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苏省如皋市是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当地流传着一句民谚:“不到如皋不知自己年龄小。”截至2007年底,人口百万的江苏如皋,95岁以上的老人共705名,其中百岁老人有102名,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他们长寿的秘诀很多,其中,冬天多晒背让老人受益匪浅。
如皋人喜爱通过晒太阳来预防疾病,与众不同的是,他们晒太阳的重点是晒背,让充足的阳气赶走盘踞在背部的阴气,身体一年四季都感到暖意融融。
中医认为,背为阳中之阳,如果背部受冷,则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经络入侵,伤及阳气而致病,年老体弱或久病虚损之人就容易旧病复发,加重病情。
正常的肺腑功能都靠阳气来支持,阳气充盈,身体就能抵御疾病的侵入。聪明的如皋人就是通过太阳这一免费补药来改善阳虚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的。
背部由脊柱和支撑它的肌肉组成,多数背痛是因为工作过度、肌肉活动太少、背部受凉、血管收缩、肌肉有关软组织拉伤所致。所以,除了晒太阳外,还要注意背部保暖。不单是老年人,特别是那些久坐办公室的人更要注意背部保温,比如冬天穿一件羽绒背心、皮背心,常用暖气烤烤,对暖背大有好处。
小孩子也需要暖背
临床上经常遇到受凉咳嗽的小孩,咳嗽以干咳为主。这样的患儿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活动,一刻也坐不住,每次活动后必然大汗淋漓,背部衣服也会被汗浸湿,当小家伙安静下来的时候,发凉、潮湿的衣服贴在后背上,当天就会得病。
这样的病情,如果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冰冷的药水通过血管进入患儿体内,咳嗽立即加重,有的患儿打完点滴后,马上就流清鼻涕,医生及家属则认为是感冒了,然后开始服用感冒药,收缩鼻黏膜,抑制流鼻涕。
活动出汗→背心受凉→肺受寒咳嗽→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出现感冒症状→服用感冒药对抗性治疗→病情缓解、阳气受损、体质下降。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往复,就好像一个旋涡,每循环一次,孩子的体质就下降一次,有的孩子变得弱不禁风,稍稍有点风吹草动,就感冒咳嗽。
其实这都是体内阳气不足的结果,与其天天给孩子打吊瓶,还不如让他晒晒太阳,烤烤背心。据说国民党元老之一的吴稚晖,幼年体弱,无法上学,只能在家。他每天跑到山上,或躺或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赤裸着全身看书,太阳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村里人屡次说他也不改。谁想到长大以后,健壮如牛,居然是出了名的长寿者。
城市里能好好晒太阳的地方不多,当遇到这样的患儿时,我会建议家长弄个暖水袋,焐在孩子的背心,背心暖和了,咳嗽自然就好多了。
平时小孩子喜欢玩耍,在内衣的背部,用别针别上一块干毛巾,等小孩玩得出汗后,将湿毛巾抽出来,避免汗水浸湿衣服,湿衣服贴在背心引起咳嗽。
暖背暖的是心
为什么受寒后容易咳嗽呢?
《黄帝内经》云:“形寒冷饮则伤肺。”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形寒伤肺,也就是身体受凉,容易伤及肺脏;第二,饮冷伤肺,也就是说饮食寒凉,也容易伤肺。
因此对于体质较差,经常感冒咳嗽的人而言,保健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既不要受凉,注意保暖,同时也避免饮冷过度,多吃温性的食物。
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肺容易受寒邪所伤?是否存在正气不足?肺之阳气从何而来?
肺就好比地球上的大气层,而心脏就好比太阳。太阳辐射大量的热量,能使大气温度升高,变得暖和。
在人体,心脏火力旺盛,肺中阳气就会充足,抵抗力就会强,如果心火衰微,肺中阴寒之气就会增加,这样体质的人,如果再稍稍受凉,立即就会咳嗽。
前一段时间,天气变冷,连续几个老奶奶咳嗽,在卫生所打吊瓶,治疗一周未能好转,特别是晚上咳嗽厉害,彻夜难以入睡,最后病情加重,有的患者咳嗽时伴小便忍不住,尿湿裤子,每天要换多次内裤,苦不堪言。
于是我建议病人将背靠在家里的暖气片上,烤烤背心,背心暖和了,咳嗽就会大为好转。病人依法照办,吃了两剂中药,烤了几次背心,咳嗽就好了。
去年秋天,也有一位阿姨因为久咳不愈找到我,说自己的背部感到冰冷。让她服用中药治疗的同时,我建议她在背心贴上一张辣椒风湿膏,该膏药贴上后会发热,患者背寒得到缓解,咳嗽也就好转了。
补充背部阳气,散肺中阴寒,许多咳嗽都会得到缓解。明白了这些,再想想冬病夏治,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补充体内的阳气,散体内的寒痰。
心脏主火,心火衰微的人,就容易咳嗽,看看年老体弱的人,当心火衰微之后,没有谁不是经常咳嗽气喘的。
在前面的章节里,我讲到过用肉桂粥来补火散寒,温通心脉,这一章讲到晒太阳、焐暖水袋、贴辣椒风湿膏、烤暖气片,这些都是术的层面,理想通了,方法很多,治疗起来就好办了。
对于因受寒而咳嗽的患者,我也经常建议他们用大蒜四五瓣,拍碎后加上红糖,泡茶喝,效果也很好。我曾经治疗因心脏不好,长期咳喘的患者,运用瓜蒌薤白白酒汤,一剂见效,三五剂后,患者心脏舒服多了,咳嗽咳痰也好了很多。
从心入手,不治肺而治肺;从散寒入手,不治咳而治咳!
火力不足的人,吃喝要注意
体内火力不足的患者,在饮食上要多吃温性的食物,尽量避免凉性的食物,有些人总认为吃水果有好处,却不知很多寒性的水果对人的伤害远远超过对人的补益作用。
其实吃东西是很有讲究的。
西瓜、甜瓜、梨、柑、橙、苹果、西瓜、甘蔗、香蕉、柿子、荸荠等,属于寒凉性质的水果,阳气不足的人不适宜食用。
我曾给一个反复停食的小孩看病,孩子鼻根部青筋暴露,指纹呈现青色,舌根发白,我告知其父母,孩子肠道有寒,吃了生冷食物后容易停滞,出现消化不良,所以我建议他们平时不要给孩子买水果、冷饮之类的食物。否则,那是花钱买罪受,得不偿失。
小孩父亲反而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不吃水果,营养怎么能够呢?小家伙正在长身体,不吃体质更差!”
结果一周后,因吃了一小碗西瓜,咳嗽加重,抗感染治疗三天无效,再次过来要求中医治疗,病人家属一边描述病情,一边说:“没想到这么灵验,才吃了一小碗西瓜,整整咳了一晚上!”
下雪的冬天给小孩吃西瓜,无异于吃毒药,那不是提供营养,而是毒害身体。
小儿虽然为纯阳之体,体内火力旺盛,但那是相对而言的。就好比一根火柴棍,它全力燃烧,虽然火焰旺盛,但火终究是微弱的,经不起大风大寒!小树苗虽然生机蓬勃,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能够发芽吐蕊,生长茂盛,但它的生命力也是脆弱的,几场大雪、几场大寒就极容易将其冻死。
我曾经给上述孩子的父母算过一笔账。如果你的体重是70千克,你小孩的体重是10千克,那你的体重是孩子的7倍。这就意味着你吃1支冰棍,相当于孩子一次吃7支。一次吃7支冰棍,你能舒服吗?就算偶尔一次没有问题,那让你一天吃两三次,你能受得了吗?
千万别小看给孩子吃凉性的食物,类似每天两支冰棍、两根香蕉,它们对孩子健康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是不是心火旺盛,肺中阳气充足,抵抗力一定就强呢?这也不一定,还要看肺气足不足,肺气不足,抵抗力也是很差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下一个故事:驱蚊子的故事。
驱蚊子的故事——增强抵抗力,病邪进不来
等生病了再吃药,不如想办法让身体不得病
“换窗纱啰!”每当推着自行车吆喝着换窗纱的人从楼下经过,我就想起去年换窗纱的情形。
去年夏天,厨房的窗纱破了,妻子对我说了几次,让我找人来换窗纱。可是换窗纱太麻烦,而且我也觉得那薄薄的一层纱,似乎起不到多大作用,就懒得去换。
没过几天,家里有蚊子了,整个晚上嗡嗡直叫,很闹心。情急之中,我买回杀蚊剂,干净利落,一下子就消灭掉了。我还笑着对妻子说,还是打药厉害!
可是没过两天,家里又有蚊子了,妻子说是窗纱没安的原因,而我总不以为然,继续用我的杀蚊剂,来一只消灭一只。快立秋了,一瓶枪手也用完了,但每天家里总能看到一两只蚊子,那种嗡嗡的声音,好像是对我的一种嘲弄,况且秋后的蚊子更加厉害,叮上一口,几天都不舒服。
我不想再坚持我的观点了,正好楼下有换窗纱的师傅,于是我就请他帮我换。师傅手艺纯熟,破了的窗纱很快就弄好了。
刚立秋,蚊子虽然很多,但换上窗纱后,家里就再也看不到蚊子!一层薄薄的窗纱,将蚊子隔离,想起小时家里的蚊帐,不也是一个道理吗。
凡事总爱琢磨个道理的我,经历这次换窗纱的事情后,久久不能释怀。直到一天,当我在治疗一位抵抗力差,反复受凉的患者时,突然想通了一个道理。
那是一个5岁的小女孩,最近6个月以来,稍一受凉立刻就咳嗽、流鼻涕,抗生素治疗后可缓解,但停药后,只要再受凉,仍会发作。如此循环往复,间断性地治疗了6个月,医院告知,孩子是免疫力低下,建议中医治疗。1周前孩子早起时稍稍受凉,病情加重,不仅咳嗽、流鼻涕,还伴有晚上睡觉时烦躁,大便黏腻不爽,一天五六次的症状。齿痕舌,薄黄苔,双侧脉象下陷之势明显。
从脉象来看,这个孩子是肝郁脾虚。人体清阳不升,脾虚土不生金,肺气来源不足,卫气不能输布于表,体表没有卫气的防御;肝气不升,心血来源不足,心阳缺少心阴作基础,阳气化生不足,所以抵抗能力差。
如果我们将疾病的产生与驱蚊子的故事结合起来,就会加深对人体疾病的理解。
在人体有一种气,能够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中医称为卫气。卫者,保卫之意。白天,卫气运行于肌表,能够保卫人体,避免外邪的入侵,起到防御作用。夜晚,卫气进入脏腑,保卫我们的五脏六腑。
前面故事中的蚊子,就好比外邪,如风邪、寒邪、湿邪;窗纱就好比人体的卫气,而房子就好比我们人体。没有窗纱的保护,屋外的蚊子、苍蝇等就容易进入屋内;同样没有卫气的护体,人也就经常容易外感。杀虫剂就好比驱邪治病的药物,杀虫剂能杀死蚊子,药物可以消散进入人体的外邪。
明白了这些道理,再来看看上面这个案例,治疗起来思路就很清晰了。
我给病人开了如下处方:黄芪、白术、防风、桂枝、炙麻黄、杏仁、生麦芽、当归、薏米、甘草。
孩子服用1周后,症状明显好转。我把处方稍作调整,让她再服用十余剂,体质明显增强,感冒咳嗽也很少犯了。
将生活中的小事与我们的身体结合起来,从自然界中感受养生之道,治病之道,临床上治疗疾病,思路就会开阔不少。
孩子经常感冒,流清鼻涕,咳嗽,服药、打针几乎天天进行,稍稍不注意,仍然又会得病,弄得家长焦头烂额。其实,这就好比没安窗纱的房子一样,屋里的蚊子肯定是灭不干净的,当务之急,是安窗纱。对于小孩而言,就是提高抵抗力。
抵抗力从何而来?补充卫气,卫气充足了,护表力强了,就不会再反复感冒了。
为什么孩子的抵抗力不如大人
孩子如同初生的嫩苗,生长力旺盛,就好像春天一样,万物初生,生机旺盛。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对应的五行为木火金水,与人体的脏腑相对应,就是肝心肺肾;对应于人,就是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春季属木,小儿也属木。木的特点是调达,春天的树木生机勃勃,小儿也是生机旺盛。
人体肝属木,小儿的肝脏,就如同木中之木,相对于成人而言,功能更加强盛。因此北宋医家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五脏辨证篇》中指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也指出“气有余便是火”。所以小儿经常会出现肝火重,脾虚的病机。
脾虚之后会导致什么呢?前面讲过五行是相生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脾属土。
脾虚之后,则土生金的功能就会减弱,脾虚的直接后果是肺虚,肺气不足。脾为母脏,肺为子脏,脾虚导致肺气不足,这是典型的“母病及子”。
脾虚之后,除了表现为肺气不足,还会表现为上气不足,患者会感到头昏、气短。脾主四肢,脾虚之后,还会伴随有四肢乏力。
脾虚导致肺气不足的治疗中,最经典的处方莫过于玉屏风散。它的组成是防风、黄芪、白术。
黄芪能补益脾肺之气,益气固表止汗,白术补气健脾,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黄芪配白术,健脾益气,培补中焦,脾虚得补,肺气来源充足,从根本上解决肺气不足。
在前面一章,我谈到咳嗽的小孩很多爱活动,稍稍运动之后,大汗淋漓。其实这就是肺气不足,表虚自汗所致。对于这样的小孩,在治疗选药上,黄芪是必不可少的。健脾益肺,才能增强肌表的护卫之力。古人言“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这个意思。
上一章讲到了阳气,谈到了心火;这一章谈到了肺气,谈到了护表的卫气。其实人体肺的抵抗力,主要就体现在这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得到了改善,感冒就不会再频繁出现了。
治疗风湿、老寒腿,保暖、补正气为先
扶正,提高正气,这是治疗许多慢性病的思路之一,它不仅仅表现在治疗感冒上,在人体的其他疾病治疗过程中也适用,请看另外一个故事——老寒腿的治疗。
去年一个老病号过来找我聊天,闲谈中谈到他的老寒腿,我询问他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老爷子说:“这病要彻底治好很难,但要它不发作倒是容易!我自己就找到一个良方,从入秋开始,每天戴护膝,戴到春暖花开的时节,我坚持两年了,这几年膝关节再也没有痛过!”
“效果真这么好?”我问道。
“我这老寒腿有十多年了,吃药无数。吃药当时好些,没过几天照旧。我反复琢磨这其中的道理。这老寒腿不就是怕冷吗?我让它冷不着就是了,于是入秋后,天气稍冷我就开始戴护膝,别说,还真管用,坚持了两年,现在仍然戴,以前我这腿就是天气预报,现在预报天气不灵了!平时也不痛了!依我看,这老寒腿的关键问题还是抵抗力差,戴上护膝,增加一层保护,就好了。”老爷子很有心得地谈论着。
当天晚上,我失眠了,一直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农村将风湿称为死不了的癌症?为什么许多病人服用那么多治疗风湿的药都不能彻底治愈?为什么一个护膝,加上注意保养,效果比吃药还好?护膝不就是提供了一个保护层,难道风湿病人就是缺少这种保护层,风邪湿邪驱散后容易再次进入人体?
这种保护层应该属于中医卫气的范畴,难道补充气血,让人体卫气充足,就可以治疗风湿?
后来在治疗风湿的时候,我除了运用常规散寒、祛风、活血、通络、止痛等方法,还用上黄芪、当归、防风、白术等来提高正气,患者服用后病情好转很快,调理阶段就直接以扶正为主,这样风湿复发的机会就少了很多。
是啊!中药治疗风湿,除了祛风除湿,更重要的是给患者“戴个护膝”,即补充卫气,这样风寒湿邪就不会去而复返,患者的病情才能彻底好转!
卫气不足,经常感冒,需要补充阳气,提高抵抗力来治疗;膝关节疼痛,老寒腿,需要保暖,也需要提高抵抗力。
人体所有虚损疾病的治疗,其实都是一个道理——保护阳气。
当肠道有寒时,人只要稍稍进食生冷食物,就容易出现腹痛腹泻,远离寒凉食品,其实就是保护肠道的阳气,服用温性的药物,就是给肠道戴护膝。
许多人头部稍稍受凉,就开始鼻塞,不通气,或者不断地打喷嚏,其实就是头部的阳气不足,戴个帽子,保护头部或者服用补养头部阳气的药物,就是扶正,这与老寒腿戴护膝是一个道理。
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对于很多久治不愈或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就多了一些认识,因为,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杀死进入屋子的蚊子,更重要的是及时更换窗纱。
大扫除的故事——身体需要除旧布新
治疗胃肠疾病,先泻后补
每年过春节前的腊月里,在老家总要抽上几天做清洁,旮旮旯旯里的脏东西,都要清理一遍,擦擦洗洗,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准备迎新年。
辞旧迎新,可真是落实得实实在在。
有年回家,正好赶上家里在大扫除,我承担了打扫屋外禾场�