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诗经解读-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人应尽的义务,自己却有不去说的权利。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并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上。

当一个人忘记去感恩时,只知道不断索取,不想回报。索取的越多,身边的朋友就越来越少,直到身边再也没有一个朋友、亲人,索取才会最终结束。孤苦伶仃地等待大自然的审判。

“水至清则无鱼”,我们不可能是一个彻头彻底的忘我奉献者,我们需要保留心中的一份私有空间,也可以有自私的心理,但所有的自私不能以侵犯他人或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前提。

相比较之下,慷慨大方,热情待客,用开放的心理欢迎容纳天下一个个亲近的、熟悉的、陌生的心灵。固然付出了很多,但也得到很多。得到人们的尊敬与爱戴,得到自己生命价值的自我肯定,得到一个可以笑脸面对的人生。

自私的天空永远充满了阴霾,慷慨的心灵则永远洒满阳光。

【国学故事】

王勃《滕王阁序》: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去交趾(在今越南境内)探望做县令的父亲。途经洪都(今江西南昌)时,都督阎伯屿因重修的滕王阁落成,定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在那里宴请文人雅士和宾客朋友。他的女婿吴子章很有文才,阎伯屿叫他事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时当众炫耀。王勃是当时有名文士,也在被请之列。宴会上,阎伯屿故作姿态,请来宾为滕王阁作序。大家一方面事先都毫无准备,另一方面也都知道阎伯屿的真正用意,所以均托辞不作。然而请到王勃时,他却并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也就不再让女婿出场著文了。《新唐书》中记载,王勃每次写文章时,都先磨好数升墨,然后酣饮大醉,躺在床上,用被子盖住脸面。等醒来后,立马拿过笔来,文不加点,挥然而就。人们都认为他睡觉的时候打好了腹稿。”据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阁上即兴而赋千古名篇,并非虚传。然而天妒英才,王勃离开洪都后,不幸在渡海时遇难,死时才26岁。

【文化常识】

古代乐器:我国的古代乐器根据制作使用的材料,分为金、石、土、革、丝、木、瓠、竹八类,称之为“八音”。金类,指用金属制成的乐器,如:编钟、方响等; 石类,指用石或玉制成的乐器,如:磬、玉磬等;土类,指用陶器制成的乐器,如:埙等; 革类,指用各种皮革制成的乐器,如:各种鼓等;丝类,指用丝弦来拉响和各种乐器,如:古琴、瑟、筝等;木类,指用木质制成的各种乐器,如:木鱼等;瓠类,指用瓠瓜(葫芦)作音斗而制成的乐器,如:笙、竽等;竹类,指用竹管制成的各种乐器,如:笛、萧等。

【相关阅读】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李白《送友人》

十一、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知己的寻觅

导读:逢其知音,千载其一

《文心雕龙》:“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刘勰所说的知音主要指在文学观念上的相知,而现在的知音早已经成为友情知己的代称。

刘勰所认为的知音千载才能逢一,而庸庸碌碌的人生百年得一知己便可足矣。

在人性的关系中,父母妻子作为亲情爱情的角色紧紧与自己的生活相融合。朝夕相处,关系亲密。基于此而建立的家庭随成为自己的一个精神源泉,可以在任何时候安心地休憩,可以无所顾忌地敞露自己的心扉。在一定意义上,父母妻子就是自己的人生知己。

而人的情感世界还需要友情的支持,友情也需要知己的抚慰和沟通。

朋友,多是因在平时的交往中过从甚密,在逐渐的了解过程中而形成。这种交往又多因国事政事理想等等而聚集在一起。所以朋友之间的有个知己不是为了让朋友知道自己饿了,知道自己渴了,而是知道自己精神追求的喜怒哀乐。《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如果认为作者的忧伤是因为权利地位、金银财富的欲求没有得到满足,那就是一个不知者。真正的知者了解作者心中的痛是故国败亡的“黍离之悲”。

《园有桃》的作者因为没有知己而苦闷着,一个人落落地走在空荡荡的大路上。一个知己该是什么样子?至少要解决作者“心之忧矣,其谁知之”的心里焦虑。所以知己必须是能在精神上透视自己的人,一般需要一致的精神理想或追求,或者是在本质上惺惺相惜,互相赞赏的人。另外,知己还要有充分的信任、无私的帮助、衷心的关爱。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让知己的渴望变得强烈。《柏舟》中的男子夜不能寐,忧愁哀思,好像内心隐藏了太多的心事。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对兄弟倾诉,结果却惹来兄弟的大发脾气。兄弟是没心思、没耐心去聆听男子内心的波涛汹涌,愁肠百结。他们还有他们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可谁来了解作者呢?作者遇到了太多的小人。这些小人谗佞奸险,自己遭受了太多的委屈与痛苦。可这个世界上就是没人体谅理解他。就连天上的太阳、月亮也都暗淡无光。作者的胸怀什么时候才能让阳光倾洒进去。作者只能苦苦地等待着。

如果说《柏舟》中的男子是可悲的,他寻找不到自己的知己,那《扬之水》中的男子是可叹的。他强调兄弟之间的情意本也没错。但他认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从根本上否定了知己的存在。或许因为现实的种种原因,导致他对亲情之外的其他情谊都保持敌意与怀疑。但因此而将自己封固在亲情的围墙里,多少令人可叹。因为,不是知己放弃了你,而是你放弃了知己。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保持一颗宽容大度的心,才有可能迎接到自己的千载知音。

1、《黍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原文】

黍离

彼黍离离(1), 彼稷之苗(2)。 行迈靡靡(3); 中心摇摇(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5)。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①黍(shǔ):谷物名,小米。离离:茂盛的样子。

②稷(jì):高粱。

③行迈:远行。靡靡:步行缓慢的样子。

④中心:心中,摇摇:心中不安的样子。

⑤噎(yē):忧闷已极而气塞,无法喘息。

【经典原意】

地里黍子长得繁茂旺盛,高粱苗绿油油的。 缓慢地走着,心中充满忧郁彷徨。理解我的,说我忧愁,不理解我的,说我有什么欲求。 高高在上的苍天啊,这是什么样的人。

地里黍子长得繁茂旺盛,高粱正在吐穗子。 缓慢地走着,心中迷乱如酒醉。理解我的,说我忧愁,不理解我的,说我有什么欲求。高高在上的苍天啊,这是什么样的人。

地里黍子长得繁茂旺盛,高粱已经结了籽。 缓慢地走着,心中极其郁闷哽咽。理解我的,说我忧愁,不理解我的,说我有什么欲求。高高在上的苍天啊,这是什么样的人。

【当代阐释】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一个人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敌人,但绝对不可以没有知己朋友。

从出生到少年,人依存在父母的羽翼下,饿了渴了,父母都会细心体贴的照顾到;受到委屈,可以扑在母亲的怀里,哭到再也没有力气哭;遇到快乐的事情,赶紧激动地跑回家,对着父母一遍遍诉说。长大了,结婚了,自己变成了长者,轮回重复着少时父母替自己所做的一切,内心的情怀只能在妻子耳边悄悄诉说。一旦妻子去世,子女成家,心中万千烦恼事,只能在自己肚中沤成一团团的麻。

少时的不经事,天真烂漫的童心让人不会有真正的烦恼、忧愁,暂时的愁苦总如夏天的云彩,倏忽即去。父母便是自己的最完美的知己。成人后,三千烦恼丝疯了般猛长,而那是却只有妻子一人毫不厌烦地听着你的诉说。亲情一直演绎着人生知己的角色。

然而人并不仅仅依附在亲情、爱情上生活。人还需要有友情的知己。

《黍离》写到:在高粱苗绿油油的时候,理解我的说我太忧愁,不理解我的,却说我有什么欲求。直到高粱吐穗子、结了籽,仍然没人了解我。诗人不禁怅然悲叹。

不论这个人是周朝大夫,还是一个流浪者,他都是孤独的。

理解朋友的忧愁,让朋友心里感到安慰,不再孤独,这就是友情知己的一个作用。

人在社会上,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在父母、妻子那儿寻求不到这种爱好追求的积极响应,便会找个同道之人,不时交流、切磋,寄托友情。当然,有的夫妻之间也可以成为志向兴趣上的知己。如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都喜欢金石图谱,他们可以在夫妻之情中掺杂着本应由友情承担的情感寄托。

然而这种友情知己委实难寻,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慨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国学故事】

青蝇吊客:三国时,吴国虞翻为人刚直,志气高雅。孙权当时为骑都尉官,虞翻数次犯颜力谏,被孙权流放到交州。虞翻被流放到南方后,心感悲戚,常想自己死后,没有人会来给自己治丧。只有苍蝇嗡嗡似乎是在为自己凭吊,心中十分悲痛。心想自己毕生落落寡合,孤独无友,如若此时能有一知己,便死而无憾了。虞翻虽然被处罪流放,但仍讲学不倦,门徒常常有数百人。

【文化常识】

黍离麦秀 :《诗经》中的这首《黍离》描写的是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且遍种黍稷,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后来,人们往往把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称作“黍离之悲”。 《史记·宋微子世家》中也有这样描写:“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抒发的都是亡国之悲,后人遂把哀伤亡国之辞称为“黍离麦秀”

【相关阅读】

李白《月下独酌》;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

2、《园有桃》:知音世所稀

【原文】

园有桃

园有桃,其实之殽(1)。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2)。彼人是哉,子曰何其(3)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4)。

园有棘(5),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6)。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7)。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注释】

①殽(yáo):食物。

②歌:有乐调配唱的为歌。谣:无乐调配唱的为谣。士:古代下层官僚或知识分子阶层的通称。

③彼人:那些人。是:对。何:怎么样。其: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④盖:何不,为什么不。

⑤棘(jí):酸栆树。

⑥行国:在国内周游。

【经典原意】

果园里面长着桃子, 果实是美好的食物。我心中的忧伤,只能通过唱歌来消除。不理解我的人,说我太狂傲。那些人说得对,你以为如何。我心中的忧伤,又有谁知道。何不丢开不去想它。

果园里面有酸枣,果实是美好的食物。 我心中多么忧伤,在国中周游聊以消愁。不理解我的人,说我变幻无常、没有准则。那些人说得对,你以为如何。我心中的忧伤,又有谁知道。何不丢开不去想它。

【当代阐释】

知音世所稀

没有知己的人是苦闷的。落落独行,哀叹不已,成为他们的形象特征。

诗人一个人走在果园里,唱着忧郁的歌,看着美好的食物没有半点胃口,只因心中的忧虑没人理解。他在呼唤自己的知己。

知己该是什么样子?

知己多因与自己有一致的兴趣爱好、人生理想,或者因为某点人性本质的相同互相赞赏而走到一起。在两人共同喜好的领地内交流彼此自己的发现、热情,相互欣赏,进而交流彼此在生活、社会等各方面的喜怒哀乐,体会心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性要求人有不同的情感倾诉对象,父母妻儿是因亲情爱情融合在一起。由于太近,有时一些情感反而不愿与他们交流。朋友知己与自己的关系距离,比父母妻儿远一些,而比其他人近一些,不远不近,若即若离。能够因交往的超越功利而倾吐衷肠,又能因距离的远而较少受到倾诉的影响。如若与父母妻儿去说,恐怕就是天天的叮咛,夜夜的嘱咐,省却了这些烦恼,而又能发泄胸中的不平之气,注定了朋友知己是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必需的陪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朋友知己的角色定位就在适度的中间,永远带着亲善的笑脸迎接你的到来。

充分的信任、无私的帮助、衷心的关爱是朋友知己的特点。不论诉说什么样的内容,知己都会为你保守应当保守的秘密。为你出谋划策,殚精竭虑而在所不惜,甚至士可以为知己者死。但知己朋友的这种帮助并非没有原则,当你的意图思想犯下错误时,他也会用严厉的斥责去表现自己的关爱。只有那些存在意图或毫无诚心的所谓朋友,才会用谄媚华美、一味顺从的言语来迎合你。所以很多显得象朋友的人其实不是知己,很多不像朋友的人反而倒是知己。

除了父母妻儿,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知己。

【国学故事】

运斤成风:庄子送葬,经过知己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一个匠人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人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人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人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但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交流的人了!”

【文化常识】

朋友的种类:明代名士苏竣在《鸡鸣偶记》中把朋友分为四类:“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和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大意是指,应当结交的朋友有:在道义和学业上互相砥砺,对缺点、错误直言规劝的“畏友”;以心相交、生死与共的“密友”。不应结交的朋友是:互相吹捧、只讲吃喝玩乐的“昵友”;以利取人、朋友遇到困难或不幸时非但不伸手相助反而落井下石的“贼友”。另外还有“诤友”(能用直言相规劝的益友)、“难友”(一起遭受灾难,处于同一困境的人)等。

3、《柏舟》:精神的“休憩家园”

【原文】

柏舟

汎彼柏舟(1);亦汎其流(2)。耿耿不寐(3),如有隐忧(4)。微我无酒(5),以敖以游(6)。

我心匪鉴(7),不可以茹(8)。亦有兄弟,不可以据(9)。薄言往愬(10),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11),不可选也(12)。

忧心悄悄(13),愠于群小(14)。觏闵既多(15),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16)。

日居月诸(17),胡迭而微(18)。心之忧矣,如匪澣衣(19)。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注释】

①汎(fàn):同“泛”,在水面上漂浮。柏舟:柏木制成的小船。

②流:中流。

③耿耿:心中忧愁不安的样子。寐:睡着。

④隐:痛。隐忧:内心深处的痛苦。

⑤微:非,无。

⑥敖:同“遨 ”,出游。

⑦匪:非,不是。鉴:镜子。

⑧茹(rú):容纳,包容。

⑨据:依靠。

⑩薄:语助词。愬(sù):同“诉”,告诉,倾诉。

⑾威仪:庄严的容貌举止。棣棣:雍容娴雅的样子。

⑿选(xùn):屈挠退让。

⒀悄悄;心里忧愁的样 子。

⒁愠(yùn):生气。群小:众多奸邪的小人。

⒂觏(gòu):遭受。闵:痛苦忧伤。

⒃寤:醒来。辟;同“僻”,意思是捶胸。摽(biào):捶胸的样子。

⒄居、诸: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⒅胡:为什么。迭:更换,更动。微:昏暗无光。

⒆澣(huàn):洗。

【经典原意】

荡起柏木舟,在水中顺水而流。内心忧愁不能入睡,内心隐藏了太多的悲愁。不是我没有美酒,不是无处去遨游。

我的心不是明镜,不能包容明察一切。也有兄弟,但都不能依靠。想到他们那里吐诉真情,他们会大发脾气。

我的心不是一块石头,不能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