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学或许可以找到方法将所有邪恶事物造成的损害予以弥补;但科学对人类漠不关心、
事不关已的这种态度却是束手无策的。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科技的发展已到达了一个瓶颈,它创造出的许多事物,不是我们不想要的,就是一些我
们无法与之相容的产物。现今的科技发展如同随处乱窜的火箭,终将自我摧毁,除非我们对
导航系统重新修正。
虽然威胁环保的本质是如此的邪恶,但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惯性,让我们生存的系统在灾
难临头时,自.然产生警觉而采取有效的行动。
——基茨米勒(Michaei Kitzmiller)
只要我们一天不自发地去实行转变策略,我们便离未日愈来愈近。我们何时才要准备开
始行动呢?是等到下一灾难临头之时呢?还是要等到大势已去时,连我也无法回答这个问
题。下一步该怎么做,决定在你。
在求生的抗争中,只有求胜一途。
——米查姆(Merle L。Meacham)
身为未来学学者,我对核武器扩散、国际局势紧张、全球污染及种种当代令人绝望的议
题,仍表示乐观,因为我深信人类有理解事实的独特能力。每一种生命体均有其专长,唯有
人脑拥有思索概念与原理的能力,也因此我们会在未来获得帮助。许多问题往往源自于我们
过度依赖某些议题的限定意义,出而无法通盘思考。不论科技如何昌明,若无全方位思考、
一切均属肤浅不深入。
今天所谓的专家,就是单向思考的人。
——包洛格(Endre Balogh)
“彼德计划”不是彼德天堂的蓝图,一个乌托邦世界与真实世界有所距离。对大多数人
而言,“乌托邦”就是“不可能完成”的意思;然而“彼德计划”是一种可能完成的过程或
生活方式,而非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对完美的人类而言,它虽非绝对完美,但它要求我们必
须发展一套转变策略,此策略以新的规则与前提为基础,注重长期效果,以迈向另一层次的
文明。
我们这一时代的特色似乎就是注重手段与方法,而对所欲达成的目标反倒模糊不清。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吴嘉苓 赵瑜瑞 译
专业分工,导致组织无限膨胀成头童脚轻的倒金字塔——“彼德金字塔”,终于无法支
撑而崩溃。唯有简化作业流程、开源节流、发挥员工创意、减少繁文褥节,组织才能有效持
续运作。
第一章 金字塔的力量
未来不一样了。
——克拉克(Arthur C。Clarke)
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美,对于我们的需求,是面面俱到。不必查证万事方物,我们早就
相信,这个世界一方面好心好意供养我们生存;另一方面又不时出些难题,好增长我们的智
慧、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考验我们的勇气。
在科技、文化遂变的时代,无限的困惑及一种颓丧感,必然应运而生。
——麦克鲁汉(Marshali Mcluhan)
即使当今世界问题重重,但人类天生勇于开发,强于求知,并不会遇到困难就想自杀。
我不觉得我们的危机是人类文明的垂死挣扎。这种危机可能只是一种新文明诞生前的阵痛,
一个光明未来的起始。
在中文里,“危机”(Crisis)包括两个字——“危”代表“危险”,“机”意味着
“转机”。
——约翰·肯尼迪(John。F。Kennedy)
人们对未来愈来愈来愈感兴趣,因为世事瞬息万变。不到五十年的光景,全球人口不但
增加了一倍,找们也历经了原子时代、太空时代、电脑时代和机器人时代,虽然何种科技时
代最具代表性,大家意见分歧,可是十分明确地,求新求变的风潮正横扫全球。
尽管当前有些问题,我们从未经历,但我们终究了解,所有事情部互有关联。我们的每
一次行动都是为了向前进、向外拓展,但每一次想要解决问题时,似乎又衍生出新的问题。
为什么饥谨的国家还输出粮食给饱受经济萧条之苦的富裕国家?为什么反暴政的革命,
本身是如此地残暴?为什么在创造力充沛的美国,生产力反而不断下降?换句话说,为什么
事情的发展往往踉常理背道而驰?
熟悉的事常在生活中隐藏;鼻尖前的东西,总是最后才看到。
——巴瑞特(wllian Barrett)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管案,可以试着深究人类组织的金
字塔结构。因为,我们从这些结构中,看到了烦扰世事的缩影。
人不试着描述、解释宇宙,就活不下去。
——柏林爵士(sir lsaiah Berln)
研究人类组织,有助我们了解自己生存的世界。我们愈了解世事的来龙去脉,参与其中
也就愈有劲。我们对世事愈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也就愈感到疏离。所以要是这个世界一
团混乱,令人摸不着边际,就需要新的诠释方法,来重新理解这些互无关联的事务。
我们不知道从哪儿着手,或如何分析今天的世界。不论是古老的智慧或是任何科学传统
也都没教过我们。科学传统只告诉我们其他人的所作所为,及他们将会到达的境地。
——波普尔爵士(Sir Karl Popper)
在前作《彼德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中,我说明了个人在组织层级如何愈高升反
变得愈无能。我叫这个概念为“原理”(Primciple)而不是“法则”(law),因为这个概念不
是举世皆然,一成不变,也并非在所难免。这个原则所描述的只是一个人从胜任愉快的职位
一直攀升到能力不足应付的高级主管的趋势。很不幸的,这个高层主管常常就成了地或她的
终身职位,而在高位者能力不足,不但共事者相处起来伤神,也降低了公司的效率。爬到最
高的领导地位还可能带给公司大灾小祸不断。这个定理并不排除一些令人欢喜的可能,像是
一个好老师拒绝升至行政部门,一个成功的推销员不想当上销售经理,或是一个优秀的市长
无心当省长,甚至总统。还有一些人则干脆远离价层组织之处;另有些人则总是欣喜于个人
的成就感,而不为汲汲名位的争夺所惑。
一个人的天花板是另一个人的地板。
——列文(David levine )
“彼德原理”的贡献可从三方面来谈。首先,这个原理解释了为什么总是有这么多事情
出错,这么多人这般无能;第二,这个原理点出无止尽的野心和一味的扩权可能造成不良后
果,并刺激公司在管理上重新检视晋升制度;第三,最重要的是,这个原理对我们自己、对
人类的处境,和我们的处世之道,提供了一个嘲讽的观点。
在别人嘲笑自己之前,先自嘲一番。
——麦克斯韦尔(Elsa Maxwell)
“彼德原理”主要适用于个人,“彼德金字塔”则针对体制来设想。“彼德金字塔”显
示出,整个体制如何变得大而无当,这种负面效果又要如何避免。
人生其实像是一罐沙丁鱼,我们都在找寻天空。
——巴内特(Alan Bent)
想要了解“彼德金字塔”的重要,我们首先得了解传统的或底座在下的金字塔,以及几
世纪来金字塔力量影响人类行为的迷思与真象。这样做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常常我
们以为自己在由下往上造金字塔,其实是反其道而行之。(二)“彼德金字塔”在看似健全
的公司结构中建造起来,但一旦建成,就使这个原本健全的结构变得一无是处。
未来我们必须变得非常聪明,才不会被过去的聪明所限制。
——欧立芬尼爵士(Sir Mark OLiphani)
完美的原型
远古七大奇观中——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奥林匹亚的宙斯塑像、以弗所
的阿耳特弥斯神殿、哈利卡纳苏的摩索拉斯陵墓、罗滋巨像和亚历山卓城的灯塔——其中以
金字塔最为古老,它可溯自公元前二六八六至二一六○年,也是七大奇观中硕果仅存至今
的。光凭这点就值得我们深究金字塔如何形成,又如何屹立至今。
●词汇解释
埃及:如果摩西当年是个官僚的话。以色列人仍将在此的地方。
金字塔:顶端不见得有空间的证明。
全字塔专家:(1)一个距离埃及遥远而创造力、想像力皆充沛的人,(2)一个从未捉
住重点的人。
埃及金字塔的历史,谜云重重,很多理论都试着解释金字塔的意义。金字塔只是一座精
致的坟墓吗?金字塔是同被遗忘已久的建筑工程天才所建造的吗?是公共建设吗?是存放以
几何形式写成的启示录的地方吗?根据我研究的结果,得到了以下的答案。
不朽的坟墓
古埃及时代,人们相信人死后灵魂仍然存在,所以尸首必须好好保存。早期的法老王还
在世时,就开始全力为自己的后事做准备个早期皇家的坟墓是建于山内的墓穴,而非地面上
的独立建筑。通往穴窖的隧道都遭封锁,以防止外人侵入。土坦克哈曼国王(Kimg
Tutandhamen)的墓建于公元前四世纪,但直到公元一九二二年才被发现,就是山穴墓建造
成功的证明。
历代法老王都希望自己的葬身之处能超越前人,所以建造风格特殊,专门定制的山墓或
金字塔,就蔚为王室风潮。然而金字塔在墓穴的功能上,其实是纯失败的。因为它的目标明
确,一望无遗,盗起墓来极其容易。不论是法老王的木乃伊,还是法老王陪葬的宝藏,在金
字塔内总是保存不久就被偷了。这座堪称地位象征的雄伟建筑,在功能效用上却是一败涂
地、金字塔留下的只是一座保存回忆的纪念堂罢了。
我在里头不会陷入死胡同。
——古埃及人视察金字塔的感言
工程奇绩
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之前,已经有政府的官僚体系、税收制度、象形文字和机器,但没
有任何技术上的突破,可以解释为什么建造金字塔突然蔚为风尚。石灰岩块早就切好、磨
光,准备另做他途;采石的过程,以及拉曳巨大石块到建筑地点的工程,是靠着大量人力来
完成、而不是有了什么新发现的技术+
夸耀的功绩
吉隆金字塔高四百八十一英尺,底座占地达十三亩。全座金字塔由两百三十万个石块所
建成,总容积达三百零五万七千立方码,这还没有把通道和国王的墓室算在内。这样浩大工
程所需的人力和行政技术令人赞叹。不容小视,可是所需的工程技术远比想像的简单。底座
最大的石块堆总重量达两吨半。虽然这些石块可以用一辆现代大卡车载运,狙在当时,只能
靠着人力和骡子来完成,可是非常费力的。不过,这些石块不像小说、电影中所描述的那般
巨大。基座的石块最大,越往上,石块越小。而基座的石块平均只有六又四分之三立方英
尺,可见上面的石块相当的小。
沙奎拉的左瑟阶梯金字塔(Zoser’s Step Pyramid of Saqqara)是现今地面最古老的
建筑。金字塔的阶梯设计,反映出当时人们相信登天乃拾阶而上。以后的金字塔,斜坡面都
很乎滑,因为后来的人要信,登天是靠着太阳的光源。
建造金字塔似乎是件简单的工程,只要靠大量苦工即可完成。把石块向上堆,越高越
少,到了顶端只需一块石头,就大功告成了。直到第一座斜面的梅登金字塔(Meidtim
Pyramid)建造之前,大家都是这般建塔的。而梅登金字塔破损的情形,显示出石块没有平
均分配的话,就会倾倒粉碎。梅登金字塔初建时,本想成为最惊世骇俗的建筑物,不过在完
工之前,它就已经成为最惊世骇俗的废墟了。
接下来另一座大规模的金字塔,则想创造新的高度。在发现梅登的问题之前,这座向高
度挑战的金字塔,已完成了三分之一。这座塔的斜度较以往都低,使得这座长相古怪的金字
塔唤名为弯曲金字塔(Bent Pyramid)。
金字塔的建筑师后来恢复采用原来的角度,以改进内部结构,并使用精确吻合的拱石来
做修正。这就是尝试错误的最佳例证,并非什么工程天才的结晶。埃及金字塔像是为“择善
固执”所立的纪念堂,而它享有世界最大建筑物的称誉,实在是一些错误的理由所造成的。
西塞尔·德密勒(Cecil B。Demille)被问及,为何他这儿多部电影都以圣经做素材时,他
答道:“为什么要白白浪费两千年来建立的知名度呢?”
每当我问朋友对建造金字塔的观感的,他们都向我描述成数千名奴隶在主人的鞭答下,
拖着百吨巨石的悲惨情景。这表示他们对建造金字塔的印象,是来自像《十诫》(The Ten
Coffe mandments)这样的电影。电影版本不。同,大家所知道的也有所出入。
“虽然造金字塔时雇了一些奴隶,但是大部分的工人都是在尼罗河泛滥时受雇的农夫。
工人并不是用完就丢的消耗。品,监工和领班都会很自豪地报告工人们的安全和福利。在一
次长征到沙漠米石的记载中,一位工头甚至夸耀全程未损一人一骡。工人们被组织编队;技
术好的工人将花冈岩切成圆柱、楣梁、门柱、横木、匣块。石匠和其他工匠就从事装饰、磨
光以及安装石块的工作。他们可能还要建造坡道来拖运这些石块。”(《大英百科全
书!》)
谁会还疑,
藏在埃及金字塔下的秘密!
是承包商以百万人力完成的。
——吉普林(Rudyard Kipling
公共建筑计划
在尼罗河每年三个月的洪水泛滥期,金字塔成为增加就业
机会的公共建筑计划,这看起来似乎很理想。而唯一的缺点就是,在建造底座时可能需
要一万人,但愈建愈高时,所需的工人也就愈少,等建到顶端时,只需要几个人来放置顶石
而已。负责骨架建筑的工作群得花上二十年才能完成一座金字塔,但是大批劳工都得仰赖农
闲时的农人。于是,为了充分运用固定季节才涌入的劳工,和维持士气、培养爱国情操,每
次都有好几座金字塔同时兴建。如果一次只建一座金字塔,那么每二十年才有一次机会运用
所有的人力。这也许就是建筑金字塔的热度维持不久的原因。五座最大的金字塔,是在一百
年内完成的。
●欧字不说谎
有些大金字塔的测量,与历史事件的关连,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另一方面,哪果你从各
个角度估量一个鞋盒,然后找寻这些测量与历史史实之间的关连,你终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巧
合关系。当你发表一篇《盒子计量论》的文章,只发表正面的研究结果,而省略所有的负面
的材料,你必然会声名大噪。
梅尔定律:如果事实与理论不合,事实必将受到唾弃
——梅尔(M·R·F·Maier)
金字塔学
自拿破仑入侵埃及,并从欧洲角度对埃及古文明的奇特留下深刻印象后,金字塔就成为
人们好奇的对象。拿破仑对当时称作“法老的王山”(The Mountains of the Pharaods)白
金字塔,即惊叹不已。他曾经在吉萨金字塔内住过一晚,次晨出来时,却
苍白着脸,浑身发汗,但他拒绝说明是什么东西把他吓成这个样子,还下令不准任何人
在他面前提起金字塔,许多年后,在圣赫勒拿岛,拿破仑在临终前透露,当时他在金字塔内
预见了自己的命运。不过,随即又改口说,“你们不会相信我的。”
金字塔迷盛赞金字塔的重要性。因为发明电话的科学家贝尔(A1exander Graham
Bell),工作所在的实验实屋顶是以金字塔形状建成的。
金字塔小道消息专家还注意到,一座金字塔所需的石块,其数目总合远比那稣诞生后英
国所建的教堂用石块还要多。许多文字记载了金字塔带来的秘密、科学功能和神奇力量。有
些人宣称金字塔是一座建筑的启示录,只有身负一把好量尺,并有诠释能力的人,才能见人
所未见。
死人没说什么故事,倒是他们的遗迹,激起了活人的好奇心。
信念可移
警卫发现一位金字塔学者在大金字塔的一处通道,削去一些石块。这位专家正忙着修改
金字塔,以符合他所提出的数学公式。
斯宾诺莎定理:如果事实与理论相冲突,两者之中必有一者需要修正。
——斯宾诺莎(Benedict Spinoza)
胡夫王金字塔真的珍藏了失传的科学吗?建造这七大奇迹中硕果仅存的金字塔的建筑
师,真的对宇宙的神秘更深入的了解,连后继者都无法超越吗?
——汤姆金斯(Peter Tomkins)《金字塔的秘密》
受欢迎的万灵药
对金塔神秘力量与治疗成效的兴趣,现在排山倒海而来。有一度是金字塔向度暗藏的预
言,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另一回则是金字塔的诅咒还是魔力,又风靡一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