)
   霄(945)敷(1067)
   竖(952)辇(1497)
   暂(1340)荫(1614)
   摹(1330)慕(518)
   戮(579)尽(1619)
   层(1623)履(1319)
   弹(1326)概(1098)
   [│起]
  虑(582)肤(1631)
   齿(591)赏(1604)
   辈(1502)罢(784)
   暴(1076)数(333)
   赋(1207)贱(782)
   [丿起]
  稼(513)稷(234)
   仪(1343)德(236)
   徵(570)范(1215)
   节(959)篇(1205)
   牖(1348)质(237)
   耦(528)饿(146)
   乐(157)缘(1473)
   练(1218)绪(959)
   十六画
   [丶起]
  廪(1348)辨(1187)
   亲(1086)凝(1336)
   激(1616)泽(1096)
   憾(219)愤(219)
   遵(505)谓(43)
   讽(1058)谒(786)
   谀(926)谏(46)
   谋(144)
   [─起]
  历(1063)迁(573)
   奋(1183)整(58)
   毂(1497)翰(1212)
   输(1323)蔽(1613)
   据(140)操(511)
   擅(936)树(320)
   机(815)壁(821)
   险(520)随(1192)
   豫(1200)
  [│起]
  遗(575)逾(319)
   战(139)冀(808)
   颖(1346)
   [丿起]
  积(929)穆(57)
   独(940)暨(1620)
   笃(810)学(784)
   兴(583)雕(1609)
   错(514)衡(439)
   缛(1624)
   十七画
   [丶起]
  营(928)濯(1616)
   讲(222)谢(130)
   [─起]
  聪(440)丑(941)
   辕(1497)罄(1618)
   声(957)击(139)
   临(417)趋(138)
   擢(796)拟(1192)
   检(597)荐(53)
   薄(520)屦(337)
   弥(1081)阑(1482)
   [│起]
  岳(1489)岭(1490)
   蹊(1494)蹈(1471)
   婴(1086)购(794)
   壑(1088)戏(1606)
   县(935)遽(1081)
   还(1476)
   [丿起]
  爵(438)举(512)
   锺(330)馆(67)
   优(951)敛(1615)
   繁(1486)鲜(1077)
   矫(786)获(953)
   纵(793)缕(1348)
   十八画
   [丶起]
  礼(157)谪(1059)
   窜(1332)杂(1625)
   [─起]
  覆(1061)槛(1349)
   掷(1471)骑(791)
   藉(1319)藏(1317)
   阙(819)
   [│起]
  曜(946)曛(1351)
   瞻(1476)毙(1474)
   [丿起]
  秽(942)穑(513)
   归(506)简(1205)
   簪(1498)断(800)
   十九画
   [丶起]
  靡(149)离(420)
   韵(1212)识(214)
   襦(1499)怀(517)
   羹(1499)类(1092)
  [─起]
  核(1196)系(934)
   颠(1061)辙(1497)
   丽(1195)藩(1492)
   艺(321)难(429)
   关(335)
   [│起]
  赠(1061)畴(1350)
   [丿起]
  辞(129)获(513)
   惩(518)边(948)
   簿(1091)赞(1208)
   二十画
   [丶起]
  赢(1621)议(1057)
   [─起]
  砾(1352)藻(1212)
   警(1479)劝(416)
   攘(1331)骚(1211)
   陇(1493)
  [│起]
  党(65)赡(328)
   [丿起]
  释(142)饥(326)
   饶(1195)籍(1091)
   纂(1629)觉(1481)
   二十一画
   [丶起]
  烂(1337)辩(926)
   顾(799)
   [─起]
  鼙(1502)骖(525)
   属(133)
   [│起]
  黯(1621)
   [丿起]
  誉(416)响(958)
   二十二画
   [丶起]
  窃(221)读(1326)
   峦(1626)
   [─起]
  听(416)权(438)
   骄(1622)鬻(419)
   [丿起]
  鉴(1604)
   二十三画
   [丶起]
  变(584)袭(50)
   [─起]
  惊(807)
   [│起]
  岩(1626)体(824)
   显(228)
   [丿起]
  雠(66)纤(1621)
   缨(1498)
   二十四画
   [丶起]
  让(131)
  [─起]
  灵(597)霭(1626)
   骤(49)
   [│起]
  羁(934)
   二十五画
   [─起]
  观(216)
   [│起]
  蹑(1472)
   二十九画
   [─起]
  郁(1070)

编后记
  这一部《古代汉语》编完了。从1961年5月到1963年11月,共历时两年半。从各校的迫切需要说,编写的时间嫌太长了;从字数、人力和我们的业务水平来说,编写的时间又嫌太短了。书编完后,我们觉得还有一些话要说,所以写这一篇编后记。
  本书第一、二册先出讨论本,分送各校提意见,并邀请专家开会讨论。到第三、四册编完的时候,情况变了,来不及出讨论本,也不能再邀请专家讨论了。第一、二册曾经四易其稿,第三、四册恐怕只能说再易其稿。如果说第一、二册工作还不免粗糙的话,那末第三、四册就更加粗糙一些。只有盼望各校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缺点和错误,随时见告,以便修订。
  第三、四册编写时,基本上是按照原定计划的内容来编写的。但是也有一些更动。主要有以下三点:
  (1)凡例第九条说:〃有些词语是一般注释家所不注的,为了便利初学起见,凡是跟现代汉语距离较远的,我们都注上了。下册随着学生古文水平的提高,注释逐渐减少。〃我们在编写第三、四册时没有能够做到注释逐渐减少,因为:第一,骈体文辞赋比较难懂,还是不能不详加注解;第二,即使是《史记》《汉书》之类,也不能注得太简单了,因为社会上还有别的注本,学生会找来参考,其中有些注是我们认为不恰当的,不如自己也注上了。
  (2)凡例第十四条说:〃每单元所收常用词在60…80之间。〃下册每单元的常用词实际上在80…100之间,因为我们考虑到常用词约需1;200字才够用(具体的字将来可能有增删),学生到了这时业务水平提高了,每单元增加20字左右是消化得了的。况且下册所选的常用词多数是词义简单的,按篇幅说,也不比上册增加什么。
  (3)凡例第廿七条提到通论部分打算讲古文结构。原意是要讲古文结构与现代文结构不同之点,目的在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而不是讲古文笔法。后来因为这个问题不容易讲得好,就把原来的计划放弃了。
  关於教学参考意见,我们想补充以下三点:
  (一)我们认为工具课与理论课不同,《古代汉语》是工具课,不需要指定参考书或另发参考资料。现在的篇幅已经够大了,又有附录可供业务水平较高的学生参考,如果再指定参考书或另发参考资料,势必影响学生熟读文选的时间,无形中改变了课程的性质。
  (二)对於通论部分的文化常识,各校的意见很不一致。有人认为很有必要,有人认为没有必要。我们的意见是:文化常识讲不讲由各校自己决定。讲授文化常识的学校,希望能将教学情况及其效果随时见告,以便参酌改进。
  (三)语法体系的问题是长期争论的问题,要全国语文工作者在短时期内取得一致的意见是不可能的。依照百家争鸣的原则,应该鼓励发表不同的意见。我们认为教员在照教科书讲了之后,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是要避免讲成语法理论课,因为这个课程的目的是培养阅读古书的能力,不需要过多的理论探讨。
  较多的争论在于〃所〃〃之〃二字。在这部书里,〃所〃被认为是代词,〃之〃被认为是介词,而中学汉语课本(195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某些现代汉语教本把〃所〃〃的〃认为是助词。读者感到疑惑,教者也往往提出疑问或批评。有的同志希望我们解释一下。
  中学汉语课本影响颇大,大学里某些现代汉语教本基本上是按照汉语课本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来编写的。汉语课本前面有一篇《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汉语语法学里还有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个'暂拟系统'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没有解决的或者解决得不妥善的问题。〃可见〃暂拟系统〃并不就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觉得〃暂拟系统〃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一些缺点。当然我们所谓缺点是可以争论的,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不同意的东西写进自己的书中,这应该可以获得读者的谅解。
  从《马氏文通》起,〃所〃字就被认为是代词。马建忠称为接读代字,刘复称为关接代词,黎锦熙称为联接代词(《比较文法》40页)。这里我们不想谈理论上的问题,只是想说明〃所〃字被认为代词乃是传统的说法,不是我们标新立异。
  从《马氏文通》起,〃之〃字就被认为是介词(介字)。黎锦熙先生把〃之〃字认为特别介词(《比较文法》135页)。现代汉语中,跟古代〃之〃字大致相当的〃的〃字,也被黎氏认为是特别介词(《新著国语文法》,1956年版,11页)。〃之〃字该不该算是介词,跟介词的定义有密切关系。汉语课本给介词所下的定义是:〃用在名词、代词等前边,同它合起来,一同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处所、时间等的词叫作介词。〃按照这个定义,〃之〃字当然不能认为是介词。但是,《马氏文通》给介词所下的定义是:〃凡虚字以联实字相关之义者,曰介字。〃马氏还解释说:〃凡文中实字,孰先孰后,原有一定之理,以识其互相维系之情。而维系之情,有非先后之序所能毕达者,因假虚字以明之,所谓介字也。介字也者,凡实字有维系相关之情,介於其间以联之耳。〃按照这个定义,〃之〃字正是名符其实的介词,因为介词只是实词与实词之间的中介,而不管它是不是把名词或代词介绍到动词上去的。黎锦熙先生说:〃介词是用来介绍名词或代名词到动词或形容词上去,以表示它们的时间、地位、方法、原因种种关系的。……可是国语中有一个用得最多的特别介词'的'字(这种介词'的'字略等於古代的'之'字……引者),是用来介绍名词或代名词到旁的名词(或代名词)上去的。〃按照黎氏这个定义,〃之〃字仍应是介词,只不过被认为是特别介词罢了。可见〃之〃字被认为介词也是传统的说法,不是我们标新立异。
  还有一个理由使我们不能把〃之〃字认为助词。汉语课本助词分为三类: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2。时态助词……了、着、过;3。语气助词……呢、吗、吧、啊等。古代汉语没有时态助词;语气助词是有的,但是现在一般都叫语气词,不叫助词;〃所〃字我们已归入代词;〃地〃〃得〃两个助词为古代汉语所无,剩下来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之〃字(=的),也就不能自成一类了。
  此外还有一些学术上的问题。我们说上古汉语没有系词,有人不同意。这个问题还可以讨论。如果教员不同意我们的看法,可以讲得灵活一些,只要说〃一般〃不用系词也就行了。说〃一般不用〃,对古代汉语的了解仍然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关於常用词的选择和解释,我们也想谈两点:
  (一)常用词的选择,原来想以古书中最常出现者为准(例如在某书中出现十次以上)。后来觉得这种统计表面上很科学,实用价值不大。有些常见的词可以不讲(如〃人〃),有些不大常见的词反而该讲(如〃捐〃)。现在所选的词,任意性很大。希望古代汉语教师同志们在教学过程中代为考虑一下,提出应删应增的词条,我们再考虑修订。
  (二)常用词的解释,我们有意识地打破《说文》的框框。例如〃辞〃字没有依《说文》分为〃辞〃〃辤〃,〃鼓〃字没有依《说文》分为〃鼓〃〃 〃。〃辤〃字较常见,所以在〃辞〃字下提一提;〃 〃字在古书中几乎完全不用,连提也不值得提了。只在〃鼓〃字下面分为名词与动词两种意义,稍为照顾一下。关於本义,我们也费了许多斟酌。凡於古书无据的所谓〃本义〃,宁缺无滥。例如〃属〃字,《说文》说:〃连也〃,我们解作〃连接〃。有同志认为应该说明为什么从尾。按徐锴《说文系传》说:〃属,相连续,若尾之在体,故从尾。〃即使这个解释是正确的,也只能说明字形,对於阅读古书没有任何益处;更何况未必可靠呢。总之,凡只从字形上讲本义而无法从古书中找到例证者(或例证出於牵强附会者),都以不讲为宜。
  以上所说的,是我们的一些粗浅的意见。说的不一定对,仅供参考。此书执笔非一人,各册付印非一时,前后不一致的地方很多。虽然改正了一些,想来还会有许多地方尚待改正。希望读者在这方面也协助我们。
  这一部书从头到尾都蒙叶圣陶先生审阅。他看了第一、二册讨论本。第一、二册付印时,他仔细地看了校样,连一个标点也不放过。第三、四册原稿也蒙他仔细审查过了。我们感谢叶先生给我们的鼓励和帮助。伊世同同志给我们绘了一张天文图作为附录,在这里也一并道谢。
  最后,我们还应该向中华书局编辑部表示谢意。此书从审阅、付排到校对,都费了编辑部同志们许多力量。 王 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